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目标导航知识梳理重难聚焦1.课程标准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2.学习要点(1)“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法律制度走向健全。(3)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目标导航知识梳理重难聚焦一二一、“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1.各项法律名存实亡,公民的基本权利受到侵犯(1)“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在林彪、江青等人的煽动下,各地造反派到处揪斗“走资派”“反动学术权威”和“牛鬼蛇神”,大批党和政府的各级领导人、各界知名人士和学者,遭到残酷的人身迫害。(2)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迫害致死,成为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2.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1)1967年1月,上海“造反派”组织非法夺取了党政各级领导权。接着,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政领导机关都被夺权,陷于瘫痪。(2)各“造反派”之间为夺权展开斗争,许多地方发生武斗。3.各项民主政治制度中断连续十年没有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无法正常行使其权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也不能实行。目标导航知识梳理重难聚焦一二二、民主法制建设1.法律制度的建设(1)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2)从1979年开始,全国人大加紧全面立法工作。(3)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基础。目标导航知识梳理重难聚焦一二拓展延伸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即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目标导航知识梳理重难聚焦一二2.民主制度建设(1)恢复并完善各项民主制度:①重新召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治协商会议。②1982年,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完善。③1984年,政府颁布施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2)扩大基层民主:①1998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推进农村的民主制度建设。②各地在推行村民自治、民主选举的过程中,创造性地发展了各种村民选举制度,其中比较著名的是创自吉林省的“海选”制度。目标导航知识梳理重难聚焦问题问题实施依法治国有何重要历史意义?(1)实行依法治国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重要措施。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是代表和体现人民的意志与利益的。依法治国把坚持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统一起来,从制度和法律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贯彻实施,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2)实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只有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才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民创造财富的积极性,推动生产力不断发展,从根本上解决生产力落后的状况。目标导航知识梳理重难聚焦问题(3)实行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4)实行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是人民的最高利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目标导航知识梳理重难聚焦问题【例题】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四十多年的努力,我国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民主政治建设走向制度化、法律化,奠定了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这些努力包括()①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②20世纪80年代以来,相继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等法律③2005年,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④1982年,中国共产党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十六字方针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④属于政党制度建设的内容,不属于法制建设的内容,故排除。①②③都属于改革开放以来法制建设的成就。答案:A目标导航知识梳理重难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