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67.140.10X55备案号:13821-2003浙江省地方标准DB33/T245.2-2003代替DB33/T245.2-1999江山绿牡丹茶第2部分:栽培技术JiangshangreenpeonyteaPart2:Cultivationtechnology2003-06-20发布2003-06-28实施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3DB33/T245.2-2003I前言DB33/245-2003《江山绿牡丹茶》分为四个部分:——第1部分:苗木;——第2部分:栽培技术;——第3部分:鲜叶与加工技术;——第4部分:商品茶。本部分为DB33/245-2003的第2部分。本部分代替DB33/T245.2-1999《江山绿牡丹第2部分栽培技术》。本部分与DB33/T245.2-199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按照绿色食品无公害茶栽培技术的要求,以及便于茶农易于技术操作着手,从茶叶生产的实用性、食品安全性、茶叶经济效益出发,对原标准作了重大修改,更加详细地表述了茶叶生产技术标准范围。由本部原来十二个的标准增加到十三个标准,增加了一个规划设计标准。其余十二个标准与原标准相同,但标准中内容有较大变动或增加。如公倾(ha)为计算单位改为以666.7m2为计算单位,以生产者习惯计算法进行操作安排生产。又如为了江山绿牡丹茶达到无公害茶标准,从茶园立地条件到栽培技术措施也作了重大修改和增加了一些标准内容。特别在茶树施肥、茶树病虫害防治方面变动更大,使该标准的技术措施贯彻实施更能符合江山绿牡丹茶达到丰产、优质、安全的绿色食品之目的。再如为提高茶叶经济效益,在茶树施肥、茶叶采摘等方面也提高了标准,使目前推广的先进适用科技成果在该标准中得到广泛运用。本部分由浙江省农业厅提出。本部分由浙江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江山市农业局、江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江山市茶叶公司、江山市仙霞茶场。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朱炳法、胡群英、严文、毛杨仓、陈光明、郑樟才、余平、姜建东、周浩欣、陈樟水。江山绿牡丹茶第2部分:栽培技术1范围本部分规定了江山绿牡丹茶建园条件、规划设计、品种选择、开垦、定植、树冠管理、土壤改良与营养、营养与施肥、茶园土壤水分管理、旱害与湿害预防、病虫害综合防治、鲜叶采摘等栽培技术要求。本部分适用于江山绿牡丹茶园的栽培管理。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T8321.1-2000农药合理使用准则㈠GB/T8321.2-2000农药合理使用准则㈡GB/T8321.3-2000农药合理使用准则㈢GB/T8321.4-1993农药合理使用准则㈣GB/T8321.5-1997农药合理使用准则㈤GB/T8321.6-2000农花合理使用准则㈥NY/T52-1987土壤水分测定法3建园条件3.1茶园位于江山市行政区域内,茶园周围没有污染源。3.2土壤土层深厚达1m以上,pH值4.5~6.0,土壤含石灰不得超过0.2%。3.3山坡地或丘陵地,坡度25°以下。4规划设计4.1道路设置:根据园地规模、地形、地貌等条件设置合理的道路系统,包括主道、支道及其操作道。4.2排灌系统设置:纵沟、横沟,纵横沟相连、沟沟相通。4.3茶园四周或茶园内不适合种茶的空地应植树造林,主要道路、沟渠两边种植行道树,梯壁坎边种草。4.4建立完善的农事活动档案,记载生产过程中农药、肥料的使用情况及其他栽培管理措施。4.5品种选择4.5.1新建名茶基地,应选用适应性强、品质好、产量高、发芽早而齐的无性系繁殖的茶树良种。4.5.2对原有香气清高、滋味鲜爽、产量高、适应性强的有性当地群体种、鸠坑等品种要采取更新复壮改造措施。5开垦DB33/T245.2-200325.1坡度15°以下的缓坡地可直接开垦,深度50cm。5.2坡度15°以上坡地,按等高水平线砌筑梯地,梯面宽应在150cm以上,然后初垦,深度50cm。5.3在定植前进行复垦,深度20cm~30cm。5.4茶园与四周荒山陡坡、林地和农田交界处应开设隔离沟。6定植6.1定植时间6.1.1春季定植:2月中旬至3月上旬。6.1.2秋季定植: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6.2定植密度6.2.1单条播:行距150cm,株距30cm,每丛茶苗2株~3株,每666.7m2基本茶苗数0.3万株~0.4万株。6.2.2双条播:大行距150cm,小行距40cm,株距30cm,每穴茶苗2株,每666.7m2基本苗数0.5万株~0.52万株。6.3定植沟定植沟按茶行开深50cm,宽60cm。6.4基肥在定植沟内施足底肥,以有机肥和矿物源肥料为主,每666.7m2施农家土杂肥(无害化处理)等有机肥2500kg或饼肥200kg,或茶叶专用有机复合肥100kg,间隔一段时间后种植。6.5栽种6.5.1按规定的行株距开好定植沟(穴),现开现栽。6.5.2栽植茶苗时,一手扶苗,一手填土,逐层填土,层层压实,至不露须根时,将茶苗轻轻一提,使茶苗根系舒展,再适当加细土压紧,并使茶苗根颈低于土表3cm左右,随后浇足“定根水”。注意种植茶苗根系离底肥10cm以上。下雨天栽植茶苗不必压实土壤。6.5.3移栽定植后应及时铺草覆盖抗旱护苗。覆盖材料可用茅草、蕨类(狼衣草)、稻草、麦杆等。每666.7m2用量1000kg左右。6.5.4移栽成活后定期检查,发现缺株,及时补齐。7树冠管理7.1定型修剪7.1.1幼龄期茶树、台刈后茶树通过定型修剪促进侧枝形成,培养骨干枝,使其形成广阔的采摘面。7.1.2定型修剪时间:第一次在茶苗移栽定植时进行;第二次在栽后第二年2月下旬进行;第三次在定植后第三年春茶采摘后进行。7.1.3定型修剪高度与方法:第一次在离地18cm—20cm处用整枝剪剪去主杆枝;第二次在离地33cm—35cm左右处用修枝剪剪去余枝;第三次在离地45cm—50cm左右处用修枝剪将树冠剪平。7.2轻修剪7.2.1轻修剪的对象是成龄茶园,通过剪去树冠面上突出枝,控制树高,平整冠面,便于采摘管理。7.2.2轻修剪每年进行1次,为提高春茶产量和效益,时间宜在春茶后(5月下旬)、或秋末(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进行。7.2.3方法:用篱剪剪去树冠面上的突出枝、深度约5cm左右。7.3重修剪将衰败茶树的地上部枝条用整枝剪剪去1/2或1/3,重新培养丰产树冠。时间撑握在春茶后进行为好。7.4台刈DB33/T245.2-20033将衰老茶树地上部枝条离地5cm~10cm处全部台刈去,重新塑造丰产树冠。粗壮枝用手锯或台刈剪、锋利柴刀等工具,一般在春茶后进行。7.5复盖度较大的茶园,每年进行茶行边缘修剪,保持茶行间15cm~20cm的间隙,以利于田间作业和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发生。7.6修剪枝叶应留在茶园内,以利于培肥土壤。病虫枝条和通过重修剪、台刈的粗干枝应清除出园。8土壤改良与营养8.1地力指标一级土壤(壤土):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大于1.5%、速氮含量大于0.1%、速磷含量大于0.2%、速钾含量1.2%以上、pH值4.5~6.0并含有多种微量元素。二级土壤(沙土、粘土):土壤中有机质含量1%~1.5%、速氮0.08%~0.1%、速磷0.8%~1.2%、速钾0.8%~1.2%、pH值同一级土壤。8.2深翻改土8.2.1每年或隔年一次,一般在10月~11月茶季结束后进行。8.2.2在茶行中深挖,深度25cm以上。8.2.3结合深挖,每666.7m2施1T农家有机肥或0.15T茶用复合肥或0.2T饼肥。8.3中耕除草8.3.1每年2月中下旬开始中耕,深度5cm~10cm。8.3.2春茶采制结束后(5月上、中旬)进行夏茶前中耕,深度10cm~15cm。8.3.3伏耕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进行,深度15cm~20cm。8.3.4中耕结合除草,幼龄茶苗根际杂草用手工拔除。杂草也可用旱地除草剂除灭,注意除草剂不可喷洒在茶苗植株上。8.3.5茶园耕作应防止水土流失,对土壤深厚松软肥沃,树冠复盖度大,杂草为害少的茶园可实行减耕或免耕。8.4幼龄或台刈改造茶园,宜间作豆科绿肥,培肥土壤和防止水土流失。8.5土壤pH值低于4的茶园,宜施用白云石粉,石灰等物质调节土壤pH值至4.5~5.5范围,PH值高于6的茶园应多选用生理酸性肥料,调节土壤pH值至适宜的范围。9营养与施肥9.1营养诊断茶树缺乏氮、磷、钾三要素所表现出的症状见表1。表1缺三要素症状元素缺素症状氮生长减慢,轮次减少,芽叶变小,对夹叶增加,叶片由绿变黄或淡黄、无光泽,老叶大量脱落,开花结实增多。磷吸收根提早木质化,变成红褐色,吸收能力减退,老叶失去光泽,由绿变为暗绿或暗红色。嫩叶由暗红转变为黄白色,茶树少花果。钾容易感染病害,嫩叶褪绿逐步变淡黄色,节间缩短,叶脉及叶柄出现粉红色,叶质变脆提早脱落。9.2施肥时期9.2.12月中、下旬,施春茶催芽肥。9.2.25月上、中旬,施夏茶追肥。9.2.36月下旬、9月中旬,分期施三茶和秋茶追肥。9.2.410月~11月,秋冬季结合深耕施基肥。9.3施肥数量DB33/T245.2-200349.3.1幼年期茶园,每年氮、磷、钾三要素,用量见表2。氮磷钾用量比2:1:1。表2三要素用量kg/666.7m2树龄氮磷钾1年~2年2~32~31~1.53年~4年4~62~32~39.3.2成龄生产茶园,以氮为主,磷钾为辅。施肥量根据干茶产量及土壤肥力确定,施基肥时加施一定量的速效氮肥,有利于次年的春茶早发增产。一般情况施肥用量以干茶产量为依据,年产100kg干茶,施纯氮12.5kg计算全年用氮量,氮磷钾的用量比为3:1:1,见表3。表3施肥量kg/666.7m2干茶产量氮磷钾<5062250~1001233100~2002065200~3003076>300401089.3.3基肥与追肥用量比为50:50,春夏秋三季追肥用量比为60:20:209.3.4基肥以有机肥为主,一般666.7m2施饼肥或商品有机肥150kg~200kg或农家肥1000kg~2000kg。9.4施肥方法9.4.1沟施:氮肥施用沿树冠边缘垂直行间开10cm~15cm深条沟,施入肥料后及时盖土。基肥施用开25cm左右深条沟施肥。9.4.2根外施:根外施肥宜选傍晚或阴天进行,将肥料均匀喷洒在树冠叶面上,采茶前10d停止使用。10茶园土壤水分管理10.1在茶树生长期,要求耕作层土壤相对含水量为70%~90%,平均空气相对湿度应大于70%以上。10.2土壤水分诊断茶树喜湿怕水,对土壤水分反应的症状见表4。表4土壤水分对茶树生育影响%土壤含水量茶树表现症状<70旱害成叶变黄绿,淡红而脆,继而枯焦落叶,严重时自上而下枯死。70~90正常生长旺盛,伸育正常>90湿害根皮粗糙呈灰褐色,新梢生长缓慢,枝叶稀疏,落叶逐渐枯死,缺丛断行。10.3土壤水分测定按NY/T52的规定执行。11旱害和湿害预防11.1旱害预防11.1.1成龄茶园通过种植遮阴树、中耕除草、铺草、灌溉等办法保持土壤水分。11.1.2幼龄茶园采取种植绿肥、浅锄保水、培土护苗、铺草、灌溉等抗旱措施。11.2湿害预防积水茶园,每隔5行~8行开一条排水沟,沟底宽15cm左右,沟深70cm左右,排水沟或暗沟纵横相通,易于排除地下积水。DB33/T245.2-2003512病虫害综合防治12.1防治要求科学地使用农药,防止环境污染,保护生态平衡,把病虫种群数控制在不足危害的水平上,保护茶树的正常生育。12.2防治方针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因时、因地制宜合理运用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措施,经济、安全、有效地控制病虫害。12.3防治措施12.3.1严格执行国家植物检疫制度,防止检疫性病虫传播、蔓延。12.3.2通过修剪,清除病虫危害枝、落叶,减少病虫源;强化茶园管理,健壮树势,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