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2讲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必修第一册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讲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1)秦的统一(b);(2)郡县制和皇帝制度的建立(b)。考试要求:内容索引核心考点深化讲重点扣真题命题视角聚焦寻考向找立意课时跟踪训练练规范练速度主干知识夯实理主干通考点主干知识夯实一、秦的统一——(b)1.统一六国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了统一。2.拓展疆域(1)北方:北击匈奴,收回河套地区,设九原郡,修筑长城和“”。(2)岭南:平定岭南,置郡实施军事镇守和行政管理。(3)“西南夷”:开辟“五尺道”并在部分地区任命官吏。直道3.统一的影响(1)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持续数百年的战乱。(2)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秦王朝。(3)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秦统一前称“秦国”,是战国时期诸侯国之一,统一之后,称为“秦朝”,是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微点拨二、郡县制和皇帝制度的建立——(b)1.郡县制(地方行政制度、官僚政治)(1)建立: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确定以郡县制作为中央控制地方的制度。(2)内容①“”直属于中央,设郡守、郡尉、监御史等职官分掌职责。②“县”隶属于郡,下设“乡”“里”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3)特点①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②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③地方官分工明确。郡(4)影响: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2.皇帝制度的建立(1)创立:秦始皇开始使用“皇帝”称号,确立了“皇帝”制度。(2)特点①皇帝有天下独尊的地位。②皇权至上,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决定于皇帝一人的意志。③皇位世袭,以维护皇权、服务于皇帝为基本原则。(3)弊端:君主理念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影响国家政治决策的合理性。官僚3.三公九卿制官职职责议政三公协助皇帝处理政事;太尉主管军事;负责监察系统九卿中央各重要部门的主管官员御史大夫4.“汉承秦制、有所损益”(1)皇帝制度和中央官制:大体沿袭秦代。汉武帝时通过频繁换相、设立“中朝”等方式限制相权、加强皇权。(2)地方行政:汉初,推行郡国并行制;汉武帝时通过“推恩令”等,解决“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逐渐形成州、郡、县三级行政区划(州原为监察区)。丞相(3)监察制度:汉武帝时设十三部和司隶校尉,加强了对地方的监察和控制。(4)选官制度:汉武帝时察举制形成定制,并成为主要的选官制度。刺史关于郡县制的三种认识误区(1)郡与县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秦统一六国后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2)郡县制是对分封制的否定,而不是继承和发展。(3)秦亡是因为秦朝的暴政,而不是因为实行郡县制。(4)汉代大体继承了秦的政治制度,但在中央官制、地方行政、监察制度、选官制度等方面均有变化,这些变化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君主专制的强化;二是中央集权的加强。微点拨核心考点深化考点一秦的统一1.秦统一的时空顺序时空观念(1)从秦灭六国路线可以看出秦远交近攻的统一策略。(2)巧记统一顺序:“韩、赵、魏、楚、燕、齐”——“喊赵薇去演戏”。2.秦疆域图的空间解读解读(1)结束了混战,实现了全国统一。(2)疆域由中原向四周扩展,扩大了帝国规模。(3)修筑长城、开凿灵渠、设置郡县加强对统一疆域的统治。1.四大配套措施保障、巩固了统一局面(1)全国必须在文化上高度统一。这就是所谓“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简言之就是度量衡、文字、货币、车道,乃至意识形态,都趋于高度统一,使中央政令可以畅通于各地,地方与中央保持一致。(2)全国必须在交通上高度统一。修造驰道和直道,通向四面八方,同时加强开边与移民,加强对边远地区统治。(3)控制意识形态,实现在舆论上的高度统一。秦始皇把法家思想作为官方意识形态,把法令当作统治者意志,独立于传统道德和习俗之外。因此强调“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对于以古非今的舆论,毫不留情地予以打击。这就是导致后世无穷非议的“焚书坑儒”。(4)全国政令统一。皇帝制、郡县制、三公九卿制,使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政令畅通于各地,巩固了统一局面。历史解释2.秦的统一对文化传承的深远影响(1)统一文字促进了各地区交流。(2)确立了此后延续2000多年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3)人们重视家庭的团聚、国家的统一、社会的和谐,传统文化中形成圆满、圆融、圆通的“尚圆”思维。1.(2016·4月浙江选考,3)秦朝经略西南夷,开五尺道,该地区开始进入中原统一政权的版图。“五尺道”位于今天的A.云贵高原、川西及甘南地区B.闽南、两广一带C.青海、新疆及陕西南部地区D.宁夏、陕西一带直通高考解析据所学知识,西南夷位于今天云贵高原、川西及甘南地区,故A项正确;闽南、两广一带应属于秦朝疆域的东南地区,故B项错误;青海、新疆还未纳入秦朝版图,故C项错误;秦朝定都陕西咸阳,从地理方位来看,宁夏、陕西一带不属于西南,故D项错误。√考点二秦代国家治理的制度设计1.秦代国家治理的制度设计特点(1)实行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三公九卿分工严密,各司其职,但都是围绕着皇权这一中心来设置和运转。三公既互相配合又互相牵制,谁也不能独揽大权,这保证了国家权力最终掌握在皇帝一人之手,保证专制皇权不致旁落。(2)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九卿”中奉常、宗正、郎中令、少府等官职都是为皇室专设的,是为皇帝私家服务的。“国”与“家”同治,这是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3)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地方绝对服从中央,最后集权于皇帝,加强了中央集权。(4)建立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僚机构:选官不问身份,实行俸禄制度,官位概不世袭,重要官吏由皇帝任免、调遣。2.秦代国家治理制度比先秦的十大进步(1)地方治理单位:邦国——郡县。(2)行政特点:分权——集权。(3)产生方式:世袭——任命。(4)任职时间:终身——任期。(5)高度集权:没有——实现。(6)地方基础:血缘——地域。(7)官员身份:贵族——官僚。(8)选官标准:血缘——才能(军功)。(9)经济来源:封邑——俸禄。(10)历史影响:造成割据——巩固统一。3.官僚政治对贵族政治的五大突破比较项贵族政治官僚政治权力的来源“世卿世禄”由皇帝授予,“临民不食土”权力运作自主性,可以决定治下的一切事情受制于皇帝及其代理者;很难发挥自己的才干和主动性权力机构比较简单多个机构的相互制约、相互监视,政府机关庞大臃肿和运转不灵收入来源来源于他的领地来源于俸禄官吏选拔由“世卿世禄”制产生由皇帝任免,由察举、科举制等办法产生2.(2018·海南高考)《汉书》云:“汉家承秦之制,并立郡县,主有专己之威,臣无百年之柄。”这表明在西汉A.分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B.宗法制度趋于瓦解C.郡县制有利于维护皇权D.官僚制度未能建立√直通高考3.(2018·4月浙江选考,33,节选)阅读文本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古先民平(公平)其政者,莫遂(达到)于秦。秦皇负扆(帝位)以断天下,而子弟为庶人。所任将相,李斯、蒙恬,皆功臣良吏也。……末俗以秦皇方(比)汉孝武(汉武帝)……孝武一怒,则大臣莫保其性……自法家论之,秦皇为有守。非独刑罚依科也,用人亦然……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世以秦皇为严,而不妄诛一吏也。由是言之,秦皇之与孝武,则犹高山之与大湫也。……秦制本商鞅,其君亦世守法……非草茅、搢(缙)绅所能拟已。——摘自《章太炎全集·太炎文录初编》(1)仔细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所论秦皇“秦制”建设有哪些特点,并用一句话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参考答案](1)特点:中央集权,不行分封制,不行世官制,平政守法。观点:肯定秦始皇功绩。[抢分揭秘](1)明确设问考什么:秦始皇政治特点;作者观点。(2)知道答案来源:材料信息+所学知识素养。(3)思考侧重方向:特点不同于表面知识要点罗列,需有一定概括高度及理性评判总结。考点三汉承秦制1.“汉承秦制”的主要表现(1)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僚制度:在中央建立以丞相为首的中央政府,九卿分管国家具体事务,同秦朝一样,汉政权也体现了专制与集权的特点。在地方设郡县乡亭制,保证国家对地方的控制。汉武帝时实行中外朝制,进一步分割相权。(2)法律及典章制度:以秦律为蓝本,制定完善了法律制度。在叔孙通的主持下,以秦的礼乐制度为基础制定了汉王朝的礼乐制度,在张苍的主持下制定了历法及度量衡。(3)用人和选官:汉初沿袭秦制,主要以军功为主,同时为了弥补武官的缺陷,刘邦也多次下达求贤令,想方设法笼络知识分子,充实各级官吏队伍。汉武帝时期完善了察举制。(4)地方制度: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七国之乱后,景帝将王国封地收归中央,由中央派官员管理。至此,封国虽然名义上仍然存在,但封国与郡已基本相同。汉武帝通过推恩令等措施解决王国问题后,汉朝逐渐形成了州、郡、县三级管理体制。2.汉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1)君主专制:两汉时期宦官、外戚专权现象接连出现,该现象根源于皇帝制度,在此制度下,皇位是世袭的、终身的。其本质是皇权异化的产物,侧面反映出这一时期皇权的变化过程。(2)中央集权与监察制度①西汉时期:州逐渐成为固定的一级地方行政机构。为了加强对地方官吏的考核和监督,汉武帝制定刺史制度,将全国划分为十三个州,每州派刺史一人,负责监察州内之郡县。其后,刺史的名称屡有变更,或为州牧,或为刺史,在此过程中,其职权范围也日益扩大,逐渐享有行政权和兵权。②东汉时期:刺史有了固定治所及正式的官属,凌驾于郡守之上,迅速向行政机构过渡,由单纯的监察官吏发展为总揽地方大权的行政长官。(3)选官制度:汉武帝时,察举作为仕进的重要途径被确立下来,成为定制,诸列侯、郡守、二千石长吏每年必须向朝廷举荐一次。察举的科目包括孝廉、茂才、贤良方正、贤良文学、明经、明法等,其中孝廉为岁科,其他一些科目为特科,视需要而临时举行。征辟制也在汉武帝时成为选拔官吏的制度,有皇帝征聘和公府州郡征聘两种。所征之人不拘一格,凡有专长或被皇帝看中者,皆可随时征召。4.(2018·11月浙江选考,2)论及“汉承秦制”,有学者指出:“尽管表面上与秦及其制度划清了界限,但汉朝实质上重建了秦的中央集权官僚政治。”下列项中能够体现上述认识的是A.分封诸侯王,郡国并存B.划分监察区,建立十三部刺史C.限制相权,建立“中朝”决策机制D.设司隶校尉,加强对官吏的监督√直通高考[抓题眼]“汉朝”与“中央集权”是题眼所在,强调的是中央在地方行政区划及治理方面的措施,只有郡国并存制度符合这一立意。[找错点]B、D项突出中央对地方官员的监察,C项侧重中央皇权与相权之争,属于君主专制范畴,与中央集权要求不符。5.(2017·4月浙江选考)谈到西汉的政权建设,史家常以“汉承秦制”作论。下列项中能体现该论断的是A.皇帝制与郡县制B.郡县制与刺史制C.皇帝制与封国制D.丞相制与刺史制解析“汉承秦制”是指汉代继承了秦朝的制度,也就是两者共有的制度,其中皇帝制与郡县制属于秦朝首创,汉朝继承,故选A项。刺史制和封国制是汉代的制度,故排除其他三项。√观点1秦朝政治制度设计趋向“现代化”材料所谓古代中国的“现代化”,就是指造就中华帝国的那套“理性设计”,主要包括郡县制、法典化控制以及文官制度……若从宗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形态往后看,则春秋战国以至于帝国时代,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张树平《“理性政治知识”与中国古代政治的“现代化”》新观点·新材料·新问题问题:材料中“现代化”指什么?答案由贵族政治过渡到官僚政治,淡化了血缘宗法制对政治的影响,具体包括皇帝制、郡县制、三公九卿制、重视法治等,集中体现为国家管理制度化。观点2秦朝制度建设强化了民族凝聚力材料自从秦始皇统一了当时的“天下”,中国即成为一个长期整合的政治体……中国,作为一个政治单元,能够有长期的凝聚性,固然由于其地理环境自成格局,但也由于国家形态具备一定程度的稳定性。——许倬云《历史大脉络》问题:说一下材料中“凝聚性”“稳定

1 / 6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