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齐桓晋文之事 庖丁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单元总览学习任务群篇名作者内容概述学习重点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孔子及其弟子本文记载了孔子和四位弟子畅谈志向的场景,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和极为简洁的动作、神态描写,生动地表现了人物的精神面貌,反映了儒家的政治理想和进取精神。学习本文成功地运用对话和人物动作、神态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领略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学风格。齐桓晋文之事孟子本文通过叙述孟子游说齐宣王提出弃霸道、行王道的经过,集中反映了孟子的政治主张和社会理想。体会孟子的观点、思路及其高超的论辩艺术。学习任务群篇名作者内容概述学习重点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庖丁解牛庄子本文通过描述庖丁解牛的经过,表现了庖丁高超的解牛技艺,再由庖丁阐述其解牛之道,揭示了做人做事都要顺应自然规律的道理。理解文章内容,理解庄子寓言的寓意,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烛之武退秦师左丘明本文记述了郑国被秦、晋两个大国包围,危在旦夕,烛之武临危受命,不避艰险,只身出使秦营,说服秦君,解除国难,表现了烛之武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学习文章高超的语言艺术,分析烛之武的形象,感受其爱国情怀。学习任务群篇名作者内容概述学习重点思辨性阅读与表达鸿门宴司马迁本文记叙的是一次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宴会。在这次宴会上,刘邦集团和项羽集团斗智斗勇。刘邦善于用人,善于应变,内部团结,变被动为主动;项羽则优柔寡断,刚愎自用,内部意见不统一,放走了刘邦。“鸿门宴”在某种程度上预示了两个集团斗争的结局。了解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和行动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正确分析项羽、刘邦的性格特点。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1.了解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了解儒家、道家思想的特征。2.感受文中出现的人物的形象特征,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3.赏析文章的艺术手法,感受其语言魅力。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相关知识知识整合《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其“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相关知识知识整合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并称“孔孟”。他继承孔子的学说,提出“仁政”的主张。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把伦理与政治紧密结合起来,强调道德修养是政治的根本。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相关知识知识整合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庄子对当时的社会变革抱着无可奈何、玩世不恭的态度,宣扬并追求一种完全恢复人的“天然本性”的精神。他的散文善于运用寓言和比喻说理,构思巧妙,描绘生动,想象奇特,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相关知识知识整合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春秋末期,礼崩乐坏,诸侯争相称霸,人民流离失所。面对这种急剧变革的社会现实,孔子试图用自己以“礼”“仁”为核心的政治主张,救民众于水火之中。于是他周游列国,希望找到机会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却四处碰壁。于是他创办私学,广收门徒,致力于教育工作,影响深远。本文记录的是孔子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这四个弟子言志的一段话。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相关知识知识整合齐桓晋文之事战国时期,列强纷争,以征伐为能事,各诸侯国国君都野心勃勃地追求“莅中国而抚四夷”的霸主地位。对外连年征战,对内盘剥人民,于是就出现了“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的惨烈局面,致使广大人民“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过着苦难的生活。而齐国在东方诸侯国中又号称强国,齐宣王子承父业,野心勃勃。孟子这时也以客卿的身份在齐宣王身边供职。于是,孟子便在一次齐宣王问有关齐桓晋文称霸之事的时候,针对当时的社会现实,阐发他的政治主张和社会理想。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相关知识知识整合庖丁解牛庄子生活在战国中期,这是非常激烈的社会转型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一次“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沧桑巨变,社会动乱,民不聊生,身处乱世的人们对人生、对前途充满了迷茫。庄子针对人在残酷现实中不能任其本性无拘无束生活、面临无情摧残难以尽享天年的现实,被迫随时随地悚然惊心地谨慎藏锋,适时顺应,无求远害,想在复杂的斗争的骨节缝中寻找一个空隙,把它作为保全生命的安乐窝,以便在这乱世中游刃有余地活下去。这篇寓言体现的就是这种心境。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相关知识知识整合《论语》《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它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儒家的重要著作。宋代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孟子》《孟子》共七篇,分别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各篇又分上、下。它记录的是有关孟子重要思想的一些言论。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相关知识知识整合《庄子》《庄子》今存三十三篇。庄子的文章想象奇特,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鲁迅先生赞誉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其散文对后世影响很深。语录体语录体常用于门人弟子记录导师的言行,有时也用于佛门的传教记录。因其偏重于只言片语的记录,不重文采,不讲究篇章结构,不讲究篇与篇之间甚至段与段之间时间及内容上的必然联系,故称之为语录体。先秦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及宋代记载程颢、程颐言行的《二程遗书》,均堪称语录体的典范。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相关知识知识整合1.读准字音加点字读音加点字读音曾皙.xī彘.zhì千乘.之国shèng庠.序xiáng饥馑.jǐn孝悌.tì哂.之shěn庖.丁páo铿.尔kēng膝之所踦.yǐ撰.zhuàn砉.然xū舞雩.yú马砉·然huō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相关知识知识整合加点字读音加点字读音喟.然kuì批大郤.xì胡龁.hé肯綮.qìng觳觫..húsùɡū褊.小biǎn新发于硎.xíng便嬖.bì怵.然chù赴愬.sùhuò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相关知识知识整合2.成语积累明察秋毫:目光敏锐,能够看清楚极其细微的东西。形容洞察一切。缘木求鱼:比喻方向、方法不对,一定达不到目的。庖丁解牛:比喻技艺熟练,发挥起来得心应手。切中肯綮:指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方向准;比喻切中要害,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游刃有余:形容做事熟练,轻而易举。目无全牛:形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相关知识知识整合3.通假字(1)毋吾以也“以”同“已”,意义:止。(2)鼓瑟希“希”同“稀”,意义:稀疏。(3)莫春者“莫”同“暮”。(4)王说,曰:“《诗》云……”“说”同“悦”,意义:高兴。(5)为长者折枝“枝”同“肢”,意义:肢体。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相关知识知识整合(6)刑于寡妻“刑”同“型”,意义:典范、榜样,这里用作动词,做榜样。(7)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采”同“彩”。(8)盖亦反其本矣“盖”同“盍”,意义:何不。(9)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涂”同“途”,意义:道路。(10)皆欲赴愬于王“愬”同“诉”,意义:诉说。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相关知识知识整合(11)是罔民也“罔”同“网”,意义:这里用作动词,张网捕捉、陷害。(1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同“斑”。(13)砉然向然“向”同“响”。(14)技盖至此乎“盖”同“盍”,意义:何、怎么。(15)批大郤,导大窾“郤”同“隙”,意义:空隙。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相关知识知识整合4.一词多义(1)相愿为小相焉(名词,诸侯祭祀或会盟或朝见天子时,主持赞礼的司仪官)伯乐相马(动词,审察)(2)尔以吾一日长乎尔(代词,你们)子路率尔而对曰(助词,表状态,相当于“然”)(3)与吾与点也(动词,赞成)唯求则非邦也与(语气词,可译为“吗”)遂与外人间隔(介词,和、跟)(4)度度,然后知长短(动词,计量长短)王请度之(动词,考虑)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相关知识知识整合(5)诸不识有诸(兼词,“之乎”的合音)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代词,各位)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兼词,“之于”的合音)(6)其吾不忍其觳觫(代词,它)若是其甚与(副词,表推测)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代词,其中的)天下之欲疾其君者(代词,他们的)其若是,孰能御之(副词,如果)(7)于王坐于堂上(介词,在)君子之于禽兽也(介词,对于)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介词,相当于“乎”)皆欲赴愬于王(介词,向,对)不拘于时,学于余(介词,表被动)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相关知识知识整合(8)为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介词,替、给)吾见其难为(动词,做,这里是“解”的意思)视为止,行为迟(介词,因为)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介词,被)(9)乎技盖至此乎(助词,表疑问语气,呢)进乎技矣(介词,引进比较的对象)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形容词词尾,……的样子)风乎舞雩(介词,在)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相关知识知识整合5.词类活用(1)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名词用作动词,穿着礼服)(名词用作动词,戴着礼帽)(2)三子者出,曾皙后.(名词用作动词,留在后面)(3)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相)(形容词用作名词,大相)(4)无以,则王.乎(名词用作动词,行王道以统一天下)(5)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奇怪)(6)以小.易大.,彼恶知之(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的东西)(形容词用作名词,大的东西)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相关知识知识整合(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形容词用作动词,敬爱)(形容词用作动词,爱护)(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形容词用作名词,老人)(形容词用作名词,小孩)(9)刑.于寡妻(同“型”,名词用作动词,做榜样)(10)为肥甘..不足于口与(形容词用作名词,美味的食物)(11)轻暖..不足于体与(形容词用作名词,又轻又暖的衣服)(12)抑王兴甲兵,危.士臣(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受到危害)(13)欲辟土地,朝.秦楚(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朝见)(14)是罔.民也(同“网”,名词用作动词,张网捕捉、陷害)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相关知识知识整合(15)五亩之宅,树.之以桑(名词用作动词,种植)(16)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名词用作动词,穿)(17)良庖岁.更刀(名词作状语,每年)(18)视.为止,行.为迟(动词用作名词,眼睛)(动词用作名词,动作)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相关知识知识整合6.古今异义古义:妻子、儿女。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古义:中原地区。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古义:回头再去。今义:连词,表示跟上文意思相反或出乎预料和常情。古义:没有不是。今义:只,不外乎(多指把事情往小里或轻里说)。古义:虽是这样,但是。今义:连词,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往往有“可是,但是”等跟它呼应,表示承认甲事为事实,但乙事并不因为甲事而不成立。(1)不推恩无以保妻子..(2)莅中国..而抚四夷也(3)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4)所见无非..牛者(5)虽然..,每至于族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相关知识知识整合7.特殊句式(1)以吾一日长乎尔(介词结构后置句)(2)不吾知也(宾语前置句)(3)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介词结构后置句)(4)臣未之闻也(宾语前置句)(5)莫之能御也(宾语前置句)(6)何由知吾可也(宾语前置句)(7)王坐于堂上(介词结构后置句)(8)牛何之(宾语前置句)(9)将以衅钟(省略句)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相关知识知识整合(10)百姓之不见保(被动句)(11)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宾语前置句)(12)申之以孝悌之义(介词结构后置句)(13)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句)(14)臣之所好者道也(判断句)(15)视为止,行为迟(省略句)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相关知识知识整合8.文化常识宗庙: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端章甫:端,古代的一种礼服。章甫,古代的一种礼帽。冠:周代男子在二十岁时

1 / 8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