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拿来主义一、识作者现代文坛的一代宗师——鲁迅鲁迅(1881—1936)①,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一生有大量的创作,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和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以及大量的杂文集,如:《坟》《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伴读]①巧记鲁迅生卒年:他对反动派左边一巴掌(18),右边一巴掌(81),合起来为鲁迅的出生年(1881),两巴掌加起来是(36),即鲁迅死于(1936)年。二、知背景本文写于1934年6月4日。“九一八”事变之后,蒋介石反动政府从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奉行一条彻头彻尾的卖国投降路线,实行反革命文化“围剿”,主张“全盘西化”。英美帝国主义除了践踏我国领土主权、疯狂掠夺我国经济资源外,还用腐朽没落的西方文化腐蚀我国人民,进行军事、经济、文化侵略,使清醒的青年们对于外来的东西产生“盲目排外思想”。当时上海《文学》月刊正在讨论如何对待“文学遗产”问题,在讨论中存在着“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两种错误倾向。鲁迅先生就写下了这篇杂文,批驳了错误思潮,提倡“拿来主义”。三、明文体杂__文②杂文,现代散文的一种,不拘泥于某一种形式,偏重于议论,也可以叙事。杂文,是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社会事变或社会倾向的文艺性论文。以短小精悍、活泼锋利为主要特点。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有关社会生活、文化动态、政治事件的杂感、杂谈、随笔都可以归入这一类。[伴读]②杂文,是鲁迅一生战斗的主要武器,是他战斗业绩的最重要最光辉的一部分。在黑暗的年代里,鲁迅杂文如同威力无穷的匕首投枪,刺破阴霾,横扫鬼域。四、理基础1.记字音gēng①残羹.冷炙()②仪.节()③徘徊.()④譬.如()⑤脑髓.()⑥自诩.()⑦国粹.()⑧玄.虚()⑨宅.子()⑩吝啬.()○11蹩.进()○12阿剌.伯()yíhuáipìsuǐxǔcuìxuánzháisèbiélà2.识字形xǔ自诩①诩()栩()②炙()灸()③磕()瞌()④蹩()鳖()xǔ栩栩如生zhì炙热jiǔ针灸kē磕头kē瞌睡bié蹩进biē鱼鳖3.辨词义(1)吝啬·吝惜[辨词]“吝啬”着重指财物当用不用,贬义词。“吝惜”指因过分爱惜而舍不得拿出,宾语常是财物、生命、力量以及具体的物品。[选词]①一个年轻时只顾自己的人,将会变成一个非常_____的人,老来便是一个无可救药的守财奴。②普照大地的太阳,把光和热撒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中,从不_____,从不偏袒,从不计较报酬。吝啬吝惜(2)接受·接收[辨词]“接受”指采纳不拒绝。对象侧重于无形的东西,如爱情、感情、馈赠等。“接收”指收受过来,对象侧重于有形的东西,如信件、传真。[选词]①有科研人员表示,他们首次重复_____到了来自银河系外同一地点的相同信号。②每个人的性格中,都有某些无法让人______的部分,再美好的人也一样。所以不要苛求别人,也不要埋怨自己。接收接受4.积成语[语境呈现]①享受多了,眼界高了,因而把逢年过节收红包当作正常的礼尚往来....,金钱的贪欲随之就见诸行动。②穷人住在城市垃圾场,盖起了所谓的胡佛村,甚至为争夺餐馆丢弃的残羹冷炙....大打出手。③一些项目大多以“民生工程”“脱贫攻坚”等名义冠冕堂皇....推进,争议多,隐患大,给持续发展带来不良影响。④普京刚走没几天,俄罗斯驻叙军事基地就遭到袭击,普京听后勃然大怒....,发誓要将极端分子全部歼灭。⑤这个问题本来很简单,但主持人故弄玄虚....,使嘉宾们不知如何回答。[释义]①礼尚往来:②残羹冷炙:③冠冕堂皇:④勃然大怒:⑤故弄玄虚:在礼节上讲究有来有往。尚,崇尚、重视。吃剩的饭菜,喻指权贵的施舍。形容表面上庄严或正大的样子。非常生气和愤怒。勃然,因生气或惊慌等变脸色的样子。故意玩弄使人迷惑的花招。任务群构建与探究文本构建结构图示主旨归纳本文批判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卖国主义政策和一些人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阐明了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指出了正确地继承和借鉴乃是建设民族新文化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任务探究任务探究一论中设喻形象说理——分析文本中的比喻任务导引比喻被誉为“修辞之王”,如果作为一种论证方法,可以用具体的事物来阐明抽象的道理,用浅近的事物来阐明深奥的道理,具有一定的论证作用。鲁迅是运用比喻论证的高手,需要我们在学习文本时仔细品读。任务设计1.本文充分发挥了比喻论证的力量,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答案本文中作者用“大宅子”比喻外来文化(文化遗产),作者在这一举例之喻内部嵌套三处小喻,构成排喻,一个“孱头”,一个“混蛋”,一个“废物”。“孱头”代表了懦弱无能、害怕继承、拒绝借鉴的逃避主义者,“混蛋”代表割断历史、盲目排斥的虚无主义者和貌似彻底革命的“左”派幼稚病患者,“废物”代表崇洋媚外、主张“全盘西化”的投降主义者。用比喻写出了当时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态度、三种做法,显示了非“拿来主义者”的三种可笑行径。除此之外,还有“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姨太太”之喻。用“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用“鸦片”比喻精华与糟粕互见的部分,用“烟枪和烟灯”比喻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用“姨太太”比喻纯粹的糟粕、腐朽的东西。比喻的运用使如何对待文化遗产这个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将怎样“挑选”说得具体形象又清楚透彻。2.(拓展延伸)以“生命”为话题,运用比喻论证写一个精彩段落。以生命为本体,寻找多方面多角度的喻体。答案(示例一)生命如画,有浓墨泼洒,也有淡笔轻描;生命如歌,有轻吟浅唱,也有黄钟大吕。君不见李太白、杜工部之一生,浓墨泼洒,铸就生命之伟大;裴多菲、雪莱之一生,淡笔轻描,终写尽生命之真谛。君不见轻吟浅唱之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高歌猛进之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示例二)生命是山,我们无法预估它的长度,却可追求它的高度。生命是路,它是由一块块不起眼的沙石组成的,而不是铺金布银,平平淡淡中尽显生命之完美。生命是一叶扁舟,航行于茫茫沧海之中,只有经历暴风雨的洗礼,才会迎来明天海上初升的太阳。任务探究二破立之间显主旨——探究文本的论证结构任务导引鲁迅在提出自己的论点之前,先对错误的观点作了批驳,在此基础之上提出自己的观点,这种写法是先“破”后“立”。“破”是为了“立”,“破”得彻底,“立”得才牢靠。这个问题弄明白了,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结构层次就基本上清楚了。任务设计1.本文论证自己观点的时候有破有立,请结合文本分析。答案本文用了五分之二的篇幅批判送去主义,先破后立,相得益彰。前者破得越彻底,后者立得越有力;送去主义的危害揭露得越深刻,实行拿来主义的理由越充分。因此,从揭批入手,再转入正面论述,显得水到渠成,立论更鲜明有力。但文章又破中有立,在第一部分批判“送去主义”时,作者提到拿来,同时又“立”中有“破”,在第二部分论证“拿来主义”时,作者批判了三种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本文在论证结构上采用先破后立、破立结合的手法。2.(拓展延伸)请以“谈‘冒尖’”为题目,采用破立结合的论证结构,写一作文提纲。答案(示例)(1)论述什么叫“冒尖”,引出中心论点。①什么叫“冒尖”:“冒尖”就是要“出乎其类,拔乎其萃”,就是要出人头地。农民勤劳致富,成为冒尖户;学生勤奋学习,成为尖子生;科技人员刻苦攻关,成为学术带头人;工人、干部努力工作,成为模范标兵……这些都可称为“冒尖”。②引出中心论点:要敢于冒尖,敢为天下先,做新时代的先锋。(还可从其他角度立论)(2)分析敢于冒尖的重要意义,论证中心论点。①敢于冒尖,敢为天下先,可以推动历史发展,加速社会进步。农民冒尖,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可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改变农村贫困面貌;学生冒尖,可以多出人才,快出人才;科技人员冒尖,赶超世界科技先进水平,可以加快“四化”建设步伐……②过去“中国人不但‘不为贼首’‘不为祸始’,甚至于‘不为福先’,所以凡事都不容易有改革,前驱和闯将,大抵是谁也怕得做”。(鲁迅语)今天的改革家(如步鑫生、温元凯、马胜利)敢于冒尖,敢为天下先,改革洪流滚滚向前,“四化”建成指日可待。(3)批驳“枪打出头鸟”“人怕出名猪怕壮”“上游冒险,中游保险”等谬论(或分别驳,或综合驳),可采取以下步骤:①列表现:列举在这些谬论影响下怕冒尖的各种表现。②析实质:害怕冒尖,是因循守旧、苟且偷安、患得患失的表现,是一种个人主义的表现。③谈危害:联系当前改革,分析怕冒尖对个人,特别是对国家、民族的危害。(4)总结全文,强调论点,提出希望,展望敢于冒尖、敢为天下先的前景。任务探究三嬉笑怒骂,皆成文采——赏析文本的语言特色任务导引在中国现代文坛上,没有哪位作家像鲁迅一样,用他那刀锋一样锐利的笔尖,无情地声讨着一切黑暗;没有哪位作家像鲁迅一样,在人民的心上剖开那么深的口子,还受到人们几世几代的尊敬。鲁迅,用他的嬉笑怒骂,用他的横眉冷对,为我们呈上了一颗中国人跳动的良心。《拿来主义》是一篇典范之作,其语言艺术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登峰造极的高度。学习时需要我们对鲁迅的语言仔细剖析。任务设计1.本文语言生动有趣,很有特色,请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答案本文除了巧妙运用比喻之外,还具有以下特色:①妙用反语,如:“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进步”讽刺“送去主义”之风愈演愈烈,日益猖獗,大有执迷不悟、愈陷愈深之势。“算得”一词体现了作者的情感态度,表明“活人替代了古董”不是学术进步、文化昌明,而是学术退步、文化堕落,作者对此是不屑不齿。②善于仿词创造。即根据表达的需要,更换现成词语的某个语素或词,临时仿造出新的词语,改变原来特定的词义,创造出新意。如“拿来主义”,“主义”指一种重大的原则和主张,是堂而皇之的政治术语,而“拿来”是最普通的日常生活的口语,这两个词十分有趣地嫁接在一起,不伦不类地惹人发笑。“闭关主义”“送去主义”也很妙,不说“排外”,不说“卖国”,而说“闭关”“送去”,挖苦嘲讽的意味很强。2.(拓展延伸)鲁迅在给许广平的信中说自己:“好用反语,每遇辩论,辄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迎头一击。”课外阅读鲁迅作品《记念刘和珍君》,找出反语的句子并赏析。答案(示例)在《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写到“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辗转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啊!中国军人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用“文明人”一词,不仅讽刺了帝国主义者们制造杀人武器,同时也揭露了封建军阀拿了帝国主义枪弹来杀害青年女子的暴行,他们的“文明”不过是野蛮的同义词。用“伟绩”“武功”控诉了封建军阀滥杀无辜,帝国主义嗜杀成性、惨无人道的罪行。对中外反动派进行了有力的控诉和鞭挞。任务群阅读与实践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后面的学习任务。材料一文化的民族性又和文化的世界性息息相关,相辅相成。从文化发展史来看,它们是一对同生共长的属性,呈现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对此,许多思想家都有过论述。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人类社会形成多种多样的文化。这些文化既是不同民族创造的文化成果,又是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推动不同文化交流互鉴,无疑可以让各国人民享受到更为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节选自吴元迈《文化在多样性基础上交流互鉴》)材料二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批判地吸收其中一切有益的东西,作为我们从此时此地的人民生活中的文学艺术原料创作作品时候的借鉴。但是一切外国的东西,如同我们对于食物一样,必须经过自己的口腔咀嚼和肠胃运动,送进唾液胃液肠液,把它分解为精华和糟粕两部分,然后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华,才能对我们的身体有益,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但是决不能无批判地兼收并蓄。必须将古代封建统治阶级的一切腐朽的东西和古代优秀的人民文化即多少带有民主性的和革命性的东西区别开来。(节选自毛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