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目标导航方法点拨1.概括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过程2.比较当时传入中国的各种社会主义思潮,了解各种思潮的不同结局,探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对中国革命产生的重大作用和影响1.学习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时,重点掌握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意义2.掌握新文化运动时期异彩纷呈的思想流派及其相互之间的竞争和融合,尤其要把握问题与主义之争的过程及实质3.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中国化的过程课前篇自主预习一二三一、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1.1902年,梁启超发表文章称马克思是社会主义的鼻祖。2.1906年,朱执信发表《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和学说。3.一些无政府主义者也曾经介绍过一些马克思的学说和思想。4.1918年11月,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指出十月革命是20世纪世界革命的先声。5.1919年5月,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介绍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6.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和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分别开设了与社会主义有关的课程,利用讲坛向学生宣传社会主义思想。课前篇自主预习一二三自主思考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条件有哪些?提示: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的壮大,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力;新文化运动为各种思潮的传入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知识分子探索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爱国心。课前篇自主预习一二三二、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1.时代背景以工读互助团等为代表的社会实践活动最终失败,促使很多青年开始接受科学社会主义,谋求对社会的根本改造。2.主要表现(1)1919年,围绕“要不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国问题”等分歧,李大钊和胡适展开了问题与主义的讨论。(2)1920年,围绕“要不要建立‘劳农专政’的国家”等问题,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展开了关于社会主义问题的讨论。(3)围绕“要不要建立一个有组织有纪律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等问题,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同无政府主义者进行了激烈交锋。课前篇自主预习一二三(4)1920年,李大钊在北京组织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陈独秀等人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宣传马克思主义。3.重大影响坚定了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信念,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阵地,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影响得到进一步扩大。课前篇自主预习一二三三、成为中国革命理论指南1.时代背景从李大钊到陈独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完成了从学术的介绍向社会改造指导思想的转变。2.主要表现(1)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把《新青年》改为公开理论刊物,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宣传。(2)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半公开的《共产党》月刊,介绍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和共产国际与俄共组织情况。(3)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深入工人群众,进行宣传组织工作,推进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课前篇自主预习一二三3.重大影响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理论指南。拓展延伸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具体国情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先进性相结合的产物,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奠定了思想基础。课堂篇探究学习探究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过程中的争鸣——问题与主义之争材料导入材料一我因为深觉得高谈主义的危险,所以我现在奉劝新舆论界的同志道:“请你们多提出一些问题,少谈一些纸上的主义。”……“主义”的大危险,就是能使人心满意足,自以为寻着包医百病的“根本解决”,从此用不着费心力去研究这个那个具体问题的解决法了。——《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材料二(社会问题)必须有一个根本解决,才有把一个一个的具体问题都解决了的希望……经济问题的解决,是根本解决。经济问题一旦解决,什么政治问题、法律问题,家族制度问题……都可以解决。——《再论问题与主义》当堂检测课堂篇探究学习探究点互动探究(1)材料反映的是哪一场论战?他们各自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谁?(2)由以上内容可知,双方的主要分歧是什么?这场论战有何影响?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提示:(1)问题与主义的论战。胡适和李大钊。(2)分歧:要不要用马克思主义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社会问题。影响:这场论战宣传了马克思主义,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启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不是一帆风顺的。当堂检测课堂篇探究学习探究点名师精讲1.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够吸引中国的知识分子?(1)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科学性。(2)新文化运动中各种新思潮的竞起,给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提供了选择与比较的机会。(3)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鲜明对比,使人们认识到只有马克思主义才是救国的良方。(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使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提供了坚实的阶级基础。(5)中国人几千年来对美好社会和大同理想的追求,为近代先进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奠定了文化心理基础。当堂检测课堂篇探究学习探究点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途径(1)先进知识分子著书立说,广泛传播。如李大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和《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2)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如翻译《共产党宣言》等著作。(3)出版报纸杂志,宣传马克思主义。如《新青年》《共产党》《劳动界》《劳动者》和《工人周刊》等。(4)成立社团和共产党早期组织,有计划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如北京的“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上海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组织会员学习马克思主义,并经常举行演讲,宣传马克思主义等。(5)进行论战,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如问题与主义的论战,马克思主义者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等。当堂检测课堂篇探究学习探究点典例剖析【例题】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随着中国形势的发展,新文化运动阵营最终分裂。其开始分裂的标志是()A.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B.五四运动的爆发C.问题与主义的讨论D.工读互助团实践失败题目立意:本题考查问题与主义的讨论,旨在考查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指导:问题与主义的讨论预示着新文化运动阵营开始分裂。因为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胡适主张资产阶级改良思想,而李大钊主张宣传马克思主义,两者在是否信仰马克思主义问题上发生了严重的分歧。故选C项。答案:C当堂检测课堂篇探究学习1.1902年,梁启超在发表的文章中提到了马克思,称他是()A.社会主义的鼻祖B.工人运动的领袖C.世界革命的导师D.十月革命的先驱解析:梁启超在1902年发表的文章中称马克思是社会主义的鼻祖,故选A项。答案:A探究点当堂检测2.“北方吹来十月的风,惊醒我们苦弟兄。”与这句话直接有关的现象是()A.五四爱国运动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C.毛泽东思想诞生D.中国共产党诞生解析:“北方吹来十月的风,惊醒我们苦弟兄”是指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促进了工人运动的发展。故选B项。答案:B课堂篇探究学习3.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中写道:“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拒的。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这种潮流”是指()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B.新文化运动C.资产阶级兴起D.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解析:A、B、C三项在《庶民的胜利》发表前都已出现,只有D项是在中国和世界上新出现的思想潮流。故选D项。答案:D探究点当堂检测课堂篇探究学习4.胡适认为:“文明不是笼统造成的,是一点一滴地造成的。进化不是一个晚上笼统进化的,是一点一滴地进化的。”这一思想实质上是()A.提倡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B.提倡民主与科学C.反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D.宣传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解析:题干材料体现了胡适反对从根本上解决中国问题,主张改良主义,这一思想的实质是反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答案:C探究点当堂检测课堂篇探究学习5.1920年9月,上海《劳动界》刊登的《一个工人的宣言》写道:“将来的社会,要使他变个工人的社会;将来的中国,要使他变个工人的中国;将来的世界,要使他变个工人的世界。”该材料主要反映了()A.上海已成为中国工人运动的中心B.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日益结合C.中国工人阶级即将登上政治舞台D.中国工人阶级成了中国乃至世界的领导者解析:“将来的社会,要使他变个工人的社会”等信息,说明中国工人阶级日益接受马克思主义,故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不符。答案:B探究点当堂检测课堂篇探究学习6.《东方杂志》某年2月发表文章说:“一年以来,社会主义的思潮在中国可以算得起风起云涌了。报章杂志的上面,东也是研究马克斯(思)主义,西也是讨论布尔希(什)维克主义;这里是阐明社会主义的理论,那里是叙述劳动运动的历史;蓬蓬勃勃,一唱百和,社会主义在今日的中国,仿佛有‘雄鸡一鸣天下晓’的情景。”文中所说的“一年”是指()A.1915年B.1917年C.1920年D.1924年解析: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920年5月以后科学社会主义思潮得到了迅速传播,故选C项。答案:C探究点当堂检测课堂篇探究学习7.识读下列两幅历史图片,完成下列要求。(1)上述图片反映了什么现象?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有哪些?(2)结合图1、图2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上述现象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探究点当堂检测课堂篇探究学习参考答案:(1)现象: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主要原因:新文化运动蓬勃发展;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先进知识分子积极探求救国道路。(2)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进一步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影响;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理论指南。探究点当堂检测课堂篇探究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