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提升(二)模块命题角度考频考情说明政治(2017·全国Ⅰ,25)考查汉代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5年4考1.从模块内容看,政治、经济、思想都是考查的重点。政治主要考查政治演变趋势及特点;经济考查逐渐增多,主要考查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工商业经济发展的特点等;思想主要考查儒学思想主张及演变等。2.从题型看,以选择题为主,非选择题主要是从通史或中外对比角度考查。3.从命题特点看,主要考查重要历史现象的特点、成因及历史发展趋势的结论性认识。(2016·全国Ⅲ,24)考查汉承秦制的特点(2015·全国Ⅰ,25)结合时代背景考查汉代外戚干政的原因(2015·全国Ⅱ,25)运用史料考查汉代地方吏治的特点经济(2018·全国Ⅱ,25)从历史解释角度考查汉代自耕农经济发展的特点5年3考(2017·全国Ⅲ,25)考查汉初经济发展的特点(2016·全国Ⅰ,25)考查汉代田庄的生产特点思想文化(2018·全国Ⅲ,42)考查儒家主流思想对史书的记录和历史人物的评价影响5年3考(2015·全国Ⅰ,40)比较考查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2014·全国Ⅰ,24)考查儒学影响下的君主专制统治特点主题一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折射出的经济、思想文化的特点【通史整合】(1)从政治上:秦统一后确立起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春秋战国以来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发展演变的结果,而开创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决定了秦朝经济、思想文化的独特特点。(2)从经济上:封建小农经济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经济基础,政治制度中的大一统思想直接影响了度量衡、货币、文字的统一;强有力的中央集权通过重农抑商政策,保护了分散的小农经济,促进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度与封建小农经济的发展,但是却抑制了商业的发展。(3)从思想上: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思想基础是法家思想,法家的中央集权与统一的思想,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但法家残酷的集权思想导致了秦朝时期“焚书坑儒”局面的出现,摧残了文化,限制了人们的思想自由,不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针对训练1】(2018·北京朝阳综练一)《礼记·中庸》:“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秦始皇“为‘黔首改化,远迩(近)同度(法度)’,颁布统一的各种制度、订定文字、大规模移民、经济上各种措施结合起来,促进了全国范围内‘行同伦’任务的完成”。这表明“行同伦”()A.旨在推动儒法融合B.宣传了儒家思想学说C.形成共同行为规范D.彰显皇帝的绝对权威解析据题干材料“全国范围内‘行同伦’任务的完成”可知形成共同行为规范,故选C项。材料“远迩(近)同度(法度)”可知秦朝重视法家而不是儒家,A项错误;据材料“远迩(近)同度(法度)”可知宣传的法家的思想统一,B项错误;材料主要论述统一全国的思想而不是体现皇帝在国家中的地位,D项错误。答案C主题二汉武帝时期促进“大一统”局面形成的措施及影响【通史整合】(1)政治上:改革官制,加强专制中央集权。形成中外朝的中央机构;地方上,设置刺史制度,加强对地方的监察;推行推恩令,使王国问题得以解决;实行察举制,大量选拔人才,重视官吏的任用和考核,封建王朝达到鼎盛。(2)经济上:继续推出重农抑商政策,实行均输平准、盐铁专卖、“算缗”、“告缗”等经济政策,打击私营工商业者;同时加强对土地制度的管理,经济上巩固了政治统治。(3)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尊崇儒学,提倡“大一统”思想,逐步确立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适应了汉武帝时期的政治统治需要。董仲舒的新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针对训练2】(2019·广东模拟)汉武帝规定王侯宗室朝觐聘享,进献的玉璧必须以作价高昂的白鹿皮币包裹,同时规定白鹿皮币只能由宫廷机构独家经营。据此可推断,汉武帝推行白鹿皮币的目的是()A.顺应市场流通的需要B.凸显皇帝独尊的权威C.消除诸侯割据的隐患D.增强中央政府的实力解析题干材料中对诸侯王进献的要求,特别是“白鹿皮币只能由宫廷机构独家经营”体现了加强中央的权力,故选D项。材料中不是市场流通,故A项错误;材料中不是凸显皇帝独尊,B项错误;这一措施并不能消除地方的诸侯割据,C项错误。答案D时空观念——特定时空下考察史事的方法历史“时空观念”是指历史时序观念和历史地理观念,即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素养,是使学生掌握史事发生、发展的具体时间和地理环境,使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够在时空框架下运作,按照历史时间顺序和地理因素,建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性,理解历史上的变迁、延续、发展、进步等的意义,并对史实做出合理的解释。1.时间观念历史的时间观念,是使学生掌握史实发生、发展的具体时间,按照历史时间顺序,建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之间的时序性及历史事实变迁、延续、发展、进步等的意义,并对史实做出合理的解释。一般是按照历史发展的纵向规律梳理,也就是所谓的“时间概念”,即以时间为线索,遵循历史发展的“时序性”特征,对处在不同发展时段的历史现象做垂直联系比较。时间知识一般分为以下几方面:(1)时间表达:时、刻、日、月、纪年(王公、干支、公元、年号、民国)、年代、朝代、世纪、公元前(后)等。世纪与年代只是“时间段”概念,不特指某一具体时间点,其使用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不需记住具体时间点时使用;另一种是某历史现象或事件的出现在一个或长或短的时间段内,不适宜用一个时间点来表达。(2)阶段分期:史前、古代、近代、现代;先秦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时期、明清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地理大发现时期、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一战时期、二战时期、战后、冷战时期等。(3)特定历史阶段的特定时间:也就是特定史实或历史现象发生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如19世纪五六十年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次大战前等用语的交替使用;还如,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时期:民国初期、一战期间等。(4)历史大事年表:按照中外历史上发生的重大史实或历史现象的先后顺序来记忆重大历史事实或现象的时间等。2.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简单说是史实或现象的发生和发展的地点或地理范围,它是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有正确的认识的必备基础,也就是历史横向规律,所谓的“空间概念”。从内容上看,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按照国别或者区域确定空间:从国别看,如中国、美国、英国、日本等;从区域看,亚洲、欧洲、美洲等,或者北美、东亚、西欧等。(2)某一朝代或历史现象的活动地点或区域:如朝代的更替,都城的变迁,如古代中国西周都城镐京(今陕西西安)、宋代东京(今河南开封)等;地理方位图东南沿海地区等。(3)随历史现象的发展而活动地点转移的空间:如明朝建都建邺(今南京),后迁都北京;古代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世界近现代经济重心从伦敦转移到纽约等。(4)对某些地点或区域的重要性要给予必要说明的:如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把中国同西亚以及欧洲连接起来,它不仅促进了东西方的贸易,也是东西交通和文化交流的要道。(2017·课标全国Ⅰ,25)下表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皇帝纪年公元纪年郡级政区汉高帝十二年前195年15郡汉文帝十六年前164年24郡汉景帝中六年前144年68郡、国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108郡、国解析汉景帝时,“七国之乱”的平定,标志着西汉诸侯王势力的威胁基本被清除,大大加强了汉朝中央集权,A项错误。题干表格反映了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的变化,没有中央行政体制调整的信息,故B项错误。题干表格说明政府已经直接管辖了68个郡、国。到汉武帝时期,通过推恩令(前127年)等措施,进一步削弱王国势力,直接管辖的郡、国更多了,中央集权更加巩固。这说明中央政府更有能力、更有实力解决边患(匈奴威胁),故C正确。题干材料反映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越来越多,故王国控制的区域逐步减少,D项错误。答案C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要以时间为线索,以空间地域为基础,把处在同一时段的历史现象做水平比较,寻找每个历史现象之间的关联性和特殊性,最终实现时间与空间的结合,古今贯通、纵横比较,使学生在纵横坐标中形成“时空观念”。注意以下几点:(1)明确能运用各种对历史时间术语描述的方法,并认识几种主要的历史分期方式;能认知过去与现在的不同,并建立过去与现在的关联性,主要以重大历史事件或现象为节点,以时间为线,融点、线、面为一体。(2)正确运用地理知识,特别是地图知识,从世界自然地理(大洲、大洋,著名的山脉、河流、湖泊等)、世界政区划分、中国自然地理、历代疆域的沿革、当今中国政区及经济区域划分等地理知识,从历史沿革的角度理解认识。(3)运用好古今中外的历史地图,从历史沿革的角度构建起时空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