23马说一、字音字形1.识记生难字2.找出通假字(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祗”同“衹(只)”,只,仅)(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同“饲”,喂)(3)才美不外见(“见”同“现”)骈.死(pián)槽枥.(lì)尽粟一石.(dàn)二、重要词语1.重点词语理解(1)骈.死于槽枥之间:本义为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2)不以千里称.也:著称。(3)一食..或尽粟一石:吃一次。(4)执策而临.之:面对。2.一词多义辨析(1)千里不以千里称也(千里马)马之千里者(一千里)(2)能虽有千里之能(才能)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够)(3)其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代词,它,指千里马)其真无马邪(岂,加强诘问语气)其真不知马也(可译为“恐怕”,表推测语气)3.词类活用解释(1)策.之不以其道(名词用作动词,用马鞭驱赶)(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数量词用作动词,日行千里)三、作家介绍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州)人,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因官居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世称“韩文公”。有作品集《昌黎先生集》。韩愈在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思想上尊儒排佛。力反六朝以来的骈偶文风,提倡散体,主张“文以载道”“文道合一”,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的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气势雄健。四、文体知识“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大多陈述作者对某个问题的见解和主张,讲究文采,跟现在的杂文相似。1.理解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点拨千里马喻人才,伯乐喻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先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要发现人才,爱护人才,否则,人才就会被埋没,有人才也等于没有人才。在韩愈看来,世上缺乏的不是人才,而是发现人才的人。所以课文中流露的是作者的怀才不遇之情以及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愤懑和控诉。2.核心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