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T 1862-2011 果树种质资源田间保存技术规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ICS65.020.20B31备案号:31262-2011江苏省地方标准DB32DB32/T1862—2011果树种质资源田间保存技术规程TechnicalRegulationonFieldConservationforFruitCropGermplasmResources2011-08-15发布2011-10-15实施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2/T1862—2011I前言为规范果树种质资源的田间保存,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按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定编写。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俞明亮、马瑞娟、沈志军、蔡志翔。DB32/T1862—20111果树种质资源田间保存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果树种质资源保存的术语和定义、保存种质的对象、种质样本获得、隔离检疫、试种观察、入圃保存、种质管理、监测、更新复壮、种质信息处理。本标准适用于果树种质资源的田间种植保存。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部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部分。GB/T2659世界各国和地区名称代码GB/T226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ISO3166国家及下属地区名称代码(CodesfortheRepresentationofNamesofCountries)3术语和定义3.1圃基本单元区种质圃中用于每份种质保存所需的最小单位面积,其大小由每份种质保存株数和行株距决定。3.2圃种植小区由若干或一定数量的圃基本单元组成。3.3圃位号圃基本单元的位置编号。3.4圃编号对入保存圃种植保存的种质的顺序编号。4保存的对象DB32/T1862—20112以活体植株方式在田间种植保存无性繁殖果树的野生种、野生近缘种、地方品种、选育品种、品系和遗传材料等。5保存程序果树种质资源保存程序见附录A。6种质样本获得6.1获得途径相关单位或个人送交的种质,从野外收集的种质,从国外引进的种质等。6.2信息记载在接受种质的同时获取必要的种质基本信息,包括种质名称,学名,种质类型(如野生资源,地方品种,选育品种,品系和遗传材料等),收集材料类型(枝条,叶片,花粉,果实,种子和苗木等)、数量,原产国(参照ISO3166和GB/T2659),原产地(参照GB/T2260)、地理信息(经度,纬度,海拔等),原保存单位编号,采集号(年份+2位省份代码+4位顺序号)或引种号(年份+4位顺序号)、提供者等。7隔离检疫7.1隔离收集、引进的种质材料首先在网室内进行隔离种植,隔离网室必须达到阻止花粉、病原菌、昆虫的传播的要求。7.2检疫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口植物检疫对象名单》和国内各种检疫对象名单进行严格检疫,发现有检疫对象要立即销毁,对于特殊种质则要慎重处理。种子类型的种质材料,在田间播种之前,需对种子表面进行消毒处理。确认为新种质并经检疫合格或从国内非疫区收集的种质可进入鉴定评价圃进行观察鉴定。8试种观察田间高接或种植收集、引进的种质,进行主要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的观察、调查与记载,进一步核实确认种质身份。在此基础上,剔除与保存圃内重复或没有保存价值的种质。9入圃保存9.1圃地选择土壤质地以砂壤土为好,盐分含量1‰以下,地下水位1.0m以下,具备完善的安全保障设施。9.2种植安排DB32/T1862—20113种质入种质圃保存前需预先做好种植分布的安排。对拟入圃保存的每份种质的种植位置进行安排,根据不同种、类型或用途等,将资源分别安排在各种植小区,并绘制定制图。每类小区应预留一些种植位置或空间给新增资源。9.3保存株数保存株数是每份种质在保存圃中种植的株数,主要根据不同种类、珍稀濒危程度以及土地资源等因素而定,一般每份种质保存数量不应低于3株,珍稀濒危种质可适当增加保存数量。9.4行株距行株距的确定应考虑到植株成年期的株型大小及保存过程中方便田间观察和机械管理作业等,可参考生产果园种植密度。9.5种植9.5.1园地准备平整土地,根据行株距要求,开挖定植沟或穴,沟(穴)底填入稻草、秸秆等物,以腐熟有机肥或农家肥作为基肥。对于更新后重新种植的,不应在重茬地或与拟种植树种有相同病虫害的地块种植;补栽或局部更新时应尽量错开原种植穴或行,并进行土壤消毒、换土等处理。9.5.2苗木准备选择适宜的砧木种子或插条,提前做好苗木繁育准备。苗木为生长健壮、无病虫危害的一级苗。9.5.3苗木编号及挂牌对每份种质的每株苗木进行挂牌,牌上应注明种质名称或圃编号或圃位号,并将苗木按照定植图放置到种植位置。9.5.4种植时间落叶果树提倡在秋季苗木自然落叶后种植;春栽要在根系开始活动生长以前进行,并在萌芽前定植完毕。常绿的枇杷、杨梅等果树春栽、秋栽均可以,但以秋栽为宜。种植后及时浇水,并定干。9.6绘制定植图种植结束后,再次核对标牌与定植图位置,确保种植无误。所有原始记载图存档,并在计算机上绘制最后的定植图,标明每份种质的圃位号、种植时间、保存株数,以及种植负责人与制图人。定植图是种质圃的重要档案资料,须妥善保存,不得任意转借、抄录或拍摄。9.7盆栽保存无病毒种质植株可在网室内盆栽保存,每份种质至少保存2株。10种质管理10.1假植补栽种质种植后,对死苗缺株或长势弱的苗木,要及时补种。在定植时每份资源还要另地假植2株备用,待两年后定植成活株数足够时,方可将假植苗淘汰。DB32/T1862—2011410.2田间管理10.2.1种质圃提倡行间种植绿肥,如苕子、白三叶、苜蓿等,适时刈割翻埋。10.2.2根据土壤肥力,秋季施用一定量的有机肥,生长季节根据树体生长与结果情况追施复合肥。对于完成系统评价的种质植株,要控制产量,保证旺盛的树体生长势,最大限度地延长树体寿命。10.2.3对于需要进行系统评价的植株,根据种质的特性管理树体,加强病虫害的综合防治,萌芽前喷施石硫合剂,保护天敌,进行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及时清除枯枝落叶,树干涂白等等。种质圃沟渠配套,能灌能排,尤其在雨季需及时排除积水。10.2.4种质圃植株不可使用环剥、环割、绞缢等促进早期结果的措施,也不可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等药物。尽可能保证每份种质的自然生长与结果,以确保观察鉴定结果的真实性和可比性,并达到长期保持种质资源的目的。10.3种质核对依据各树种相应的描述规范,对种植种质的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进行描述和核对。如果发现错乱,要及时查找原因并更正;如有丢失,要立即进行补充征集和重新培育苗木,并及时修正定植图。种植当年依据枝条和叶片特征进行核对;开花结果后,核对花器、果实性状和物候期等;核对工作往往要持续2~6年。11监测11.1定期对资源圃每份保存种质的存活株数、生长情况、病虫危害、土壤状况、自然灾害等等进行观察监测。对于树势衰弱的树需加强管理。11.2根据不同树种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进行预测预报,有效控制病虫危害。11.3加强病毒病的检测、预防与脱毒工作;制定突发性病虫害预警、预案。11.4每3年对土壤进行检测一次;注意植株生长,及时发现遗传变异,确保保存种质的纯度。12更新复壮当树势衰弱时,及时通过加强土壤管理、修剪树体、疏花疏果、产量控制等栽培技术措施,使得植株的生长势得到恢复,达到复壮的目的。对于濒临死亡的植株需提前准备,繁苗更新,以防死亡丢失。13种质信息处理13.1种质信息13.1.1基本信息种质接纳、隔离检疫、试种观察、编鉴定评价等处理过程中获得的信息。主要包括:种质名称,学名,种质类型,采集号或引种号,原产地,地理信息,提供者,获得日期,材料类型、数量等。13.1.2管理信息种质入圃保存、管理、监测、更新复壮等过程中获得的数据。入圃保存信息包括圃编号、圃位号、保存株数、行株距等;监测信息包括生长情况、土壤状况、病虫危害等;更新信息包括更新方式、苗木繁育记录、更新种植时间等。13.2信息管理DB32/T1862—20115将主要的基本信息和管理信息录入计算机。种质入圃保存过程中的相关原始纸质记载表,按圃编号或种质入圃时间顺序装订成册,建立原始记录纸质档案。DB32/T1862—20116附录A(资料性附录)果树种质资源田间保存工作程序见图A.1。图A.1种质样本获得隔离检疫管理、监测入圃保存试种观察更新复壮基本信息管理信息原始纸质档案录入计算机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