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地球的圈层结构课标阐释激趣诱思1.了解地震的概念及要素,知道地震的危害及地震发生时的自救措施。2.结合资料,分析地震波的分类及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变化。(地理实践力)3.说出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及各圈层的特点。4.说出地球外部各圈层的特点,并能从人地关系的角度阐述各圈层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综合思维)19世纪,法国科幻小说家凡尔纳写了一部《从地球到月球》的地理科幻小说,幻想发射一颗空心炮弹将人载到月球上去旅行;他的另一部小说《地心游记》则幻想到地球中心去探险。这两部小说代表了人类上天入地的梦想。100多年过去了,现在月球旅行已经实现,但是到地球中心去探险,人类还没有实现。我们生活在地球的表面,地表以下的地球内部是什么样的呢?自主预习自我检测一、地震和地震波1.地震(1)概念: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地面震动。(2)地震的几个要素:震源、震中、震中距、震级、烈度、等震线、震源深度等。(3)震级:表示地震的大小。地震释放的能量越大,震级越高。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4)烈度:表示地震对地表和建筑物等破坏的程度。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烈度。自主预习自我检测2.地震波(1)定义:地震的能量以波动的方式向外传播。(2)分类与特点(3)利用:“透视”地球内部的结构。分类能传播的介质速度代表字母共同点纵波固体、液体、气体快P波波速都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质的变化而变化横波固体慢S波自主预习自我检测二、地球的内部圈层科学家通过对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研究,把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主要圈层。自主预习自我检测圈层名称不连续面及深度特征地壳莫霍面(平均约17千米)古登堡面(平均约2900千米)①地面以下,莫霍面以上的固体外壳②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地球大范围固体表面的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地幔上地幔①具有固态特征,主要由含铁、镁的硅酸盐类矿物组成,由上而下,铁、镁的含量逐渐增加②软流层一般认为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③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合在一起叫作岩石圈下地幔地核外核①组成地核的物质可能是极高温度和高压状态下的铁和镍②横波不能在外核中传播,表明外核的物质在高压和高温下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它们相对于地壳的“流动”,可能是地球磁场产生的主要原因。一般认为地球内核呈固态自主预习自我检测链接生活2019年2月19日,我国在塔里木盆地顺北油气田完成某钻井钻探,钻井深8588米,创亚洲陆上钻井最深纪录。该钻井是否穿透地壳?为什么?提示:没有穿透地壳。地壳平均厚度约为17千米,此深度远小于地壳平均厚度。自主预习自我检测三、地球的外部圈层1.大气圈组成:包裹地球的气体层密度:近地面的大气密度大,随着高度的增加,大气的密度迅速减小意义:地球生命生存的基础条件之一2.水圈组成: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分类:海洋水、陆地水(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大气水和生物水意义:陆地水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最为密切自主预习自我检测3.生物圈(1)组成: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2)分布:渗透于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3)意义: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与岩石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思考讨论地球内部圈层有明确的分界面,外部圈层是否也有?提示:地球外部圈层之间是相互渗透的,没有明确的分界面。如生物圈渗透于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圈中,而组成水圈的水有陆地水,也有大气水等。自主预习自我检测1.判断题(1)地震发生时,震中的人先感到地面上下跳动后感到前后左右晃动。()(2)从地面向下依次为古登堡面、莫霍面。()(3)地面海拔越高,地壳越薄。()(4)海拔越高,大气的密度越大。()(5)生物是生物圈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答案:(1)√(2)×(3)×(4)×(5)√自主预习自我检测2.选择题(1)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是()A.对火山喷发物的研究B.通过打深井而获得的信息C.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D.A、B、C都可以解析:根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可以把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答案:C自主预习自我检测(2)地震波横波(S波)和纵波(P波)的传播速度在莫霍面处发生显著的变化是()A.S波、P波都明显增加B.S波完全消失,P波突然下降C.S波、P波都完全消失D.P波完全消失,S波突然下降解析:地震波从地面往下传播过程中,S波和P波在莫霍面以下都能继续向下传播且有速度加快的现象。答案:A(3)地球上岩浆的发源地一般认为是在()A.外地核B.岩石圈下部C.软流层D.地壳下部解析:软流层被认为是地球上岩浆的主要发源地。答案:C自主预习自我检测(4)关于大气圈的说法正确的是()A.大气圈中不含水汽B.海拔越低,空气密度越大C.大气圈是地球的内部圈层D.大气圈与人类活动无关解析:大气圈中含量有水汽、杂质和干洁空气;海拔越低,空气密度越大;大气圈是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答案:B自主预习自我检测(5)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地球各圈层之间没有联系B.水圈是一个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C.生物圈渗透于大气圈的上部、水圈的下部、整个岩石圈D.所有水体中海洋水与人类关系最密切解析:地球各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水圈是一个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生物圈渗透于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所有水体中陆地水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答案:B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地球的内部圈层问题探究材料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图。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结合材料探究:(1)图中A、B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A、B分别是哪种地震波?为什么?提示:A为横波,B为纵波。纵波传播速度较快,横波传播速度较慢。从图中可以看出,A传播速度慢,B传播速度快。(2)图中的D、F分别是哪个界面?地震波在穿过这两个界面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说明了什么问题?提示:D为莫霍面,F为古登堡面。地震波在穿过莫霍面后,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地震波在通过古登堡面后,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在莫霍面和古登堡面附近,地震波的波速突然变化,说明其上下层的物质组成、结构、性质、状态可能存在很大差异,这两个面可以作为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3)图中C、E、G、H分别是指地球的哪些圈层?提示:C为地壳,E为地幔,G为外核,H为内核。(4)根据地震波速度的变化推测地幔和地核的物质状态。提示:地幔为固态,外核为液态或熔融状态,内核为固态。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名师精讲1.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1)地球内部圈层的分界面界面平均深度千米地震波波速的变化分界意义莫霍面17纵波和横波的速度都突然增加地壳与地幔古登堡面2900纵波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地幔与地核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2)以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为界,可以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2.地壳与岩石圈的区别比较项平均深度范围联系示意图地壳17千米地表至莫霍面岩石圈不仅包含地壳,而且包含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岩石圈100~110千米地表至软流层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方法技巧地壳的结构特点及厚度差异(1)地壳的结构特点:①水平方向上:地壳厚度不均(陆壳厚,洋壳薄)。②垂直方向上:硅铝层不连续分布(大洋部分缺失或罕见)。③大陆地壳为双层结构,而大洋地壳以单层结构为主。(2)地壳的厚度差异海陆差异:大陆厚,大洋薄地貌差异:高山厚,平原薄海拔差异:高处厚,低处薄深度差异:海岭厚,海沟薄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易错辨析当地震发生时,地面只左右晃动。辨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地震发生时,地球内能以地震波的形式从震源强烈释放出来,从而引起一定范围内地面的震动。地震波分纵波(P波)和横波(S波),纵波传播的速度较快,最先到达地面,引起地面上下颠簸;横波传播的速度较慢,随纵波之后到达地面,引起地面左右晃动。所以,当地震发生时,人们首先感到地面上下颠簸,然后左右晃动。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典例剖析例1读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地球内部圈层的名称:A+B统称为,A+B+C统称为,D是,C+D+E+H统称为。(2)不连续界面:F为,是横波完全消失的界面。(3)地震波在F以下速度发生的变化是。(4)A和B厚度不均的原因是。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解析:A、B厚度不同,分别为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A、B和C均位于100千米深度(软流层上界)以上,共同构成岩石圈。D位于100~400千米深度,应为软流层。C+D+E+H属于地幔。F为莫霍面,地震波在经过莫霍面时,横波、纵波均明显加速。古登堡面(G)向下,横波完全消失。答案:(1)地壳岩石圈软流层地幔(2)莫霍面G(3)(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明显加快(4)地壳的厚度不均,A是大陆地壳,B是大洋地壳,大洋地壳比大陆地壳薄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地球的外部圈层问题探究材料一地球外部圈层示意图。材料二2019年1月17日,日本鹿儿岛口永良部岛火山发生爆发性喷发,喷出烟尘高达6000米。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结合材料探究:(1)图中①②③分别是指地球的哪个圈层?提示:①为岩石圈,②为水圈,③为大气圈。(2)生物圈占有图中①②③圈层的哪些部分?提示:生物圈占有③(大气圈)圈层的底部、②(水圈)圈层的全部和①(岩石圈)圈层的上部。(3)本次鹿儿岛火山喷发气体主要来自哪里?提示:来自上地幔的软流层。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名师精讲地球外部圈层的主要特征外部圈层概念组成其他大气圈包裹地球的气体层气体和悬浮物,主要成分是氮和氧地球生命生存的基础条件之一水圈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海洋水、陆地水(地表水和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等水圈里的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生物圈渗透于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圈中的生物世界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生物圈与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联系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典例剖析例2读地球四个圈层构成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所示的圈层甲、乙、丙分别为()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2)对甲圈层的说法正确的一组是()①是有机圈层②是厚度最小的圈层③是质量最大的圈层④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⑤存在于地球的外部圈层和地幔之间A.①②⑤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④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解析:第(1)题,生物圈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它与其他圈层相互渗透、相互联系,岩石圈位于各圈层的底部,水圈位于大气圈和岩石圈之间。第(2)题,甲圈层(生物圈)是有机圈层,同时为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答案:(1)D(2)D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读某地地震波传播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图,完成第1~2题。1.该地莫霍面大约位于()A.5千米处B.17千米处C.33千米处D.2900千米处2.该地可能位于()A.四川盆地B.青藏高原C.南极点D.太平洋解析:第1题,图中地震波传播速度开始明显增加的深度为5千米左右,所以莫霍面大约位于5千米处。第2题,由莫霍面深度为5千米,得出该地应该位于地壳较薄的海洋上。答案:1.A2.D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3.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岩石圈包括地壳和整个地幔B.大气圈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C.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D.水圈是连续而又规则的圈层解析:岩石圈包括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与地壳,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大气圈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答案:B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第4~5题。4.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地球圈层正确的是()A.①为地壳B.②为岩石圈C.③为软流层D.④为下地幔5.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圈层随着高度的增加,大气密度迅速增加B.②圈层的厚度陆地比海洋大C.③圈层横波不能穿过D.④圈层的物质状态为固体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解析:第4题,根据图中海拔数据可知,①为大气圈的一部分,②为地壳,③为软流层,④为外核,⑤为内核。第5题,①层随着高度的增加,大气密度迅速减小。③层(位于地幔)横波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