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思想文体科技文明历程第十四单元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与发展第28讲挑战教皇的权威与理性之光1.宗教改革:①宗教改革的背景和影响。②马丁·路德的宗教思想。③加尔文的宗教思想。④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2.启蒙运动:①启蒙运动的背景、内容及影响。②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和康德的思想主张。③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④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考纲要求考纲呈现考点一宗教改革考点二启蒙运动考点一宗教改革自主学习一、德国——马丁·路德改革1.背景(1)思想:文艺复兴宣扬人文主义,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2)政治:德国受教会压榨最严重,社会矛盾激化。(3)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罗马天主教会的束缚。(4)导火线:1517年,教皇兜售①“赎罪券”,激起民众的愤慨。2.开始:马丁·路德张贴②《九十五条论纲》。3.思想主张(1)强调③因信称义的学说,主张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2)宣称赎罪券的功效微不足道,每个基督徒只要内心真诚悔罪,就能得到赦免。4.意义(1)性质:是反对天主教会的社会、思想改革运动。(2)人文主义的体现:使人获得了④精神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3)欧洲宗教格局的变化:改革后创立的⑤新教登上欧洲历史舞台,与天主教、东正教形成三足鼎立的新局面。▶知识图解马丁·路德与罗马教会主张的基本区别二、瑞士——加尔文改革1.背景:德国宗教改革运动风靡全欧,许多国家先后接受新教。2.思想主张(1)出版《基督教原理》,主张人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以此反对天主教的等级观念,否定教皇统治人民的权力。(2)把“依靠信仰才能得救”解释成先定论,主张得救与否取决于上帝预先的安排。3.意义(1)加尔文的学说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作辩护,他从神学角度论证⑥世俗生活和个人奋斗的必要性、合理性。(2)加尔文的学说在西欧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广泛传播,为以后的⑦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三、宗教改革的意义宗教改革家以⑧人文主义宗教观挑战以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为西欧社会的思想解放、为人类不断认识自己的历史写下了发人深省的一页。▶误区警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待宗教的不同态度:文艺复兴认识并揭露教会的腐朽、罪恶,但还对教会势力抱和解的态度;宗教改革直接否定教会权威。二者都不反对宗教信仰。▶概念辨析“因行称义”“因信称义”“信仰得救”这三种主张是基督教不同教派的主张,都属于基督教的教义。“因行称义”是为加强罗马天主教会的绝对权威及封建宗教神学的精神垄断而服务的。“因信称义”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简化了宗教仪式,解放了人的个性。“信仰得救”在“因信称义”的基础上进一步为资产阶级的发财致富进行辩护,是对“因信称义”的继承和发展。▶思维启迪宗教改革前,关于教皇和皇帝的权力,有这样一种形象的比喻: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宗教改革后,人们换了一种说法:上帝的归上帝,恺撒(泛指皇帝)的归恺撒。如何认识这一变化。提示:宗教改革前世俗权力从属于教会的权力,宗教改革后打破了教皇的绝对权威。主题宗教改革中的人文主义◆史料呈现史料1宗教改革派反抗由教会包办的信仰,回转头去,求之于《圣经》和良心。他们不承认罗马的教皇,反对教权的政府。——摘编自高一涵《欧洲政治思想史》文艺复兴的影响侧重于知识分子,而宗教改革……享受到了“文艺复兴”所开拓出来的人文主义的影响……把欧洲人民的觉悟,提高了一步。——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合作探究史料2上帝的道不是用什么行为,而是单因信才能领受爱慕的。因此,既然灵魂为它的生命与义所需要的只是信,那么,灵魂称义显然单是因信,而不是因任何行为。——马丁·路德《论基督徒的自由》史料3宗教改革时,英国国王亨利八世没收教会财产出售给贵族和租地农场主,得到土地的人往往以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土地。这部分教会土地的资本主义化加速了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世界通史》◆读史指导(1)史料1主要说明宗教改革反对罗马教皇,极大地解放了欧洲人民的觉悟。(2)史料2,根据“因信才能领受爱慕”可知马丁·路德主张“因信称义”,从根本上否定了教皇的宗教权威。(3)史料3,根据“以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土地”可知宗教改革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问题思考(1)结合史料1和所学知识,指出宗教改革中人文主义的诉求,并从人文主义传播的角度,分析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的关系。提示诉求:批判教会统治,挑战教皇的宗教权威。关系: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传播仅局限于上流社会和知识阶层;宗教改革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复苏了的人文主义。(2)根据史料2和史料3,指出罗马教会和马丁·路德在“得救方式”的主张上有何不同。提示罗马教会主张按照教会规定的行为,按教皇的命令去做才能得救;马丁·路德主张只要虔诚地信仰上帝,就能够赎罪,而不用靠教会、神职人员和繁琐的圣功。◆史论归纳比较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项目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相同兴起背景两者都是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兴起和发展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两者都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矛头指向两者都将矛头指向封建教会性质两者都是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体现了浓郁的人文主义色彩结果都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近代文化的繁荣范围都波及西欧的广大地区项目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不同对人的认识人是伟大的,肯定人的价值及尊严强调神的伟大,一切以神为中心借助的形式文学艺术宗教对宗教态度认识揭露教会的腐朽、罪恶;但对教会抱和解态度直接否定教皇权威1.(2018湖北黄冈质检)海涅把马丁·路德称为“一个由天意选中出来粉碎罗马霸权的贫苦修道士”,其主要理由是马丁·路德推行的宗教改革 ()A.抵御了罗马帝国的侵略扩张B.破除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C.突出了人的主体意识和精神D.建立了不同以往的现代宗教考点集训B解析宗教改革开始于1517年,罗马帝国早已结束,故A项错误;“罗马霸权”是指罗马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粉碎罗马霸权”即破除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故B项正确;“一个由天意选中出来粉碎罗马霸权的贫苦修道士”没有刻意说明人的主体意识,故C项错误;“宗教改革”只是打破了天主教会对人的精神束缚,其形式没有完全现代化,故D项错误。2.(2018豫西南部分示范性高中联考)中世纪只有教士才有阅读《圣经》的权利。到了16世纪中期,普通教民相信只要直接阅读《圣经》,有虔诚信仰,灵魂便可以得救。这表明 ()A.教皇放松了对教民的控制B.“信仰得救”思想深入人心C.教民的宗教信仰发生改变D.教民已有成为教士的权利B解析材料中没有涉及教皇,故A项错误;由所学可知,“只要直接阅读《圣经》,有虔诚信仰,灵魂便可以得救”体现了“因信称义、信仰得救”的思想,故B项正确;“阅读《圣经》”没有改变宗教信仰,故C项错误;“直接阅读《圣经》”不是成为教士,而是直接与上帝对话,故D项错误。3.(2019江西红色七校联考)教会宣称购买赎罪券可以拯救自己的灵魂,但马丁·路德认为一个人得救要靠信仰,而不是外在的东西,这就是“因信称义”。从本质上看“因信称义” ()A.赋予了德国民众自由精神B.削弱了罗马教廷的神圣权威C.揭露了赎罪券对民众的欺骗D.促进了资产阶级新教派的产生A解析马丁·路德认为,一个人要想得救,不是靠外在的事物,而是要通过内心的信仰,强调与上帝直接沟通,个人掌握宗教信仰的主动权,这本质上是赋予了德国民众自由精神,A项正确。考点二启蒙运动自主学习一、背景1.经济上:①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2.政治上:新兴资产阶级展开反对封建统治与教会特权的斗争。3.科学上:自然科学的新发展为人类认识社会提供了新证据。二、内容1.提倡用理性来判断一切事物。2.尊重科学,不再信奉传统的偶像与教条。3.批判锋芒直指②封建专制制度及其宗教思想体系。▶知识图解理性主义的内涵▶概念阐释“理性主义”理性即人自己思考,运用自己的智力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的能力。启蒙思想家认为理性是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其旨在反对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和封建特权,追求政治平等和经济自由,构建一个更符合理性和人性的社会。▶易错提醒人文主义与理性主义人文主义与理性主义二者都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的产物,都是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封建斗争。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其核心是肯定人,注重人性,要求把人、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指导思想,它崇尚理性,向往自由平等的理想社会,追求个人的自由和解放。▶思维启迪启蒙思想家把欧洲的封建制度比作漫长的黑夜,呼吁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启蒙思想家为什么把封建制度比作“漫长的黑夜”?“理性的阳光”指什么?提示:因为欧洲封建统治下神学与封建专制相结合,没有民主和自由,压制了思想。“理性的阳光”指资产阶级启蒙思想。代表著作主要思想评价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提出③三权分立学说,实行君主立宪制其学说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伏尔泰—提倡自由、平等,反对封建特权和等级制度;建立④开明君主制成为启蒙运动领袖,他的思想对18世纪的欧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后人称“18世纪是伏尔泰的世纪”卢梭《社会契约论》阐述“天赋人权”;提出⑤“人民主权”,坚持“主权在民”启蒙思想家中最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康德《纯粹理性批判》提出“人非工具”其理性批判哲学最终确立了⑥人类的主体地位三、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巧记乐背启蒙运动的内容伏尔泰与《中国孤儿》受元杂剧《赵氏孤儿》影响,伏尔泰创作中国题材悲剧《中国孤儿》,展示了他想象中的中国文化——热爱自由、坚持正义、仁厚博爱、宽容而不迷信,具有巨大的包容性而绝不偏执。▶图证历史儒家思想对启蒙运动的影响▶教材补遗天赋人权和人民主权(1)天赋人权:人与生俱来一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人的生存平等权、生命权、自由权、幸福权以及财产所有权,它是人最基本的权利。这些权利是不可侵犯的,如果政府侵犯了这些权利,人民有权推翻其统治。天赋人权指导了近代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民主革命,为近代资产阶级政治经济体制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2)人民主权:指主权归属的主体只能是人民,不可转让、不可分割、绝对不容侵犯且永远属于人民。人民主权意味着国家的一切权力来源于人民的授予,国家权力尊重和保障公民的权利与自由。人民能自主、平等地参与国家权力的运转,人民能够对国家权力进行有效监督和控制。人民是国家权力的最终拥有者,国家权力为人民服务,接受人民的监督。四、历史意义1.启蒙运动是欧洲历史上又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2.丰富和发展了人文精神的内涵,把反封建、反宗教神学斗争推进到反对⑦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高度,具有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3.不仅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准备,而且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思维启迪张岱年教授认为:“中国在明清时期就出现了早期启蒙思想,欧洲17、18世纪也产生了启蒙思想,但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而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如何理解“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和“近代社会的宣言书”?提示:中世纪末期的产物:没有摆脱儒学范畴,是对儒学的批判继承。“近代社会的宣言书”:提出了对未来社会政治制度的建构,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准备。主题启蒙运动的特点及其对人文主义的发展◆史料呈现史料1人生来平等,这是自然赋予每个人的权利……国家最高权力属于全体人民……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卢梭《社会契约论》合作探究史料2这些哲人受被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他们相信不仅存在着控制物质世界的自然法则,也存在着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理性被用来检验一切事物——所有的人、所有的制度、所有的传统。史料3启蒙运动是欧洲文化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在启蒙时代,欧洲知识界对西方文明的传统信仰和价值观重新思考,强有力地扫荡了笼罩着西方世界的封建思想和宗教神学的迷雾。……崇尚科学和对人类理智的乐观主义态度则促进了现代科学的重大发现。——《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历史卷)◆读史指导(1)史料1中“自然赋予每个人的权利”反映了天赋人权学说,“国家最高权力属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