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T 1861-2011 ‘圆黄’梨生产技术规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ICS65.020.20B31备案号:31261-2011江苏省地方标准DB32DB32/T1861—2011‘圆黄’梨生产技术规程Technicalregulationsforpearproductionof‘Yuanhuang’2011-08-15发布2011-10-15实施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2/T1861—2011I前言为规范圆黄梨生产技术规程,结合江苏省梨生产技术特点,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按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要求编制。本标准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提出。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蔺经、杨青松、王中华、李晓刚、盛宝龙、常有宏。DB32/T1861—20111‘圆黄’梨生产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圆黄梨生产的园地选择与规划、苗木质量与砧木选择、栽植、土肥水管理、花果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果实采收与贮藏。本标准适用于圆黄梨的生产栽培。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部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部分。NY/T442—2001梨生产技术规程NY5101无公害食品梨产地环境条件NY/T5102—2002无公害食品梨生产技术规程DB32/T470—2001梨生产技术规程DB32/T667—2004砂梨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DB32/T912—2006砂梨贮藏技术规程DB32/T1498—2009砂梨苗木等级标准3园地选择与规划3.1园地选择园地的环境条件应符合NY5101的规定。3.2园地规划栽植园地应配备必要的排灌设施和建筑物;有风害地区,应营造防风林。4苗木质量与砧木选择按DB32/T1498—2009规定执行。5栽植5.1栽植前的准备参照DB32/T667—2004规定执行。5.2栽植方式与密度DB32/T1861—20112平地、滩地和6⁰以下的缓坡地,适宜南北行向栽植;6⁰~15⁰的坡地,适宜沿等高线栽植。树形宜采用纺缍形、小冠疏层形或棚架形,适宜栽植密度分别为65株~95株/667m2、30株~50株/667m2和30株∼50株/667m2。5.3授粉树配置圆黄梨自然授粉坐果率高,宜选用金花梨、鸭梨、黄冠梨等为授粉品种;主栽品种与授粉品种的配置比例以3~5:1为宜。5.4栽植时间秋季苗木落叶后至次年春季萌芽前均可栽植。5.5栽植技术参照DB32/T667—2004规定执行。6土肥水管理6.1土壤管理参照DB32/T667—2004规定执行。6.2施肥参照DB32/T667—2004规定执行。6.3水分管理灌溉水的水质应符合NY5101中的规定,其他管理参照DB32/T470—2001规定执行。7花果管理7.1授粉7.1.1人工授粉为保证产量和生产优质果,应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授粉方法宜采用人工点授,也可按照水10kg、白糖0.5kg、尿素30g、硼酸或硼砂10g、花粉20g的比例配制成花粉悬浮液进行液体喷粉。7.1.2授粉时间授粉宜在25%梨花开放时进行,2d~3d内完成为好。7.2疏花疏果7.2.1疏花在花序分离期,根据树势强弱,按每20cm~25cm的距离选留一个花序,其余全部去掉,每花序一般只留一个边花。7.2.2疏果确定坐果后即可开始疏果,应在2d~3d内完成。把病虫果、小果、畸形果全部疏除。留果量以间隔30cm左右留1个果为宜。目标产量控制在2000Kg~2500Kg/667m2DB32/T1861—201137.3果实套袋7.3.1袋型选择应选用大型果袋,以双层遮光透气纸袋为宜。7.3.2套袋时间果柄木质化后即可进行套袋,在落花后30d内完成为好。7.3.3套袋前的准备套袋前要喷杀虫杀菌药剂1次~2次,重点喷果面,应在喷药后10d之内完成套袋。8整形修剪可采用纺锤形和小冠疏层形树形,有条件的最好采用架式栽培。无论采用什么树形,一般情况下幼树要轻剪,由于‘圆黄’梨树体发育旺,发枝长、易发短枝,应适宜轻剪长放,对中、长枝要适当的短截。一般以剪去枝条长度的1/4~1/5为宜。对发育枝,一般要采取缓放,以形成比较多的花芽,促进提早结果和提高产量。幼树尽量地利用腋花芽结果,结果后要适当的回缩,以形成稳定的结果枝组。对主枝延长枝要行中短截,其余的枝条要1/3的缓放,1/3的轻剪,1/3的中剪,以保证生长结果两不误。在夏季要对背上新梢进行重短截或疏除,其他的发育枝要轻短截,以促使后部形成足够的腋花芽,以便提早结果,形成足够的产量。冬季修剪则主要对结果枝组进行回缩复壮,疏剪部分过密枝组或辅养枝,剪除病虫枝。8.1纺锤形树高不超过3m~4m,干高0.6m左右,中心干上着生10个~15个侧枝,侧枝围绕中心干螺旋上升,间隔20cm左右。侧枝与主干角度为80°左右,侧枝上直接着生小枝组。8.2小冠疏层形树高3m∼4m,干高0.6m左右,冠幅3m∼3.5m。第一层主枝3个,层内距30cm,第二层主枝2个,层内距20cm,第三层主枝1个。一、二层间距80cm,二、三层间距60cm,主枝上不配侧枝,直接着生大中小型枝组。8.3棚架形水平棚架栽培宜采用二主枝或三主枝折中形树形,架面高1.8m左右,主干高0.8m~1.2m,2个~3个主枝。主枝呈45°角向棚面延伸,至棚面后水平延伸。每主枝配2个~3个侧枝,侧枝在棚面上水平延伸。结果枝分布在侧枝两侧,间距30cm左右。拱形棚架栽培宜采用二主枝“Y”字树形,主干高0.5m~0.7m,2个主枝沿棚面向上延伸,每主枝配3个~4个侧枝,间距40cm~50cm左右,在棚面上水平延伸。9病虫害防治参照DB32/T667—2004执行。10采收、贮藏参照DB32/T912-2006执行。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