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第六单元晚清时期的中国(1840~1912年)阶段特征总体特征:从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爆发(1840~1912年)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逐步形成并日益加深时期,是中国近代化起步并日益发展时期。政治上:列强先后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逐步加深。清朝中央机构日益半殖民地化,并开展新政、预备立宪和教育改革等自保活动。农民阶级先后发动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给中外反动势力沉重打击。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戊戌变法失败后,民主革命日益成为救国的重要选项。经济上:随着西方列强经济侵略的加剧,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动。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并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洋务派创办了大量近代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有了初步发展。中国经济开始向近代化迈进。思想上:封建统治者“天朝上国”的愚昧思想受到猛烈冲击,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逐渐成为主流思想。中体西用思想、维新改良思想、三民主义相继产生。社会生活上:随着中西交往的增多、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中国的社会习俗、交通、通讯、大众传媒手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第13讲列强侵华与中国军民的抗争内容索引主干梳理断点弥补概念理解重点深化史料考法定向突破高考感悟押题演练课时作业主干梳理断点弥补1.原因(1)根本原因①18世纪中后期,英、法、美等国相继开展,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原料。②清朝政治腐败,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推行闭关锁国政策。(2)直接原因:林则徐在虎门销烟,英国借端发动侵略战争。一、鸦片战争工业革命2.过程(1)爆发:1840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广东海面挑衅,鸦片战争爆发。(2)扩大:1841年初强占,威逼广州;清军将领海龄等抗英殉国。(3)结束:1842年8月,英军入侵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屈辱求和,战争结束。香港岛3.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1)《南京条约》:割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等。(2)1843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从中攫取、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居留等特权。(3)美国、法国于1844年胁迫清政府分别签订《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攫取了更多的侵略权益。香港岛领事裁判权4.影响(1)中国的大门被迫打开,外患接踵而至。(2)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1.原因(1)根本原因: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想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2)直接原因:列强向清政府提出修订条约、扩大侵略权益的要求,遭到拒绝。2.经过(1)1856年,英军进攻广州;随后,法国也加入侵华战争。(2)英法联军攻陷广州,继而北上进逼天津,1858年,清政府被迫签订《____》。(3)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天津、北京,洗劫并火烧圆明园,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二、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时间1858年1860年内容(1)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增开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2)赔偿英法巨额白银(3)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4)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1)承认《天津条约》有效(2)增开为商埠(3)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4)对英、法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3.结果:清政府战败,签订不平等条约北京天津4.影响(1)使中国丧失大片领土,主权受到更加严重的侵害。(2)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教材补缺】中国外交从“朝贡体系”向“不平等条约体系”转变1.“朝贡体系”立足点是“华夷观”思想,体现了古代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定位。在该体系下,“朝贡—册封”是其基本外交模式,实质上是宗主认同外交,形成了万邦来朝、八方来仪的盛世景象。在“朝贡体系”影响下,东亚地区逐渐形成一个以汉字与儒家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2.“不平等条约体系”在中国近代史上由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所确立的西方列强在华特权制度的总称。其法律依据是1842年《南京条约》以来的所有不平等条约。这个“不平等条约体系”的本质特征是西方列强通过战争手段签订不平等条约,在中国享有各种特权,使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1.背景(1)日本后实力上升,蓄谋侵略中国。(2)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日本趁机入侵朝鲜。2.过程(1)丰岛海战:日本舰队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2)平壤战役:清军失败,退回国内。(3)黄海战役:中方损失略大,但主力尚存,日本控制黄海制海权。(4)辽东战役:日本占领大连、旅顺等地。(5)威海卫战役:日本攻占威海卫,全军覆没。三、甲午中日战争明治维新北洋舰队3.结果:1895年签署《马关条约》条约内容主要危害割、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开放沙市、、苏州、杭州为商埠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日本可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阻碍了的发展辽东半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重庆4.战争影响(1)对中国的影响①清政府的“大国形象”扫地,国际地位一落千丈;洋务运动破产;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中华民族陷入极其深重的危机之中;三国干涉还辽拉开了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序幕;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②为挽救统治危机,清政府开始军事改革(编练新军);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知识界和各阶层民众展开了多种形式的救亡图存斗争;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发展(政府鼓励创办实业)。资本主义(2)对日本的影响:日本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占领台湾,获得2.3亿两白银的战争赔款,其资本主义经济以此为契机更加迅速发展起来,日本很快跻身帝国主义强国的行列。(3)对朝鲜的影响:清政府战败后,日本将清政府的势力排挤出朝鲜,加强了对朝鲜的控制,并逐渐将朝鲜变为自己的殖民地。(4)对远东政局的影响:日本的崛起改变了远东地区英、俄对立和争霸的原有格局,形成了英、俄、日争夺中国的新格局。四、八国联军侵华1.原因(1)甲午中日战争以后,随着的加深,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日益高涨。(2)义和团运动打着“”的旗号,在京津地区形成高潮。2.经过(1)爆发:1900年6月,八国借口镇压义和团,联合发动侵华战争。(2)八国联军由天津进犯北京,先后占领天津、北京。民族危机扶清灭洋条约内容主要危害清政府赔偿各国白银本息合计9.8亿两,以关税和盐税作抵押加重了人民负担,使中国税收受到列强控制在东交民巷设立“”,不许中国人居住“使馆界”成为“国中之国”,成为列强侵略中国的大本营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清朝腹地京津至山海关广大地区被置于列强的武装控制之下3.结果:签订《辛丑条约》使馆界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迫使清政府成为统治中国的工具改总理衙门为,位居六部之上列强通过外交途径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帝国主义外务部4.影响: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五、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1.反割台斗争(1)原因:中日《马关条约》割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2)经过:台湾各族人民在邱逢甲、徐骧领导下组成义军,与刘永福的黑旗军并肩作战,痛击日军。(3)结果:1895年10月,台湾全部沦陷。(4)意义:台湾军民为维护祖国领土完整浴血奋战,在反侵略史上写下了光辉一页。2.义和团反帝运动(1)原因:19世纪末,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2)概况①1899年底,袁世凯血腥围剿义和团,山东义和团转移到直隶,向京津地区发展。②廊坊阻击战,抵抗八国联军,攻击东交民巷使馆和西什库教堂。③清政府对各国宣战后,义和团运动达到高峰。(3)结果: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下最终失败。(4)意义①在中国近代反帝爱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②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捍卫了民族尊严。【特别提示】正确认识义和团运动的“扶清灭洋”口号(1)扶清:有利于争取官兵,却容易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2)灭洋:能动员广大民众参加反帝斗争,但却带有盲目性、笼统的排外性质。(3)扶清灭洋:具有爱国性质,突出反映了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概念理解重点深化概念解读考点一两次鸦片战争1.领事裁判权帝国(资本)主义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在殖民地、半殖民地或附属国攫取的一种特权,即它的侨民在当地的民事、刑事诉讼,所在国法庭无权审理,而由它派驻当地的领事依照本国法律审判。这种特权亦称“治外法权”,严重侵犯了所在国的司法主权。2.租界帝国(资本)主义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迫半殖民地国家在通商都市内“租借”给他们“居留和经商”的地区。在该地区,该资本主义国家拥有行政自治权和治外法权(领事裁判权)。因此,租界也被称为“国中之国”,严重破坏了半殖民地国家的司法主权和领土主权的完整。针对练1(2018·安徽皖江名校联盟联考,8)近代中国的租界制度以最早建立的上海租界为蓝本,租界最主要的特点是不由租借国派遣总督,而是成立市政管理机构——工部局,该局具有市政、税务、警务、工务、交通、卫生、公共事业、教育、宣传等职能,兼有西方城市议会和市政厅的双重职能。这表明,近代中国的“租界”A.已成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B.凸显了浓厚的半封建色彩C.把西方民主照搬到中国D.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特征√3.片面最惠国待遇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在通商、航海、税收或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给予另一国享受现时或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惠、特权或豁免权等待遇。最惠国待遇的取得必须以条约为根据,一般是相互的。片面最惠国待遇,就是外国要求中国给予最惠国待遇,但它们并不把最惠国待遇给予中国,因此是“片面”的、单方面的。认知深化1.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剧变社会性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要矛盾、革命任务都发生变化,中国步入近代历史社会政治导致晚清政局的变化,出现洋务派社会经济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洋务企业的兴办,有利于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客观上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阶级关系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更加尖锐;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中国无产阶级、资产阶级先后产生社会思想一批爱国的封建士大夫(地主阶级知识分子)觉醒,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芽,产生了“中体西用”的洋务思想对外关系闭关锁国的局面被打破,中外联系加强,中国被迫融入世界发展潮流中,对外关系逐步近代化社会生活西方的生活习俗、交通工具等传入中国,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生活的近代化2.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扩大(1)从目的看,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2)从战争过程看,侵略者的数量由英国变为英、法、俄、美等国,侵略时间由两年延长为四年,侵略范围由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扩展到整个沿海地区,并侵入天津、北京。(3)从影响看,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内地;清朝统治者开始投靠外国侵略者,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素养感悟家国情怀——鸦片战争中民族意识的萌发鸦片战争的惨败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开始发生改变。先进的中国人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惊醒,反对外来侵略、保家卫国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概念解读考点二甲午中日战争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是指主权部分丧失,包括政治、经济、思想各方面,半封建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实际上社会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不断发展,不能理解为政治上半殖民地,经济上半封建。两者都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要素。2.商品输出与资本输出(1)商品输出:主要是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取得各种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