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11.040C43DB13河北省地方标准DB13/T1283.7—2010医学影像学诊疗技术标准第7部分:医用磁共振成像系统应用质量等级评定技术规范TechnicalstandardformedicalimagnosisandtreatPart8:Technicalcriterionforevaluationofappliedqualitygradeformagneticresonanceimagingsysterm2010-09-22发布2010-10-10实施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13/T1283.7—2010I目次前言................................................................................II引言...............................................................................I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评定项目和要求....................................................................34.1成像设备的性能指标(满分55分)...............................................34.2临床照片质量(满分30分).......................................................34.3诊断条件(满分10分).........................................................44.4应用质量控制(满分5分)......................................................55应用质量等级的确定................................................................5附录A(规范性附录)医用磁共振成像系统(MR)应用质量等级评定汇总表..................6参考文献.............................................................................8DB13/T1283.7—2010II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DB13/T1283《医学影像学诊疗技术标准》分为21部分;——第1部分:X线照片阅读原则与诊断报告书写指南;——第2部分:CT图像阅读原则与诊断报告书写指南;——第3部分:图像阅读原则与诊断报告书写指南;——第4部分:医学影像学对比剂应用指南;——第5部分:脑血管疾病医学影像学诊疗技术指南;——第6部分: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CT)应用质量等级评定技术规范;——第7部分:医用磁共振成像系统应用质量等级评定技术规范;——第8部分:肝癌介入性放射学治疗规范。……本部分为DB13/T1283的第7部分。本部份由河北省医学影像学质量管理与控制中心提出。本部分由河北省卫生厅科教处、医政处组织部署和指导。本部分由河北省卫生厅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河北省卫生厅科教处、医政处、河北省医学影像质量管理与控制中心、河北省计量科学研究所、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全国大型医用设备应用技术评审委员会河北分会。本部分主要起草人:蔡宗霖、刘怀军、周开建、温贵醒、张京战。DB13/T1283.7—2010III引言为加强我省大型医用设备的应用质量管理与控制,贯彻执行《河北省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推行医疗机构之间临床检查结果(影像学资料)的互认,避免因不必要的重复检查而带来的经济支出,切实减轻患者负担。在原河北省大型医用设备CT机、MRI应用质量等级评定办法的基础上,制定了本部分,作为指导我省大型医用设备应用质量等级评定工作的统一标准。DB13/T1283.7—20101医学影像学诊疗技术标准第7部分:医用磁共振成像系统应用质量等级评定技术规范1范围本部分规定了医用磁共振成像系统(以下简称MR)应用质量等级评定的项目、要求以及等级的确定方法。本部分适用于河北省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在用MR的应用质量等级评定,其评定结果做为MR使用单位向有关部门申报大型医用设备服务价格收费的依据之一。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WS/T263-2006医用磁共振成像(MRI)设备影像质量检测与评价规范YY/T0482-2004医疗诊断用磁共振设备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JJG(冀)078-2005医用磁共振成像系统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3.1信号强度signalintensity正方形中心感兴趣区(ROI)内像素平均值(S)减去圆柱形容器外侧像素平均值(S’)。3.2噪声noise感兴趣区(ROI)内像素强度的随机变量,用正方形中心像素的标准偏差(SD)表示。3.3信噪比SNR,signaltomoiseratio体模均匀部分上的信号强度与噪声强度标准偏差的比值。SDSSSNR))'(−=...................................(1)3.4层厚slicethickness成像层的灵敏度剖面线的半高全宽度(FWHM)。成像层的灵敏度剖面线为MRI对垂直穿透成像层的直线上的点源的响应。3.5DB13/T1283.7—20102空间分辨力spatialresolution用来表示MRI在不存在明显噪声时分辨两个相邻物体的能力,即反映MRI系统在高对比度下对微小物体的分辨能力。3.6密度分辨力densityresolution指MRI系统在目标与背景的对比度较低时,对信号大小相近的物体分辨开来的能力,即MRI系统的灵敏程度。3.7图像均匀性imageuniformity指图像的均匀程度,是MRI在扫描区内对MRI特性均匀的物质产生恒定信号响应的能力。%100)1(minmaxminmax×+−−=ΣSSSSU..............................(2)3.8线性度linearity即空间线性度,用来描述成像系统所产生的图像中出现的几何畸变的程度。几何畸变可以是图像中显示的点相对于已知位置的位移,也可以是图像中任意处两点间距离的测量值相对实际值的误差。线性度通过下式计算得到:%100×−实际值测量值实际值LLL.................................(3)3.9对比度contrast两相邻区域中信号强度的相对差别。通常所考虑的是图像对比度,即图像中相邻区域的图像密度的对比或物质对比度,是物质的相邻区域中图像参数相对值的差异。3.10T1、T2值T1:纵向驰豫时间,指90º脉冲后,达到原纵向磁化矢量63%的时间。T2:横向驰豫时间,指90º脉冲后,达到原横向磁化矢量值衰减到37%的时间。3.11影像伪影imageartifacts在规定的空间位置上,用错误的影像信号(增加或减少)所确定的相关误差。一般而言,这些伪影的特征是:在已知含有不产生信号材料的某些区域上信号强度增加。通常伪影也称为“幻像(ghosts)”。相位编码成像梯度应用中的误差、RF传输正交相位和接收相位二者的误差都会产生影像伪影。3.12感兴趣区域ROI,regionofinterest图像中的被测定区域,即在一定的时间内特别感兴趣的区域。3.13应用质量等级评定gradeassessofappliedquality依据MR的成像性能指标、临床照片质量、诊断条件、应用质量控制等对该检查项目进行的全面、客观、综合的评价,应用质量一般分为A、B、C、D四个等级,其中A、B、C级为合格等级,准予临床使用;D级为不合格,临床上不得使用。DB13/T1283.7—201034评定项目和要求应用质量等级评定项目内容包括成像设备的性能指标、临床照片质量、诊断条件、应用质量控制四部分。检测使用的仪器、装置、器具等应经检定合格或经校准溯源至国家计量基准或社会公用计量标准。4.1成像设备的性能指标(满分55分)列入应用质量等级评定范围的设备性能指标共计8项。其中信噪比、密度分辨率、空间分辨率、图像均匀性等对成像质量有较大影响的项目为主要评价指标,主磁场强度、共振频率偏差、线性度(几何畸变)、伪影、层厚、纵横比、层位置、T1、T2值为次要评价指标。性能指标的检测按照JJG(冀)078-2005、WS/T263-2006、YY/T0482-2004进行。4.1.1信噪比(满分15分)。4.1.1.1SNR≥100(15分)。4.1.1.280≤SNR<100(10分)。4.1.1.350≤SNR<80(5分)。4.1.1.4SNR<50(0分)。4.1.2密度分辨率(15分)。4.1.2.1可分辨孔径4mm、深度0.5mm的孔,(15分)。4.1.2.2可分辨孔径4mm、深度0.75mm或1mm的孔,(10分)。4.1.2.3可分辨孔径6mm、深度0.5mm的孔,(5分)。4.1.2.4不能分辨直径为6m深度为0.5mm的孔,(0分)。4.1.3空间分辨率(10分)。4.1.3.1扫描矩阵不低于128×128时,空间分辨率高于2.5lp/cm;或扫描矩阵不低于256×256时,空间分辨率高于5lp/cm;或扫描矩阵不低于512×512时,空间分辨率高于10lp/cm,(10分)。4.1.3.2扫描矩阵不低于128×128时,空间分辨率达到2.5lp/cm;或扫描矩阵不低于256×256时,空间分辨率达到5lp/cm;或扫描矩阵不低于512×512时,空间分辨率达到10lp/cm,(5分)。4.1.3.3扫描矩阵不低于128×128时,空间分辨率低于2.5lp/cm;或扫描矩阵不低于256×256时,空间分辨率低于5lp/cm;或扫描矩阵不低于512×512时,空间分辨率低于10lp/cm,(0分)。4.1.4图像均匀性(满分5分)。4.1.4.1图像均匀性≥95%(5分)。4.1.4.2图像均匀性≥85%(3分)。4.1.4.3图像均匀性≥75%(2分)。4.1.4.4图像均匀性<75%(0分)。4.1.5其他检测项目(10分)。4.1.5.1全部合格,(10分)。4.1.5.2不合格项不超过2项,且经校准或重新调试后能达到合格要求,(5分)。4.1.5.3不合格项达到3项或以上,(0分)。4.2临床照片质量(满分30分)4.2.1抽片要求由MR机操作人员按照以下要求拍摄,经现场冲洗或打印而成。也可从存档照片中随机抽取符合DB13/T1283.7—20104下列要求的近两个月的照片。a)部位、观察窗及层数头部:T1、T2横断面、附失状面、冠状面图像各一张,20cm≤FOV≤26cm,层数≥6;胸部:T1、T2横断面、附失状面、冠状面图像各一张,30cm≤FOV≤35cm,层数≥6;腹部:T1、T2横断面、附失状面、冠状面图像各一张,30cm≤FOV≤35cm,层数≥6;腰部:T1、T2横断面、附失状面、冠状面图像各一张,30cm≤FOV≤35cm,层数≥6;b)布局14″×17″的照片要含有12幅图像,8″×10″的照片要含4幅图像。c)技术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