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首页1.社会主义工业化开展的背景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3.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特点及意义4.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教训自主预习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1.背景(1)到195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2)1953年,中共中央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主张。2.开始1953年,国家开始实施“一五”计划。3.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同时强调要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4.成果(1)到1957年底,我国新建了飞机制造、汽车制造、发电设备、冶金设备以及重型机械等工业部门。(2)中西部地区也新建了钢铁、煤炭、电力等工业设施。自主预习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5.意义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教材图解阅读教材第83页“‘一五’计划成果图”,从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提示工业部门:主要集中在汽车制造、发电设备、冶金设备以及重型机械等部门,优先发展重工业。企业布局:主要在东北地区和中西部地区,改变了我国原有的工业布局,工业布局变得相对比较合理。自主预习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目的适应国家工业化的要求,早日建成社会主义。2.经过(1)农业:1953年,全国普遍试办以土地入股、统一经营为特征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5年,全国掀起了兴办高级农业合作社的高潮。(2)手工业:通过创办手工业合作社的方法进行改造。(3)资本主义工商业①新中国成立后,国家运用加工订货、统购包销和经销代销等形式,将其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②1953年底,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③1956年,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自主预习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3.结果及意义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自主预习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三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教训1.成就(1)中共八大决策①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的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②当前的主要任务是把中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2)“八字方针”:1960年冬,党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3)建设成果:从“一五”计划开始的20多年时间里,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自主预习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2.失误与教训(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①原因: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②特点:“大跃进”以大炼钢铁为中心;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是“一大二公”。③影响:使国民经济和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人民公社化运动不适合农村生产力的实际发展水平,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文化大革命”:严重干扰和破坏了国民经济建设,导致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在低水平线上徘徊。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一“一五”计划史料导入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从1953年起,我们就要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了,准备以20年时间建成中国的工业化……但是首先重要并能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发展的是建设重工业;《论十大关系》实际上是思考开辟一条跟苏联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中共八大进一步确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即“尽可能迅速地实现国家工业化”……实现国家工业化是中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探究点二互动探究(1)据上述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化的基本设想。(2)分析这一设想与苏联的工业化道路有何不同。提示(1)借鉴苏联经验,优先发展重工业,尽快实现工业化。(2)不能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要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农业的关系,走一条与苏联不同的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名师精讲“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1)历史原因:我国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2)现实需要:我国处于帝国主义包围之中,优先发展重工业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3)苏联影响: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经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4)重要地位:重工业是一个国家工业发展的基础,重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典例分析(2015课标全国Ⅰ,31)下图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据此可以推知()A.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探究点二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建设。从图表材料分析,在“一五”计划(1953—1957年)期间,中国与英、美两国的钢、生铁和发电量增长速度进行比较,中国的增长率大大超过英、美,这是由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基础非常薄弱造成的,故A项正确。冷战中的军备竞赛等促进了重工业发展,故B项错误。中国重工业发展的急躁冒进出现于“大跃进”运动期间,故C项错误。从图片信息看,英、美也呈上升趋势,故D项错误。答案A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史料导入“披星戴月奔跑忙,滴滴汗珠变钢水。”“冲天干劲就是诗,快马加鞭就是画。”——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民歌互动探究(1)史料中的歌谣反映了一种什么样的民众心态?(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心态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提示(1)乐观自信,急于求成。(2)这种心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领导人的决策和普通民众的情绪,它与当时的“左”倾错误都是推动20世纪50年代“大跃进”运动出现的因素。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名师精讲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经验与教训(1)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可照搬别国模式。(2)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处理好主观能动性与客观实际的关系,反对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3)生产关系的变革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不可以超越生产力发展的实际阶段。(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必须认清国内社会主要矛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妥善处理好经济建设与阶级斗争之间的关系。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典例分析郭沫若1963年11月14日写给陈明远的信中说:“来信提出的问题很重要。我跟你有同感。运动中,处处‘放卫星’、‘发喜报’、搞‘献礼’,一哄而起,又一哄而散;浮夸虚假的歪风邪气,泛滥成灾。”上述横线处应填入()A.社会主义改造B.“大跃进”C.人民公社化D.“文化大革命”解析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放卫星’、‘发喜报’、搞‘献礼’”“浮夸虚假的歪风邪气”等都是“大跃进”运动的表现和特征,故B项正确。社会主义改造在1956年已经基本完成,故A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表现是“一大二公”和“共产风”,故C项错误;“文化大革命”开始于1966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B当堂检测123451.下表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从中可以得知()行业项目数值农业1953—1957年平均增长速度/%4.51953年农轻重比重/%52.81957年农轻重比重/%43.5轻工业1953—1957年平均增长速度/%12.81953年农轻重比重/%29.61957年农轻重比重/%29.2重工业1953—1957年平均增长速度/%25.41953年农轻重比重/%17.61957年农轻重比重/%27.3当堂检测12345A.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形成B.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C.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D.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完成解析材料信息不能反映计划经济体制,故A项错误;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材料未体现,故B项错误;根据表格中的“平均增长速度”可知,重工业增长速度远高于农业、轻工业,故C项正确;1953—1957年不属于国民经济的调整时期,故D项错误。答案C当堂检测123452.“单干邀伴变互助,小组联起变大组,大组变作合作社,领导要靠党支部。”这首歌谣反映了()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多快好省的经济方针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析依据材料中“……互助,小组联起变大组,大组变作合作社”的信息可知,歌谣反映的是三大改造中的建立农业合作社,故A项正确。答案A当堂检测123453.右图是某一时期的宣传画,它宣传的是()A.土地改革B.“文化大革命”C.粉碎“四人帮”D.“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解析根据“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可知图片宣传的是“三面红旗”。“三面红旗”是在中共八届二次会议精神下提出的,其宣传“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口号,故D项正确;A、B、C三项均错误。答案D当堂检测123454.梅州市蕉岭县丘逢甲故居外墙上写有一条标语:“让钢花开遍蕉岭,让铁水全县奔流。”这条标语最早可能书写于()A.1953年B.1956年C.1958年D.1979年解析根据材料中的“让钢花……”“让铁水……”,可判断这反映的是“大跃进”运动时期的大炼钢铁,时间应为1958年,故C项正确。答案C当堂检测123455.图文探究:材料一中央公布总路线,跳上快马坐火箭,新的纪录纷纷传,报喜锣鼓敲破天,原子时代搞建设,一天等于二十年。材料二当堂检测12345(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以这两个事件为代表的经济建设失误造成了怎样的严重后果?(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从我国的经济建设历程中,我们可以得到的经验和教训。参考答案(1)事件:“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后果: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农民生产积极性降低;1959—1961年出现严重的经济困难。(2)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当堂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