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太平天国运动1.课程标准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2.学习要点(1)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原因、经过等基本史实。(2)分析《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特点。(3)通过太平天国运动认识农民阶级对近代中国社会的作用与影响。一二三一、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1.历史背景(1)鸦片战争后,外国产品大量涌进中国,沿海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失去生计。(2)清政府的沉重捐税、地主的土地兼并与盘剥、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使各地群众的反抗斗争风起云涌。(3)洪秀全将西方的基督教与中国的民间宗教相结合,创立了“拜上帝会”组织。深度点拨学习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时,应结合鸦片战争的主要影响进行思考;同时,应注意根本原因与直接原因、主观原因与客观原因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一二三2.从兴起到全盛(1)1851年初,洪秀全领导金田起义;9月,洪秀全在永安分封诸王,初步奠定了太平天国政权的基础。(2)1852年,太平军进入湖南;1853年,太平军相继攻克武汉、南京,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革命政权。(3)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分兵进行北伐、西征和天京突围三次战役,进入军事上的全盛时期。一二三二、《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1.《天朝田亩制度》(1)主要内容:①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提出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规定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②根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规定每户留足口粮、其余产品归国库的分配原则。(2)积极意义: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3)局限性:要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平均一切社会财富,以求人人平等,是农民平均主义的空想。一二三2.《资政新篇》(1)概况:1859年,洪仁玕为振兴太平天国而提出,倡导向西方学习,进行经济、政治和文化改革。(2)地位: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一个改革方案。(3)意义: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4)局限性: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加之当时处于战争环境,未能真正推行。拓展延伸《资政新篇》继承了《天朝田亩制度》反封建的一面,但它们在社会发展趋势和社会经济主张等方面相互矛盾;《天朝田亩制度》因绝对平均的空想性和缺乏必需的社会环境而难以实行,《资政新篇》因缺乏阶级基础、社会条件而被束之高阁。一二三三、从天京事变到天京陷落1.天京事变(1)背景:洪秀全和杨秀清为争夺军政大权展开激烈的斗争。(2)概况:1856年8月,杨秀清、韦昌辉相继被杀,石达开负气出走。(3)影响:严重削弱了太平天国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使太平天国由鼎盛走向衰微。2.后期斗争(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抗击开始同清政府勾结的外国侵略者。(2)1864年,戈登率领的“常胜军”和李鸿章率领的淮军进攻苏南,左宗棠率领的湘军进攻浙江,苏州、常州、杭州相继失守。(3)1864年6月1日,洪秀全病逝。不久,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最终失败。一二三3.历史意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同时也打击了外国侵略者。4.说明的问题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者的代表,缺乏科学理论武器的指导,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知识补充太平天国运动体现了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者的历史局限性,主要表现为利用宗教发动起义、推崇绝对平均主义、帝王思想意识浓厚等。问题结合太平天国运动的史实思考:农民阶级为什么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农民阶级属于小生产者,不是先进社会生产力的代表,具有狭隘性、保守性、分散性等自身无法克服的弱点。(1)思想上,没有科学的世界观和革命理论的指导,依然利用宗教来组织和发动群众,洪秀全等人凭借“拜上帝会”发动起义就是证明。(2)政治上,特权思想和等级观念根深蒂固,无法建立先进的革命政权,不能长期保持农民群众的革命积极性。《天朝田亩制度》倡导绝对平均主义、《资政新篇》脱离小生产者占主导地位的实际、定都天京后陷入“打倒皇帝做皇帝”的循环等,都说明了这一特点。(3)组织上,无法克服宗派主义倾向,不能保持内部长久团结,必然带来内部争权夺利斗争的加剧和领导集团内部的分裂,从而加速了革命斗争的失败。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最明显的例证就是天京事变导致革命形势由盛转衰。【例题】洪秀全在《原道觉世训》中说:“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但1856年发生了天京事变。这主要是因为()A.太平天国达到了全盛B.原先的理念已不适应C.太平天国巩固政权的需要D.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解析:天京变乱的根本原因是农民阶级的自身局限性,导致出现争权夺利的斗争,最终发生了天京变乱。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