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67.140.10X55浙江省地方标准DB33DB33/T225.2—2004代替DB33/T225.2-1998开化龙顶茶第2部分:栽培技术KaihuaLongDingteaPart2:Technologyofcultivation2004-11-23发布2004-12-23实施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3/T225.2—2004I前言DB33/225-2004《开化龙顶茶》系列标准分为四个部分:——第1部分:苗木;——第2部分:栽培技术;——第3部分:鲜叶与加工;——第4部分:质量安全要求。本部分为DB33/225-2004的第2部分。本部分在修订中参照NY5018-2002《无公害食品茶叶生产技术规程》和NY5020-2001《无公害食品茶叶产地环境条件》。本部分与DB33/T225.2-1998相比主要修改内容如下:——本部分编写格式按照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进行修改。——本部分增加了有关无公害食品的栽培技术方面的术语和定义。——本部分在病虫综合防治内容中删除了禁用的高毒农药。——随着开化龙顶茶向有机茶发展的趋势,本部分规定开化龙顶有机茶生产企业应按NY5197-2002的要求进行茶叶栽培技术管理。本部分由浙江省农业厅提出。本部分起草单位:开化龙顶名茶协会,开化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开化县科学技术局,开化县特产局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童庭伟、周光霖、芮章龙、汪樟红、余建华、周晓林、王华恩、余秀宏、汪万松DB33/T225.2—20041开化龙顶茶第2部分:栽培技术1.范围DB33/225-2004的本部分规定了开化龙顶茶园的建园规划、品种选择、新园定植、老茶园改造、树冠管理、土壤改良与管理、肥水管理、冻害防治、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栽培技术要求。本部分适用于开化龙顶茶园栽培管理。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DB33/225-2004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T7172土壤水分测定法GB/T8321.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一)GB/T8321.2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二)GB/T8321.3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三)GB/T8321.4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四)GB/T8321.5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五)GB/T8321.6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六)GB/T8321.7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七)GB11767茶叶种苗NY5018无公害食品茶叶生产技术规程NY5020无公害食品茶叶产地环境条件DB33/225.1-2004开化龙顶茶第1部分:苗木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农药残留残留在茶叶中的微量农药原体及其有毒的代谢物、降解物的总和。3.2安全间隔期茶树上最后一次施用农药(二种或二种以上的农药则单独计)至采收并加工成安全食用茶叶所需要间隔的最少天数。DB33/T225.2—200423.3茶树专用肥根据茶树生长规律和茶园土壤理化性质配制的用于茶园的各类复合肥、有机肥、有机—无机复合肥等肥料。3.4叶面肥料喷施于植株叶面上并能被其吸收利用的肥料。3.5生物农药指直接利用生物活体或生物代谢物过程中产生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或从生物体提取的物质用于防治病虫害的农药,包括微生物农药和植物农药。4.建园规划要求4.1茶园位于钱江源头开化县行政区域内。基地规划与设施应有利于保护和改善茶园生态环境、维护茶园生态平衡,发挥茶树良种的优良品性。4.2茶园环境条件应符合NY5020的要求。4.3土壤呈酸性(红壤或黄壤)PH值4.5~6.5,非石灰岩发育成土,土壤含石灰0.2﹪以下。4.4土层深厚丘陵地或山坡地,坡度宜在25°以下。4.5平地和坡度15°以下的缓坡地等高开垦,坡度在15°以上25°以下时,建筑内倾等高梯级园地,梯面宽在1.5m以上。4.6在茶园与山林或农田交界的地段,应修建隔离沟。开垦时应注意水土保持,翻垦深度50cm。4.7茶园灌溉用水应符合GB5084的要求。5.品种选择5.1所选茶叶品种质量应符合GB11767和本标准DB33/225.1-2004规定的要求。5.2品种应适应当地的环境条件,并注意早、中、晚品种的合理搭配。5.3选择适应性强、适制性好、产量高、香高味醇的品种,推广健壮合格的无性系良种。5.4本地优良品种,抗逆性强,产量较高,香高味浓,要采取更新改造措施。5.5开展茶树良种选育工作,对适制开化龙顶茶的优良品种进行:选优、对比、试种、鉴定、繁殖和推广。6.定植6.1定植时间:6.1.1春季定植:2月中旬至3月上旬。6.1.2秋季定植: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6.2定植密度6.2.1单行种植:行距150cm,株距30cm,每丛茶苗(2~3)株。6.2.2双行种植:大行距150cm,小行距40cm,株距30cm,每丛茶苗2株,呈三角形种植。6.3基肥茶行确定后,按茶行开种植沟,深50cm,宽30cm-40cm,种植沟内施足底肥,每公顷施栏肥或青草等有机肥30t-45t,加饼肥1.5t-2t,磷肥0.5t-1t,施后覆土,间隔一段时间后种植。6.4种植DB33/T225.2—200436.4.1根据种植规格,按规定的行株距开好种植沟或定植穴。最好是现开现种,保持沟(穴)内土壤湿润。6.4.2栽植茶苗时,一手扶直茶苗,一手将土填入沟(穴)中,逐层填土,层层压实,将土壤盖至茶苗根茎不露须根时,用手将茶苗轻轻一提,使茶苗根系自然舒展。然后再适当加细土压紧,随即浇足“定根水”,再在茶苗根部覆些松土。(一般栽至泥土上3cm左右为适度,根系离底肥10cm以上)。6.4.3移栽定植后及时铺草覆盖,防旱保苗。覆盖材料可用茅草、柴禾、稻草、秸杆等,每公顷用量15t-20t。6.4.4栽后定期检查成活情况,发现缺株,及时补齐。7.土壤改良与管理7.1地力指标土壤有机质1.0﹪以上,PH值4.5~6.5,并有一定量的速氮、速磷、速钾营养元素及多种微量元素。7.2深翻改土7.2.1每年或隔年一次,一般在9月~11月秋茶结束后进行。7.2.2在茶行两侧深挖,深度20cm~30cm。7.2.3结合深挖,每公顷施15t~20t有机肥(秸杆、垃圾、堆肥、青草、猪牛栏粪等)、1.5t~2t饼肥和0.5t~1.0t磷肥。7.2.4禁止使用含有毒、有害物质的垃圾和污泥。7.3中耕除草7.3.1春茶前(2月下旬至3月上旬)浅锄,深度5cm~10cm。7.3.2夏茶前中耕在春茶采制结束后(5月上中旬)进行,深度10cm~15cm。7.3.3伏耕7月中旬至8月中旬进行,深度15cm~20cm。7.3.4中耕结合除草。如杂草较多应及时锄铲杂草,也可用除草剂除草,但注意不得喷洒在茶苗植株上,幼龄茶园茶根周围杂草应用手工拔除。7.4铺草在高温、干旱和冷冻季节到来前的夏初和秋末,在茶树行间铺草,每公顷15t~20t,可抗旱抗寒,又可增进地力。8.营养与施肥8.1需肥诊断茶树正常生长发育必需元素中消耗量大而土壤常供应不足的是氮、磷、钾三要素。缺素症状见表1表1缺素症状元素缺素症状氮素树势衰退,叶片枯黄无光泽,芽叶细小,大量出现对夹叶,叶质粗硬,叶子提早脱落,开花结实增多。磷素新生芽叶黄瘦,不易伸长,老叶呈暗绿色,逐渐失去光泽,进而枯黄,叶子寿命短,根系带黑褐色。钾素下部叶片早期变老,提前脱落,叶片脱落,叶焦且不规则地伴以缺绿病,易感染病虫害。8.2宜多施有机肥、提倡化学肥料与有机肥料配合使用。8.3施肥时期8.3.1春茶前催芽肥,2月上中旬。8.3.2夏茶前追肥,春茶结束后的5月上中旬。8.3.3秋茶前追肥,夏茶结束后,6月下旬至9月中旬期间分期施。DB33/T225.2—200448.3.4秋冬季,结合深耕施基肥,在10月~11月施。8.4合理施肥量8.4.1幼龄茶园:以氮为主,氮磷钾配合。每年用量见表2表2三要素用量kg/hm2(公斤/公顷)树龄氮磷钾1~220~4525~457~153~445~9025~454~105~690~13545~654~108.4.2成龄及衰老茶园:以氮为主,辅以磷钾。施肥量根据土壤肥力及干茶产量情况确定,见表3。表3施肥量kg/hm2(公斤/公顷)干茶产量(公斤)氮磷钾≤4001003020400~7501503525751~150020040301501~30002505035>300030060408.4.3基肥与追肥用量比为30:70追肥中春夏秋三季用量比为50:20:30。8.5施肥方法8.5.1根际施肥:在树冠下行间开10cm深条沟,施入肥料后覆土。8.5.2根外追肥:宜选阴天、傍晚进行树冠叶面喷洒。常用肥料浓度:尿素0.3%~0.5﹪;过磷酸钙0.5﹪~1.0﹪;硫酸钾0.5﹪~1.0﹪。磷酸二氢钾0.5﹪~1.0﹪及氨基酸酯肥等。9.树冠管理9.1定型修剪9.1.1定型修剪的对象是幼龄期茶树,通过修剪,促进侧枝形成,培养骨架,塑造树型,为形成广阔的采摘面打下基础。9.1.2定型修剪一般分三次完成。修剪时间:第一次在茶苗移栽定植(晚秋或早春)时进行,第二次在栽后第二年2月中下旬进行,第三次在定植后第三年2月下旬至3月上旬或春茶后进行。9.1.3修剪高度与方法:第一次在离地15cm~20cm处整枝剪剪去主枝,第二次在离地30cm~40cm或在上年剪口上提高10cm~15cm处修剪,第三次在离地45cm~50cm处,可用篱剪剪去上枝条,要求剪口光滑平整。9.2轻修剪9.2.1轻修剪的对象是成龄茶园,通过剪去冠面突出枝条和晚秋新枝,刺激茶芽萌发,平整冠面,控制树高,便于采摘。9.2.2轻修剪每年可进行1次~2次,时间宜在春茶后5月上中旬、秋末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进行,秋剪利于翌年春茶早发芽。9.2.3方法:用篱剪剪去树冠面3cm~5cm的枝叶,把冠面突出枝、叶剪除。9.3重修剪用整枝剪将衰老茶树地上部分的枝条剪去1/2至1/3,重新培育树冠,一般在晚秋、或春茶后进行。9.4台刈用台刈铗或锋利柴刀,将衰老茶树地上部分枝条,在离地10cm左右处全部刈去,重新全面塑造树冠。一般在晚秋、或春茶后进行。DB33/T225.2—2004510.茶园水分管理10.1茶树生长期要求土壤相对含水量为70%~90﹪,空气相对湿度大于70﹪。10.2土壤水分诊断:茶树喜水又怕湿,对土壤水分高低的反应见表4。表4土壤水分对茶树影响土壤含水量指标茶树表现症状过低﹤70﹪旱害幼叶萎蔫,叶片泛红,出现焦斑,继而枯焦落叶,成叶变黄绿,淡红干脆,自上而下枯死。适中70﹪~90﹪正常生长旺盛过高﹥90﹪湿害分枝少,芽叶稀,生长缓慢,枝条发白,叶色转黄,树冠矮小多病,逐渐枯死。10.3旱害预防:10.3.1成龄茶园通过深翻改土、铺草、灌溉、浅耕、种植遮萌树等办法保持土壤水分。10.3.2幼龄茶园应采取浅锄保水、培土护蔸、追施粪肥、灌水、种植绿肥等措施,抗旱保苗。10.4湿害预防:低洼积水茶园,应完善排水沟系统。每隔5~8行茶树开一条排水沟,沟应狭而深,沟底宽10cm~20cm,沟深60cm~80cm,排水沟应横纵连通,使积水易于排出。10.5土壤水分测定按GB/T7172的规定执行。11冻害预防与护理11.1冻害预防11.1.1选择抗寒性较好的品种。11.1.2适地适栽,选择良好的地形地势。11.1.3营造防护林带。11.1.4加强肥水管理,早施重施基肥,晚秋控制施用化学氮肥,增施磷钾肥,增强树势,提高抗寒力。11.1.5冻害来临前,茶园铺草,提高地表温度。11.2冻后处理11.2.1及时剪除受冻卷曲未落或冻焦的枝梢和枯枝。11.2.2春季萌芽后受“倒春寒”冻害的茶树,进行根外追肥,补充树体营养。12病虫综合防治12.1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从茶园整个生态系统出发,根据病虫发生、发展规律,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创造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