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2 商鞅变法 1 治世不一道 便国不必法古课件 人民版选修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1.课程标准(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2.学习要点(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了解商鞅变法在经济、政治、军事和社会风俗方面的改革措施。(2)认识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和商鞅变法的特点。(3)体会“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的革新精神,学习改革家坚强不屈的意志,确立顺应时代潮流、追求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一二三一、大变革时代1.政治变革(1)诸侯争霸,到战国初年逐渐形成了七个较为强大的诸侯国。(2)宗法统治秩序瓦解,社会结构处于大变动之中。2.经济变革(1)原因: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2)表现:井田制逐步瓦解,土地私有权逐步得到认可。(3)影响:①新兴地主阶级的经济实力越来越强,他们不断要求政治权利,要求进行社会变革。②各国先后出现一系列变法。变法首先在魏国付诸实施,继其之后,楚国起用吴起进行变法。一二三为什么说春秋战国时代变法改革浪潮的兴起是历史的必然?提示:受铁犁牛耕使用与推广的影响,旧的经济基础——井田制日趋瓦解,新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经济基础的变动,要求建立新制度。通过改革变法建立新制度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时代的要求。一二三3.思想变革(1)表现——百家争鸣:派别主张儒家荀子认为自然界有自己的规律,主张“制天命而用之”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反映了平民阶层的利益法家主张“以法为本”,除国君外,其他人都要受法律的约束(2)影响: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的高潮,有力地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变革和文化发展。一二三二、取信于民,立志变法1.背景——秦统治者立志改变落后状况(1)秦献公下令废除用人殉葬的恶习,把都城迁往栎阳,允许在国都内进行商业活动。(2)秦孝公发布“求贤令”,吸引了各方有识之士到秦国效力。2.概况(1)商鞅从魏国奔赴秦国,建议秦孝公修订法令,重视农业,加大对立功官兵的奖赏,从而富国强兵。(2)商鞅在朝廷中通过辩论,宣传变法思想,驳斥反对派的意见。(3)取信于民,树立新法令的威信,对破坏新法的人予以严厉打击,保守派、旧贵族反对变法的声浪逐渐平息。深度点拨秦国君主热衷于改革,其目的在于实现富国强兵,避免在兼并战争中被别国兼并,并扩展秦国的势力。一二三三、强国之术1.目的商鞅变法以发展农业和厉行“法治”为中心,其根本目的是实现富国强兵。一二三2.内容措施具体内容作用经济废井田,开阡陌在全国范围内废除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制度,准许民间买卖土地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提高了其发展农业的积极性奖励耕织,重农抑商农民努力耕织,可以免除赋税徭役;凡是从事工商业或者因懒惰而致家境贫困的人,都要受到惩罚;以优惠政策吸引韩、赵、魏等国的老百姓来秦国开垦荒地在封建社会初期对农业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新兴地主阶级政权的巩固起了积极的作用统一度量衡国家颁行标准的度量衡器,规定全国严格执行为人们从事经济文化交流活动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一二三措施具体内容作用政治奖励军功,实行“军功爵制”规定按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官吏从有军功的人中选用;对于聚众私斗者,按罪处罚增强了士气,提高了秦军战斗力实行什伍、连坐制度对居民进行户籍登记,以五家为一伍,两伍为什,实行连坐制度,一家犯法,其余人家必须告发,否则同罪连坐加强了对居民的管理,有效行使政府权力,保证了赋税收入推广县制废除分封制,以县为地方行政单位。分全国为41县,县设令以主持县政,设丞为副县令,设尉负责军事。后来,在新兼并地区设郡,带有边防军事管理的性质加强中央集权,从此郡县制逐渐形成一二三措施具体内容作用生活习俗“塞私门之请”,移风易俗禁止父子兄弟共居,推行“分异”令刺激小农户数量的增加及其生产积极性的提高问题1问题2春秋战国时期变法风潮出现的原因及目的是什么?(1)原因:①客观原因:a.生产力的发展是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变法风潮出现的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的出现与推广是生产力发展的显著标志。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形成,进一步削弱了人身依附关系,引起了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经济基础的变化必然导致上层建筑的改革,新兴地主阶级和自耕农要求打破束缚,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变法改革是满足他们要求的最有效的途径。b.频繁的战争也对各国提出变法革新的要求。为了在战争中把握主动权,避免失败或成为别国兼并的对象,为了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很多国家纷纷进行改革变法。c.法家思想的推动。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中,法家提倡顺应形势的需要进行社会变革,主张依法治国,合乎当时社会发展的需求,这就为各国推行变法改革提供了思想理论武器。②主观原因:政治家顺应时代的努力。问题1问题2(2)主要目的:通过改革,达到富国强兵和巩固统治的目的,以适应争霸战争和时代发展的需要。问题1问题2【例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管仲改革后,齐国出现了这样的情景:“是故夜寝蚤(早)起,父子兄弟不忘其功,为而不倦,民不惮劳苦。”(1)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解析:“不忘其功”是指百姓明白耕作的重要性,“为而不倦”“不惮劳苦”是指努力耕作。百姓不辞劳苦的耕作,这是管仲推行新的赋税政策,在事实上承认私田主人对私田合法占有的结果。参考答案:(1)齐国老百姓辛勤劳动,努力耕作。(2)管仲在变法中推行“相地而衰征”,承认了私田的合法性,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问题1问题2如何理解商鞅变法中的重农抑商措施?(1)实施的必然性:①战国时期,随着铁犁牛耕的推广,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形成,小农经济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经营模式。②小农是国家赋税和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关系封建政权的安危。因此,重视小农经济,采取措施维护小农经济的稳定成为时代的需要。(2)主要举措:①僇力耕作,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赋税徭役。②凡是从事工商业或做事懒惰而致家境贫困的人,就将他连同其妻子、儿女没入官府为奴婢;不准商人私贩粮食,提高对商人的收税标准等。(3)历史影响:①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秦国农业生产的发展,增强了秦国的国力,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物质基础。②商鞅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历代封建政府基本的经济政策。问题1问题2【例题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故治国者欲民之农也。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也,则众力不足也……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无弱也……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多),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商君书》材料二(梭伦改革)后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在梭伦以前的时代盛行的农村高利贷,以及地产的无限制的集中,都受到了节制。商业以及靠奴隶劳动日益大规模发展起来的手工业和精巧手工艺,都成了流行的职业……由货币、奴隶以及商船构成的财富日益增加,但是,这时它已不是单单用作购置地产的手段……它已经变成目的本身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问题1问题2(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分别指出商鞅与梭伦所采取经济政策的主要指导思想。(2)根据材料一,概括“事商贾”带来的危害。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梭伦改革“后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问题1问题2解析:第(1)问,商鞅的指导思想由“国不农……则众力不足也”可知是重农,由“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多),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可知是抑商。梭伦改革的指导思想由材料中“盛行的农村高利贷……都受到了节制”得出重农,由“商业……手工业和精巧手工艺,都成了流行的职业”可以得出重视商业发展。第(2)问第一小问由材料中“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无弱也”即可得出答案;第二小问需要结合梭伦改革的作用分析回答。参考答案:(1)商鞅:重农抑商;梭伦:农商并重。(2)危害:导致农业劳动力减少,影响农业生产和兵源;难以实现富国强兵,在诸侯争霸中将处于不利地位。理解:逐步消除贵族特权,为雅典民主政治和工商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1 / 1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