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文章的修改与完善单元预览写作是用语言文字来反映客观事物、传达思想感情的,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文不逮意”的现象。因此,修改是写文章的一个重要部分。古人云:“文章不厌百回改。”写文章要经过数次修改,反复推敲,深思熟虑,使之达意、准确、精练、顺畅。佳作出自苦心。中外许多著名作家都有苦改作品的经历。曹雪芹的《红楼梦》,是在“悼红轩”中对原稿“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后才定稿的;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的写作时间长达五个年头,在这期间,他重写了八遍,誊抄了七遍。托尔斯泰曾说:“写作而不加以修改,这种想法应该永远摒弃,三遍四遍——那还是不够的。”高尔基对此的评论是:“托尔斯泰把一本书的校样看到七次之多,而且每次都改得差不多等于完全重写。”鲁迅先生也说过:“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或段删去,毫不可惜。”巴金先生说得更坚定:“我愿意做一个写到死,改到死的作家。”古今中外,凡是文章写得好的人,大都在修改上下过功夫。本章共有三节:《整体的调整》的主要内容包括观点的发展、内容的添加、顺序方面的调整以及角度的转换等。《局部的完善》主要讲述了完篇之后的修改,除了在内容和文字方面进一步完善外,特别要注意局部性失误的修改。包括中心的明确、材料的选择以及局部思路的条理化等内容。《语言的锤炼》主要从整齐与变化、句子的松和紧、衔接与呼应等方面讲述语言的锤炼。目的是引导我们了解语言锤炼的技巧和方法。对写作实践中提升运用语言的能力有很大帮助。第一节整体的调整情境引入曹雪芹五次删改《红楼梦》《红楼梦》是在国内家喻户晓、在世界上享有盛誉的伟大小说名著。曹雪芹早年受过很好的教育,具有很高的文学修养和艺术才能。《红楼梦》是他晚年的著作。这部不朽之作是他在极端凄凉困苦的情况下,花了10年时间完成的。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自主学习课堂互动内容索引升格导引训练强化自主学习“结构完整”属于高考作文的基础等级。“结构完整”就是作文思路的展开有步骤、有次序,层次分明,条理清楚,段落的划分和安排恰当,各个部分的布局合理。具体地说,“结构完整”有如下要求:(1)要能全面反映客观事物的情况和内部联系。如记事的文章中,起因、经过和结果缺一不可,议论的文章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也是不可缺少的。(2)结构要清楚、完整。即写文章要有头有尾,有详写有略写,段与段的安排要清晰、合理,过渡、照应要和谐自然。只有这样,才能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预习提示(3)结构要严谨。“严谨”是指段与段之间蕴涵的逻辑力量,这在议论文中最为常见。议论文可采用并列式、递进式、对比式等安排各段内容。(4)按照合理的顺序组织材料,布局谋篇。不同的文体对组织材料的顺序有不同的要求。记叙文可以以文章主旨、人、事及观察时的立足点的转移及时间、空间为顺序。议论文主要以逻辑为主来组织材料。说明文可以按时间、空间、事物的特征、性质、不同的发展阶段为顺序。整体的修改是指就文章中心的表达、材料的取舍、层次的安排、结构的构筑等几个方面作宏观的修整,使文章在关键的方面有所提升。具体来说,文章整体修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面:一、观点的发展写作过程也是思维逐渐深化和细化的过程,分析问题应越来越深刻透彻,要能从多层面进行思考,这样文章在立意上才能占得优势。在这个过程中,观点的发展常见的有两种情况:目标定位1.观点沿着原有的思路深化,使所谈的道理更有说服力。沿着原思路多问几个为什么,能对事物提出高于或深于一般人的见解,在文章中能表达超乎一般人的、带远见性前瞻性的看法,将某种理论使用到一般人难以企及的深度,表达某种更加完善合理的观点,这样的文章会更有说服力、感染力。如一篇关于“公平”的文章,立意时首先就会想到“社会需要公平”,以此为论点就会过于宽泛、平淡。如果深入思考,“不公平”的背后隐藏着什么,打造公平社会,我们每一个普通人该怎样去做,这样分析,文章就会写得深刻多了。2.观点的发展还是对原有观点的补充和增添。事物是多侧面的,但在写作初期我们未必能够全部把握。随着分析的深入,我们常常会发现还有一些方面没有想到,于是,文章就开辟了新的空间。针对观点型题目的作文,初写时容易犯理解偏差或不够全面的毛病,修改时需要对观点进行补充和增添。例如2008年天津卷命题作文“人之常情”,乍看挺俗,挺容易写;细细琢磨,会发现这个题目隐含的信息非常丰富,要写出好作文就必须在“解题”上下功夫。“人之常情”有两种基本的理解:一指人们通常的心态、情感或情绪,二指人们所认可或共同遵守的为人处世的一些规则、礼仪,以及世人所崇尚的品质、精神等。这样一来,作文的思路就会豁然开朗,可对它在具体分析的基础上作深层解读,可对它作比较分析,可对它作因果追问,还可反向立意等等。二、内容的增删文章的内容是为表达某一个主题思想服务的。有些文章材料不够充实,情节不够完整,无法充分地表现主旨;而有些文章刻意追求内容“丰富”,不去考虑中心主题,结果罗列的材料游离于主旨之外,过犹不及。针对以上情况,修改时应注意以下两点:1.内容的添加“车轱辘话来回说”是许多学生写作时常犯的毛病。原因之一,是缺乏丰富的事例辅助证明自己的观点,只能反反复复讲一些空洞的道理。这样的文章不会有很强的说服力。不同的事例往往有着不同的侧重点,蕴涵着略有区别的哲理,因此在选择和运用事例的过程中常常可以促发我们作更深入的思考,促进理性思维的深化。紧扣中心添加论证材料,以期从多个侧面证明观点,甚至深化观点。2.内容的删减许多同学以为内容丰富就是材料多,写文章容易犯“堆砌”材料的毛病。写议论文,为凑够字数,同一个角度,同一个层面的材料不厌其烦地罗列,显得重复啰嗦,还可能有些材料证明不了中心;写记叙文,不知详略安排,只知内容的平铺繁琐而无构思。针对以上问题,修改时要懂得删繁就简,合理地安排材料。三、顺序方面的调整写文章要合理安排顺序,结构思路要让读者清楚明白,在此基础上才知道你要表达的中心是什么,应该怎么表达。文章的体裁不同,结构思路也不尽相同。如议论文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内在逻辑层次来布局,讲究“起承转合”的论证顺序。记叙文多用“连贯式”结构,按照事物发展和情感的变化来布局,通常顺序为“发生——发展——变化——结局”;有时,采用倒叙手法,也还是属于“连贯”的范畴。各类文体对文章结构的要求是不同的,必须找到一种最适合的结构来安排材料。总之,文章的结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思维的条理性,一个是篇章组织的技巧。前者是指把应表达的内容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出来,后者则更多地体现在段落之间的衔接与呼应等技巧上。文章的顺序安排不合理,势必影响主题的表达。巧妙地调整顺序,则会使文章增色。一篇平铺直叙的记叙文如果调整为倒叙的结构顺序,就可能增加了悬念,从而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一篇议论文如果按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的思路调整顺序,观点的论证就水到渠成。总之,对文章进行整体修改,顺序调整是关键的一环。四、角度的转换1.选取合适的切入角度是文章成功的关键。(1)议论文开头可以开门见山提出观点,也可以从小事切入,自然引出观点,达到以小见大的目的。(2)写人记事的文章切入角度更为关键。平铺直叙的流水账,不是成功的记叙文。成功的记叙文讲究切入正题的技巧,或以悬念开头,或以误会导入,或营造某种情境氛围,均能给人耳目一新之感。面对平庸的入题方式,修改时要勇于转换切入角度,方能打造文章的亮色。2.行文过程中角度的转换可使文章显得跌宕多姿。(1)写作记叙文要注意选材的角度,忌从同一侧面选取材料,只有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选材,才足以阐明中心。例如:著名作家魏巍写作《谁是最可爱的人》时,从英雄主义、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三个角度选取了三件事:松骨峰战斗、马玉祥救孩子和防空洞谈心。体现了材料角度的转换,材料不多但显得丰富。(2)写作议论文一定要注意从多个角度论证中心论点,如正面论证、反面论证、喻证、引证等。论证角度的转换使文章观点更具有说服力。把握合理转换角度的原则,对文章进行修改,文章会提升层次。如高考全国卷Ⅱ一篇题为“不要说你是好心”的满分作文,从“不要说你是好心,当你暴虎冯河、黔驴技穷之时”“不要说你是好心,当你背叛社会、振振有词之时”“不要说你是好心,当你违背规律、统治自然之时”三个角度选取三个材料,农夫与蛇的故事、藏独分子分割祖国的行径、野生华南虎数量减少到以个位数计算的事实,体现了材料角度的转换、论证角度的转换。文章显得特别有厚度。例文一《眼睛》[她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例文赏析原稿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内容不够充实,显得文章单薄无感染力,需要添加内容以更好地刻画人物形象,表达主题;二是有些语句使用不准确、不恰当,与文章的中心(感情基调)不够协调,需要调换。针对上述问题,修改稿作了相应变动:1.修改了题目,原稿的题目是“眼睛”,修改稿的题目为“她有一双明亮的眼睛”,这一改可谓巧妙!通读原文,文章塑造了一位乐观的盲女形象,题目反其意而为之,增加了文章的内涵,她的眼睛的确看不见,但心里却是“明亮”的。相比之下,用“眼睛”作题目就平庸得多。2.修改稿较原稿内容更加丰富充实。修改稿在三个地方丰富了内容:第一处在原文第二段的开头部分,原文用“我疑惑不解了,我希望了解她”概括写出自己的感受,过于笼统;修改稿则不惜笔墨,用“一连串惯性思维信号在我脑际闪现:她快乐吗?真的快乐吗?她是什么性格的人呢?像耳聋的贝多芬那样暴躁还是像朱诗尧那样的敏感、古怪?在她现在的微笑后面,藏着的是什么?痛苦受伤的内心世界?深夜被窝里的哭泣?敏感、脆弱、内向的性格?”替换了原文“我疑惑不解了”的概括说法,这8个问句,问出了作者自己的疑惑,也问出了读者的疑惑,吸引着读者也想去了解这个人。修改稿把它独立成段了。第二处在原文第二段(改后第三段)中间部分,原文“她也讲了她自己的一些事情”很是概括,读者自然是不明白,这样“惜墨如金”是不利于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的。修改稿用一组排比“她谈起了她们学校的生活,特别是体育课;谈起了洛杉矶世界残疾人运动会的盛况,谈起了她和外国选手的激烈竞争”,又加上一个省略号,一个健谈爽朗的少女形象就跃然纸上了!又增加一个神态动作的描写“讲着还忍不住咯咯笑着”,更突出了女孩的乐观。第三处在原文第二段的结尾部分(改后第三段的结尾部分),修改稿在“她会怎么样”之后加上了作者的想象“——承认?沉默?哭泣?争辩?或愤然离去?——一般,残疾人最忌讳这个的呀”,又是一连串的问句也问出了读者心里的猜想。作者通过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丰富了文章内容。3.修改了使用不准确、不恰当的语句。原文第二段“她爽朗地答应了”中的“爽朗”一词与“答应”存在着搭配不当的毛病,“爽朗”是“开朗、直率”的意思,是人的一种性格特点,多与性格搭配,如性格爽朗;改为“爽快”(舒适畅快;痛快),搭配就恰当了。紧接着一句“来到后就随便地坐在床上”,显得主人公大大咧咧,不像一个女孩子的表现,改为“来到宿舍,那么自然地坐在床上”,就写出了人物的修养与坦然,与中心吻合起来了。第三句原文“后来索性脱了鞋子靠在床上了”,在表达上前后不照应,“索性”写出了人物的开朗大方,“靠”却表意模糊,怎么靠?斜倚着?半躺着?盘腿坐着?只有第三种靠法才符合人物个性,所以修改后变为“后来,她索性脱了鞋子,盘腿靠墙坐在床上了”。这个细节的增加,就使文章严谨了,人物形象也突出了。第三处“她许是痛苦的吧?”与“断语”“不”语调不协调,前面肯定,后面推测、拿不准,变为改后的“是痛苦的!”就协调起来了。例文二《我的奶奶》[奶奶和纸鹤]原稿《我的奶奶》从“我”出生到“我”上中学,时间跨度十多个春秋,在短短的篇幅中,写了奶奶后半生的故事,“和我一起玩游戏,给我折好多纸工艺品,还可以用面捏面人儿”,“睡觉前,奶奶给我讲故事”,“又成了我的‘家教’”,上中学后,奶奶住院,等等,描写重点与情感重点不突出。修改稿《奶奶和纸鹤》只截取了奶奶生病住院期间比较短的一段时间。修改稿较原稿的字数变少了,但它选择了一个巧妙的角度——纸鹤,从这一事物入手,把散乱的内容贯穿起来,全文由顺叙变成了倒叙,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