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第10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必修第一册专题三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第10讲现代中国的外交(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c);②中国代表团参加1954年日内瓦会议和1955年万隆会议(b)。(2)外交关系的突破: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b);②中美关系正常化(b);③中日邦交正常化(b)。(3)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①新时期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具体体现(b);②中国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b);③改革开放后中国重大外交举措的作用及其意义(c)。考试要求:内容索引核心考点深化讲重点扣真题命题视角聚焦寻考向找立意课时跟踪训练练规范练速度主干知识夯实理主干通考点主干知识夯实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1)提出:1953年,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2)意义: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在改革开放时期的成熟。2.日内瓦会议——(b)(1)概况:1954年,周恩来参加日内瓦会议,推动会议最终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2)意义:新中国第一次以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进一步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周恩来日内瓦协议大国身份3.万隆会议——(b)(1)概况:1955年4月,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方针,促使会议最终通过了《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2)影响:第一次没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形成“”。求同存异殖民主义万隆精神“求同存异”方针(1)同:中国和亚非国家都曾遭受殖民统治;都面临反对新老殖民主义、发展民族经济的任务;都要求加强团结合作,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战争。(2)异:中国和亚非一些国家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3)“求同存异”就是要超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差异,为了共同的利益加强团结和合作。概念阐释二、外交关系的突破1.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b)(1)原因:中国国际地位逐步提高;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逐渐破产。(2)概况:1971年10月,第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3)意义①是中国外交战线上的一个重大胜利,中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②中国作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62.中美关系正常化——(b)(1)原因①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美苏争霸的需要。②中国:打破外交僵局,改善国际地位;应对来自苏联的威胁,促成台湾问题解决。(2)过程①1971年4月,“乒乓外交”打开了两国交往的大门。②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订《》,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③1978年12月,中美双方发表建交公报,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④年1月1日,中美建交,两国关系实现了正常化。中美联合公报1979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而不是中美正式建交。1979年,中美建交,中美关系实现完全正常化,并不意味着美国放弃压制中国的政策。另外,中美关系的缓和是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关键,但不是根本原因,中日关系正常化符合中日双方的利益才是根本原因。微点拨3.中日邦交正常化——(b)(1)原因:中美关系缓和的直接推动;日本舆论的强烈要求。(2)概况:1972年9月,首相访华,双方签署《中日联合声明》。(3)意义:打开了两国睦邻友好的历史新篇章;推动了亚洲与世界的和平。三、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1.新时期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b)(1)新时期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改革开放时期的具体表现,就是不结盟。(2)实行对外开放,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改革开放后中国同世界上一切国家建立和发展外交关系的出发点。田中角荣2.外交成就(1)以联合国为中心的:2000年,江泽民出席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2)积极参加亚太经合组织活动:2001年10月,举办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促进了亚太经济合作的健康发展。(3)中国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b)①2001年,“上海五国机制”发展成为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成员国包括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②特点:结伴而不结盟。③合作模式:大小国家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④意义:对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具有重要意义。多边外交中国的不结盟政策≠不结盟运动不结盟运动是由广大发展中国家组建的一个松散的国际组织。不结盟运动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不结盟”,而是不与美苏两大军事集团结盟的国家结盟。易错提醒核心考点深化考点一从凸显意识形态到超越意识形态的中国外交时空观念1.现代中国各时期的外交成就2.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特点(1)革命性①其主要原则是在中国革命运动的理论思想指导下产生的,同革命运动后期的实践及解决的问题有密切联系。②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等方针,从产生的指导思想和解决的主要问题看,这三项原则都表现出一种强烈的革命性。(2)结盟性①“一边倒”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与苏联等国家结盟,是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一大特点。②“一边倒”是由新中国面临的国内外形势所决定的。(3)平等性: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基础上,提出了外交三大政策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时也在日内瓦会议、亚非会议等外交实践活动中得以体现。1.(2018·11月浙江选考)1954年,毛泽东会见尼赫鲁,阐述了中印等国拥有的共同点:都曾遭受过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侵略和压迫。他主张平等互利,共同努力防止战争,争取持久的和平。毛泽东阐述的这个“共同点”及其谈话精神,在后来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得到了体现。会议形成的共识被誉为A.“不结盟”B.“万隆精神”C.“单极—多极化”D.“日内瓦精神”直通高考√[抓题眼]“团结反帝国主义反殖民主义”“平等互利”“持久和平”,与万隆会议精神最接近。[析错因]日内瓦会议讨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D项与题意不符;材料中未曾体现“不结盟”问题,与“单极—多极化”无关,可排除A、C两项。2.(2018·江苏高考)1984年10月,邓小平指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其他方式,如‘大家庭’方式,‘集团政治’方式,‘势力范围’方式,都会带来矛盾,激化国际局势。”邓小平得出上述论断,是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A.体现了国与国一律平等的理念B.开创了中苏两国友好的局面C.消除了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分歧D.推动了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3.(2017·4月浙江选考,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55年,亚非国家政府首脑在万隆举行会议。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绝大多数国家作出了求同存异的努力。会议提出著名的“万隆十项原则”,主张“不使用集体防御的安排来为任何一个大国的特殊利益服务”。决议“在实际可行的最大程度上互相提供技术援助”,并接受扩大多边贸易和支付范围的原则,稳定本区域商品贸易。倡议亚洲各国人民“在现代世界的范围内恢复他们旧有的文化接触和发展新的文化接触”。当时舆论普遍认为,这次会议“将作为一件世界大事载入史册”。——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亚非国家在合作发展方面的诉求,简述上述诉求提出的时代背景。答案诉求:共同反对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加强经济技术合作;促进文化交流。时代背景:二战后亚非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世界殖民体系瓦解;两极格局逐渐形成,国际局势紧张与缓和交织。考点二20世纪以来的中国外交1.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特点(1)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屈从于任何外来压力,不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2)中国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不诉诸武力,不干涉他国内政,反对把自己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强加于人。(3)中国愿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4)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成为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5)中国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为经济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周边环境。2.外交政策的本质、决定因素及启示(1)本质:任何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从本质上看都是国内政策的延伸。(2)决定因素:上层建筑特别是政权的阶级属性、民族利益(民族利益包含着一定的阶级利益)、国际地位和国家实力。(3)启示①外交工作出发点。应该明确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其外交政策的出发点都是基于自己的国家利益。②尊严来自实力。任何一个国家要想在国际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必须有雄厚的综合国力作为外交的后盾,否则,尊严无从谈起。③外交政策的变化都是以本国利益为转移的;外交政策也是以本国实力做后盾;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受到国际形势的影响。4.(2016·4月浙江选考)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全球与地区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下列外交成就,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中日邦交正常化②中美实现关系正常化③中国推动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④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A.①②④③B.①④②③C.②①③④D.②①④③直通高考解析①②③④分别发生在1972年、1979年、2001年、1991年,故A项正确。√观点1习近平同志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材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在亚洲诞生,是因为它传承了亚洲人民崇尚和平的思想传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生动反映了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并赋予这些宗旨和原则以可见、可行、可依循的内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包含4个“互”字、1个“共”字,既代表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习近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新观点·新材料·新问题问题: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中国参与全球治理做了怎样的贡献?答案体现了国家主权平等的外交理念,相对于一边倒政策,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束缚,具有包容性、开放性特点。观点2从一个中国到唯一合法政府材料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中美《联合公报》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1978年《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问题:美国从一个中国到唯一合法政府的外交立场变化反映了怎样的实质问题?答案中国综合国力及国际地位提高;中美国家利益存在共同利益点。命题视角聚焦(2018·金华命题交流,32)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先后印制了30多种版本的护照。其中1950版、1953版、1958版护照均为中俄文对照;1971版、1975版改为中法英文对照。这种变化的原因是A.中美关系的重大转折B.外交政策的重大调整C.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D.国际格局的重大改变视角120世纪70年代国家外交战略的调整解析1958年后,中苏关系恶化,1972年前后,中法、中美以及中国与西方的关系持续改善,外交政策出现重大调整,故B项正确。√1234(2018·镇海命题交流,12)新中国成立之初,提出“一边倒”的外交政策。20世纪50年代,又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一变化A.导致了中苏关系的恶化B.基本清除了外交中的意识形态元素C.促进了中美关系的改善D.一定程度上摆脱了两极格局的羁绊视角2从“一边倒”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解析根据所学我们不难得知,中苏关系恶化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并没有任何关联,故A项错误;50年代,外交中仍然存在意识形态因素,故B项错误;中美关系改善于20世纪70年代,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由“一边倒”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就充分表明新中国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意识形态的制约,故D项正确。√1234(2018·台州联考,15)改革开放后,我国对外实现了从“中国之世界”到“世界之中国”、从世界体系的“局外者”到“局内者”的转变。在这一转变中,我国A.全力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B.全方位地展开了多边外交活动C.结束了与美国

1 / 5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