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时空观第3课时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时空坐标】考点一秦统一中国核心考点梳理【课标内容】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一中国,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1.秦灭六国(1)时间、人物:公元年。建立秦朝,定都。(2)秦朝疆域:东至,西到陇西,北至一带,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3)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前221嬴政咸阳东海长城封建核心考点梳理【误区警示】秦朝和秦国的区别:在秦没有实现统一之前叫“秦国”,在秦实现统一之后叫“秦朝”。【误区警示】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核心考点梳理2.确立中央集权制度(1)性质: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2)皇帝制度: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3)中央:由、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4)地方: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在郡下设县,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县以下又设乡、亭、里等基层社会组织。皇帝丞相郡县制核心考点梳理(5)影响:形成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建制,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基本格局。皇帝和朝廷牢牢地控制了全国各地的权力,并把政治、法律、军事、土地及赋役等制度推向全国。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误区警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开始于商鞅变法,秦朝只是对这一制度进行深化和扩展。【图解记忆】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封建政治制度核心考点梳理3.巩固统一的措施(1)文字:统一文字,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文字的统一,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2)货币: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3)度量衡:以秦制为基础,统一度量衡制度,所有度量衡用器由统一监制。度量衡的统一,便利了经济的发展。小篆圆形方孔半两钱国家核心考点梳理(4)交通: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使秦朝的陆路交通四通八达;开凿,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5)军事:派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长城西起,东到辽东。【识图学史】统一文字灵渠临洮考点二秦末农民大起义核心考点梳理【课标内容】知道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知道秦朝的灭亡。1.秦的暴政徭役、兵役和赋税沉重。法律严苛,刑罚残酷。秦二世更加残暴的统治和剥削。核心考点梳理2.陈胜、吴广起义(1)概况:公元前209年夏,陈胜、吴广率众在起义,后来建立了“张楚”政权。由于秦军的强大攻势,起义最终失败。(2)秦朝灭亡:公元前207年,秦朝的统治者在起义军的包围下,被迫出城投降。【识图学史】《大泽乡起义》【特别提示】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提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大泽乡核心考点梳理考点三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课标内容】知道西汉的建立,了解“文景之治”。1.西汉的建立刘邦(汉高祖)于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定都,史称西汉。长安核心考点梳理【史料解读】至今上即位数岁,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史记·平准书》【解读】从政治角度对文景时期的情况进行了描绘。展示了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的景象。【特别提示】文景之治是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盛世局面。2.“文景之治”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当时的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库存的粮食和铜钱非常充盈。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之为“文景之治”。核心考点梳理考点四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标内容】知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1.目的: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核心考点梳理2.措施及作用类别措施影响政治(1)颁布“”,削弱诸侯国势力解除了诸侯国对中央的威胁(2)建立大大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思想文化采纳董仲舒提出的“”,在长安兴办太学(古代最高学府)儒家学说成为封建正统思想,___________在古代中国的统治地位从此确立经济将地方的铸币权和_____________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军事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基本解除了匈奴对北部边境的威胁推恩令刺史制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盐铁经营权核心考点梳理【识图学史】汉武帝像核心考点梳理考点五东汉的兴亡【课标内容】了解东汉的建立,知道东汉外戚、宦官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1.光武中兴:在25年称帝,定都,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其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刘秀洛阳核心考点梳理2.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宦官交替专权,轮流把持朝政,导致政治腐朽不堪,动摇了东汉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3.黄巾起义:184年,等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爆发。东汉政权迅速处于土崩瓦解的境地。【特别提示】外戚、宦官权力的此消彼长是东汉后期政治的一大特点。他们的专权导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政治更加黑暗,导致农民起义爆发,最终导致王朝覆灭。张角核心考点梳理考点六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课标内容】通过“丝绸之路”的开通,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1.张骞通西域(1)西域的概念:汉代人把今天甘肃、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2)目的:第一次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第二次为加强同西域各国的联系。(3)经过: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4)作用: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阳关核心考点梳理【识图学史】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敦煌壁画)【误区警示】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直接目的是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而不是开辟丝绸之路。第二次出使西域主要是以加强与西域的友好交流为目的。核心考点梳理2.丝绸之路(1)开辟:张骞通西域之后,中国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从穿过,经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形成著名的丝绸之路。(西域的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以及核桃、葡萄、石榴、苜蓿等植物,以至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国)(2)意义: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3.海上丝绸之路:东南沿海港口出发,经中南半岛南下,绕过马来半岛,穿过海峡,通往孟加拉湾沿岸,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_(斯里兰卡),再转运到欧洲。这条航线被称作“海上丝绸之路”。长安河西走廊西域欧洲马六甲锡兰核心考点梳理【特别提示】“丝路精神”:开放、包容、合作、共享。【特别提示】丝绸之路是沟通东西方之间文明和友谊的桥梁,至今仍是东西方交往的重要通道,对经济文化的交流、西部大开发及旅游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一个国家只有经济文化先进、发达,才能对国外产生巨大的辐射力和吸引力,才能得到其他国家的尊重和仰慕。核心考点梳理4.对西域的管理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作为管理西域(今新疆)的最高长官,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标志着西域(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西域都护核心考点梳理考点七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课标内容】知道司马迁和《史记》;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对传播文化的作用;讲述张仲景和华佗的故事。知道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1.造纸术:西汉时,发明造纸术。东汉改进造纸术。2.医学:东汉著《伤寒杂病论》,他开创了中医临床理论体系,被后世尊称为“”。东汉名医华佗创制了麻醉药剂“”,他是世界上最早用全身麻醉方法做手术的医生,被后世尊为外科鼻祖,还创编出了“”帮助人们强身健体。蔡伦张仲景医圣麻沸散五禽戏核心考点梳理3.史学:司马迁著《》。此书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约3000年的史事,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编写体例,成为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料解读】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司马迁《报任安书》【解读】意为研究探索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理顺明白从古代到现在的变化迁移,成就自己独立完善的理论著述。这段话总结了司马迁编著《史记》的目的。史记纪传体通史核心考点梳理4.宗教(1)佛教:起源于古代印度,通过丝绸之路传入我国;东汉明帝时在洛阳修建了我国第一座佛教寺院。(2)道教:兴起于东汉时期,是中国的本土宗教。西汉末年白马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