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系统复习成绩基石模块一中国古代史主题10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考点梳理过关考点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6年2考2017.272015.22考点2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6年1考2016.27平反冤假错案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1980年,中共中央为刘少奇恢复名誉,使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健全社会主义法制(1)①__1979__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②__1982__年颁布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3)1986年颁布《③__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__》,此后全国人大又通过了《义务教育法》《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环境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基本上形成了以④__宪法__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实现了有法可依的局面,我国逐渐向依法治国的道路迈进考点3改革开放6年6考1.对内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2012.222013.232015.102016.17关联拓展►土地改革后,土地属于农民所有,农民是土地的主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后,土地仍属集体所有,农民只是承包土地,享有生产自主权,两者有本质区别。2.对外开放关联拓展►中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中,有三个城市属于广东:深圳、珠海、汕头;一个城市属于福建:厦门。考点4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①_邓小平_。2.过程关联拓展►邓小平理论的核心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共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共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拓展提升►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时期所开辟的两条正确道路:名称开辟者起点内容革命道路毛泽东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建设道路邓小平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两条道路的共同点(启示)立足国情、实事求是,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的革命建设道路六年真题全练命题点1十一届三中全会命题解读►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影响深远,是中考高频考点。主要涉及知识点包括背景、召开、内容和影响等,选择题和材料题均有涉及。复习过程中应注意重大会议的对比记忆,如中共一大、遵义会议、中共七大、十一届三中全会等。1.[2017·潍坊,27(4)题,3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每一次思想解放都推动了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我们说的做的究竟能不能解决问题,问题解决得是不是正确,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是否善于总结经验,针对客观现实,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一切从实际出发。我们只有这样做了,才有可能正确地或者比较正确地解决问题,而这样地解决问题,究竟是否正确或者完全正确,还需要今后的实践来检验。——摘编自邓小平1978年6月2日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邓小平同志的这段话针对的是哪一错误思想?起了怎样的积极作用?错误思想:“两个凡是”。作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思想准备。1.解析:通过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还需要今后的实践来检验”“邓小平1978年6月2日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等可判断针对的是“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这段讲话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思想准备。答案:错误思想:“两个凡是”。作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思想准备。2.[2015·潍坊,22(3)题,6分]近代以来,中国的工业化建设走过了曲折发展的道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工业实力显著增强,到二十一世纪初,我国的钢、煤、水泥、电视机等工业品产值已居世界第一位。同时,逐步形成了以能源、机械、化工、航空航天、纺织服装、家用电器等为主体的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现代化工体系。——《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重大意义。完成了工作重心转移;揭开了改革开放序幕;推动了现代化工业体系建立;增强了工业实力。(答对三点即可)2.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通过题干中的关键语句“中国工业实力显著增强”“逐步形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现代化工体系”及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重大意义为:完成了工作重心转移;揭开了改革开放序幕;推动了现代化工业体系建立;增强了工业实力等。答案:完成了工作重心转移;揭开了改革开放序幕;推动了现代化工业体系建立;增强了工业实力。(答对三点即可)2.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会议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这次会议确立的思想路线是(A)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B.“两个凡是”C.四项基本原则D.“三个代表”2.A本题考查学生的基础识记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命题点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命题解读►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中考高频考点,选择题、材料题均有呈现,主要涉及实施的背景、概况和影响等。复习过程中,应注意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知识的综合掌握。3.[2016·潍坊,17题,2分]新的农业体制在1979年12月后的两年间生效了,生产责任“被分散到农户家里。”这种“新的农业体制”是指(D)A.农业集体化B.人民公社制度C.土地私有制度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D本题考查学生的基本分析能力。通过题干中的关键信息“生产责任‘被分散到农户家里’”可判断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相关。4.D考查学生的基本分析能力。通过题干中的时间等信息可判断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相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4.[2015·潍坊,10题,2分]上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副对联:“三十年前分田地,耕者有其田;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又分地”的意义是(D)A.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B.开始了社会主义道路探索C.纠正了文化大革命错误D.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5.[2013·潍坊,23(2)题,4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不断创新是农业持续发展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包字万岁!早包早富,迟包迟富,不包永远不能富。——20世纪70年代末某村宣传标语据材料,谈谈你对“包”的理解。据此,你认为农村开始推行什么制度?理解: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制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5.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基本分析能力。通过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早包早富”“20世纪70年代末”“某村”等可判断“包”指的是包产到户,自负盈亏;相关制度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理解: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制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6.[2012·潍坊,22(3)(4)题,6分]中国人的“中国梦”,历经艰辛与坎坷,却从未停止。这些梦想将中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连成一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社会差别。——费正清《观察中国》(1)材料中的“两种梦想”,今天正在变为现实。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为实现第二个“梦想”所采取的措施。措施: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言之有理,答对两条即可)(2)中国人的梦想,生生不息、永无止境。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中学生,你拥有怎样的“中国梦”?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考生答案只要符合“中华民族振兴”的主题即可。6.解析:第(1)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通过材料可知,第二个梦想是提高农民的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此新中国采取的措施有: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第(2)题属主观开放性问题,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措施: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言之有理,答对两条即可)(2)提示: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考生答案只要符合“中华民族振兴”的主题即可。猜押预测►3.“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包地包产后,家家生活大变样。”这段《凤阳花鼓词》反映的是建国后哪一时期的凤阳面貌(D)A.土地改革时期B.三大改造时期C.文革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3.D通过题干信息“包地包产”等可判断相关事件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由此判断D项符合题意。4.阅读表格,你认为人均口粮和人均收入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B)A.人民公社的建立B.生产方式的改革C.土地改革的完成D.科学技术的进步时间粮食产量人均口粮人均收入1976年35000斤230斤32元1979年132300斤800斤200元4.B通过表格中的时间信息及粮食产量增长情况可判断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相关,改变了过去的生产经营方式,使农民获得了生产自主权。7.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基础识记和分析能力。注意对题干图片的解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片一是平反冤假错案,图片二是进行普法宣传。我国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措施是平反冤假错案、加强立法及法律宣传,初步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20世纪末,我国提出了的“法治”目标是有法可依。答案:平反冤假错案、加强立法及法律宣传;初步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有法可依。猜押预测►5.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民主制度与法律体系日趋完善。改革开放后的民主法制建设与建国初期相比较,突出特点是(B)A.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B.初步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C.颁布和实施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D.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5.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过“文化大革命”,人们更加认识到民主和法制的重要性,全国人大加紧全面的立法工作,1979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982年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6年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此后,全国人大又通过了《义务教育法》等一系列法律。这样,基本上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命题点4经济特区的建立8.[2013·潍坊,12题,2分]《联合早报》指出:“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让世界进入中国”开始于(B)A.中美建立外交关系B.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C.香港顺利回归祖国D.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命题解读►经济特区的建立是中考高频考点,主要涉及建立的目的、概况和意义等。选择题和材料题均有所涉及。在复习过程中,应将中国对外开放相关内容系统掌握。8.B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提出改革开放的决策,1979年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试点,设立经济特区,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因此选B。9.[2014·潍坊,23(3)题,3分]歌曲和口号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风貌的反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春天的故事》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中“画了一个圈”有什么重大影响?有利于利用外资引进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产品竞争力;有利于利用外商销售渠道,适应国际市场需要和惯例,从而扩大出口,增加外汇收入;有利于引先进技术,了解世界经济信息;有利于学习现代经营管理经验,培训管理人才;有利于开辟世界了解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窗口。(有理即可)9.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和概括归纳能力。依据材料中的关键语句“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可判断材料中“画了一个圈”指的是设立经济特区。其重大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答案:有利于利用外资引进技术,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