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读图、识图、用图对经纬网的判读,一般题目中设计到的问题,分下面几种情况。1.判断东西经与南北纬代号(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判断技巧:看数字,往东越来越大的是东经(E),往西越来越大的是西经(W),往北越来越大的是北纬(N),往南越来越大的是南纬(S)。2.判断方向(1)方格状经纬网图上方向的判断:要判断甲点位于乙点的什么方向,则在乙点标出东西南北,然后看甲点界于哪两个方向之间,那么甲点就在乙点的什么方向。类型一经纬网图(2)以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方向的判断。东西方向的判断: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东西方向,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为东,逆着地球自转方向为西。南北方向的判断:从北极看,所有经线都指向正南方向;从南极看,所有经线都指向正北方向。3.判断半球位置判断东西半球口诀:经度小于20°,全在东半球;经度大于160°,全在西半球;经度在20°和160°之间,东经度在东半球,西经度在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判断:北纬在北半球,南纬在南半球。4.判断所在五带中的位置或出现的现象根据纬度判断五带:0°~23.5°为热带,23.5°~66.5°为温带,66.5°~90°为寒带。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温带四季分明,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典例剖析|例1读“经纬网图”,对图中各点的叙述,正确的是()图ZT1-1A.乙的经纬度为(60°E,40°N)B.甲的时间比乙的时间早C.有极昼极夜现象的只有丁点D.位于西半球的只有甲点核心考点聚焦随堂达标小测[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经纬网图的判读。依据经纬度的变化规律可知,图中乙点的经纬度为(60°N,40°E);依据”东早西晚”的规律,位于西侧的地点时间较晚,所以甲的时间比乙的时间晚;极圈以内的地区有极昼极夜现象,从图中可以看出,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丙、丁点;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从图中可以看出,位于西半球的只有甲点。1.示意图一般分为以下几种:(1)表示相互联系及影响的图,如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问题示意图、地球公转示意图。图ZT1-2类型二示意图(2)表示地理事物的成因的图,如亚洲季风图。图ZT1-3(3)地形剖面图。图ZT1-4(4)表示地理事物的轮廓、分布的图如我们学习区域地理时各区域位置轮廓图、气候分布图、人口分布图等。如:北美洲地形分布图和中南半岛山河和城市分布图。图ZT1-52.解读地理示意图的一般步骤(1)了解图意,图文转换。读图名、图例、内容、功能等,从图中获取解题所需的信息。(2)知识回顾,寻找依据。在读图基础上,结合题意,回顾与之相关的知识与技能要求。(3)紧扣题意,准确答题。问题具体,答案简明,紧扣题意,专业作答。|典例剖析|例2读下图,有关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优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图ZT1-6A.有利于东部海上湿润气流顺地势深入内陆,带来充沛的降水B.使许多大江大河滚滚东流,有利于沟通东西的水路交通C.西高东低的地势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D.当河流从地势高一级阶梯流向低一级阶梯时,会产生巨大的水能资源[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地势的影响。我国地势特点的有利影响,主要包括三方面:第一,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第二,使我国许多大江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水路交通;第三,许多大河从高一级阶梯流向低一级阶梯的地段时,河流落差大,水流湍急,产生巨大的水能。西高东低的地势与发展海洋事业关系不大。判读技巧与方法1.等值线的延伸方向:表明等值线数值变化的大致趋势及其主要受何种因素的影响。如等高线的走向表明了地形的起伏趋势;等温线大致呈东西走向表明气温主要受纬度影响,等温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表明气温主要受海陆分布影响。2.等值线的疏密:等值线越密集,则单位水平距离的差值越大。如等高线越密集表明地形坡度越大,等温线越密集表明温差越大,等降水量线越密集表明降水差异越大。类型三等值线图3.等值线的数值(1)等值性和等距性:同在一条等值线上的点数值相等(同线等值);相邻的两条等值线的差值要么为0,要么等于等差距。(2)大于大值,小于小值:若闭合曲线数值等于相邻等值线较大的数值,则闭合区域内的数值大于其大值;若闭合曲线数值等于其中较小的数值,则闭合区域内的数值小于其小值。如下图所示:图ZT1-74.等值线的弯曲(1)等高线凸向较高值处,则该地为山谷;凸向较低值处,则该地为山脊。山谷中,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流向相反(山谷一般容易发育成河流)。(2)等温线凸向较大值处,则该地为高地、山脊;凸向较小值处,则该地为洼地、山谷。(3)1陆南,7陆北:等温线向北递减为北半球,向南递减为南半球;无论南半球还是北半球,1月份陆地上等温线都向南凸出,海洋上都向北凸出;7月份相反,这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如下图所示为北半球,1月份,A位于陆地,B位于海洋;7月份,A位于海洋,B位于陆地。图ZT1-8|典例剖析|例3下图是“中国东南某地地震灾区等高线地形图”,地震后又遇大雨,诱发了崩塌和山洪暴发形成了堰塞湖。读图,完成(1)~(2)题。图ZT1-9图ZT1-9(1)此时需要紧急撤离和疏散人员的村庄是()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地质灾害与等高线图知识的综合运用。第(1)题,读图可得,图中的②村庄位于盆地内部,该处海拔较低,④位于河流沿岸,容易发生水灾。(2)⑤处附近堆积着大量崩塌物,该处易发生崩塌的原因是位于()A.陡崖处B.山脊处C.山谷处D.鞍部处[答案]A[解析]第(2)题,⑤处附近堆积着大量崩塌物,该处易发生崩塌的原因是位于陡崖处,陡崖是指等高线重合的部位。例4如图为“某区域1月份等温线分布示意图”,图中虚线表示海岸线,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ZT1-10A.该区域位于北半球,乙地代表陆地B.该区域位于北半球,甲地代表陆地C.该区域位于南半球,甲地代表海洋D.该区域位于南半球,乙地代表海洋[答案]A[解析]读图可知,该地的气温等值线的数值由南向北逐渐降低,该地位于北半球;由于海陆性质的不同,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不同。夏季,陆地吸热快,气温高,海洋吸热慢,气温低,冬季陆地散热快,气温低,海洋散热慢,气温高。读图可知,同纬度处甲区域气温高于乙区域气温,北半球1月为冬季,所以甲处为海洋,乙处为陆地。一般统计图包括折线(曲线)统计图、饼状统计图、柱状统计图等,判读的方法如下。图ZT1-11类型四地理统计图1.首先看清图表名称:图表名称能够说明该图表主题内容,有些题目甚至在图表中没有图例、表头,此时只能通过图表名称来获取信息。2.其次看清图例、标记、表头:结合图名和图例、标记、表头等审清统计图表表达的确切含义。3.判读同一地理事物(现象)的数量特征、分析成因如:数值的大小、极值、特征值、随时空变化规律等,并解释其成因。4.判读不同地理事物(现象)间的数量关系:结合地理基础知识找出图表中不同地理事物(现象)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因果关系等。|典例剖析|例5读“我国某省(市)人口统计图”,从1990年到2020年间人口数量的变化是()图ZT1-12①总人口数量在逐年减少②老年人口数量增加较快③壮年人口数量逐年下降④幼年人口数量逐年下降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核心考点聚焦随堂达标小测[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图表的能力。从图中可以得出:总人口数量在逐年增加;老年人口增加较快;幼年人口数量逐年下降;而壮年人口数量先增后降。如何解答漫画题,方法如下。1.细读漫画并获取与试题有关的有用信息。2.分清是关于哪个方面的问题,如可能是资源、环境、人口或者气候等方面。3.联系所学的有关理论与知识,构思答题方案。4.答题时,必须结合材料进行归纳概括,语言要精练,观点要鲜明。类型五漫画图|典例剖析|例6下图漫画反映在土地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图ZT1-13A.过度放牧B.乱占耕地C.土地荒漠化D.破坏森林核心考点聚焦随堂达标小测[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我国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图中树木砍光,小鸟无家可归,人无处乘凉,揭示了树木被人乱砍滥伐的问题。解决乱砍滥伐问题的措施是:禁止乱砍滥伐,保护森林资源。1.景观图一般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类。自然景观有地形地貌、植被、动物等;人文景观有水果、服饰、民居、旅游景观、宗教建筑、民族活动或节日等。如:黄土高原热带草原东南亚竹楼傣族泼水节类型六地理景观图图ZT1-142.一般分析景观图的题,会结合区域自然环境来分析。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反映的区域环境特征典型分布地区沙漠景观/骆驼墙厚窗小的平顶房、身穿宽大白色长袍的男子气候干旱西亚地区(热带沙漠)、中亚(温带沙漠)热带雨林景观、热带季雨林景观竹楼、高脚楼气候湿热亚马孙平原、东南亚、印度半岛、刚果盆地热带草原景观/大象、狮子、长颈鹿游牧民族干湿季变化的热带环境非洲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反映的区域环境特征典型分布地区火山喷发景观质地轻便的木质楼房地壳活跃的环境板块边界地带雪山、雪地景观/驯鹿滑雪场、屋顶坡度大的木屋纬度较高或海拔较高、降雪丰富的环境北欧、加拿大、西伯利亚地区河湖密布屋顶坡度大的砖瓦房、骑楼降水丰富我国南方地区冰原景观、苔原景观/北极熊半圆形的冰屋、穿着厚衣服的因纽特人气候严寒北极地区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反映的区域环境特征典型分布地区草原景观/羊、马蒙古包气温年较差大,全年降水较少温带草原气候区荒漠景观、冻土景观/牦牛聚落稀少气候高寒青藏高原|典例剖析|例7如图示意居住在西亚和北非的阿拉伯人,戴白色头巾,穿拖鞋或者凉鞋,着宽大白色长袍,骑骆驼出行,据此完成(1)~(2)题。图ZT1-15(1)阿拉伯人属于()A.白色人种B.黑色人种C.黄色人种D.混血人种[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西亚的自然环境、资源及人种和宗教。第(1)题,阿拉伯人主要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非洲的北部,属于白色人种,主要使用的语言是阿拉伯语,普遍信仰伊斯兰教。(2)由其着装可知阿拉伯人聚居区()A.油气资源丰富B.气候炎热干燥C.多信仰基督教D.地处五海三洲之地[答案]B[解析]第(2)题,阿拉伯人的服饰和当地自然环境有密切的关系。阿拉伯地区的气候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极其炎热干燥,多风沙。所以沙特阿拉伯男子的传统打扮是着长袍、戴头巾,十分宽大,具有通风的效果;同时之所以选用白色,是从光学的角度来说,白色能反射光线(即太阳光)达到祛热降暑的作用,以此来帮助适应酷热的气候;长袍可以阻挡强劲的风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