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 天津专用)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15专题 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及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二部分第十五专题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及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知识概·览命题分析考点整合·热点突破学科素养提升第十五专题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及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二部分第十五专题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及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知识概·览命题分析考点整合·热点突破学科素养提升知识概·览命题分析-2-专题知识•理脉络高考真题•导方向第二部分第十五专题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及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知识概·览命题分析考点整合·热点突破学科素养提升知识概·览命题分析-3-专题知识•理脉络高考真题•导方向高考命题热点高考真题印证命题角度·素养立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16天津文综,102015天津文综,92015天津文综,8考查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解读的能力以及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学科素养的考查主要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等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2016天津文综,5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调动与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科素养的考查主要包括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方面第二部分第十五专题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及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知识概·览命题分析考点整合·热点突破学科素养提升考点整合·热点突破-4-突破点三十五突破点三十六考点整合•筑基础热点突破•悟方法迁移训练•提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工业化建设的策略、特点及原因1.策略: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借鉴苏联的经验,走不同于西方的工业化道路。2.特点(1)实行五年计划建设,优先发展重工业。(2)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步进行。(3)立足于中国国情。3.原因(1)国内资金缺乏,工业基础薄弱,国防力量薄弱。(2)受苏联模式的影响。(3)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采取遏制和孤立的政策。第二部分第十五专题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及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知识概·览命题分析考点整合·热点突破学科素养提升考点整合·热点突破-5-突破点三十五突破点三十六考点整合•筑基础热点突破•悟方法迁移训练•提能力二、对计划经济体制的评价1.积极作用:使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并在短期内高速发展;因为能够保证将有限的资源运用到重点建设上去,使国家建成了一大批重要项目,初步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生产的恢复与发展也使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2.消极作用:片面强调计划,忽视价值规律和市场调节作用;片面强调集中管理,限制地方和企业积极性的发挥。随时间推移,弊端逐渐暴露。第二部分第十五专题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及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知识概·览命题分析考点整合·热点突破学科素养提升考点整合·热点突破-6-突破点三十五突破点三十六考点整合•筑基础热点突破•悟方法迁移训练•提能力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和特点1.内容(1)首先在农村推行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1978年开始在农村进行,分为两步:第一步重点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第二步重点是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农村商品经济。(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从扩大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的试点开始的,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进行局部改革试验和探索时期;第二阶段是全面改革城市经济管理体制时期。第二部分第十五专题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及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知识概·览命题分析考点整合·热点突破学科素养提升考点整合·热点突破-7-突破点三十五突破点三十六考点整合•筑基础热点突破•悟方法迁移训练•提能力2.特点(1)以产权制度改革和产权关系调整为核心和主线。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或者是与二者相关的改革,都是以责、权、利关系及其制度的调整为核心和主线的。(2)以旧制度最薄弱或新制度需求最强烈的环节——农业制度为突破口。(3)允许旧体制外产生新体制,即体制增量调整与体制存量调整并行,而且以前者促进后者。(4)包括政府在内的多元主体联合创新体制,政府扮演重要角色。即在制度的设计和变迁过程中,是多元主体联合创新体制,并不断进行着角色的转换。第二部分第十五专题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及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知识概·览命题分析考点整合·热点突破学科素养提升考点整合·热点突破-8-考点整合•筑基础热点突破•悟方法迁移训练•提能力突破点三十五突破点三十六例题(2019课标全国Ⅰ,31)据统计,1954年1月到4月,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分馆俄文书刊借阅总数为1953年同期的5倍,为1952年同期的50倍,东北各研究所俄文书刊借阅量也大幅增加。这表明当时()A.科学研究已与国际前沿接轨B.“科教兴国”战略已展开C.对苏联经验的反思蔚然成风D.工业化建设需求迫切分析推理首先通过题干中的时间信息“1954年”可知当时我国处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然后通过俄文书刊借阅量增加联想到当时我国工业化建设借鉴了苏联工业化的经验,最后推理出正确答案。第二部分第十五专题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及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知识概·览命题分析考点整合·热点突破学科素养提升考点整合·热点突破-9-考点整合•筑基础热点突破•悟方法迁移训练•提能力突破点三十五突破点三十六精准解答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一五”计划的影响。题干材料强调的是相对于1953年和1952年,1954年俄文书刊借阅总数大幅增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我国处于“一五”计划期间,俄文书刊借阅量大幅增加与当时的工业化建设有关,故D项正确。题干材料未涉及国际前沿的科学研究,故A项错误;“科教兴国”战略是1995年提出的,与题干中的时间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中借阅俄文书刊是为了满足工业化建设的需要,而不是为了反思苏联建设的问题,故C项错误。答案:D第二部分第十五专题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及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知识概·览命题分析考点整合·热点突破学科素养提升考点整合·热点突破-10-考点整合•筑基础热点突破•悟方法迁移训练•提能力突破点三十五突破点三十六以题说法关于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是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时期,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总路线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一化三改”“一体两翼”的总路线。“一化”即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主体。“三改”即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两翼”,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总路线。第二部分第十五专题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及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知识概·览命题分析考点整合·热点突破学科素养提升考点整合·热点突破-11-考点整合•筑基础热点突破•悟方法迁移训练•提能力突破点三十五突破点三十六在这条总路线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比较顺利地在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基础。第二部分第十五专题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及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知识概·览命题分析考点整合·热点突破学科素养提升考点整合·热点突破-12-考点整合•筑基础热点突破•悟方法迁移训练•提能力突破点三十五突破点三十六1.(2019广东深圳模拟)1956年2月,《人民日报》接连发表《不要轻易改变原有的生产和经营制度》《慎重地改造城市小商店》《慎重地从经济上逐步改组公私合营企业》等社论。这些社论旨在()A.肯定社会主义改造的成果B.强调平稳推进工商业改造C.重申“一五”计划的意义D.宣传国民经济恢复的成就答案解析解析关闭根据材料“不要轻易改变”“慎重地”等关键词,可知这些社论旨在强调平稳推进工商业改造,故选B项;题干中的这些社论并未体现社会主义改造的成果,排除A项;题干中的社论强调的是社会主义改造而不是“一五”计划,排除C项;1952年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完成,与题干中的时间信息不符,排除D项。答案解析关闭B第二部分第十五专题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及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知识概·览命题分析考点整合·热点突破学科素养提升考点整合·热点突破-13-考点整合•筑基础热点突破•悟方法迁移训练•提能力突破点三十五突破点三十六2.下面是1956—1964年我国工业与农业的发展趋势示意图。根据该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1960年工业出现峰值是因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B.自然灾害是导致农业产值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C.优先发展农业使1961年后农业产值增加D.“八字”方针实施使工农业比例趋于平衡答案解析解析关闭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已经超额完成,故A项错误;三年经济困难的主要原因是“左”的错误,故B项错误;当时并没有优先发展农业的提法,故C项不符合史实;“八字”方针首先是“调整”,即调整农轻重比例,所以D项正确。答案解析关闭D第二部分第十五专题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及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知识概·览命题分析考点整合·热点突破学科素养提升考点整合·热点突破-14-考点整合•筑基础热点突破•悟方法迁移训练•提能力突破点三十五突破点三十六3.(2019北京顺义模拟)下图是1980—1988年中国进出口贸易基本状况。下列选项中与此有关联的是()①大力发展进出口贸易②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③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展开④开放大量沿海港口城市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由图中数据可知,1980—1988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持续增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和政府的改革开放政策密切相关,故①③④正确;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2001年,与“1980—1988年”不符,②错误,故选B项。答案解析关闭B第二部分第十五专题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及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知识概·览命题分析考点整合·热点突破学科素养提升考点整合·热点突破-15-考点整合•筑基础热点突破•悟方法迁移训练•提能力突破点三十五突破点三十六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一、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四次变迁变迁时间历史背景变迁表现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至辛亥革命时期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上海等地区被迫开放,外国商品大量涌入沿海沿江地区的习俗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衣食住行、社会风俗观念等发生显著变化第二次1912—1949年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旧的习俗受到很大的冲击,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发生相应的变化第三次1949—197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人民生活逐步得到改善,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是中国社会风尚的主流第二部分第十五专题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及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知识概·览命题分析考点整合·热点突破学科素养提升考点整合·热点突破-16-考点整合•筑基础热点突破•悟方法迁移训练•提能力突破点三十五突破点三十六变迁时间历史背景变迁表现第四次改革开放后改革开放和综合国力上升人民的生活水平、质量显著提高,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第二部分第十五专题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及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知识概·览命题分析考点整合·热点突破学科素养提升考点整合·热点突破-17-考点整合•筑基础热点突破•悟方法迁移训练•提能力突破点三十五突破点三十六二、全面理解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1.变迁原因外界因素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商店、银行等,租界内的西方人把西方的生活方式移植过来政治因素中国政府不断推行各种改革,从而推动中国社会生活习俗发生变化;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制度和旧的生活方式,促进了社会生活的变迁经济因素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内在动因人们的愿望与追求科技因素自然科学的发展,火车、电灯、电报、电话等传入中国,改变并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教育因素新式学堂增加,接受新式教育的人员增多,加快了新式生活方式的推广第二部分第十五专题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及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知识概·览命题分析考点整合·热点突破学科素养提升考点整合·热点突破-18-考点整合•筑基础热点突破•悟方法迁移训练

1 / 2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