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考二轮复习综合模拟能力提升测试历史试卷-(十八)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17届高考二轮复习综合模拟能力提升测试历史试卷(十八)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2016河北保定模拟)1689年《权利法案》基本上是重申英国人“自古就有的权利”,比如议会必须定期召开,征税权属于议会等。从表面看似乎没什么新意,但事实上却是政体制度上的一次革命。材料中的“革命”是指()A.君主制在英国被推翻B.议会开始要求制约王权C.责任内阁制的确立D.国王从议会手中接过王冠2.(2016河南信阳调研)美国开国元勋约翰·亚当斯指出:“梭伦的平衡被破坏,优势被赋予大众。此时雅典人变得越来越民主”;“‘人民’迫使‘最睿智的人’和‘最能干的将军’违背他们自己的判断,进行了许多‘愚蠢的战争’,国家由此最终遭到毁灭。”为此,他主张美国应实行()A.直接民主B.人民民主C.分权制衡D.法律至上3.(2016全国名校联考)(1885年)镇南关大败的消息传到法国国内后,法国总理茹费理在众议院要求通过一项200亿法郎的追加军费预算,以加强对中国和越南的侵略,遭到反对党群起抨击。最终,预算案在众议院以149票对306票告败,茹费理当即率内阁各部部长集体前往总统府递交辞呈。茹费理内阁的集体辞职()A.符合责任内阁制的一般运行机制B.与法国1875年宪法的规定相悖C.说明法国奉行的是总统制共和制D.旨在抗议众议院反对通过预算案4.(2016湖北百校联盟联考)下面是反映俾斯麦与德国议会之间关系的漫画。该漫画从本质上反映出德国()A.宰相掌握一定立法权B.代议制民主不健全C.帝国议会对宰相负责D.议会成为宰相的工具5.(2016山东德州模拟)英国《权利法案》规定:“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共和国总统由两院联合组成的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内阁由总统任命,但对议会负责”;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是立法机构。皇帝在军事、财政问题上享有否决权。”这说明英、法、德三国()A.议会都居于国家权力中心B.法律地位至高无上C.资产阶级完全掌握了国家权力D.政体都体现了权力制衡的原则6.(2016吉林质检)有学者说,15世纪欧洲大航海的主要成就,一是“发现了新航路”,二是“发现了新大陆”。这两个“发现”()A.都导致了政治革命的发生B.都体现了对欧亚贸易垄断C.都结束了欧亚的隔绝状态D.都加速了商业革命的形成7.(2016云南昆明调研)英国高度发达的工场手工业,实现了生产过程中精细的劳动分工,每一件成品的生产过程都被分解,由许多细小的单一操作工序完成。工场手工业的复杂分工()A.提高了生产劳动的技术性B.生产劳动操作日趋复杂化C.为机器取代手工创造条件D.反映英国的世界领先地位8.(2016湖南永州一模)18世纪的英国,只有国王和议会才能授予公司特许……但是,19世纪中叶以后,国家对企业的设立逐渐摒弃特许主义,企业的设立已经相当自由,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不需要任何机关的审批或核准,企业就可以设立。这反映了()A.工业革命推动经济思想变化B.科学技术进步改变了国家经济职能C.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竞争加剧D.生产力发展推动生产组织形式演变9.(2016山西联考)彼特拉克说:“我恨自己,因为我仍然赞赏尘世之物。我早该从非基督教哲学家那里了解到,除了灵魂以外没有任何东西值得赞赏。对伟大的灵魂来说,没有任何东西是伟大的。”据此可以得出()A.彼特拉克强调重视人本身B.彼特拉克否定了人以外的事物C.人文主义者感到人的渺小D.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存在冲突10.(2016江西名校联考)卢梭曾写信给伏尔泰说:你的诗使我失去慰藉,并且濒于绝望,并迫使我反对上帝。(但这)片刻也无法诱使我怀疑自己灵魂的永存和精神的上帝;我感受它、坚信它,我向往它、期待它,并且只要有一息尚存,就要捍卫它。这表明()A.伏尔泰给启蒙运动带来消极影响B.法国启蒙运动逐渐误入歧途C.卢梭对理性主义有着自己的见解D.卢梭并非真正的启蒙思想家11.(2016湖北荆州质检)1938年,蒋廷黻先生在所著《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指《南京条约》内容)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对《南京条约》内容中关于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的轻看说明清朝统治者()A.重在防范西方对华经济侵略B.执行传统的抚夷外交政策C.对西方各国给予同等待遇D.近代国家主权意识淡薄12.(2016安徽合肥一模)“冲击—回应”曾是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强调“挑战—刺激—机遇—进步”的关系。下列选项中,符合这一模式的对应关系是()外部的冲击中国的回应①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提出农民的理想追求②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③甲午中日战争知识界与民众展开救亡图存斗争④八国联军侵华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A.①B.②C.③D.④13.(2016河北保定模拟)武昌革命军兴,清吏张鸣岐、龙济光、李准等初欲负隅自固,讵(表示反问)沪电谣传“京陷帝崩”四字,港、粤各报相率登载,全城人士欢声雷动。张督知人心已去,无可挽救,始仓皇出走,龙、李遂卑辞乞降。使广东省城得以不流血而获光复者,报纸之力为多焉。材料反映报刊对辛亥革命的主要作用是()A.传播革命思想,赢得群众支持B.制造声势,加速革命进程C.革命运动迅速波及全国D.使清政府统治空前孤立14.(2016重庆调研)1926年2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特别会议,决定党在政治上主要的方针是加紧进行湖南、湖北、河南等地的群众工作,特别是发动和组织农民群众。中共中央这一方针()A.为北伐战争准备了条件B.推动了农村的土地革命C.标志工作重心转向农村D.有利于巩固苏维埃政权15.(2016湖北黄冈质检)蒋廷黻在《大公报》上撰文指出:“在江西苏区,几乎一无所有的红军,却能抵抗十倍其众的国军,至今坚挺不倒,根本原因即在于它实行了国民党不能实行的民生主义。”材料中的“民生主义”是指中共实行的()A.工农武装割据B.土地革命C.创建革命根据地D.开展游击战争16.(2016广西四校联考)1937年2月10日,中共中央在《致中国国民党三中全会电》中声明:“停止武力推翻国民党政府的方针;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受南京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此声明说明()A.中共放弃了自己的革命主张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C.国共两党的内战已完全停止D.中共旨在推动实现国共合作17.(2016豫晋冀三省调研)1937年12月17日,蒋介石在《我军退出南京告国民书》中说:“敌如欲尽占我四千万方里之土地,宰割我四万万之人民,所需兵力,当为几何?敌之武力,终有穷时。”这表明蒋介石()A.仍然在坚持片面抗战路线B.对中日国情已经有所认识C.意在为南京沦陷寻找借口D.正确分析了中日双方形势18.(2016东北师大附中月考)在渝期间,毛泽东在回答“共产党要不要另起炉灶”的问题时表示,“不是我们要另起炉灶,而是国民党灶里不许我们造饭”,“我们对国民党,只是有所批评,留有余地,并无另起炉灶之意”。这表明此时的中国共产党()A.倡导和平建国B.缺乏抗争国民党的实力C.强调自身独立自主的必要性D.不敢公开反对国民党的专制统治19.(2016湖南永州一模)中国通商银行创办于1897年,是中国第一家新式银行。总行第一任大班是曾在汇丰银行任职数十年的英国人美德伦。该行创办时的主要投资者多是封建地主官僚、买办和商人。该银行的创办和经营()A.有利于洋务企业的转型和发展B.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C.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便利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经济侵略20.(2016·湖南张家界一中月考)19世纪后期,清政府驻外使臣发回的上奏主要是政治与外交内容,从1903年开始,驻外领事与商务委员陆续从海外寄回了大量的商务报告。这种变化表明()A.西方列强经济侵略的加强B.中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C.清政府经济政策发生变化D.实业救国已成为社会共识21.(2016广东广州调研)1909年2月6日,清廷颁布诏谕,禁止蓄养买卖奴婢,历经两千余年的奴婢制度终告结束。此次废奴诏谕规定,“凡从前旗下家奴”,“概听赎身,放出为民”,“其经放出及无力赎身者,以雇工人论”。清廷的废奴举措()A.摧毁了世界上最大的奴隶贸易市场B.推动了明清以来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C.为辛亥革命的到来准备了群众基础D.是顺应世界时代发展潮流的进步之举22.(2016山东青岛调研)下面是1902年、1912年中国报刊数量统计表。其呈现的变化反映出()A.维新变法产生巨大影响B.清末新政鼓励创办报刊C.革命过程注重舆论宣传D.临时政府提倡言论自由23.(2016陕西渭南调研)某著作中写道:“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皇上乙夜览观,知大圣之改制,审通变之宜民,所以训谕国人,尊崇教主,必在是矣。”该作者持此观点的目的是()A.结合国情减轻变法阻力B.尊孔复古为称帝服务C.借鉴西方解决信仰危机D.定国教以树孔子权威24.(2016湖北武汉调研)1918年,陈独秀在《每周评论》发刊词上说:“凡合乎平等自由的,就是公理;依仗自家强力,侵害他人平等自由的,就是强权。”这体现了作者()A.谴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非正义性B.追求自由平等的普世价值C.主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竞争D.强调国家富强的文明意识25.(2016东北名校联考)孙中山是近代坚定的民主革命家,但他同时又说:“纯用革命手段不能完全解决经济问题。”“夫今日立国于世界之上,犹乎人处于社会之中,相资为用,互助以成者也。”在这里,孙中山主要强调的是()A.革命是解决民生问题的主要手段B.民生问题解决要立足和谐互助C.国内各民族要平等、团结、互助D.以和平方式实现财富国有,国民共享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第26题18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8分,共50分)26.(2016河南南阳模拟)有人说“政治是妥协的艺术”,也有人说“在中国政治中,妥协往往被视作不彻底、不革命到底的表现”。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阿克顿说:“妥协是政治的灵魂,如果不是其全部的话”。达尔也说:“民主依赖妥协”。材料二美国宪法是美国建国初期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上,不同的利益集团因应对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利用依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宪法的生命力不断得到更新,表现出一种“超稳定性”,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王希《原则与妥协》材料三传统的主流历史叙事否认这场“大妥协”具有任何积极意义,认为它恰恰体现了革命的不彻底性:大批旧官僚和立宪派“投机”革命,“篡夺”了革命果实;“大妥协”中优待清朝逊帝的做法,也为民国时的君主复辟埋下了伏笔。但近年以来,已有一些研究论文试图对这场“大妥协”做出不同的评价。如喻大华指出,对袁世凯的妥协是孙中山的战略和策略。一个维系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要废于一旦,必须具备多种条件,绝非单凭武力能够解决,《清室优待条件》并非由袁世凯一方炮制,而是由南方首先提出,南北双方经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章永乐《论清王朝与中华民国的“大妥协”》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英国在光荣革命后又是怎样用“妥协”的方式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的?(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宪法制定中“多元利益的妥协”的具体表现及体现的两大原则。(8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于中华民国“大妥协”的不同评价,你持哪种观点并说明理由。(4分)27.(2016湖北黄冈统测)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834年发生了一件意义深远的事件,那就是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垄断权被取消。自十八世纪中叶以来,自由放任和贸易自由等信念一直在英国积极发展,东印度公司的垄断特权遭到了实力日益上升的商人阶级之激烈抨击,这个阶级一直被排斥在有利可图的亚洲贸易之外。当东印度公司的特许状在1813年需要续签之时,国会考虑了贸易自由的呼声,使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