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整合一、小农经济、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基本内涵及其区别与联系1.小农经济、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基本内涵(1)小农经济是以土地私有制为基础,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小规模的个体农民经济。它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其性质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具有分散性、封闭性、落后性、脆弱性等特点。(2)自然经济是为了满足生产者或经济单位自身需要而生产的经济形式,其基本特征是“自给自足”,和商品经济相对立。自然经济早在原始社会就产生了,是与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社会分工不发达相适应的,带有闭塞性、迟滞性。(3)商品经济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态,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衡量商品经济发展的指数主要是产品、市场、商人、货币、城市等方面。商品经济具有极强的开放性和进取性。2.小农经济、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区别与联系(1)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农业经济是集体耕作,属于自然经济但不属于小农经济。(2)封建社会制度下,农业基本上是以家庭为单位,既属于小农经济也属于自然经济,并延续到近代结束。(3)封建社会后期及近代时期的部分农业经济与市场发生了联系,这部分经济不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而属于和市场有联系的商品经济。二、影响中国农耕经济向近代化过渡的主要因素1.影响经济转型的制度性因素(1)古代中国最基本的土地制度是土地私有制。战国时期,各国通过变法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土地私有制贯穿封建社会的始终,延续两千多年,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经济基础。(2)土地私有制必然导致土地兼并,土地兼并使得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始终在低水平的状态下运行,很难实现社会经济财富的积累,无法使财富转化为商业资本。2.影响经济转型的政策性因素(1)重农抑商政策: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封建制度的巩固和封建经济的发展,维护了国家统一;但在封建社会后期压制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2)“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这两种政策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3.影响经济转型的经济结构因素古代中国经济是以小农经济为核心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其主要特点是封闭性、分散性等,这不利于市场的发育。小农经济的生产主要满足自我消费和交纳赋税。由于沉重的赋税,小农经济无法实现量的积累。4.影响经济转型的思想观念因素自战国以来,古代中国以“农本”为立国的经济思想以及历代统治者对工商业采取的压制政策,导致民间大量资本流向土地,而非用来经营工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