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20版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第二单元 中国近代史 专题六 近代以来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社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专题六近代以来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社会生活变迁第二单元中国近代史知识框架1.自然经济开始解体(19世纪中期)(1)背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鸦片战争拉开了列强侵华的序幕,大批洋纱开始涌入中国东南沿海的市场。(2)内容:个体农业与家庭手工业分离;大批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3)影响: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一、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动2.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19世纪60—90年代)(1)洋务运动①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②内容:兴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筹划海防,创建三支海军;创办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③影响:推动了中国早期近代化。(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兴起①背景: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外商企业的刺激;洋务运动的诱导。②内容:官僚、地主、商人开始投资创办近代企业,出现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等。③影响:中国产生了早期的资产阶级和早期的维新思想;促使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19世纪末)(1)背景: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2)内容:民间出现办厂热潮,由沿海向内地扩展。(3)影响: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推动了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的发生。一语点拨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客观上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但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1.由单一的经济形式(自然经济)变为多种经济形式并存(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等)。2.由以手工生产为主变为多种生产方式并存,近代机器大生产方式产生。3.生产组织形式发生了变化,由工场发展为工厂。4.生产部门和流通方式发生变化;轻工业发展,重工业起步;商品流通方式多样化。5.官僚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产业工人等新兴社会阶层出现。历史解释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动的特点1.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春天”(民国初年)(1)原因:辛亥革命的鼓舞;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2)概况: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以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最快;但欧洲列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卷土重来,整个中国民族工业又遭受沉重打击,很快萧条下去。2.民族资本主义较快发展(国民政府前期)(1)原因: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不久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2)概况:传统工业和新兴工业部门增加;工商业产值增长速度创历史最高;各行业出现较好的发展局面。二、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3.民族资本主义日益萎缩(抗日战争时期)(1)原因:日本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战争的破坏;官僚资本的掠夺。(2)影响:内迁的民族工业为抗战胜利提供了物质保障。4.民族资本主义陷入绝境(解放战争时期)(1)原因: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和繁重的捐税;官僚资本的压迫;美国独占中国市场。(2)影响:使民族资产阶级认清国民党政权的反动面目,开始与其决裂。一语点拨民族工业艰难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1.从产生来看:先天不足。表现为缺乏资本、人才、技术、市场,以及思想观念陈旧。2.从发展来看:后天严重畸形。表现为投资和发展方向基本上是轻工业,重工业发展缓慢。而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3.从环境来看:民族工业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是其发展的主要障碍,因此发展艰难。4.与外国资本相比:力量十分薄弱,依赖外国资本和本国封建势力。民族工业不可能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5.与封建经济相比:封建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极大的束缚。历史解释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特点三、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变迁原因“欧风美雨”的影响;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的推动;先进中国人的主动学习;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的政策;经济发展是生活变迁的根本原因变迁表现物质生活鸦片战争后西装传入;民国时期中山装流行;新中国成立初期服饰受政治的影响较大。鸦片战争后,西餐和西式住宅出现社会习俗婚俗从包办婚姻到自由恋爱,丧俗从土葬到火葬;民国时期开展剪辫、放足运动交通工具19世纪60年代轮船出现;19世纪末铁路运输发展;20世纪20年代民航事业起步变迁表现通讯工具1877年有线电报传入中国;1882年电话出现;1906年无线电报出现;21世纪手机用户激增大众传媒1873年中国人开始自办报刊;20世纪20年代广播开始出现;1905年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诞生;1958年中国第一家电视台诞生;1994年互联网接通变迁启示随着近现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发展而变化;中西文化激烈碰撞并逐渐融合,但始终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地域间发展不平衡一语点拨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在鸦片战争后直至民国时期,经历了由盲目排外到学习西方、由过去的封建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渐进的过程,呈现出既追新慕异、去土存洋,又新旧并存、中西合璧的特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意识形态的支配,又重新趋于封闭化。改革开放后,由于观念的转变,与世界各国联系愈加紧密,逐步跟上了国际的潮流。1.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2.变化程度随着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政治、思想的变化而不断加深。3.在不同的地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4.实质是东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结果是中西文化逐渐融合,且保留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5.有利于封建因素的消弭和中国社会的向前发展。历史解释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化的一般规律

1 / 1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