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 百家争鸣课件 人民版必修3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一百家争鸣目标导航方法点拨1.掌握诸子百家的思想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主张2.探讨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3.探讨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对当时和后世产生的重要影响1.首先要全面深刻理解百家争鸣的背景,掌握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深刻理解儒家民本思想的内涵2.学习老庄之学时,要全面掌握老子和庄子的思想主张3.学习法家思想时,应全面了解法家代表人物的主张,重点掌握韩非的思想,结合时代背景深刻理解法家思想的影响4.学习墨家主张时,要结合墨家代表的阶级利益和时代背景深刻理解其思想主张,了解墨子在认识论和逻辑学方面的成就课前篇自主预习一二三四一、孔子和早期儒学1.孔子的思想主张和教育活动(1)背景:春秋时期,诸侯纷争和社会动荡。(2)思想主张:提出“仁”与“礼”的学说;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主张“有教无类”。(3)教育活动:开创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从礼、乐、射、御、书、数六个方面来培养学生,注重人的全面发展。2.孟子的思想主张(1)提出道德规范有仁、义、礼、智四种,主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2)发挥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倡“仁政”学说,提出“君轻民贵”的原则。课前篇自主预习一二三四3.荀子的思想主张(1)既强调“天行有常”,又指出人道有为,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重要思想。(2)对儒家关于“礼”的思想进行了深入讨论,认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课前篇自主预习一二三四二、老庄之学1.老子的思想主张(1)用“道”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演变,认为“道”是世界的根本,是永恒不变的。(2)指出事物具有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的规律,阐发了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方法论原则,蕴涵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3)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抱着消极悲观的态度,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2.庄子的主要思想把“道”作为最高的原则,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主张通过“齐物”达到逍遥自得。3.老庄之学的影响老庄崇尚自然,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课前篇自主预习一二三四三、法家思想1.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1)李悝推行“尽地力之教”,提高农业产量;主张用严酷的刑罚确立起新的政治秩序,以加强君权。(2)商鞅主张废除世卿世禄制度,根据军功制定尊卑爵秩的等级,奖励耕战,废除井田制度,并加强中央集权。(3)韩非将法家理论系统化,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提出了“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的主张。2.法家思想的影响(1)法家的理论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都起到了重大作用。(2)汉代以来,独立的法家学派逐渐消失,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学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课前篇自主预习一二三四自主思考法家思想太过严厉,因而在当时难以被统治者所推崇。此观点正确吗?为什么?提示:上述观点是错误的。战国时期最受统治者推崇的是法家思想。因为法家思想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其变法思想和法治主张具有务实和进取精神,推动了当时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改革,成为后来秦国的治国路线和统治工具,并为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奠定了思想基础。课前篇自主预习一二三四四、墨家的主张1.主要思想(1)政治方面,以“兼相爱、交相利”为核心,提出了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等一系列主张。(2)认识论方面,认为认识以客观实践为来源,提出以“三表”法作为判别知识的标准。(3)逻辑学方面,提出了“类”“故”等中国最早的逻辑学术语,建立了由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推理的方法论基础。2.发展演变墨子死后,“墨辩”学派形成,也称后期墨学。汉代以来,墨家学派逐渐湮没失传。课前篇自主预习一二三四自主思考一般认为,墨家思想反映了当时小生产者阶层的利益,墨家的哪些主张会受到小生产者的欢迎?为什么?提示:墨子提出“兼爱”“非攻”,寻求安定的社会环境等主张,符合下层人民的利益;墨家节葬、节用等讲求实际功利的主张,符合小生产者的经济地位及简朴的生活习惯。课堂篇探究学习探究点诸子百家的治国思想材料导入材料一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孟子》材料二法者,宪令著于官府……此臣之所师也。君无术则弊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此不可一无,皆帝王之具也。——《韩非子·定法》材料三道常无为而无不为。——《道德经》当堂检测课堂篇探究学习探究点互动探究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诸子百家的主要治国思想。提示:儒家:推崇“人治”“德治”,即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实行“仁政”。法家:提倡“法治”,主张用法令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即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顺应时势和民心。当堂检测课堂篇探究学习探究点名师精讲诸子百家中所体现的民本思想(1)儒家的民本思想:儒家提倡王道政治,反对苛政,主张“仁政”,给民以安定的生活环境。孔子“仁”的思想是儒家民本思想的重要体现,孟子的“仁政”思想则是儒家民本思想的系统化和集中体现。(2)道家的民本思想:老子的民本思想深深地烙印在其“无为而治”的治国思想中,他极力反对统治者对人民无情的搜刮和暴敛。(3)墨家的民本思想:墨家代表小工商业者的利益,提出“兼相爱、交相利”,节用、节葬、非乐和非攻的主张。“兼爱”和“非攻”是墨子思想的核心,也是其民本思想的体现。当堂检测课堂篇探究学习探究点(4)兵家的民本思想:《孙子兵法》强调只有正义的战争才能够得到人民的支持。假使离开人民的拥护,那么统治者的战争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孙子还认为最好的战争方式是“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样就能使民众免于战祸。当堂检测课堂篇探究学习探究点典例剖析【例题】先秦时期,号称显学的两家学派创始人对生活的态度截然不同,一个“量腹而食,度身而衣”,一个“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下列思想主张与其分别对应的是()A.前者主张有为,后者主张无为B.前者主张王道,后者主张霸道C.前者主张兼爱,后者主张仁爱D.前者主张非攻,后者主张战功题目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儒家和墨家思想,旨在考查分析比较能力。解题指导:根据所学知识,“量腹而食,度身而衣”即主张节俭,这是墨家思想,兼爱是墨家思想的核心;“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是指祭祀所用的食物选上好的原料,尽量精细,以达到礼,这反映了儒家思想,故符合题意的是C项。答案:C当堂检测课堂篇探究学习1.下图展现的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终极目标: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先秦诸家思想中能分别体现这两种和谐的是()A.道家、法家B.法家、墨家C.儒家、法家D.道家、儒家解析:道家的顺应自然、儒家“仁”的思想分别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故选D项。答案:D探究点当堂检测课堂篇探究学习2.孔子认为,夏、商、周三代,殷商继承夏代的礼制,但有所损益;周继承了殷商的礼制,也有所损益。这反映了孔子()A.主张政治改良B.非常推崇夏商周三代C.对夏商周三代研究精通D.主张复古倒退解析:根据材料“有所损益”,说明要通过改良政治来适应现实需要,实现圣人之治,实行仁政,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礼制的传承关系,与是否推崇夏商周三代无关,故排除B项;仅从题干材料不能得出孔子对夏商周研究精通,排除C项;孔子的主张不是复古倒退,而是改良完善,故排除D项。答案:A探究点当堂检测课堂篇探究学习3.下面的漫画体现了哪一位思想家的观点()A.荀子B.老子C.墨子D.韩非解析:根据漫画中的“福”“祸”“灾祸的里面隐藏着幸福”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位思想家是老子,他认为事物相辅相成,可以相互转化,故选B项。答案:B探究点当堂检测课堂篇探究学习4.某班同学在编写“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为扮演孟子的同学所设计的台词应是()A.兼爱非攻,互助互爱B.民贵君轻,社稷次之C.为政以德,爱惜民力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解析:A项是墨家的主张,C项是孔子的主张,D项是法家的主张。B项是孟子的主张,故选B项。答案:B探究点当堂检测课堂篇探究学习5.战国初期,楚国准备攻打宋国。当时有一位反对战争的思想家,日夜兼程赶到楚国,劝说楚王停止攻宋,并在楚王面前进行攻防演示,瓦解了楚国的攻城战术,最后迫使楚王放弃攻宋计划。这位思想家最有可能属于()A.儒家学派B.道家学派C.法家学派D.墨家学派解析:题干关键信息是“反对战争的思想家”。墨家主张非攻,故选D项。答案:D探究点当堂检测课堂篇探究学习6.据说冉雍的父亲是个“贱而恶”的人,但孔子仍收冉雍为其弟子,这体现了()A.因材施教的原则B.有教无类的思想C.没有贵贱之分的思想D.循循善诱的说教解析:孔子没有因为冉雍的父亲是个“贱而恶”的人而拒收冉雍为弟子,这反映了他有教无类的思想。答案:B探究点当堂检测课堂篇探究学习7.“文王(商朝末年周国统治者)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西周时的诸侯)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这反映了()A.孟子的“仁政”学说B.韩非的变法革新主张C.墨子的“兼爱”思想D.庄子的“齐物”观点解析:根据材料“仁义用于古不用于今”“世异则事异”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韩非的变法革新主张。故选B项。答案:B探究点当堂检测课堂篇探究学习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荀子有著作传世。他批判地吸收当时一些学派的优点而发展了儒家思想体系,如礼治的内容中包含了法的因素。大约公元前285年,荀子到齐国稷下学宫游学,打算说服齐相行“胜人之道”。“如是,则国孰敢不为义矣?贤士愿相国之朝,能士愿相国之官,好利之民莫不愿以齐为归,是一天下也。”公元前266—前255年,荀子赴秦,曾向秦昭王建言:“儒者法先王,隆礼义……近者歌讴而乐之,远者竭蹶而趋之。四海之内若一家,通达之属(人迹所到),莫不从服,夫是之谓人师。”公元前253年左右,荀子游赵,曾对赵国君臣说:“招延募选,隆势诈,尚功利,是渐(诈欺)之也;礼义教化,是齐之(民齐心)也。”——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探究点当堂检测课堂篇探究学习(1)根据材料,概括荀子提出的基本主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荀子思想的突出特点,并分析其成因。参考答案:(1)礼法并用统一天下;施政用“王道”“仁义”;用礼仪教化人们。(2)突出特点:对百家思想的融合和吸收。成因:战国末年的社会正在一步步地由分裂割据向大一统过渡;荀子对儒家思想进行改造,取各家思想之长,融会贯通。探究点当堂检测课堂篇探究学习

1 / 2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