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系统复习成绩基石模块一中国古代史主题9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及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考点梳理过关考点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6年3考2013.112017.152017.16关联拓展►中国现代史的分期:①1949~1956年,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②1956~1966年,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③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④1978年至今,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考点2土地改革关联拓展►土地改革变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土地所有权发生变化,土地的私有性质并没有改变。考点3工业化的起步6年1考2014.23关联拓展►一五计划的成就概括为“一桥”“二铁”“三藏”“四厂”:“一桥”指武汉长江大桥;“二铁”指宝成铁路、鹰厦铁路;“三藏”指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四厂”指鞍山大型轧钢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考点4三大改造6年2考2013.232017.17考点5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就与失误6年3考关联拓展►“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国家政权遭到削弱,民主与法制被践踏,国民经济发展缓慢,教育科学文化事业遭到摧残,拉大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1.B本题考查学生的基本分析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由此判断B项符合题意。2.A本题考查学生的基础识记和分析能力。选项中属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只有A项。2.[2017·潍坊,16题,2分]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毛泽东说: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我们的工作”包括(A)A.制定并通过《共同纲领》B.颁布《土地改革法》C.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加入亚太经合组织3.[2013·潍坊,11题,2分]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一些报刊纷纷发表评论:“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此评论的主要含义是(B)A.国内反动势力被彻底清除B.人民实现当家作主C.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颁布D.社会主义制度建立3.B本题考查学生的基本分析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内反动势力被彻底清除与基本史实不符;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1954年宪法;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于1956年。由此判断唯有B项符合题意。2.下表是1950年至1952年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变化表。这些变化说明(A)A.土地改革运动解放了农村生产力B.社会主义改造顺应了广大农民的愿望C.集体经济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D.过渡时期总路线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2.A本题考查学生的基本分析能力。通过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950年至1952年”可判断相关事件为土地改革,由此判断A项符合题意。类别粮食棉花油料1951年比1950年增长(%)8.748.822.41952年比1951年增长(%)14.126.512.5命题点2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命题解读►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主要涉及的知识点有一五计划、1954年宪法、三大改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建设成就和模范人物及文化大革命等。考查方式多样,选择题和材料题均有呈现。复习过程中,可从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失误及启示等角度综合掌握。4.[2017·潍坊,17题,2分]观察下列表格。与1952年相比,造成1956年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D)1952年和1956年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A.四个经济特区的建立B.土地改革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三大改造4.D本题考查学生的基础识记和分析能力。通过时间信息或所有制经济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可解答此题。四个经济特区建立于1980年,土地改革于1952年完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均与“1956年”这一信息不符。三大改造于1956年底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7.[2016·潍坊,27(1)(2)题,10分]新中国成立后,民主法制建设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程,取得了令人振奋的伟大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法治”即法的统治(RuleofLaw),是人民当家做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摘编自《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1)材料一中,作者提出了什么观点?新中国成立初期,哪一举措体现了作者的观点?依法治国;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材料二如果做更深入的思考就会发现,……难以准确把握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造成“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这一错误不可避免地使……党的治国方略、方式不是与法律化、制度化民主政治建设相适应的“依法治国”,而只能是适合阶级斗争的“政策治国”……最终导致“文革”悲剧。——摘编自《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启示》(2)据材料二指出,“文革”时期民主法制遭到破坏的原因是什么?解决这一问题的策略是什么?没有准确把握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忽视政体民主建设;仅依靠“政策治国”。依法治国。7.解析:第(1)题,解答本题要注意分析材料,解读材料的意思,很显然材料反映了治理国家要依靠法律,也就是依法治国的观点。注意时间限制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体现了依法治国的思想。第(2)题,解答本题要从材料中寻找答案,材料中“难以准确把握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法律化、制度化民主政治建设相适应的依法治国”“政策治国”是关键点,可以得出答案没有准确把握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忽视政体民主建设;仅依靠“政策治国”。“文革”时期民主法制遭到破坏的原因是没有依法治国,所以解决这一问题的策略应该是依法治国。答案:(1)依法治国;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没有准确把握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忽视政体民主建设;仅依靠“政策治国”。依法治国。8.解析:通过材料中漫画相关信息“快马加鞭,不到十五年,就要超过英国”可判断这一做法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与“大跃进”运动相关。导致了1959~1961年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答案:问题:出现“大跃进”运动(或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影响:国民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或工业化进程受挫)。9.[2014·潍坊,23(1)(2)题,11分]歌曲和口号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风貌的反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社会主义好》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大地上流行的歌曲,歌词为: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反动派被打倒,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全国人民大团结,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建设高潮。——百度百科(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歌曲《社会主义好》流行的历史背景。歌曲表达了当时人们怎样的情感?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完成了土地改革;实施了一五计划;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进行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等。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热爱国家等。材料二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王进喜(2)材料二反映了石油工人怎样的精神?这种精神在当时有何意义?艰苦创业精神;鼓舞人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9.解析:第(1)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建国初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准确识记,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获取有效信息,依据已学知识结合材料中“20世纪50年代”,我们可以知道歌曲《社会主义好》流行的历史背景是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完成了土地改革;实施了一五计划;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进行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等。歌曲表达了当时人们热爱新中国,对社会主义建设充满激情的情感。第(2)题,主要考查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相关史实,依据材料中“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等信息可以得出其精神有艰苦创业,拼搏奉献等;这种精神在当时的意义是激励着人们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答案:(1)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完成了土地改革;实施了一五计划;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进行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等。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热爱国家等。(2)艰苦创业精神;鼓舞人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10.[2013·潍坊,23(1)题,6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不断创新是农业持续发展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土地改革后,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如果不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历史纵横》据材料概括,为什么要“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这条“路”是指什么?原因: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避免农村贫富分化;改善农民生活;促进工业发展。“路”:农业合作化。10.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解答问题的能力。通过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劳动生产率低下”“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等可判断之所以要“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是为了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避免农村贫富分化,改善农民生活,提高工业发展等。结合所学基础知识可判断这条道路指的是农业合作化。答案:原因: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避免农村贫富分化;改善农民生活;促进工业发展。“路”:农业合作化。猜押预测►3.大生纱厂是近代实业家张謇创办的民族企业,20世纪50年代国家对其第一、第三纺织公司实行公私合营。这是由于(B)A.工业化建设的需要B.社会主义改造的需要C.“大跃进”的需要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需要3.B本题考查学生的基础识记和分析能力。通过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公私合营”可判断与社会主义改造有关。4.20世纪50年代,在农村的某个地方流行着这样的一首民歌:“稻谷赶黄豆,黄豆像地瓜,芝麻赛玉米,玉米比人大”。你认为这首民歌应该创作于(B)A.土地改革时期B.“大跃进”时期C.“文革”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4.B本题考查学生的基本分析能力。题干中的关键信息“20世纪50年代”可排除C、D两项。通过关键信息“稻谷赶黄豆,黄豆像地瓜,芝麻赛玉米,玉米比人大”等可判断与事实不符,是浮夸风的体现,与“大跃进”运动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