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课标要求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2.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3.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第1课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目标导航1.理解北魏孝文帝前期改革的背景。(难点)2.理解孝文帝改革的经济、政治与社会习俗等方面的措施。(难点)基础落实壹深化探究贰内容索引达标检测叁基础落实壹1.北魏统一黄河流域386年,族拓跋部建立魏国,定都平城,史称北魏;年,北魏消灭其他割据政权,统一北方。2.北魏统治的危机(1)阶级矛盾激化:北魏政治黑暗,繁重,官吏的贪污和搜刮加重了人民的负担,起义不断发生。(2)民族矛盾激化:北魏统治者随时强迫百姓服役当兵,甚至任意杀戮,从而激起各族民众的暴动。(3)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拓跋贵族与之间常常发生矛盾。一、智者的选择(改革背景)答案鲜卑439租调徭役汉族地主思维点拨北魏前期的经济、政治改革,本质上是落后的制度与中原先进生产力的矛盾、民族压迫政策与民族融合趋势的矛盾,这些矛盾是北魏统治者不得不正视的现实,迫使他们进行改革以摆脱危机。1.制度改革二、孝文帝改革的措施答案推行均田制整顿吏治原因(1)拓跋部受中原文化的影响,逐渐改变了原来的游牧生活(2)北魏统治者曾多次大规模迁徙各族人民到京师附近分土定居(1)北魏统一北方后,百官以收取为谋生的主要手段(2)官吏与商贾勾结,中饱私囊,贪污成风租调答案内容(1)年龄:岁以上的男子和妇女可以领种土地(2)露田:无主荒地,年老身死时还给北魏政权(3)桑田:可以,农民终身不必交还(4)农民要承担一定的徭役杂税(1)修改任期:下令官吏的任期不再固定为年,由政绩好坏决定(2)严惩贪官:对贪污帛一匹以上者以及徇私枉法的官吏一律处死(3)实行俸禄制:给百官颁行,由国家统一筹集,按品第高低发给官吏,不许官吏自筹15买卖六俸禄答案影响(1)统治阶级的利益得到保障(2)限制了,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3)保证了统治政权的财政收入和劳役需要,促进了北魏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缓和了当时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巩固了政权土地兼并重点精讲(1)孝文帝推行均田制,没有触及封建土地私有制。政府分配的是大量无主荒地。(2)实行均田制的前提是国家掌握着大量无主土地,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但是,均田制并未触动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孝文帝前期改革创建的各种新制度都以均田制为中心,有力地促进了北魏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进一步巩固了北魏的政权,为后来推行更深层次的改革奠定了基础。2.迁都洛阳(1)原因①在鲜卑贵族集中的旧都平城,孝文帝推行的改革遭遇了势力的非难和抵制。②平城地区产粮有限,经常发生水旱疾疫之灾,不足以承载大量人口所需的生活供应。③洛阳地处中原,发达,是当时中原的和文化中心。(2)迁都:年,孝文帝以讨伐南朝为名,迁都洛阳。(3)影响:迁都洛阳是孝文帝推进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迁都洛阳为孝文帝推行革除旧俗的改革提供了地理环境和文化氛围。答案保守农业政治493思维拓展孝文帝迁都,实质上是一场是否接受汉族先进文化的斗争。以孝文帝为首的改革派,为了接受汉族先进文化迁都洛阳,这是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巩固统治的关键性行动,为后来的一系列改革奠定了基础。3.革除旧俗(1)措施①仿效汉族的和生活习俗,重修官制礼仪。②禁止士民穿胡服,一律改穿。③下令30岁以下官员一律说汉话。④之后又下令改鲜卑姓为。⑤提倡皇族、鲜卑贵族与汉族主要士族通婚。(2)影响:巩固了鲜卑贵族与汉族地主的联系;促进了鲜卑族与汉族的民族,使少数民族在语言、服饰、风俗习惯上逐渐与汉族趋同。答案典章制度汉服汉姓融合思维点拨北魏孝文帝崇尚中原文化,推动了政权向汉族王朝统治模式的转化;这是西北地区各民族陆续进入中原后民族融合的一次总汇,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史论要旨(1)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社会环境较为安定,社会生产发展,民族融合趋势加强。(2)均田制的实行,一定程度上使无地农民获得了无主的荒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3)孝文帝改革促进了鲜卑人对汉族文化的认可,有力推动了政权向汉族王朝统治模式转化。知识图示返回深化探究贰史料一①吾今所遣斗兵,尽非我国人(鲜卑人)。城东北是丁零与胡,南是氐、羌。设使丁零死,正可减常山、赵郡贼;胡死,减并州贼;氐、羌死,减关中贼。——北魏太武帝与南朝交战的战书史料二北境自染逆虏,穷苦备罹,征调赋敛,靡有止已。②所求不获,辄致诛殒,身祸家破,阖门比屋。——谢灵运史料解读①处划线部分说明北魏政权内部存在严重的民族压迫。②处划线部分表明鲜卑族统治者横征暴敛,严重破坏了北方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主题一北魏孝文帝改革前的社会矛盾问题思考(1)史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这一问题的存在对北魏的统治有何影响?提示问题:民族矛盾尖锐。影响:严重威胁着北魏统治的巩固。提示(2)史料二中问题的存在必将导致什么结果?提示民族、阶级矛盾尖锐。史论总结正确理解孝文帝改革前的主要社会矛盾(1)主要表现:①国家和豪强地主的矛盾。②国家、豪强地主和农民的矛盾。③鲜卑族和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矛盾。(2)出现原因:①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政权主要靠军事力量来维系。北魏政权制度建设的欠缺造成阶级矛盾尖锐,一是在政权的基层统治方式上实行宗主督护制,二是在赋税制度上的混乱。②北魏统治者实行压迫和民族歧视政策,导致民族矛盾激化。(3)社会影响:使北魏社会动荡不安,出现严重的统治危机,改革迫在眉睫。史料一诸男夫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对实行两年轮耕的)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①(人多地少的地方)乐迁者听逐空荒……诸宰民之官(各地的地方长官),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更代(离职与上任)相付,卖者坐如律。史料二……高祖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协定群情,外名南伐,其实迁也。②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魏书·李冲传》史料解读①处划线部分说明北魏实施均田制的作用和影响。②处划线部分说明孝文帝成功迁都的原因。主题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问题思考(1)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议北魏孝文帝均田令的影响。提示保证了北魏政府的财政收入,使黄河流域农业生产得到恢复与发展;促进北方少数民族逐渐定居农耕;对后世的土地制度有较大影响。提示(2)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高祖迁都洛阳的目的。提示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史论总结全面认识北魏均田制(1)原因:为缓和社会矛盾,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国家赋税收入。(2)前提:政府掌握大量无主荒地。(3)内容:按一定的标准,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农民向政府交租,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土地不得买卖。(4)实质: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5)影响①进步性经济恢复: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政权巩固:促进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巩固了北魏的统治。民族融合:推动了北方民族大融合高潮的出现。影响后世:对后代田制也有很大影响,施行时间长达几百年,为中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出现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②局限性抑制了土地兼并,但土地分配不均依然存在。随着人口的增多,人地矛盾突出。返回达标检测叁1.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从根本上来说A.汉族地主与拓跋部地主矛盾尖锐B.游牧民族落后的经济政治制度C.拓跋部内部权力倾轧D.压迫民族与被压迫民族斗争激烈答案1234√2.在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根本措施是A.实行均田制B.与汉族通婚C.迁都洛阳D.采用汉族的政治制度答案1234√3.据《魏书》记载,北魏从立国到孝文帝时的二十余年中“爵无禄”,484年,孝文帝规定“户增调三匹、谷二斛九斗,以为官司之禄”。还规定“禄行之后,赃满一匹者死”。孝文帝此举的主要目的是A.规范赋税制度B.推行汉化政策C.加强集权D.整顿吏治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该措施是俸禄制,目的是为了防止官吏贪污腐败现象的发生,从而整顿吏治。解析答案1234√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496年,孝文帝针对北魏各部族没有姓氏的情况,发布“制定姓族”诏文,“详定北人姓”,共一百二十姓。规定正员郎以上的高官须由鲜卑八姓、汉族四姓者担任,其余各姓只能充任一般官员。材料二有人认为“对于鲜卑族的灭绝,孝文帝有责任,因为他将鲜卑族的一切符号抹去,加速了北魏国家和鲜卑族的衰亡”。1234(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魏“姓族”改革的特点。答案特点:以诏文形式推行,以族定姓;参照汉族姓氏,按姓氏划定政治等级。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从推行形式、姓氏来源、姓氏等级的划分依据等方面概括。解析答案1234(2)你是否认同材料二的观点?请说出你的理由。解析材料二认为孝文帝改革导致了北魏国家和鲜卑民族的衰亡。依据孝文帝改革的积极影响,论证材料观点的错误性即可。答案解析答案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北魏国家的衰亡、鲜卑族的灭绝与孝文帝改革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加强了北方民族大融合,鲜卑族融入了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这是历史的进步。因此,对孝文帝改革不应该否定,孝文帝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改革家。1234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