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整合知识网络知识网络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发展的阶段特点与主要表现1.时空再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的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在过渡时期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探索时期,我国的科技、教育事业都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文化大革命”时期,由于受“左”倾错误的冲击,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受到较大影响。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的科技事业获得重大突破,在很多领域已处于世界前列,“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也使教育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春天。知识网络2.核心知识时间阶段特点主要表现1949—1956年深受苏联影响(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扫盲教育成为重中之重(2)基本参照苏联模式,对高等教育进行调整1956—1966年探索中前进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第一枚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知识网络续表时间阶段特点主要表现1966—1976年遭受严重挫折(1)除航天和农业方面取得重大成就外,科学研究受到“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冲击(2)高等教育受到严重冲击,大学停止招生,大批教授受到批斗改革开放以来全面繁荣(1)科学技术全面繁荣,在航天、信息技术方面成就突出(2)确立了“科教兴国”的战略,中小学教育和高等教育得到全面发展知识网络试题回放话题归纳1.(2019课标全国Ⅰ)据统计,1954年1月到4月,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分馆俄文书刊借阅总数为1953年同期的5倍,为1952年同期的50倍,东北各研究所俄文书刊借阅量也大幅增加。这表明当时()A.科学研究已与国际前沿接轨B.科教兴国战略已展开C.对苏联经验的反思蔚然成风D.工业化建设需求迫切知识网络试题回放话题归纳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一五”计划的影响。题干材料强调的是相对于1953年及1952年,1954年俄文书刊借阅总数大幅增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处于“一五”计划期间,俄文书刊借阅量大幅增加与当时中国的工业化建设有关,故D项正确。题干材料未涉及国际前沿的科学研究,故A项错误;科教兴国战略是1995年提出的,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中借阅俄文书刊是为了满足工业化建设的需要,而不是为了反思苏联建设的问题,故C项错误。答案:D知识网络试题回放话题归纳2.(2017课标全国Ⅱ)1977年,我国各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3万人,至1988年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达206万人,2001年增长至719万人。在此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有很大增长。由此可知()A.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决B.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C.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D.恢复统一高考制度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普及解析:从材料信息看,我国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成人高等教育都有显著发展,这为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由此可知,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故选C项。A项错在“解决”;材料没有体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排除B项;D项错在“普及”。答案:C知识网络试题回放话题归纳3.(2017课标全国Ⅲ)下图为1954年某画家创作的《婆媳上冬学》,这一作品()A.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B.受同期西方流行画派影响C.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D.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解析: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的绘画艺术。从图片来看,作品反映了1954年我国开展扫盲教育的现状,具有明显的现实主义色彩,故C项正确。作品具有明显的写实色彩,不具有文人画的特点,故A项错误。同时期的西方主要流行现代主义绘画,故B项错误。作品具有明显的写实风格,不具有艺术想象力,故D项错误。答案:C知识网络试题回放话题归纳4.(2015课标全国Ⅱ)到1952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学习俄语的热潮。这是我国当时()A.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B.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的教育及经济建设。由时间信息“1952年”可知,此时中国仍然坚持“一边倒”,故外交政策并未发生变化,A项错误;计划经济体制于1953年开始建立,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题干所述是“文化教育改革”的表现,而不是它的需要,故C项错误;当时学习俄语主要是借鉴苏联经济建设经验以及技术的需要,是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故选D项。答案:D知识网络试题回放话题归纳就近几年课标全国卷的情况来看,对本单元内容的命题往往从服务于探索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角度入手,侧重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和新时期的教育发展特征及其重大影响。而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和“双百”方针则一直属于空白考点。这提醒我们在学习时,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大胆取舍或整合,重点掌握新中国不同时期的教育特征及其重大影响,并能将这部分内容与政治文明史、经济文明史等相关内容建立必然的因果联系。知识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