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中华文明的成熟 第8讲 宋元时期的政治与经济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史第四单元中华文明的成熟——宋元时期(960~1368年)阶段特征宋元时期(960~1368年)是中华文明的继续发展时期。政治:由政权并立到走向大一统,民族融合;中央集权加强,宋代在中央和地方全面实行分化事权的改革;元代行省制影响深远。经济: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商品经济活跃,商业活动突破坊市限制。交子的使用标志着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到空前水平。海外贸易有重大发展。思想:理学产生,儒学完成转型;科技世界领先;文艺平民化、市俗化。第8讲宋元时期的政治与经济内容索引主干梳理断点弥补概念理解重点深化史料考法定向突破高考感悟押题演练课时作业主干梳理断点弥补(一)君主专制的加强1.宋代(1)宋代设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2)中央增设参知政事、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2.元代(1)设中书省,上承天子,下总百司,是最高行政机关。(2)元末,宰相权势越来越大,有时可以左右皇位继承。一、宋元时期的政治中书门下枢密使(二)中央集权的发展1.宋代(1)措施①军事: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抽调地方精兵充实中央禁军。②行政:中央派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负责监督。③财政: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2)影响①积极: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②消极:形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局面,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文官通判藩镇割据2.元朝:行省制度(1)措施①地方设,长官由朝廷任命。②下设路、府、州、县。③边远民族地区设管理。(2)影响①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②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的开端。行中书省宣慰司省制【图示解史】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二、宋元时期的经济(一)农业的发展1.生产技术:宋代以后,江南地区形成一年两熟制或一年三熟制。2.土地制度:宋代不抑制土地兼并,租佃关系有了较大发展。3.灌溉工具:宋代出现利用水力为动力的。4.重心南移:宋朝以后,我国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高转筒车江浙地区(二)手工业的进步1.制瓷业:宋朝时,中国制瓷技术大放异彩,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出现五大名窑。2.纺织业(1)宋朝:丝织品品种繁多,织锦吸收了花写画中的写实风格。(2)元朝: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3.冶金业:北宋时已经有了以煤作为燃料冶铁的明确记载。黄道婆(三)商业的繁荣1.表现(1)宋朝: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商品种类增多;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2)元朝:交通发达;商业繁荣;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2.“市”发展(1)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交易活动不再受的直接监管。(2)城郊和乡村的“”更加普遍。(3)全国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市镇。(4)经营时间限制也被打破。交子大都官府草市3.对外贸易(1)两宋①中国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以及非洲国家进行贸易。②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2)元朝: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泉州【归纳总结】宋代“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1)打破严格的坊市制,商业活动不再受时空限制。(2)官府不再直接监管商业活动。(3)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4)以四大商业名镇为代表的商业市镇出现。王安石变法(选修1)1.背景:国家出现积贫积弱的局面,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2.内容(1)经济上富国之法①均输法:在路程较近的生产地采购物资。②市易法:限制了豪商大贾控制和操纵市场。③青苗法:青黄不接时,政府分两次借钱或粮食给农户。④募役法(免役)法:纳钱代役。◆链接选修◆⑤农田水利法:兴修水利工程,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⑥方田均税法:重新清丈土地,按肥瘠收取赋税。(2)军事上强兵之法①将兵法:精简裁并军队,设置专门操练军队的将官。②保甲法:把农民进行保甲编制,兵农合一。③保马法:采取优惠政策鼓励百姓养马。④设军器监:专门管理武器制造。(3)政治上取士之法①科举改革:以经义策论取士。②改革学校制度:改组太学,撰注教材。3.作用(1)积极作用①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豪强地主的兼并势力。②农业生产发展,使财政收入增加,改善“积贫”的局面。③使军队战斗力增强,改善了“积弱”的局面。(2)局限性①指导思想上偏重于谋求开辟财源,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②变法的实行过于激进。概念理解重点深化概念解读考点一宋元时期的政治1.官职差遣体制宋代,官僚制度中有“官”“职”“差遣”的区分。所谓“官”,实际是一种等级待遇,作为叙级、分等、定薪的依据。所谓“职”,不是职务,而是加官,只是一种虚衔。上述两种官僚,“有官无权”“有职无权”,真正负实际责任的是“差遣”。所谓“差遣”,也称职事官(事务次官),是官僚担任的实际职务。例如,名义上宰相是中书令、门下侍中,但那仅仅是“官”,掌握相权的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知政事这些“差遣”。如此,皇权得到加强,但也出现严重的冗官现象,冗费增多,且效率低下。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宋代的“官”是一种等级待遇,表示禄位、品级的高低,“职”只是一种荣誉性质的虚衔,只有“差遣”才是实际职务,官、职、差遣的划分使得权力分散,便于皇帝掌控,故选C项。针对练1(2018·滨州模拟)宋代官制有官、职、差遣之分,形成了“官以寓禄秩、叙位著,职以待文学之选,而别为差遣以治内外之事”的局面。这反映了A.官僚体系的成熟B.科举制度的完善C.君主专制的加强D.行政效率的提高√2.行省制与郡县制的不同(1)郡县制是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行政制度,诞生于春秋战国,秦朝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是地方机构,郡县长官是地方官员。中央政令直达郡县,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形象地表示:中央→郡→县,直线行政。(2)行省制是元朝开创的以省统领多级地方行政区的地方行政制度。行省是中央政府的派出机构,行省长官是中央官员。行省行使权力时受中央的节制,是分区统治,不是直线统治。认知深化1.三省六部制与二府三司制的不同北宋的二府三司制(1)三省六部制是隋唐时期确立的中央行政制度。它注重行政程序,把处理一件政事分成若干阶段,由各个层级的不同部门来依次处理,具体来说是:中书省起草政令→门下省审核→尚书省及下属六部执行。(2)二府三司制是北宋的中央行政制度。它注重具体的行政事务,由不同的机构处理不同的事情。“二府”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分别负责行政和军政,三司负责财政。2.为什么说行省制度更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1)机构和官员设置有玄机,从制度设计层面防割据。元代的行省是中央政府派出机构,行省长官是中央官员,中央通过行省对全国实行分区统治。(2)分权更集权。中央赋予行省更多的权力,但行省行使权力时受中央节制。例如: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呈报枢密院。没有来自中央的诏旨,行省官员不能更改赋税制度,也不得调动军队,行省官员要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中央以监察机构对行省官员进行监督,还采取省官互迁等形式加以控制。(3)地方区划从山川形便到犬牙交错。秦汉以来,地方行政区划大抵依山川地形的自然界线或历史传统等因素来确定。政区的自然属性与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较强,但极易产生割据局面。从元代开始,行省区划主要以中央军事控制为目的,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这样削弱了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从而使行省失去了扼险而守、割据称雄的地理环境,中央比较容易控制。素养感悟家国情怀——行省制度推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逐渐形成行省制度把各族人民统一在一个中央政府管辖之下,便于民族间友好相处和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使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加强,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概念解读考点二宋元时期的经济1.租佃关系(1)地主把土地租给佃农耕种,收取地租作为收益,称为租佃制。租佃制下,地主与佃农之间形成了租佃关系。租佃关系形成于战国时期,宋代,租佃经营仅次于自耕农形式。明清时期,租佃制普及全国,成为农村经济中的主要形式。(2)在租佃制下,地主与佃农虽然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但佃农在选择雇主方面有一定的权利,而且在支配产品方面也获得了适当的自主权。租佃方式的确定,使佃农对地主的依附关系相对减弱;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农业的稳步发展。解析材料描述的是北宋租佃关系下,地主与佃农之间依据契约关系进行农业生产,体现的是规范租佃关系,故选D。针对练2北宋初年规定:租佃土地须“命立要契,举借粮种,及时种莳。俟收成,依契约分,无致争讼”。如有纠纷,“只凭契照为之定夺”。其目的是A.保护佃农利益B.增加政府收入C.维护地主特权D.规范租佃关系√2.古代“市”的基本形态(1)“市”是指城市中集中贸易的地点或场所,前期有时间和地域上的限制,同时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这种情况到宋朝时发生改变。(2)“草市”主要是指在农村交通便利的地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打破了“市”的地域限制。(3)“夜市”打破了政府对“市”的时间限制。(4)“晓市”即早市,也打破了政府对“市”的时间限制。认知深化宋代商业发展的特点及原因(1)特点①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也就是交子。②城市兴盛,与唐代相比,打破了地域限制、市坊不分;不受时间限制;官府对商业活动也不再严格监控,这使得城市的经济职能增强。③随着私营手工业规模的扩大,农村家庭手工业的商品化程度也大大提高,商品经济呈现繁荣景象。④中唐以来,传统的商业政策——重农抑商也有所松动。⑤海外贸易发达,南宋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即是对外贸易税收。(2)原因①唐朝中晚期我国经济重心已经南移,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②北方多战乱而南方相对稳定,社会环境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基础。③大量人口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大量的劳动力,推动南方经济较快发展。④宋王朝统治者执行了比较开明的经济政策。⑤宋代科技、思想、文化高度繁荣,促进经济的发展。⑥若干民族政权的并立,整个中国的不统一给各国贸易创造了空间。史料考法定向突破获取材料信息材料一北宋时期,科举入仕者逐渐增多,对文官队伍知识结构、能力素质之改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新儒学思潮的振兴,促使“治学”与“从政”的沟通蔚然成风。以“天下”为胸怀的士大夫们,以“天道”“公议”为旗帜,作为凝聚群体的号召、制约君主的力量,坦坦荡荡地宣布自身之政治权利,参与治理国家政事。——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要求:根据材料,概括北宋科举制度对当时政治的影响。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使大批知识分子入仕,文官队伍壮大;出现士大夫与君主“共治国事”的局面。材料二北宋科举入朝做官的官员统计前期中期后期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北方278人84.5%274人63.9%121人40.3%南方51人15.5%155人36.1%179人59.7%要求:表格内容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表格信息看出,随着经济重心南移,北宋时期南方通过科举入朝为官的人数逐渐增多,客观反映了经济重心南移对教育文化的影响,实质说明文化重心随经济重心南移而变化。运用材料论证问题材料行省制度的创行是我国地方行政体制的重大变革。省的名称一直沿用到当代。元代以前各朝代的地方行政体制、无论是两级制还是三级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中央与地方行政区之间空当过大的缺陷。而元代行省既是一级地方行政机构,本身又具有中央派出机构的特点,有效地弥补了这一空当,使全国的行政体制基本上做到了上下结合、浑然一体。——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说明元朝行省制度是中央集权体制成熟的标志。论证:______________

1 / 7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