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浙江省地方标准DB33/T404.4—2003乌牛早茶第4部分:栽培管理WuNiuZaoTeaPart4:Cultivationcontrol2003-04-23发布2003-05-23实施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3/T404.4—2003ICS:67.140.10X55备案号:13630-2003DB333前言《乌牛早茶》分为:DB33/T404.1—2003第1部分:商品茶DB33/404.2—2003第2部分:苗木DB33/T404.3—2003第3部分:茶树良种繁育DB33/T404.4—2003第4部分:栽培管理DB33/T404.5—2003第5部分:鲜叶与加工技术本部分是《乌牛早茶》的第4部分。本部分由浙江省农业厅提出。本部分由浙江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永嘉县农业局、永嘉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孙淑娟、廖武、吴文珍、余海跃。乌牛早茶第4部分:栽培管理1范围本部分规定了乌牛早茶的基地规划,园地开垦,茶树种植,茶园管理,水分管理,茶树病虫害防治等栽培技术要求。本部分适用于乌牛早茶茶园栽培管理。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T8321.1—2000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一)GB/T8321.2—2000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二)GB/T8321.3—2000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三)GB8321.4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四)GB/T8321.5—1997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五)GB/T8321.6—2000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六)NY5020无公害食品茶叶产地环境条件DB33/404.2—2003乌牛早茶第2部分:苗木3基地规划3.1园地选择3.1.1总体要求无公害茶叶产地应选择在生态条件良好,远离污染源,并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的农业生产区域。3.1.2空气茶园环境空气质量参照NY5020的规定。3.1.3土壤土壤透水蓄水性良好,水源较近,排水良好,呈酸性或微酸性,PH值4.5~6.5,非石灰岩发育成土,土壤含石灰0.2%以下。土壤环境质量参照NY020的规定。3.1.4灌溉水茶园灌溉水参照NY5020的规定。3.2规划应以水土保护为中心,山、水、园、林、路综合治理,统一规划,茶林、农牧区合理布局,道路、水沟、水池、水库统一安排,路旁设沟,园内植树,以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3.2.1道路设置3.2.1.1道路设置应路路相通,并尽量利用瘦薄地段建路,因地制宜设置机耕道、工作道、步道。3.2.1.2机耕道路面宽3.0m~4.0m;工作道路面宽2.5m~3.0m;步道路宽1.0m~3.0m。山地茶园最好是6~8个梯层设一横步道,每隔40m~60m设一条与横步道呈“之”字形的直步道。DB33/T404.4-20033.2.2水利设施建设3.2.2.1防洪沟,应在茶园上方与荒山林地交界处设一深50cm,宽60cm的排洪沟,拦截茶园上方雨水。3.2.2.2农田保护沟,在茶园下方与农田交界处开一条宽40cm,深50cm的排水沟,防止茶园内水土冲入农田。3.2.2.3排灌蓄水沟,在直步道两侧和横步道上侧开一条深宽各为20cm的排水沟,沟内每隔2m左右设一略高于沟面的土墩,以缓和急流减少水土流失。3.2.2.4蓄水池,每0.667公顷~2公顷(10亩~30亩)茶园应在机耕道侧旁建一容积为5m³~8m³的水池。用于蓄水防旱灌溉或或沤制水肥及病虫防治用水。3.2.2.5有条件的基地应实施喷灌水利。4园地开垦4.1坡度15°以下平缓地直接开垦,翻垦深度50cm以上。4.2坡度15°以上坡地,按等高水平线筑梯地,梯面宽应在1.5m以上,然后开垦。5茶树种植5.1品种选择5.1.1选用“乌牛早茶”无性系茶树良种。5.1.2选用壮苗。苗木应符合DB33/404.2-2003规定的要求。5.2种植时间5.2.1春季种植在2月中下旬。5.2.2秋季定植在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5.3种植密度5.3.1单条植:行距150cm,株距30cm,每丛茶苗2株~3株,每平方米苗数4株~6株(每亩苗数3000株~4000株)。5.3.2双条植:大行距150cm,小行距40cm,株距30cm,每丛茶苗2株,,每平方米苗数9株左右(每亩苗数6000株左右)。5.4基肥茶行确定后,按茶行开种植沟,深50cm,宽60cm,沟内每公顷施栏肥60000kg~75000kg(每亩4000kg~5000kg),配施茶叶专用肥600kg~750kg(每亩40kg~50kg),施肥后覆土间隔一段时间再种植。5.5种植技术按种植规格在种植沟内开30cm宽的种植穴(沟),浇足穴(沟)底水,然后将茶苗置于种植沟中,一手扶苗,一手填土,分层压实,当填土至沟(穴)一半时,轻提苗,使根系舒展伸直,再复土至根颈处,浇足定根水后,再盖一层松土,并用稻草或杂草覆盖,最后再用芒草遮荫保湿。5.6种后管理5.6.1浇水种后三天内,每天早晨或傍晚浇水一次,以后视天气而定,适量适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5.6.2施肥当新根发生,新芽萌发时(约为种植后30天内)应施一次稀薄水把,以后每隔10天~15天施一次水肥,施肥量由少到多逐渐增加。DB33/T404.4-20036茶园管理6.1土壤改良与管理6.1.1定期监测土壤肥力水平和重金属元素含量,一般要求每2年检测一次。根据检测结果,有针对性地采取土壤改良措施。6.1.2采用地面覆盖等措施提高茶园的保土蓄水能力。杂草、修剪枝叶和作物秸杆等覆盖材料应未受有害或有毒物质的污染。6.1.3采用合理耕作、施用有机肥等方法改良土壤结构。耕作时应考虑当地降水条件,防止水土流失。对土壤深厚、松软、肥沃、树冠覆盖度大,病虫草害少的茶园可实行减耕或免耕。6.1.4土壤PH值低于4.0茶园,宜施用白云石粉、石灰等物质调节土壤PH值至4.5~5.5范围。土壤PH值高于6.0的茶园应多选用生理酸性肥料调节土壤PH值至适宜范围。6.2茶园施肥6.2.1肥料茶园常用肥料分为有机肥(迟效性农家肥)和无机肥(速效性化学肥)。有机肥一般是经沤制的土杂粪、豆饼、菜饼等,主要作基肥用,少数用于追肥。无机肥主要用作追肥。6.2.2需肥诊断茶树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三要素——氮、磷、钾,因消耗量大,而土壤常供应不足易引起缺素症,缺素症状见表1。表1缺素症状元素症状氮素树势衰退,叶片枯黄无光泽,芽叶细小,大量出现对夹叶,叶质粗硬,叶片提早脱落,开花增多。磷素新生芽叶黄瘦,不易伸长,老叶呈现暗绿色,逐渐失去光泽,进而枯黄,叶子寿命短,根系带黑褐色。钾素下部叶片早期变老,提前脱落,叶缘不规则地伴以缺绿病,易感染病虫害。6.2.3施肥时期6.2.3.1春茶前催芽肥,2月上中旬。6.2.3.2春茶结束后追肥,4月中下旬。6.2.3.3秋冬季结合深耕施基肥,在10月~11月进行。6.2.4施肥量6.2.4.1幼龄茶园:一年生的幼龄茶园,当年初夏第一次施肥,结合松土,每公顷用腐熟人粪尿750kg~1500kg或尿素30kg~45kg(每亩50kg~100kg或尿素2kg~3kg)兑水稀释后浇施,夏秋季再追肥1次~2次。第二年开始每年分春夏秋三季施追肥3次~5次,用量应随树龄增长逐年增加。6.2.4.2生产茶园:以氮为主,辅以磷、钾,施肥量根据土壤肥力及干茶产量情况而定,一般N:P:K=3:1:1配施,基肥施用量占总量的60%。基肥施肥量是:菜饼肥每公顷1500kg~2250kg(每亩100kg~150kg),碳铵每公顷375kg~750kg(每亩25kg~50kg),复合肥每公顷300kg~450kg(每亩20kg~30kg)。春秋追肥尿素每公顷300kg~600kg(每亩20kg~40kg)。6.2.5施肥方法6.2.5.1根际施肥:在树冠下行间开15cm~20cm深条沟,施入肥料后覆土。6.2.5.2根外追肥:宜选阴天,多云天气或傍晚进行,在树冠叶正反面均匀喷洒。常用肥料浓度:尿素0.3%~0.5%,过磷酸钙0.5%~1.0%,硫酸钾0.5%~1.0%。6.3茶树修剪6.3.1定型修剪定型修剪是奠定基础,培养树冠骨架的修剪,对象是幼龄茶树和台刈茶园,第一次定型DB33/T404.4-2003修剪,在茶苗移栽定植时进行,在离地15cm~20cm处于整枝剪剪去主枝;第二次定型修剪在栽后第二年3月上旬进行,在离地30cm~35cm或在上年剪口上提高10cm~15cm处用篱剪修剪;第三次定型修剪在定植后第三年春茶采摘后,离地45cm~50cm用篱剪或修剪机修剪。6.3.2轻修剪轻修剪的对象是成龄茶园,是整理树冠的修剪。可每年进行一次,以春茶采摘后为宜,一般剪去冠面3cm~5cm的枝叶,剪去冠面突出枝和晚秋新枝。6.3.3深修剪深修剪的对象是成龄茶园,春茶采后剪去冠面以下10cm~15cm的细弱枝叶层,更新树冠,重新培育有效枝条,剪后加强肥水管理和病虫防治,实行留叶轻采,以后实行轻修剪。6.3.4重修剪用整枝剪或重修剪机将衰老茶树上部分的枝条剪去1/2或1/3,重新培育树冠,宜在春茶结束或早春后进行。6.3.5台刈用台刈铗或锋利柴刀、割灌机将衰老茶树地上部枝条在离地5cm左右处全部刈去,重新全面塑造树冠。宜在早春或春茶后进行。7茶园水分管理7.1茶树生长期要求土壤相对含水量为70%~90%,空气相对湿度应大于70%。7.2土壤水分诊断:茶树喜湿怕涝,对土壤含水量高低的反应症状见表2。表2土壤含水量症状土壤含水量指标茶树表现症状过低<70%旱害茎部萎蔫,叶片泛红,出现焦斑,继而枯焦落叶,成叶变黄绿,淡红干脆,自上而下枯死。适中70%—90%正常生长旺盛过高>90%湿害分枝少,芽叶稀,生长缓慢,枝条发白,叶色转黄,树冠矮小,多病逐渐枯死。7.3成龄茶园通过深耕改土、铺草、灌溉、浅耕、种植遮荫树等办法保持土壤含水量。7.4幼龄茶园要求采取浅锄保水、追施粪肥、灌水、种植绿肥等措施,抗旱保苗。7.5湿害预防:低洼积水茶园,要求完善排水沟系统。使积水易于排出。8茶树病虫害防治8.1防治措施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采取植物检疫、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物理机械防治相结合,掌握病虫害发生规律,加强预测预报,做好防治工作。一是开展以农业措施为主的综合防治,加强肥培管理,增强抗病虫能力,清除病虫源等有效措施。二是开展优化防治,做到科学用药,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严格掌握安全间隔期。三是积极保护害虫天敌,应用和推广生物防治技术。8.2农业防治8.2.1分批、多次、及时采摘,抑制假眼小绿叶蝉、茶橙瘿螨、茶白星病等危害芽叶的病虫。8.2.2通过修剪控制茶树高度低于80cm,减轻毒蛾类、蚧类、黑刺粉虱等害虫的危害,控制螨类的越冬基数。8.2.3秋末宜结合施基肥,进行茶园深耕,减少翌年在土壤中越冬的鳞翅目和象甲类害虫的种群密度。8.2.4将茶园根际的落叶及表土清理至行间深埋,有效防治叶病类和在表土中越冬的害虫。DB33/T404.4-20038.3物理防治8.3.1采用人工捕杀,减轻茶毛虫、茶蚕、蓑蛾类、茶丽纹象甲等害虫危害。8.3.2利用害虫的趋性,进行灯光诱杀或异性诱杀。8.3.3采用机械或人工方法防除杂草。8.4生物防治8.4.1注意保护和利用当地茶园中的草蛉、瓢虫、蜘蛛、捕食螨、寄生蜂等有益生物,减少因人为因素对天敌的伤害。8.4.2宜使用生物源农药,如微生物农药和植物源农药。8.5化学防治8.5.1严格按制定的防治指标,掌握防治适期施药。宜一药多治或农药的合理混用(茶园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指标、防治适期及推荐使用药剂见表3)。8.5.2宜低容量喷雾,一般蓬面害虫实行蓬面扫喷;茶丛中下部害虫建议侧位低容量喷雾。8.5.3严格按无公害茶园管理要求执行(表4茶园可使用的农药品种及其安全标准)。禁止使用滴滴涕、六六六、对硫磷(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