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板块提升(三)中外现代文明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板块提升(三)中外现代文明政治文明历程微线索1近现代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历程由空想到科学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社会提出了一些天才的设想,为科学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必要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在长期的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中,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由理论到实践1871年法国爆发了巴黎公社武装起义,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个政权由理想到现实1917年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由一国到多国二战后,东欧和亚洲也出现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由一国胜利发展到多国胜利由一种模式到多模式相当长的时间内主要是苏联模式,各国也纷纷效仿或力图突破这一模式,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模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对点训练1】(2019·全国卷五省优创名校联考)1917年秋季,农民起义行动已席卷俄国90%的县区。城市工人、士兵则掀起大规模游行示威活动,俄国临时政府已经经历三次危机。据此可知,此时的俄国()A.革命正丧失和平发展的可能B.革命统一战线的确立与巩固C.群众强烈要求反对封建专制D.无产阶级革命形势逐步成熟解析根据材料中描述的当时俄国的临时政府面临统治危机和农民、工人、士兵的运动,说明当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已经逐渐成熟,故选D项;俄国七月流血事件后,革命已经丧失和平发展的可能,排除A项;材料中并未涉及革命统一战线问题,排除B项;俄国的二月革命已经推翻了封建沙皇的专制统治,排除C项。答案D微线索2从两极格局到当今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发展历程两极格局的形成二战后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1)基础: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2)原因①直接原因: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双方争霸和扩张产生矛盾。②根本原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3)影响:两大阵营势均力敌,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爆发;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相互借鉴,推动世界整体发展;大国强权政治恶化国际关系,造成朝鲜分裂、德国分裂、欧洲分裂甚至世界分裂;两大军事政治集团扩军备战,导致世界局势动荡不安;国际局势动荡和不平等的国际关系,妨碍世界经济发展。多极化趋势的出现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1)表现:欧洲、日本、第三世界国家、中国实力增强。(2)影响①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②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符合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潮流。③有利于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平衡发展,世界的多样性得到尊重。多极化趋势的加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至今(1)原因: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2)表现①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极力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②欧洲: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国际地位提高。③日本:加快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步伐。④俄罗斯:拥有可以与美国匹敌的军事力量。⑤中国:国际地位与影响力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点训练2】(2019·湖南永州二模)1960年苏联科学院成立非洲学研究所,又成立人民友谊大学,帮助亚非拉国家培养建设干部。1960年,日本外务省将加强对非交往作为当年外交的一大课题,并准备在未来两年内集中力量扩大对非贸易。1961年美国肯尼迪政府正式提出“新非洲”政策,开始大幅增加对非援助。这说明()A.非洲历史文化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B.非洲在美苏全球争夺中居首要地位C.冷战大背景下的大国援非活动升级D.非洲独立国家增加改变了世界格局解析解读材料内容分两层,一是苏联帮助亚非拉国家培养建设干部;二是日本与美国政府扩大对非贸易与增加对非援助,联系材料中时间可知此时为冷战期间,苏联与日美等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援非活动意在争夺非洲“中间地带”,故选C项。冷战大背景下苏联与日美等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援非活动意在争夺非洲“中间地带”,并非关注非洲历史文化,排除A项;欧洲是美苏全球争夺的焦点,排除B项;此时仍然是两极格局,排除D项。答案C微线索3现代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阶段时间表现原因认识初步形成1949年新中国成立北平新政协召开,初步形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团结筹建新中国(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随着经济发展,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完善构建完成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60年代初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严重破坏“文化大革命”期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国家法律形同虚设,党内政治生活无法正常进行“左”倾错误恶性发展(2)社会主义建设是崭新的事业,在探索中发展完善(3)坚持党的正确领导,要警惕右,更要防止“左”发展完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平反冤假错案;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将“依法治国”写入宪法;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改革开放的进行;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民主法制日益完善【对点训练3】(2019·安徽皖江名校联盟第二次联考)1954年6月,基层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选举完成,参加选举的选民占登记选民总数的86%。6月至8月,逐级召开了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分别选出出席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最后选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226人。这说明,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A.建立在直接民主基础之上B.代表了全国人民的意志C.标志着中国迈入社会主义D.发扬了政治协商的优点解析据题干可知,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的产生具有广泛性,进而说明其能代表全国人民的意志,故选B项;“直接民主”的表述不准确,排除A项;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排除C项;题干论述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是政治协商制度,排除D项。答案B微线索4现代中国外交的发展与国际地位的提高(1)现代中国外交“一个”政策和宗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宗旨“两大”贡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形成“万隆精神”“三个”时期(1)奠基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至20世纪50年代):“一边倒”,步入国际舞台(2)拓展时期(20世纪60—70年代):“一大片”,改善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打开外交新局面(3)创新时期(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外交,真正全面走向世界(2)新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①新中国成立,真正实现独立自主。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富强、民主、统一的道路。新中国的成立可谓是千年巨变,令世界震惊,让世人瞩目。②抗美援朝,国威提高:抗美援朝的胜利,使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勇气和意志赢得了世界的尊重。③20世纪70年代,外交大突破:1971年,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2年,中日建交,帝国主义国家包围封锁中国的外交坚冰被彻底打破;1979年,中美建交,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④改革开放以来,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综合国力有很大提高。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国际影响力大大增强。【对点训练4】(2019·四川绵阳第二次诊断)有学者认为,由于共产国际和苏共在国际共产主义中的地位,苏联与中共结盟是一种“逻辑的延伸”,是“预先注定”的。更有人断言,毛泽东是斯大林的“忠实信徒”,并且“一成不变依赖莫斯科”。按照这样的推定,中苏结盟()A.源于毛泽东对斯大林崇拜B.提升了苏联的国际地位C.主要源于意识形态的考量D.维护社会主义阵营团结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有学者认为苏联与中共的结盟是一种“逻辑的延伸”,是“预先注定”的,可知中苏的结盟是由于都信奉马克思主义,主要源于意识形态的考量,故选C项。答案C经济文明历程微线索1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的调整(1)罗斯福新政四大背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加剧,国际局势动荡不安;胡佛反危机措施的失败;国内改革呼声高涨;罗斯福就任总统一个实质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两个阶段采取应急措施,结束混乱状态;巩固和发展已取得的成就(2)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①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20世纪50—70年代初进入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70年代后期进入“滞胀”时期,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干预。②社会福利制度:战后得到发展,使低收入阶层生活得到基本保障,缓和了阶级矛盾。③产业结构变化,第三产业得到迅速发展。④美国“新经济”的出现。三项内容救济、复兴和改革四项措施整顿银行与金融业;复兴工业;调整农业;实施救济与举办公共工程四大意义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改善了美国人民的生活【对点训练1】(2019·百校联盟质量监测)罗斯福新政中有关工业的法律法规(主要有《国家工业复兴法》《全国劳工关系法》以及《进一步刺激复兴法》等)只有一个主题:复兴工业,刺激工业生产。为此,罗斯福修改禁酒令,放弃反垄断法,对工会作出让步以获取支持。这些举措()A.消除了经济危机的困扰B.恢复了自由主义的政策C.局部地调整了生产关系D.照搬了计划经济的做法解析据题干可知,反映了罗斯福新政的举措。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故选C项。罗斯福新政无法消除经济危机,这是因为罗斯福新政无法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A项错误;罗斯福新政中法律法规的出台,说明罗斯福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B项错误;罗斯福新政是借鉴苏联的做法,没有照搬计划经济的做法,D项错误。答案C微线索2苏联(俄)的社会主义建设(1)向社会主义过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以余粮收集制为核心,集中全国的力量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但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引发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新经济政策1921年苏俄实行以粮食税为核心的新经济政策,促进了经济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2)社会主义改革领域评价赫鲁晓夫农业、工业,以农业为突破口未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造成人们的思想混乱,改革以失败告终勃列日涅夫政治、经济,以工业改革为重点前期取得一定成效,但没有突破原有体制的束缚,最终失败戈尔巴乔夫政治、经济,从经济领域转向政治领域改革没有取得预期成效,最终导致苏联解体【对点训练2】(2019·安徽合肥质量检测)国内战争时期,苏俄实行余粮收集制;1921年,苏俄实行固定的粮食税,规定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所有;1927年,苏联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建立集体农庄。这表明苏俄(联)()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始终不高B.充分认识到农业生产的重要性C.依据国家战略调整农业政策D.制定经济政策存在随意性倾向解析题干反映苏俄(联)政府从余粮收集制到粮食税到集体农庄,农业政策在近十年左右作了三次调整来适应形势需要,故选C项。答案C微线索3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二战后建立的世界货币体系和国际贸易体系共同构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2)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①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主要出现在欧洲。②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一方面欧洲区域集团化趋势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的地区性经济集团也纷纷出现,区域集团化成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显著趋势之一。③20世纪80年代至今,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掀起了新的浪潮,进入了较高层次的经济一体化时期。(3)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领域的全球化速度大大加快。跨国公司的发展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力量。经济全球化也是一把“双刃剑”,利弊共存。【对点训练3】(2019·湖北黄冈质量检测)有学者指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础是美国保证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的兑换比率。一方面,美元既是各国的储存货币,也是清偿手段,但是只有当美国的国际收支处于逆差时,各国才能取得美元;另一方面,美国的贸易逆差和预算赤字又会影响到美元信用。据此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A.削弱了美国的霸主地位B.本身存在着严重的内部矛盾C.导致世界经济加速恶化D.依赖于世界黄金产量的增长解析根据题干中“但是只有……各国才能取得美元……美国的贸易逆差和预算赤字又会影响

1 / 6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