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J 710.12-2016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水生维管植物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HJ710.12—2016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水生维管植物Technicalguidelinesforbiodiversitymonitoring—aquaticvascularplants(发布稿)本电子版为发布稿。请以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正式标准文本为准。2016-5-4发布2016-8-1实施环境保护部发布目次前言............................................................................III1适用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观测原则..........................................................................35观测方法..........................................................................36观测内容和指标....................................................................77观测时间和频次....................................................................88数据处理和分析....................................................................89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810观测报告编制.....................................................................8附录A(资料性附录)观测样地生境要素记录表.........................................9附录B(资料性附录)挺水植物群落野外观测记录表....................................10附录C(资料性附录)浮水植物群落野外观测记录表....................................11附录D(资料性附录)沉水植物群落野外观测记录表....................................12附录E(资料性附录)水生维管植物凭证标本记录标签..................................13附录F(资料性附录)人为干扰活动分类表...........................................14附录G(资料性附录)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15附录H(资料性附录)BRAUN-BLANQUET多盖度等级的中位值转换.........................18附录I(资料性附录)水生维管植物观测报告编写格式..................................19iii前言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和《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规范我国生物多样性观测工作,制定本标准。本标准规定了水生维管植物多样性观测的主要内容、技术要求和方法。本标准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G、附录H、附录I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为首次发布。本标准与以下标准同属生物多样性观测系列技术导则: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陆生维管植物(HJ710.1);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地衣和苔藓(HJ710.2);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陆生哺乳动物(HJ710.3);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鸟类(HJ710.4);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爬行动物(HJ710.5);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两栖动物(HJ710.6);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内陆水域鱼类(HJ710.7);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淡水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HJ710.8);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蝴蝶(HJ710.9);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大中型土壤动物(HJ710.10);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大型真菌(HJ710.11);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蜜蜂类(HJ710.□□)。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南京师范大学、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本标准环境保护部2016年5月4日批准。本标准自2016年8月1日起实施。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1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水生维管植物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水生维管植物多样性观测的主要内容、技术要求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范围内水生维管植物多样性的观测。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7714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HJ623区域生物多样性评价标准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维管植物vascularplant指具有维管组织的植物,包括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3.2水生维管植物aquaticvascularplant指一年中至少数月生活于水中或漂浮于水面的维管植物。根据生活型的不同,通常分为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3.3挺水植物emergentplant指根生于底质中,茎直立,光合作用组织气生的植物。3.4浮水植物floatingplant指茎叶浮水,根固着或自由漂浮的植物。3.5沉水植物submersedplant指在大部分生活周期中植株沉水生活、根生于底质中的植物。3.6优势种dominantspecies指对群落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具有明显控制作用的物种,通常是个体数量多、投影盖度大、生物量高、生活力强的植物种类。3.7外来水生入侵植物invasivealienaquaticplant指在当地的自然或半自然水域生态系统中形成了自我维持能力、可能或已经对生态环境、生产或生活造成明显不良影响的外来植物。3.8生活型lifeform指植物对于特定环境条件下长期适应而在外貌上反映出来的类型。3.9样点截取法point-interceptmethod一种在野外用于测定草本植物群落中物种盖度的方法。通常采用点频度框架进行测定(图1)。2图1样点截取法中所运用的点频度框架3.10多盖度等级法cover–abundancescalemethod在法瑞学派的植物群落学研究中,Braun-Blanquet采用目测法估计一个植物种的个体在群落中的多少及单位面积内植物枝叶对土地面积的覆盖程度。该方法通常将植物的多度和盖度划分为5个等级、2个辅助等级,主要用数字表示如下:5=不论个体多少,盖度≥75%;4=不论个体多少,75%>盖度≥50%;3=不论个体多少,50%>盖度≥25%;2=不论个体多少,25%>盖度≥5%,或者盖度虽然5%,但个体数很多;1=个体数量较多,盖度5%,或者虽然盖度≥5%,但个体数稀少;+=个体数稀少,盖度≤1%;r=盖度很小,个体数很少(通常只有1~3株)。3.11频度frequency指某种水生植物在全部调查样方中出现的百分率。在部分文献中也称为绝对频度(absolutefrequency)。3.12绝对活力absolutevigor指样线内某个物种出现在样点上的个体数之和占所调查样点总数的百分比。3.13盖度指数coverindex指某个物种的频度与绝对活力之和。3.143生物量biomass指单位面积上所有植物体的总质量。4观测原则4.1科学性原则观测样地和观测对象应具有代表性,能全面反映观测区域水生维管植物的整体状况;应采用统一、标准化的观测方法,能观测到水生维管植物多样性的动态变化。4.2可操作性原则观测计划应考虑所拥有的人力、资金和后勤保障等条件,充分利用现有资料和成果,立足现有观测设备和人员条件,应采用效率高、成本低和可操作性强的观测方法。4.3持续性原则观测工作应满足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的需要,并能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起到指导及预警作用。观测样地、样方和样点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改动。4.4保护性原则坚持保护第一,除非为了种类鉴定和生物量测定需要采集少量个体外,尽可能减少样品采集,不应对水生植物个体、群落结构和生境造成影响或改变。4.5安全性原则水生维管植物观测可能会面临潮汐、风浪等潜在风险。观测者应接受相关专业培训,做好安全防护措施。5观测方法5.1观测准备5.1.1观测目标和观测区域观测目标为:掌握拟观测区域内水生植物的种类、种群数量、分布格局、分布区类型和变化动态;或者分析外来水生入侵植物的种类组成、地理分布及种群动态变化(如无此类植物,则无需观测);或者分析各种威胁因素对水生植物多样性产生的影响;或者评估水生植物保护措施和政策的有效性,并提出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根据观测目标确定观测区域。5.1.2资料收集和观测计划根据观测目标和要求,尽可能收集观测区域地形图、植被分布图、气候、水文、土壤等基础资料,并制订观测计划。必要时可预先开展一次野外踏查。观测计划应包括:样线设置,样方(或样点)设置,野外观测方法,观测内容和指标,观测时间和频次,数据分析和报告,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等。5.1.3观测仪器和工具5.1.3.1植物样本采集与记录工具包括小号牌、镊子、铁夹(或铁耙)、彼得逊采泥器、采集袋、样品袋(或塑料自封袋)、塑料瓶、放大镜、枝剪、采样方框(边长为1m或0.5m)、纱布、具有吸水作用的草纸、瓦楞纸板、标本夹、长卷尺、钢卷尺、手锤、钉子、标桩(长1.5m,粗50mm的PVC或其他材质的管材)、木桩、塑料绳、长100cm×高100cm的点频度框架(上置104个等距的针孔,即两孔间相隔10cm;实际应用时,框架大小及针孔数目以及金属针的间隔可以根据植物的大小和间距进行调节)、金属样针、配有微距镜头的数码相机、记录表、标签纸、记号笔、专业工具书等。5.1.3.2水生植物生境观测仪器和工具包括双目望远镜、全球定位系统(GPS)定位仪、罗盘、pH计、温度计、透明度盘、水草夹、干燥箱、电子天平、回声测声仪、SCUBA(水下呼吸器)或snorkel(通气管)、测深杆、水砣、溶氧仪、防水工作服、高筒胶靴、橡胶手套等。河流和大型湖泊调查需租用船舶。5.1.4观测培训为观测者举办观测方法和操作规范等方面的培训,组织好观测队伍。5.2抽样方法5.2.1根据生活型的不同,将水生植物分为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根据观测目的、水体环境特点和不同类型水生植物的分布特点,采用系统抽样与典型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布设样线、样方或样点。5.2.2对样线、样方和样点采用GPS或其他方式进行标记,在地形图上注明位置,并记录样地的生境要素(记录表见附录A)。5.2.3根据挺水植被的不同类型、水体状况、干扰程度等设置样线。优势种相同或相近的挺水植被类型,可以沿着水体边缘设置3~5条样线;样线长度视水体面积、生境异质化程度而定,一般为800~1000m。样线的布置、条数和长度应根据水体实际大小进行适当调整。对于群落(或生境)类型较为复杂的水体,可适当增加样线的数量,一般为5~7条,同时缩短样线的长度。样线之间的间隔一般不小

1 / 2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