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388.5-2010 城市夜景照明技术规范 第5部分安全要求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ICS29.140.99K70备案号:28497-2010DB11北京市地方标准DB11/T388.5—2010代替DB11/T388.5—2006城市夜景照明技术规范第5部分:安全要求Technicalspecificationofurbannightscapelighting-Part5:Safetyrequirements2010-08–13发布2010-12-01实施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11/T388.5—2010I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照明供配电安全要求.................................................................35防雷、接地安全要求.................................................................36照明设备安全要求...................................................................47照明设备安装的安全要求.............................................................58线路敷设的安全要求.................................................................59水池照明安全要求...................................................................5附录A(规范性附录)灯具防触电保护分类..............................................7附录B(规范性附录)防护等级IP数字的说明...........................................8附录C(规范性附录)配电系统接地形式................................................9附录D(规范性附录)水池区域划分...................................................12DB11/T388.5—2010II前言DB11/T388《城市夜景照明技术规范》分为八个部分:——第1部分:总则;——第2部分:设计要求;——第3部分:光污染限制;——第4部分:节能要求;——第5部分:安全要求;——第6部分:供配电与控制;——第7部分:施工与验收;——第8部分:管理与维护。本部分为DB11/T388《城市夜景照明技术规范》的第5部分。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部分代替DB11/T388.5—2006《城市夜景照明技术规范第5部分:安全要求》,本部分与DB11/T388.5—2006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增加了术语和定义(见3,2006年版的3);——将一般场所照明安全要求进行了细分和内容补充(见5、6、7、8,2006年版的5);——修改了喷水池内装用接线盒要求(见9.2.5,2006版的6.2.4);——增加了规范性附录“配电系统接地形式”(见附录B);——增加了规范性附录“水池区域划分”(见附录D)。本部分由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部分由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组织实施。本部分起草单位: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北京照明学会。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邴树奎徐华戴德慈贾建平、王谦甫、李陆峰、闫慧军、王晓英、张青虎、张宏鹏、郭利平、马龙、熊玮、张秋燕、马岩。本部分于2006年11月首次发布,2010年第一次修订。DB11/T388.5—20101城市夜景照明技术规范第5部分:安全要求1范围DB11/T388的本部分规定了夜景照明供配电、防雷、接地、照明设备及安装、线路敷设和室外水池照明的安全要求。本部分适用于建筑物、构筑物、桥梁、道路、园林、绿地、河湖、名胜古迹、雕塑、广场、街区、户外活动场所等的夜景照明装置。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5013.4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橡皮绝缘电缆第4部分:软线和软电缆GB7000.1灯具一般安全要求与试验GB16895.19建筑物电气装置第7部分:特殊装置或场所的要求第702节:游泳池和其它水池GB19653霓虹灯安装规范GB50054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343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DB11/T388.1城市夜景照明技术规范第1部分:总则3术语和定义DB11/T388.1中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剩余电流residualcurrent同一时刻,在电气装置中的电气回路给定点处的所有带电体电流值的代数和。3.2特低电压extra-lowvoltage(ELV)不超过GB/T18379(IEC60449)规定的有关I类电压限制的电压。3.3安全特低电压系统safetyextra-lowvoltage(SELV)system在正常条件下不接地的、电压不超过特低电压的电气系统,简称SELV系统。DB11/T388.5—201023.4接地故障earthfault;groundfault带电导体和大地之间意外出现导电通路。3.5等电位联结equipotentialbonding为达到等电位,多个可导电部分间的电连接。3.6外露可导电部分exposed-conductivepart设备上能触及到的可导电部分,它在正常状况下不带电,但是在基本绝缘损坏时会带电。3.7外界可导电部分(装置外可导电部分)extraneous-conductivepart非电气装置的组成部分,且易于引入电位的可导电部分,该电位通常为局部地电位。3.8同时可触及部分simultaneouslyaccessibleparts能够同时被人或动物接触到的导体或可导电部分。注:同时可触及部分可以是:①带电体;②外露可导电部分;③外界可导电部分;④保护导体;⑤土壤或导电的地板。3.9电击electricshock电流通过人体或动物躯体而引起的生理效应。3.10电击防护protectionagainstelectricshock减小电击危险的防护措施。3.11危险带电部分hazardous-live-part在某些条件下能造成伤害性电击的带电部分。3.12基本绝缘basicinsulation能够提供给本防护的危险带电部分上的绝缘。3.13附加绝缘supplementaryinsulation除了基本绝缘外,用于故障防护附加的单独绝缘。3.14DB11/T388.5—20103双重绝缘doubleinsulation既有基本绝缘又有附加绝缘构成的绝缘。3.15加强绝缘reinforcedinsulation危险带电部分具有相当于双重绝缘的电击防护等级的绝缘。3.16IP代码IPcode(InternationalProtection的缩写)表明外壳对人接近危险部件、防止固体异物或水进入的防护等级以及与这些防护有关的附加信息的代码系统,防护等级IP数字的说明见附录A。4照明供配电安全要求4.1照明供配电的电压等级应与照明设备额定电压一致。4.2应根据照明负荷中断供电造成的影响与损失,合理确定负荷等级,并正确选择供配电方案。4.3照明灯具端供电电压不宜高于其额定电压值的107%,不宜低于其额定电压值的90%。正常使用时的电压降应在允许范围之内,并应考虑光源启动电流引起的电压降。4.4三相照明线路各相负荷的分配宜保持平衡,最大相负荷不宜超过三相负荷平均值的115%,最小相负荷不宜小于三相负荷平均值的85%。4.5照明单相分支回路保护电器的电流整定值不宜超过回路保护电器的电流整定值。室外单相220V支路线路长度不宜超过100m,220/380V三相四线制线路长度不宜超过300m,并应进行保护灵敏度校验。4.6除采用LED光源外,建筑物轮廓灯每一单相回路不宜超过100个。4.7配电回路应装设短路保护、过负荷保护和接地故障保护。4.8夜景照明室外分支线路应装设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4.9250W及以上的照明装置宜在每个灯具处单独设置短路保护。4.10浸在水中才能安全工作的灯具,其配电回路应采取低水位断电保护措施。4.11夜景照明线缆应选用铜芯电缆或电线,绝缘类型应按敷设方式及环境条件选择,绝缘特性应符合工作电压的要求,220/380V三相四线配电,额定电压塑料绝缘电线不应低于0.45/0.75kV,电力电缆不应低于0.6/1kV。4.12三相四线配电,中性线截面不应小于相线截面;室外照明线路应采用双重绝缘铜芯导线,照明支路导线截面不应小于2.5㎜2。4.13照明控制采用自动控制方式时,应具备手动控制功能。4.14照明控制系统采用的控制模块应能独立运行,主控系统或通信线路发生故障时,各控制模块可在设定的模式下正常运行,某个控制模块发生故障时,不应影响其他控制模块的正常运行。4.15照明控制系统应确保现场采集的数据和控制指令准确地传送。4.16照明控制系统当设备发生故障时,应立即切断电源。5防雷、接地安全要求5.1防雷安全要求夜景照明装置的防雷应符合GB50057及GB50343的要求。DB11/T388.5—201045.2接地安全要求5.2.1接地系统的的选择5.2.1.1安装于建筑物本体上及距建筑物外墙距离小于20m时,并直接由该建筑物内部电源供电的照明装置,配电系统的接地形式应与该建筑物内照明装置的接地形式一致。5.2.1.2室外照明灯具距建筑物外墙距离大于等于20m时,配电系统的接地形式应采用TT系统,见附录B的图B.4。5.2.1.3安装于桥梁等构筑物上,无法进行单独接地的照明装置,配电系统的接地形式宜采用TN-S系统,见附录B的图B.3,并宜作等电位联结。5.2.1.4道路、广场、公园等照明配电系统的接地形式宜采用TT系统。5.2.2接地故障保护5.2.2.1配电线路的保护应符合GB50054的要求。5.2.2.2当采用TN-S接地系统,过电流保护装置不能满足切断故障电路时间的要求时,应采用剩余电流保护装置作接地故障保护。5.2.2.3当采用TT接地系统,接地电阻不满足Ia*RA≤50V时,应采用剩余电流保护装置作接地故障保护。RA------外露可导电部分的接地电阻和PE线电阻(Ω);Ia-----保证保护电器切断故障回路的动作电流(A)。5.2.2.4室外场所照明配电末端支路剩余电流保护装置的剩余动作电流不宜大于100mA,动作时间不应大于0.3s。5.2.2.5当采用TN-S接地系统时,宜作等电位联结,并应与建筑物或构筑物共用接地装置;当采用TT接地系统时,接地电阻RA应符合表1的要求。表1接地电阻最大值剩余动作电流IaRA(Ω)一般场所UL≤50VRA(Ω)特殊场所UL≤25V500mA10025300mA16683100mA50025030mA16668335.2.2.6安装灯具的金属构架和灯具、配电箱外露可导电部分及金属软管应可靠接地,

1 / 1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