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四2015—2019年高考作文赏析高考语文(浙江专用)A组自主命题·浙江卷题组五年高考1.(2019浙江,2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有一种观点认为:作家写作时心里要装着读者,多倾听读者的呼声。另一种看法是:作家写作时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不为读者所左右。假如你是创造生活的“作家”,你的生活就成了一部“作品”,那么你将如何对待你的“读者”?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写作指导]本题考查语言综合表达的能力,重点考查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体现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的学科素养,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弘扬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材料内容看,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材料中前两句)是两种看法,这两种观点看似对立,其实是每一位优秀作家写作时都应该考虑的。这一部分是材料的引子。第二部分(材料中第三句)是材料的核心,也是审题的切入点。由“作家”和“读者”都加了引号可知,这里的“作家”和“读者”都有特定的含义,“作家”指创造生活的人,“读者”指与“创造生活的人”有关联的其他人。这部分还有明确的作文指向:你将如何对待你的“读者”?即你对阅读你“作品”(创造的生活)的“读者”有什么样的看法或态度。重点是界定“生活”“读者”这两个概念。这两个概念关乎写作的内容。你的“作品”是什么?“作品”的指向是什么?你的“读者”是谁?这是考生首先要思考的。关于生活,考生可写的内容很多,但应该主要是学习生活和成长中的烦恼或快乐。你的“读者”应该包括你自己和他人。写作时要思考“我”的生活与他人(外部世界、大环境)之间的关系,或者是思考自己追求理想生活时与他人的生活(外部世界、时代)之间的关系。实际上,这才是写作的核心。抓住了这一点,就抓住了写作的关键。可以有以下写作角度:①“作家”心里应该装着“读者”,但更要有真实的自己;②笃守自己,莫被“读者”左右;③“作家”和“读者”共写一本“书”,共同构成一个有意义的世界。[例文1]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自儒家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为旨以来,中华儿女已经为此付出了数千年的汗与血,才换来了我们现今的美好生活。翻开尘封许久却依旧熠熠生辉的典籍,我们看到的是上古先贤们以己为书的如一、以身开道的无畏、以天下为己任的豪迈。而如今,前辈们将身上的重任交给了我们,作为生活的“作家”,新的一页将由我们书写。若为生活的“作家”,愿能尽览人间欢愁,以自身为笔,以正义为墨,畅言世间往事。人生而懵懂,若无教育,便与野兽无异,唯有不断学习,方可逐渐升华。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的意愿固然重要,但更加不可或缺的是睁开双眼,用心对外界进行探索。也正是因此,即使人日渐年长也不应忘记初心。在生活中,人人都是素材的来源,他人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他人的诉求与期盼,都是我们应该悉心聆听的,就如我们在懵懂之时学习他人的一举一动,即便成长也不忘初衷。若为生活的“作家”,愿能放下杂念,摆脱迷茫。当人们开始把生活质量放在第一位的时候,生活这个词就开始变质。为了追求缥缈无谓的自由,人们做出种种匪夷所思的举动。从“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到弃工旅游的兴起,我们看见的是一种思想上的变异。或许对于当事人来说此举无可非议,但若这种思想成为了一种常态,那又何尝不是另外一种随波逐流。自由是生活的基石,但何为自由却是很多人应该思考的问题,身为生活的“作家”,虽要听取“读者”的意见,却万万不可见者皆学。更何况,人并非一个单独的个体,而是与世界紧密相连的。生活也是如此,虽然掌握在个人手中,但并不意味着可以随心所欲,随性而不任性才能为生活之书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若为生活的“作家”,愿为人创作,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创作的终极目的,往大处说,是传播思想;往小处说,是满足创作者获得荣誉的需求。而以生活为书,更应当如此。创作为人,以自己的生活照亮他人未来的道路是每个创作者理应担起的责任,用自己的生活为后来者铺平梦想的道路是每个创作者无上的荣光。在无数的读者眼中,创作者和他的作品是光明的灯塔;在创作者眼中,读者即力量的源泉。创作可以为古人留存回忆,可以为今人排忧解难,可以为后人明灯引航。或许不是每部“作品”都能够满足所有“读者”的期望,但必有“读者”在等待着这样一部“作品”的出世,或许在现在,或许在过去,或许在未来。愿做人类的先驱,在历史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假如我是创造生活的“作家”,愿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点评]本文紧扣题目,观点明确,立意高远,言之滔滔,体现了很高的思想认识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文章以古训为引,奠定立论依据,再对“若为生活的‘作家’,愿能尽览人间欢愁,以自身为笔,以正义为墨,畅言世间往事”“若为生活的‘作家’,愿能放下杂念,摆脱迷茫”“若为生活的‘作家’,愿为人创作,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三个小分论点进行论述,表达作为生活“作家”的我们,当与“读者”紧密联系,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观点。本文思路开阔,充满了正能量。[例文2]愿为苍生鼓与呼如果把每个人都看成是创造生活的“作家”,那么他理应心中装着“读者”。为什么?因为作品需要传播,传播需要读者。作品好不好,需要围观,也需要争鸣。世界上,心中装着读者的作家,他们的作品大多享誉世界,是文学的丰碑,是文化的经典。《水浒传》中那些被逼上梁山的好汉,面对无法忍受的压迫,于绝望中奋起,用刀剑棍棒诉说自己的反抗。《聊斋志异》里那些鬼怪狐仙,他们或丑陋或美艳,但无论是悲欢离合,还是生死相许,都赚足了痴男怨女的眼泪。还有屠格涅夫、托尔斯泰等名家,他们塑造了一个个真实又独特的人物形象,发人深思……典型事例不胜枚举。既然我们的生活是“作品”,那就意味着要对得起“读者”。这些“读者”与我们的生活、命运息息相关。他们是父母,是老师,是同学,或者是其他与我们有关联的人。对他们,我们应该尊重、理解、热爱;对自己,我们则应该坚韧、勤奋、努力。唯有行得正走得端,踏实勤勉,才能创作出一部杰出的“人生作品”。还是允许我用“作家”的身份来说吧!尽管我的“读者”和我一样在滚滚红尘中极容易被忽视,我还是愿意小心翼翼地把他们放在心上。清晨树叶上闪烁的一颗露珠,傍晚水面上浮动的一抹夕阳,父母脸上慈祥的微笑,老师眼中赞许的目光,被他们尽收眼底。我知道他们微不足道的快乐。头顶烈日,劳作在尘土飞扬的工地;推推挤挤,穿梭在污水横流的菜市场;卧病在床,担心没钱求医问药;四处奔波,总是难逃生计无着。我知道他们无法诉说的忧伤。如今,人们的生活条件已得到很大改善,可是村落和城镇的建设,仍需要有人关注。譬如:家乡的道路是否通畅?往昔的街巷是否繁华?远处的青山是否依然翠绿?村边的小河是否仍旧碧波荡漾?而那些古塔、黑瓦、白墙,是否还能承载那浓浓的乡愁?我为苍生代言,我为他们歌唱。而那些只为自己写作的人,就失去了写作的意义。正如冰心所说:“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最后我想说,每一个人,都是自己这部“人生作品”的“首席作家”,也是这部作品的“第一位读者”,那么请想一想,你不也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是其他“作家”的“读者”吗?我愿意是作家,我愿意为苍生鼓与呼![点评]本文紧扣题目,由浅入深,富有生活哲理,把写作不能只为自己而要为苍生鼓与呼的观点表达得富有层次,令人信服。文章开宗明义,提出“作家”心中要装有“读者”的观点,接着以文学大家及文学作品为例来证明;再结合中学生的生活,论述我们要对得起“读者”的观点;推而广之,论述我们要为生活而创作,要担当“为苍生代言,为他们歌唱”的责任。行文流畅,首尾圆合,颇具感人力量。2.(2018浙江,2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浙江大地,历史上孕育过务实、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等思想,今天又形成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在与时俱进的浙江文化滋养下,代代浙江人书写了一个又一个浙江故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浙江传奇。作为浙江学子,站在人生新起点,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写作指导]2018年的浙江高考作文试题,既紧跟时代步伐,又彰显地方特色。作文基于对“浙江精神”的提炼与概括,回望历史,紧贴时代主题,引导考生站在人生新起点,在宏观视野中找到个人意义,思考未来人生。本题把浙江的人文精神提高到时代和家国的高度,体现了大格局、大视野、大胸怀,让人耳目一新。从题型看,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要求考生认真解读材料,明确立意方向,并按相关要求来完成写作任务。材料第一句是对浙江精神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回望历史,浙江精神有以王阳明心学为代表的“知行合一”和以黄宗羲为代表的“经世致用”;立足现实,浙江精神又有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新内涵。根据第一句,我们可这样立意:对材料中列举的一种或几种浙江精神进行礼赞或思考;通过代表人物或典型事例来表现浙江精神;也可挖掘材料中没有列举到的浙江精神加以阐发。材料第二句存在着因果关联,强调因“文化滋养”,而成就“浙江故事”和“浙江传奇”。根据这种解读我们可这样立意:从各个领域选择浙江人物,可以是文化鸿儒,也可以是平凡工匠,可以是历史人物,也可以是现代名人,叙写他们的“故事”或“传奇”,追溯他们的成功和对浙江的贡献,赞扬从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浙江精神。也可扣住“与时俱进”,礼赞浙江精神世代传承、历久弥新所表现出来的强大生命力和创造力。要明确写作的任务和要求:“浙江学子”是写作者的身份;“人生新起点”则提醒考生思考自己的人生规划,思考在今后的人生旅途中如何传承浙江精神,并为浙江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告诉考生要立足自我,写出个人的“体验和思考”。总之,作文可礼赞浙江精神,可歌颂浙江人物,也可追溯历史、展望未来。但不管选择何种立意,都要做到两点:一是化大为小,选择一个小的切口深入思考;二是化虚为实,以具体人物、具体故事来表现浙江精神。[例文1]我站在浩瀚的钱塘江边上记得一个秋日的早晨,我到过一个山顶,见过一个鸟巢似的小小水窝。那洁净的水呀,一如少女清纯的容颜。人们告诉我说,那就是钱塘江的源头。然后,她犹如少女般害羞含笑,翻越峻峭山岩,穿越密林野花,叮叮咚咚地流下,汇聚成一条碧玉似的马金溪。在接受了乡亲们的礼赞之后,她一路吟唱,流出了青山。于是,我领悟了一个真理:稚嫩不可怕,只要你“心有梦想,干在实处”,夹岸青山与翠绿原野,都是你沿途的风景。钱江源是占旭刚的故乡。占旭刚年少时开始练习举重,这里的五谷杂粮滋养了他,山川草木庇护着他,乡音乡情温暖着他。经过艰苦的磨砺,占旭刚成了中国举重历史上蝉联奥运会冠军的第一人。这个貌不惊人的苦孩子,终于圆了自己的梦。他就是从这里走向世界举坛的巅峰,走向万众瞩目的舞台,骄傲地站在那五星红旗飘扬的赛场上。我曾经游览过春日的富春江,至今犹记一碧万顷的丽水,荡漾在一望无际的田野上。我也登临过严子陵钓台,惊叹这里猛浪若奔、千里缥碧的山光水影。我还徜徉于古意盎然的遗迹,耳畔回荡起爱国名臣范仲淹的声音:“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但是,让我迷惑的是,严先生呀,为何您的睿智情怀不“知行合一”?为何您满腹经纶不“经世致用”,而只用来明哲保身,清江独钓?您真的愿意让大好青春,就这样随汩汩的江水流淌?让一个个金子般的日子,沦为镜花水月,化作一段黯然无声的富春江之伤?今年初夏,我有机会到省城。五月的杭州,玫瑰盛开,满城花香。傍晚时分,我来到辽阔的钱塘江入海口,看我喜爱的钱塘江:一叶叶扁舟出没风波,一艘艘大船扬帆启航,庞然伟岸的万吨巨轮,呜呜鸣笛,缓缓开动,驶向那海天相连的远方。我对自己说,身为中国学子,有幸生在浙江,站在人生新起点,应该发扬“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去迎接新世纪的曙光。我想如所有被誉为“浙江骄傲”的志士仁人那样,为国为民贡献力量。像屠呦呦,慷慨地向世界奉献一味神药;像孙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