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公司岗前培训工作总结范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二部分经济文明历程专题六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3讲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考纲要求1.商业的发展:(1)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2)古代“市”的发展;(3)古代商业中心的崛起。2.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1)重农抑商政策;(2)海禁政策;(3)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考点一商业的发展考点二古代中国的经济制度与政策考纲呈现考点一商业的发展一、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1.西周:“工商食官”,商业被官府垄断。2.春秋战国:私商开始出现。3.宋元:①海外商运发展迅速。4.明清:出现②会馆和商帮,其中晋商和徽商的势力最大。自主学习教材补遗茶马古道茶马古道是一条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主要分为南北两条道:滇藏线和川藏线。二、古代“市”的发展秦代管理“市”的法律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汉代进行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南北朝在离城镇稍远、交通便利的一些地点自然形成了民间集市——“草市”唐代③“夜市”繁盛,草市进一步发展宋代“市”突破了④空间和⑤时间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已经相当繁华教材补遗坊与市秦汉时,在京都、郡、国所在的大县城内,多有官府在指定的地区设立并由官府管理的“市”(进行商品交易的固定场所),与居民所住的“里”“坊”严格分开。唐初两者有严格的区分。按唐制,两京及诸州、县治所在的城市,始准设市,长安有东、西二市,洛阳的南、北、西三市都是当时著名的市。市设市令、市丞掌管交易,凡买卖均须立契约,不立契约者为违法。市内店铺一般临街而设,鳞次栉比,出售同类商品的店铺集中在一起。因而有笔行、铁行、肉行等不同的名称。市内按规定时间集散。以后坊市制度逐渐突破:一是坊与市的区别渐消,坊内亦出现商店;二是夜市广泛出现,突破了市场集散的时间限制;三是市的设置不限于州县治所,凡为“要路”而交易繁者皆可设市,且民间也有许多自发的市。三、古代商业中心的崛起1.汉代都市因商业的集中,出现繁荣景象。2.唐代长安、⑥洛阳最为繁盛,扬州“雄富冠天下”;作为地区经济中心的杭州、湖州商业十分发达。3.宋代都市商业繁盛,⑦汴京是最繁华的商业中心。4.清代苏州异常繁华,另外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等也非常有名。四、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1.西汉时,开通陆地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2.唐朝时,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在这里设有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3.两宋时,中国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以至非洲的几十个国家进行贸易,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南宋国库的重要财源。4.元朝时,⑧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5.明朝对外贸易的形式——朝贡贸易。(1)特点: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2)目的: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6.清朝时期,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出口商品仅占市场商品总量的3%左右。轻巧识记思维启迪美国学者施坚雅对中国古代城市史和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区域经济史进行了研究,认为从8世纪后半期至南宋时期,中国发生了“中世纪城市革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世纪城市革命”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提示:打破了坊市界限,城市经济功能逐渐增强,出现了大批工商业市镇。教材补遗元、明、清时期的货币发展史元代币制以纸币为主,这在中国古代是较突出的。但元末政治腐败,皇室奢侈,军费开支浩大,财政入不敷出,政府只好靠滥发纸币来弥补,导致物价飞涨。明清时期,白银成为主要流通的货币。明清时期,区域性长途贸易的发展,铜钱的币值较小,携带不方便。张居正改革后,实行一条鞭法,老百姓的赋税和官员军队的粮饷统一使用白银,恰好欧洲从美洲掠夺的白银通过海上贸易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使中国选用白银做流通货币成为可能。主题古代商业发展的趋势及特点史料呈现史料1皇城之南,东西十坊,南北九坊;皇城之东、西各一十二坊,两市居四坊之地,凡一百一十坊。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唐六典》合作探究史料2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东京梦华录》遇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有铺席买卖。——《梦粱录》史料3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新安大贾,鱼盐为业,藏镪(钱)有至百万者,其他二三十万则中贾耳。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其富甚于新安。新安奢而山右俭也。——谢肇淛《五杂俎》读史指导1.史料1表明唐代市坊分置,商业活动有严格的时空限制。2.史料2信息反映了北宋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市”已经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3.史料3体现了地域性商人群体的出现。江南新安为徽商,江北山右为晋商,两者因经商而致富,徽商尚奢而晋商尚俭。问题思考1.依据史料1、2,指出宋朝商业活动与唐朝相比的主要变化。提示变化:商业活动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2.史料3反映了明清时期经济生活中出现了什么新现象?分析其特点。提示新现象:商帮出现。特点:商帮有各自特定的经营范围;财力都十分雄厚;徽商奢侈,晋商节俭。史论归纳古代商业发展的趋势及特点1.趋势(1)商业活动场所的变化:先主要集中在城市,后向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至明清出现专业性的市集、市镇;先是固定时间、场所,到后来打破界限。(2)交易内容的变化:先以贩运、交流地区间的土特产品、经营统治者所需要的奢侈品为主,到后来以一般人民所需的农副产品、手工业产品为主。(3)交易媒介的变化:从最初物物交换到以贝壳等为代表的一般等价物出现;再后来以固定的统一货币为媒介。北宋时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明清时期白银成为主要货币。(4)流通领域的变化:最初都局限于流通领域,到明清时逐渐出现“生产与自由的雇佣劳动相结合,商人资本以多种形式参与生产过程”的现象。(5)商人组织的变化:由最初的亲缘关系组织发展为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的组织。如明清时期的晋商和徽商。(6)商人地位的变化:商人由社会地位低下到宋元明清时期社会地位有所提高,但是古代士农工商等级观念始终没有改变。2.特点(1)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不平衡性。(2)抑商政策,商人社会地位低下,商业发展历程艰难曲折。(3)受制于农业的发展。(4)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弱。(5)城市的经济职能逐步增强,明清时期对外贸易由盛转衰。1.(2018课标Ⅰ,27,4分)右图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 ()考点集训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B解析本题考查明代对外贸易的特点。观察图文材料,据所学知识可知,郑和下西洋是政府组织的一次远洋航行,其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明朝君臣将外国使臣贡献的奇珍异兽看作中国传说中的神兽——“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本质上说明了明朝廷用中国文化解读朝贡贸易贡品,故选B项。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材料既未反映海禁政策,也没有反映传统观念的更新,且C、D两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故C、D两项错误。2.宋代开封府官员赵孚上奏:认为庄宅买卖中屡屡出现诉讼纠纷,其缘由是“皆由衷私妄写文契”,建议朝廷“集庄宅行人,众定割移,典卖文契各一本,立为榜样。违者论如法”,得到宋太宗的批准。宋徽宗时,政府印卖田宅契书。这表明宋代()A.开始承认土地买卖的合法性B.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官方契约C.政府对物业交易进行了干预D.政府出台措施抑制土地兼并C解析材料中赵孚认为庄宅买卖中经常出现诉讼纠纷是由于民间契约不规范,建议由政府出面召集买卖双方当面订立契约,双方必须遵守,得到宋太宗的批准。宋徽宗时,政府印卖田宅契书。这说明政府对物业交易进行了干预,故C项正确。3.金银窖藏是古代中国地主、官僚、商人保藏财产的重要方法。明代福建海商在菲律宾等地经商所积蓄的白银,即多窖藏于地。近年来闽南各地曾屡次发现当年窖藏的西班牙银币。该材料最能反映 ()A.当时民间的中外贸易仍然存在B.古代中国实行重农抑商政策C.金银窖藏无益于商品经济发展D.西班牙银币在世界范围流转A解析通过题干中明代福建闽南海商在菲律宾等地经商所积蓄的白银可知,在明朝的“海禁”政策之下,民间的中外贸易并没有断绝,且依然存在,故A项正确。4.清朝时,山西商人在青海、北京、云南、湖南、广东等地贸易和经商。北京至今留有招牌的大商号“都一处”“六必居”等都是山西商人首创和经营的。另外,从陆路对俄贸易最早最多的是山西人,在朝鲜、日本,山西商人的贸易也很活跃。由此可知 ()①晋商是当时最强的商帮②晋商活动范围广泛③长途贩运贸易由此出现④晋商文化影响至今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D解析材料仅涉及晋商,没有其他商帮的信息,所以不能说明晋商是当时最强的商帮,①错误;根据“青海、北京、云南、湖南、广东”“对俄贸易”“朝鲜、日本”可知晋商的活动范围广泛,故②正确;长途贩运贸易在清朝以前就已出现,故③错误;根据“北京至今留有招牌的大商号……是山西商人首创和经营的”可知晋商文化影响至今,故④正确,D项符合题意。考点二古代中国的经济制度与政策自主学习一、“重农抑商”政策1.含义:强调发展农耕,限制①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2.原因: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封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3.形成:②商鞅变法,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的原则。此后,中国古代历朝大都执行重农抑商的政策。4.消极影响: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也长期得不到正常发育。教材补遗盐铁官营盐铁官营是指中国历史上对盐铁实行专卖政策的财政措施。最早始于齐国。管仲对盐铁曾实行专卖政策,但采取局部专卖办法,盐以民制为主,官制为辅,官制为时短暂,民制的盐经国家收购,然后运销于各地而取得巨利,结果是“民叁其力,二入于官”。对铁采取贷与民营的办法,而由国家分享其利。所以,管仲的盐铁官营,实际上是单纯的官收,仅“税之而已”。二、“海禁”政策1.含义: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2.原因(1)③明太祖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统治,下令实行海禁。(2)清初统治者为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厉行海禁;清统治者还以天朝上国自居,认为无需同外国进行贸易。三、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3.影响(1)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原始积累,阻碍了④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2)堵塞了学习西方先进科学知识和生产知识的渠道,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教材补遗广州十三行广州十三行创立于康熙盛世,是清政府特许经营对外贸易的专业商行。别名“洋货行”“洋行”。被誉为“金山珠海,天子南库”。1757年,随着乾隆皇帝仅留粤海关一口对外通商上谕的颁布,清朝的对外贸易便锁定在广州十三行。位于珠江边上的中外交易场所,十三行口岸洋船聚集,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与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这里拥有通往欧洲、拉美、南亚、东洋和大洋洲的环球贸易航线,是清政府闭关政策下唯一幸存的海上丝绸之路。三、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1.产生:明朝中后期,在⑤苏州等地出现了⑥“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手工工场。2.特点:发展缓慢;地区分布不平衡;比较稀疏。3.发展缓慢的原因(1)根本原因:腐朽落后的⑦封建制度。(2)直接原因:重农抑商、“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不仅限制了市场的扩大,而且未能使中国及时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思维启迪明清时期,面对近代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统治者坚持把贸易纳入朝贡体系,“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对他们携带的货物,“皆倍偿其价”。这种贸易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提示:朝贡贸易带来了巨大的财政负担,再加上自然经济的影响,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的对外贸易逐渐萎缩,同时,清政府与世界隔绝,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主题“重农抑商”与“海禁”政策史料呈现史料1(明清时期)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