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专用)2020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21 种群与群落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八单元生物与环境专题21种群与群落生物(天津市选考专用)A组自主命题·天津卷题组五年高考考点1种群1.(2015天津理综,1,6分)下图表示生态系统、群落、种群和个体的从属关系。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乙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不再发生波动C.丙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的D.丁多样性的形成受无机环境影响答案D由图可知:甲为个体,乙为种群,丙为群落,丁为生态系统。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A错误;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仍会出现上下波动,B错误;群落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C错误;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受无机环境的影响,D正确。2.(2013天津理综,8,16分)菌根是由菌根真菌与植物根系形成的联合体。菌根真菌从土壤中吸取养分和水分供给植物,植物为菌根真菌提供糖类等有机物。下表为不同温度下菌根对玉米幼苗光合特性影响的实验结果。组别光合作用速率(μmolCO2·m-2·s-1)气孔导度*(mmol·m-2·s-1)细胞间CO2浓度(μmol·mol-1)叶绿素相对含量25℃有菌根无菌根8.86.5626250120393315℃有菌根无菌根6.43.858427815731285℃有菌根无菌根4.01.44417802422623*气孔导度是描述气孔开放程度的量请回答下列问题:(1)菌根真菌与玉米的种间关系是。(2)25℃条件下,与无菌根玉米相比,有菌根玉米叶肉细胞对CO2的利用率。(3)15℃条件下,与无菌根玉米相比,有菌根玉米光合作用速率高,据表分析,其原因有①,促进了光反应;②,促进了暗反应。(4)实验结果表明:菌根能提高玉米的光合作用速率,在条件下提高的比例最大。(5)在菌根形成率低的某高寒草甸试验区进行菌根真菌接种,可提高部分牧草的菌根形成率。下图为接种菌根真菌后试验区内两种主要牧草种群密度和群落物种丰富度的变化结果。 ①图中种群密度数值应采用样方调查结果的值。②据图推测,两种牧草中菌根依赖程度更高的是。接种菌根真菌后,该试验区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提高,原因是。答案(1)互利共生(2)高(3)①叶绿素相对含量高,利于吸收光能②气孔导度大,CO2供给充分(4)5℃(或低温)(5)①平均②优质牧草A物种丰富度升高,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升高解析本题考查生物种间关系、光合作用以及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等相关知识。(1)从题干中的信息可以看出菌根真菌和玉米是互利共生关系。(2)通过25℃条件下对有菌根与无菌根玉米的对比,可以看出在有菌根的情况下,玉米光合作用速率高,而细胞间CO2浓度低,因此有菌根玉米叶肉细胞对CO2的利用率高。(3)从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15℃条件下,有菌根玉米叶绿素相对含量较高,能充分吸收和利用光能,促进了光反应,使光合速率提高;15℃条件下,有菌根玉米气孔导度较高,CO2供给充足,促进了暗反应,使光合速率提高。(4)在5℃、15℃和25℃条件下,菌根提高玉米光合作用速率的比例分别为(4.0μmolCO2·m-2·s-1-1.4μmolCO2·m-2·s-1)÷1.4μmolCO2·m-2·s-1≈1.86、(6.4μmolCO2·m-2·s-1-3.8μmolCO2·m-2·s-1)÷3.8μmolCO2·m-2·s-1≈0.68、(8.8μmolCO2·m-2·s-1-6.5μmolCO2·m-2·s-1)÷6.5μmolCO2·m-2·s-1≈0.35,因此在5℃的条件下提高的比例最大。(5)略。考点2群落1.(2019天津理综,7,10分)在北方农牧交错带的中温带半干旱区,当农田连续耕作六年后,农作物产量往往下降,弃耕后土地易沙化。对三片弃耕土地分别采取围封禁牧、人工种植灌木或乔木等恢复措施,灌木、乔木成活后该地自然恢复。十五年后进行调查,结果见下表。指标样地土壤含水量(%)土壤全氮(g·kg-1)草本植物种数(种)节肢动物个体数(只·样本-1)节肢动物多样性指数*弃耕地(对照)禁牧草地人工灌木林人工乔木林0.260.660.771.370.090.360.420.271.12.62.81.63.19.47.410.00.61.70.81.1*多样性指数综合反映丰富度和均匀度据表回答:(1)土壤含水量增加最明显的是样地。土壤全氮增加最明显的是样地,这是该样地内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相互作用的结果,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间关系为。(2)三种恢复措施均可改良土壤,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3)在半干旱地区,节肢动物是物种最丰富和数量最多的类群,在食物网中占据重要地位,其多样性一定程度上可反映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从生物多样性角度分析,三种恢复措施中更适宜于中温带半干旱区的是。(4)在中温带半干旱区,草原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更。答案(共10分)(1)人工乔木林人工灌木林互利共生(2)间接(3)围封禁牧(4)强解析(1)弃耕地的土壤含水量为0.26%,人工乔木林的土壤含水量为1.37%,二者相差最大,所以土壤含水量增加最明显的是人工乔木林样地。与弃耕地土壤全氮相比,增加最明显的是人工灌木林样地。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为互利共生的种间关系。(2)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功能的价值为间接价值。(3)据题可知,节肢动物的多样性一定程度上可反映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采取围封禁牧措施,节肢动物多样性指数最高,更适宜于中温带半干旱区。(4)在中温带半干旱区,与农田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物种的数量较多,自我调节能力更强。素养解读本题借助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考查考生获取信息、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试题通过对三片弃耕土地的恢复措施体现了社会责任素养中的保护环境要素。肛2.(2017天津理综,7,12分)大兴安岭某林区发生中度火烧后,植被演替过程见下图。 据图回答:(1)该火烧迹地上发生的是演替。与①相比,③中群落对光的利用更充分,因其具有更复杂的结构。(2)火烧15年后,草本、灌木丰富度的变化趋势均为,主要原因是它们与乔木竞争时获得的。(3)针叶林凋落物的氮磷分解速率较慢。火烧后若补栽乔木树种,最好种植,以加快氮磷循环。(4)用样方法调查群落前,需通过逐步扩大面积统计物种数绘制“种—面积”曲线,作为选取样方面积的依据。如图是该林区草本、灌木、乔木的相应曲线。据图分析,调查乔木应选取的最小样方面积是。答案(共12分)(1)次生垂直(2)下降后保持相对稳定光逐渐减少(3)阔叶树(4)S3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群落演替特点及用样方法调查物种丰富度。(1)火烧迹地保留了原有的土壤条件和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在该地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与①相比,③垂直结构更复杂,对光的利用更充分。(2)题图显示,火烧15年后,随乔木数量增多,草本、灌木物种数减少,最后趋于稳定,主要原因是草本、灌木在与乔木竞争阳光过程中获得的光逐渐减少。(3)针叶植物叶较阔叶植物叶难分解,火烧后最好补栽阔叶植物,以加快氮磷循环。(4)草本、灌木均较乔木植株个体小,故图示的三条曲线中,选取的各样方面积对应物种数最少的曲线表示的是乔木物种数随样方面积变化的规律。样方面积为S3时,乔木物种数不再随样方面积变化而变化。故调查乔木应选取的最小样方面积为S3。方法技巧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辨别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过后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等。B组统一命题、省(区、市)卷题组考点1种群1.(2019课标全国Ⅰ,6,6分)某实验小组用细菌甲(异养生物)作为材料来探究不同条件下种群增长的特点,设计了三个实验组,每组接种相同数量的细菌甲后进行培养,培养过程中定时更新培养基,三组的更新时间间隔分别为3h、10h、23h,得到a、b、c三条种群增长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菌甲能够将培养基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B.培养基更换频率的不同,可用来表示环境资源量的不同C.在培养到23h之前,a组培养基中的营养和空间条件都是充裕的D.培养基更新时间间隔为23h时,种群增长不会出现J型增长阶段答案D本题借助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知识,考查综合运用能力;对试题中设置的细菌连续培养模式的分析,体现了对科学探究素养中的结果分析要素的考查。异养生物细菌甲可将培养基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A正确;更换培养基可提高培养基中营养物质的相对含量,培养基更换频率的不同,可用来表示环境资源量的不同,B正确;由图示曲线a变化规律知,在培养到23h之前,细菌数量以较大的速率增长,说明此阶段之前,a组培养基中的营养和空间条件都是充裕的,C正确;在刚开始培养时及培养基更换后,细菌的生存环境理想,在较短时间内,种群增长会出现J型增长阶段,D错误。2.(2019江苏单科,14,2分)如图是一种酵母通气培养的生长曲线,a、b是相同培养条件下两批次培养的结果,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A.a批次中可能有大量细菌污染B.b批次的接种量可能高于a批次C.t1时两批次都会产生较多的乙醇D.t2时两批次发酵液中营养物质剩余量相同答案B本题借助酵母菌两批次培养生长曲线的差异,考查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对两条生长曲线的对比分析,体现了科学探究中的讨论与分析要素。K值大小取决于环境。两条曲线均为“S”型增长曲线,且K值相同,说明两批次培养的环境条件相同,A错误;b曲线达到K值所需时间较短,可能的原因是b批次接种量高于a批次,B正确;因为对酵母菌进行通气培养,所以t1时两批次都不会产生较多乙醇,C错误;因a、b两批次培养达到K值时间不同,故两批次培养到K值时消耗的营养物质的量不同,即t2时两批次发酵液中营养物质剩余量不同,D错误。3.(2018课标全国Ⅰ,5,6分)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答案D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斗争就会加剧,种群密度就会制约种群数量增长,A、B正确;当鱼塘中某种鱼的密度高于或低于最适密度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均会下降,即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C正确;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随种群密度的增加,密度对种群增长的制约作用逐渐增强,D错误。素养解读本题通过基础判断的形式考查种群密度的相关知识,涉及对科学思维素养的考查。规律方法影响种群密度因素分析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迁入率与迁出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凡是影响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因素均影响种群密度,如食物、天敌、空间、气候、传染病及种群的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4.(2018海南单科,25,2分)将相等数量的硝化细菌和大肠杆菌分别接种到含铵盐的无机盐培养液中,在适宜温度下振荡培养。若用虚线表示大肠杆菌的生长趋势,实线表示硝化细菌的生长趋势,则图中能正确表示两种菌体生长趋势的是()  答案大肠杆菌为异养生物,在含铵盐的无机盐培养液中无法生存,硝化细菌为自养生物,可利用培养液中的铵盐合成有机物,呈“S”型增长,C正确。5.(2018江苏单科,19,2分)由于农田的存在,某种松鼠被分隔在若干森林斑块中。人工生态通道可以起到将森林斑块彼此连接起来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农田的存在,增加了松鼠的活动空间B.生态通道有利于保护该种松鼠遗传多样性C.不同森林斑块中的松鼠属于不同种群,存在生殖隔离D.林木密度相同的不同斑块中松鼠的种群密度相同答案B据题干“某种松鼠”可知,不同森林斑块中的松鼠属于同一物种,不存在生殖隔离,C项错误;据题干“由于农田的存在,某种松鼠被分隔在若干森林斑块中”可知,农田的存在,减少了松鼠的活动空间,A项错误;据“人工生态通道可以起到将森林斑块彼

1 / 9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