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20高考语文 考前保分专题3 古诗鉴赏 训练一 意象“三考”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训练一意象“三考”专题三古诗鉴赏练前提醒意象是诗歌的核心元素。高考设题是“三考”意象。一考:找意象。意象一般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找意象时注意结构的转换。如诗中是“花红”,转换为意象应是“红花”。二考:析内涵。分析时要注意两点:①关注意象的时令色彩和冷暖色调,因为不同季节、不同色调所呈现出的特征,尤其是情感特征是不同的;②要抓住“物”与“志”“情”的契合点,通过外在的形象特征深入挖掘其内在的品质特征。另外,要分清意象的固定内涵与在具体诗歌中含义的关系,不可见“柳”就是“离别”,见“月”就是团圆。三考:说作用。分析意象的作用时要注意四个方面:①渲染气氛,营造意境。意境的产生离不开意象,当众多的意象组合在一起时,就会创造出与之特征相符的气氛、意境。②借景抒情,为情铺垫。诗歌中的意象可以为抒情蓄势做铺垫,使情感的表达水到渠成。③抒情载体,寄托情感。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诗人感情的东西,是诗人用来兴寄思想感情的物、景,是诗人抒怀的一种凭借。④贯串全诗,成为线索。意象作为诗歌的线索,把诗人的所见、所闻、所感贯串在一起,融情于景,浑然天成。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9分)阅读文签:七律+情景交融重阳①文天祥万里飘零两鬓蓬,故乡秋色老梧桐。雁栖新月江湖满,燕别斜阳巷陌空。落叶何心②定流水,黄花无主更西风。乾坤遗恨知多少,前日龙山③如梦中。注①这首诗是文天祥被捕后,在元朝被囚禁期间所作。当时,皇帝、皇太后均已投降,并劝文天祥投降。②何心:何来的心。③龙山:隐喻中华民族的生息繁衍的发源地。读懂点睛:(1)找出诗歌中体现诗人情感的词语,并结合注释进行思考。(2)找出诗歌中的意象并思考诗人的情感。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实写诗人长期被囚的景况以及思乡怀国的孤独情绪,勾勒出一个鲜活的囚人形象。B.“梧桐”是狱中所见景象之一,诗人着意写它,寄寓了一片深情,属于触景生情的写法。C.颔联通过想象描绘雁南飞、燕归巢等美妙景象,表现了诗人坚信能重获自由的乐观豁达。D.尾联中的“龙山”既可指诗人战败被捕之地,也指华夏民族的发源地、沦陷的中原地区。√解析“坚信能重获自由的乐观豁达”错,文天祥被捕、身陷囹圄的时候,全国都已沦陷,包括当时的皇帝、皇太后等都投降了,诗人清醒地知道没有多少重获自由的可能;后文诗句尽管表达出了诗人宁死不屈的心意,但属于对华夏民族气节的忠守。应理解为“仍存再获自由的心愿”。2.请从颈联撷选的意象入手,结合全诗,分析诗人所抒发的思想情感。(6分)答案①“落叶何心定流水”句撷选“落叶”和“流水”两个意象。“流水”喻指时代大势,“落叶”是自喻,喻指个人力量。诗人用“何心定”串联两个意象,表达了自己难以阻挡这一历史趋势的悲痛之情。②“黄花无主更西风”撷选“黄花”和“西风”两个意象。“黄花”,即黄菊,素有生命力顽强、品格高贵的寓意。“西风”,即秋风,常寄予肃杀之意。“黄花”无主却更胜肃杀的“西风”,诗人以勇立“西风”中的无主“黄花”自喻,表达了自己坚守理想和民族大义、绝不屈服的决心。(每点3分)审题要点题目的关键词是“颈联”“意象”“结合全诗”“分析”“思想情感”。读诗指导根据题干的提示性要求,需要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歌的内容。重点需研读颈联。首联上句写一个长期被囚于远离故土的监狱中的犯人形象,下句写诗人被这秋天的景色勾起的对家乡、故国的眷念,也是诗人以梧桐自勉、自励,希望自己最终能成为凤凰向往的、有用的栋梁之材。颔联写诗人将自己比作南飞雁和归巢燕子,盼望能最终再获自由。答题点拨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找出诗歌中的意象,并了解诗歌中的意象所传达的情感,然后借助题目、注释、背景以及具体的诗句内容思考这些意象寄托的诗人的情感。本题颈联用到的意象:“落叶”“流水”“黄花”“西风”。根据背景可知,这些意象均有比喻或象征意义。“流水”喻指时代大势;“落叶”是自喻,喻指个人力量;“黄花”,即黄菊,素有生命力顽强、品格高贵的寓意;“西风”,即秋风,常寄予肃杀之意。再结合诗句中其他表露情感的词语分析诗人的情感,如“何心定”表达了诗人无法阻止历史趋势的悲痛之情;“更”,写“黄花”虽无主却胜过“西风”而更肃杀,表达了诗人以民族大义为重、坚持自己的操守和理想,永不屈服的坚定意志。白话译诗离家万里孤身被囚于元朝监狱,窗外梧桐叶落仿似故乡秋色。祈望自己能像大雁般自由地在天地间翱翔,像燕子那样等到黄昏日落就归巢。落叶本就无心定流水,无主的菊花就连那让万物凋敝的西风都无可奈何。昨日隐痛恍如梦中,那心中的遗憾与悔恨该有多少呢?二、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9分)阅读文签:五言排律+情景交融秋夕旅怀李白凉风度秋海,吹我乡思飞。连山去无际,流水何时归。目极浮云色,心断明月晖。芳草歇柔艳,白露催寒衣。梦长银汉落,觉罢天星稀。含悲想旧国,泣下谁能挥。读懂点睛:(1)找出诗歌中体现诗人情感的词语,结合标题理解诗歌内容。(2)关注诗歌中意象的含义。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头两句写秋风带来的寒意袭人,“吹”字表明秋风勾起了诗人的思乡之情,“飞”字突出了诗人的乡思之浓烈。B.七、八句写萧瑟的深秋芳草不再柔艳,寒冷的霜露催着人赶快置备御寒的衣物,表现出诗人羁旅的愁苦。C.九、十句写诗人梦到灿烂的银河,而梦醒后只看到天上星星稀少,表明诗人美好的理想追求难以实现。D.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诗人在夜里含悲流泪,思念故乡,却无人安慰。“谁能挥”突出了诗人的孤独无依。√解析“表明诗人美好的理想追求难以实现”错,表现的是诗人无法归乡,在秋夜的失落和孤苦。4.诗中写山、水、云、月这些意象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1)写山的连绵无边,突出离家之远、归乡之难;以流水自喻,说明归乡无期;借浮云暗示自己漂泊孤寂;借明月表明自己的乡思之浓。(2)借景抒情,通过描绘凄寒的秋夜景象来突出羁旅之愁、乡思之苦。(具体解说意象给4分,一个1分;总体说明给2分,意思相近即可)审题要点题目的关键词是“山、水、云、月”“作用”“简要分析”。读诗指导根据题干要求,需要通读全诗,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重点关注“连山去无际,流水何时归。目极浮云色,心断明月晖”的内容。第一联,秋天万物衰落,草木凋敝,诗人独处他乡,秋风吹过海面带来的寒意勾起了诗人的思乡之愁。第二联,诗人眺望层叠的山峦,流水不停地向远处流去,正如诗人不知道何时能归家,把诗人的愁苦具体化。第三联,诗人抬眼望去,只有灰色的浮云、寒冷的月光,诗人的目光由远及近,月光更是令诗人想起了远方的亲人。第四联,到了深秋昏暗寒冷的夜晚,诗人的思乡情绪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借对秋天景色的描写,抒发了诗人的羁旅之愁,点染衬托出诗人的浓重乡情。第五联,诗人在梦中梦到银河落下,长梦过后,天上星已稀少。第六联,诗人只能含着悲伤思念故乡,没有人来为他擦拭眼泪。答题点拨解答此题时,注意将“山、水、云、月”等意象放到具体的诗句“连山去无际,流水何时归。目极浮云色,心断明月晖”中进行分析。“连山”写出了山脉连绵,成为诗人归家的阻碍,表达了诗人离家之遥,归家之路要翻山越岭,用“山”写出了归乡之难。“流水”是诗人的自喻之说,表达自己归家不知何时。“浮云”的特点是飘摇不定,诗人以此来暗示自身的生活经历,即漂泊不定。在“心断明月晖”中,诗人借“明月”寄托了乡思之苦。通过分析,诗人借用“山、水、云、月”等意象,表达了自己的乡思之苦,不难得出诗歌的主要表达技巧——借景抒情。同时,从标题“秋夕旅怀”中也能反映出诗人在外漂泊的羁旅之苦。白话译诗秋天的凉风渡过秋海,吹起了我的思乡之情。回家的路上连山叠嶂遥远无际,已逝去的流水何时才能回来呢?抬眼望去,看到浮云灰暗,明月的寒辉令人心断。芳草不再柔艳,寒冷的霜露催着快置寒衣。常常梦到银河落了下来,醒来后,天上的星星已经稀少。含着悲伤思念故乡,涕泣涟涟有谁能挥去呢?三、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9分)阅读文签:宋词+怀古感今浪淘沙·疏雨洗天清邓剡①疏雨洗天清。枕簟凉生。井桐一叶做秋声。谁念客身轻似叶,千里飘零?梦断古台城。月淡潮平。便须携酒访新亭②。不见当时王谢宅,烟草青青。注①邓剡:南宋词人,随文天祥抗元。南宋灭亡,被俘押赴北上。本词为北上途经建康(今江苏南京)时所作。②新亭:在今南京市南,据史料记载,西晋灭亡后南渡士人经常相邀到此。读懂点睛:(1)“王谢宅”指东晋王导和谢安的宅邸。作者在这里借这两个人来表明自己渴望建功立业。(2)“访新亭”写出了作者对故国的思念之情。(3)上片写今,下片访古。注意典故的含义。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疏雨洗天清”指一场秋雨过后,天空明净如洗,让人觉得凉意更甚,内心更“冷”。B.“月淡潮平”指月色暗淡,潮水涨起,与岸齐平,可见作者的心情逐渐平复了。C.“携酒访新亭”,指作者梦醒之后,在新亭饮酒,借以纾解心中的愁绪。D.最后两句写王、谢两家的宅院如今长满了青青野草,抒发了作者对物是人非的慨叹。√解析“作者的心情逐渐平复了”错,作者的心情并未逐渐平复,而是看到海潮泛起,禁不住自己也心潮澎湃,内心更加凄怆。6.赏析本词和李清照《声声慢》中“桐”“雨”意象的异同。(6分)答案相同点:两首词的“桐”和“雨”都寄托了作者的悲秋之感和凄苦哀愁。(2分)不同点:李清照借“桐”和“雨”更多地抒发了自身的凄清孤独之苦;(2分)而邓剡则表现了寂寞飘零的无奈,抒发了亡国之痛,境界更深远。(2分)审题要点题目的关键词是“赏析”“本词”“《声声慢》”“‘桐’‘雨’意象”“异同”。读诗指导根据题目要求,通读全词。词的上片,写暑退寒来之节气替代,说出了盛极而衰的人生哲理。宋室覆亡,故国不在,如瑟瑟寒秋,令人心灰神懒。“疏雨洗天清”,然而天清世不清,能奈其何。室内枕席生凉,是实写秋天到来,天气生凉,气候更替,室外井桐落叶,既是报秋,又勾起了作者对自己身世的感叹。“谁念客身轻似叶,千里飘零?”叶随风飘,说明个人的命运不可把握,也表明了作者对邦国沦亡的悲哀之情。“千里”是概括在广东被俘到建康的旅程。词的下片,“梦断古台城。月淡潮平”,无限哀思难以排解。邓剡把它带到梦乡,醒来却发觉古台城上梦凄凉。作者的心境本来就很哀伤,醒来见月色暗淡,海潮泛起,禁不住自己也心潮澎湃,心里更加凄怆。梦醒之后,只能去“便须携酒访新亭”。作者和文天祥都做了俘虏,宋王朝已彻底亡矣。“不见当时王谢宅,烟草青青”,邓剡对世事无常、朝代兴亡的感慨,因为真实的遭遇而显得格外深沉,结句移情入景,寓激于婉,凄苦的亡国之音,袅袅不绝。答题点拨分析不同诗歌中相同的意象,答题时要结合写作背景和作者的人生经历以及诗词的内容加以分析,这两首词表达的情感是不一样的,一是伤国,一是伤己,分析不同点时要注意。白话译诗疏雨过后,天空明净如洗。枕席生凉。肃杀的秋风吹动梧桐叶,声似报秋。自己千里飘零,亦如同这风中桐叶。一梦醒来,古台城上,月色已逐渐暗淡。江潮涨得水与岸平。惟愿再追寻昔日新亭的慷慨之声,如今不惟其人不在,其宅亦不可见,惟见烟草青青。四、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9分)阅读文签:五律+似闲非闲渭上秋夕闲望①潘阆秋色满秦川,登临渭水边。残阳初过雨,何地不鸣蝉。极浦涵明月,孤帆没远烟。渔人空老尽,谁似太公②贤?注①此诗作于潘阆早年落拓江湖之时。②太公:吕尚,相传他垂钓于渭滨,周文王和他相遇,谈得极为投机,即拜他为师。后来他帮助武王伐纣灭殷,建立周朝。读懂点睛:“闲”“贤”二字,主旨尽在其中。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题中的“渭上”,点明了诗歌作于长安,“秋夕”点明了具体的时令和时间,“闲望”是悠闲远眺的意思,暗示了诗歌的情感基调。B.首联写景、叙事,“满”字突出了秋意的浓烈,“渭水边”是诗人选取的登临之地,为下文详细地描写秦川的秋色做了铺垫。C.颈联中的“明月”二字,照应了诗题中的“秋夕”,“没远烟”写出了水面上孤帆疾驰前进的情状,含有一个时间、空间的变化过程。D.尾联使用对比手法,拿“渔人”的“空老”和“太公”的“贤”进行对比,同时也揭示出“渔人”悲剧命运的根源在于自身才德不够。√解

1 / 3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