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专用)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六单元 生态脆弱区治理与流域开发 第39讲 水土流失区与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39讲水土流失区与荒漠化地区2017版课程标准内容要求2017级四省市教学内容建议以某生态脆弱区(水土流失区与荒漠化地区)为例,说明该类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水平3-4]1.结合资料,说出生态脆弱区的基本含义[综合思维、区域认知]2.结合实例,说明某生态脆弱区(水土流失区与荒漠化地区)主要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分析该环境与发展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探究综合治理该生态脆弱区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具体措施[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3.归纳分析生态脆弱区综合治理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方法[综合思维][知识体系构建][主干知识整合]一、生态脆弱区1.含义:生态脆弱区也称生态交错区,是指两种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区域。2.生态脆弱区基本特征:系统抗干扰能力弱,对____________敏感,时空波动性强,________效应显著,环境异质性高。3.我国生态脆弱区的空间分布:我国生态脆弱区主要分布在北方干旱半干旱区、____丘陵区、西南山地区、____________区及东部沿海水陆交接地区。交界过渡全球气候变化边缘南方青藏高原二、水土流失——以黄土高原为例1.水土流失及其危害(1)黄土高原位置及范围日月山河谷发育长城太行山秦岭(2)水土流失的危害耕地农业单位生态环境自然灾害地上悬河2.水土流失的成因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其中______原因是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3.水土流失的治理(1)原则①______、工程与耕作措施相结合②______、社会与生态效益相结合③治理与____相结合→以__________为中心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农林牧综合发展人为林草经济开发水土保持(2)黄土高原___________综合治理措施小流域水平林果打坝建库平整护田林网间作[易误辨析]1.黄土塬、黄土峁和黄土梁有何区别?提示黄土高原形成初期,地面平坦沟壑少,地形类型称为黄土塬;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使地表形成许多沟壑,地面破碎,此时的地形称为黄土梁;随着水土流失的继续,更多的土壤被冲走,地面更加破碎,呈现出更多的沟壑和一块块馒头状的小丘,此时的地形称为黄土峁。由黄土塬到黄土梁到黄土峁,其实质是黄土高原不断被破坏的过程。三、荒漠化——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1.荒漠化的概念与表现经济干旱半湿润耕地林地石质荒漠次生盐渍[易误辨析]2.沙漠化与荒漠化有何区别?提示荒漠化有多种类型和形成途径,而土地沙漠化只是荒漠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次生盐渍化也是荒漠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是由于干旱地区灌溉不当造成的,石质荒漠化也是荒漠化的表现形式。2.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地表水植被流水沙质风沙沙漠3.导致荒漠化的自然因素持续干旱4.荒漠化的人为因素5.荒漠化的危害(1)经济危害:许多村庄、道路、水库以及灌渠等受到______威胁,经济损失巨大。(2)生态危害:造成表土裸露,为_______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沙源。(3)生产危害:导致植被和地表形态破坏,使生物的______持续下降,______和牧草减产甚至绝收,继而引发饥荒。风沙沙尘暴生产力粮食6.我国对荒漠化的防治(1)防治方针: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2)防治原则:______为主,______结合,_______治理。(3)防治措施预防防治综合合理用水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易误辨析]3.宁夏沙坡头的草方格沙障,你知道它的生态作用吗?提示①能使地面粗糙,减小风力;②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例1】(2018·全国文综Ⅱ)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下表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据此完成(1)~(3)题考点一水土流失成因及治理(1)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A.减小降水变率B.减少河水含沙量C.增加降水量D.加大河流径流量降水序号降水历时/天降水量/mm汾川河洪峰情况1253.0无明显洪峰2480.3无明显洪峰35100.1无明显洪峰4273.2无明显洪峰5290.7洪峰流量346m3/s6254.4洪峰流量1750m3/s(2)第5次降水产生洪峰的原因是此次降水()①历时长②强度大③下渗少④植被截流少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第6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要源于()A.河床B.沟谷C.裸露坡面D.植被覆盖坡面[尝试自解](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错因诊断]①不能正确提取表格中的有效信息;②第(3)题,易误选C项,习惯认为裸露坡面产生大量的泥沙。[解题步骤]第一步,获取信息:文本信息“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图像信息“第五次降水形成了较大的洪峰”“第六次降水历时2天,降水54.4mm,洪峰流量1750m3/s”。第二步,思维路径:第(1)题,植被覆盖率高,保持水土能力强,可以减少河水含沙量。第(2)题,第5次降水,时间较短,但降水量在几次降水中接近降水最多的第3次,降水强度大;前面连续的几次降水,导致地下水含量增加,达到饱和,大量降水以地表径流形式汇入河流,形成洪峰。第(3)题,经过连续的多次降水,形成的坡面径流将植被覆盖坡面植株之间的堆积物冲走,导致土壤裸露,又由于黄土高原土质疏松,第6次降水形成的坡面径流冲刷这些土壤,引起水土流失,增加河流的含沙量。第三步,筛选答案:(1)B(2)B(3)D1.水土流失的成因分析(1)水土流失的自然条件主要包括气候、地形、植被、土壤等方面,是形成水土流失的基本条件。它们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如下表所示:自然因素对水土流失产生的影响气候与降水的多少和强度有关。降水越多越集中,强度越大且多暴雨,侵蚀作用就越强,水土流失也越严重地形与地形的坡度和坡面组成物质有关。在一定范围内,地形坡度越大,坡面物质越不稳定,越容易产生水土流失现象植被与植被的覆盖程度有关。植被覆盖率越低,削减降雨和径流的能力就越低,水土流失越严重土壤与土质的疏密程度有关。土质越疏松,水土流失越严重(2)水土流失的人为因素人为因素是目前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重点分析导致地表植被破坏、土质疏松的人类活动。①生活能源短缺,大量砍伐薪柴。②山地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毁林开荒、耕作方式不当、管理粗放。③开矿、开采石料、修路、建房屋、修水利工程等开发建设不当。下2.水土流失的危害从表面上看,水土流失表现为土壤侵蚀,但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统一变化的过程。如下图所示:3.区分同一种生态问题在不同区域的差异比如对于黄土高原与我国南方低山丘陵的水土流失问题分析时对比如下:水土流失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自然原因夏季降水多且多暴雨;土质疏松,植被覆盖率低夏季降水多且多暴雨人为原因毁林开荒;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过度开发、樵采整治措施黄土高原不如南方水热条件好,又处于过渡地带,需实施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等生物措施;兴修水库、打坝淤地、修建水平梯田等工程措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由于水热条件好,其有效措施是封山育林恢复植被,兴建小水电站,大坝等(2015·浙江地理)我国《水土保持法》规定,“禁止在二十五度以上陡坡地开垦种植农作物”。下图为黄土高原某地陡坡耕地景观图。完成1~2题。1.黄土高原陡坡耕地会()①改变地貌类型②影响降水量③破坏自然植被④松动地表土体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主要有()①地形坡度大②植被稀疏③降水量大④全年风大⑤土质疏松⑥冻融作用强A.①②⑤B.①④⑥C.②③⑥D.③④⑤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陡坡开垦,坡地地形不会改变,对降水影响不大;但是会破坏自然植被,土体缺少植被保护,地表土体松动。③和④正确,选择D项。第2题,本题考查水土流失的原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地形坡度大,植被稀疏,土质疏松,该地降水集中,降水强度大,是主要自然原因。全年风力的大小对水土流失影响不大,冻融作用不明显,故A项正确。答案1.D2.A【例2】(2016·海南地理)下图示意一固定沙丘某年5~9月土壤水分含量(%)随深度的变化。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据此完成(1)~(3)题。考点二荒漠化的成因及治理(1)该固定沙丘()①浅层土壤含水量低②深层土壤含水量低③6~8月土壤含水量低④6~8月土壤含水量高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2)6~8月,该固定沙丘土壤含水量明显不同于其他月份的原因是()①风速较大②蒸腾量较大③气温较高④降水量较少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为维护生态安全,毛乌素沙漠的南缘适合()A.植树B.种草C.栽灌木D.自然演化[尝试自解](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错因诊断]第(1)题,审题,读图能力欠缺。第(2)题,不能灵活运用毛乌素沙漠地区气候等自然要素的相互影响分析问题。第(3)题,易误选A项或者B项,是因为没读懂材料中提到的沙漠南部无人干扰,多年保持稳定的要求。[解题步骤]第一步,获取信息:文本信息“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固定沙丘某年5~9月土壤水分含量(%)随深度的变化”;图像信息“表层土壤含水量小”“6~8月土壤中含水量小”。第二步,思维路径: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深度越深,土壤含水量越高,故浅层土壤含水量低,深层土壤含水量高;图中显示6~8月土壤含水量低。第(2)题,该沙丘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冬季风力大,夏季风力小,但夏季气温高,蒸发蒸腾量大,导致表层水分被蒸发,故6~8月土壤含水量低。第(3)题,为维护生态安全,应该保持自然演化的过程,减少人为扰动。第三步,筛选答案:(1)C(2)B(3)D1.判断一个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为荒漠化的方法一看位置,经纬度位置在四个沙漠带中。二看年降水量,年降水小于400mm的地区易发生荒漠化。三看土地覆被和利用类型,土地覆被类型以沙地为主的地区,土地利用中草地减少、耕地增多等可引起荒漠化。四看地形,地形崎岖,若植被破坏,易造成水土流失,形成“石漠化”。2.人为因素造成的荒漠化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一方面来自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具体如下表所示。因素分布地区破坏原因危害过度樵采能源缺乏地区樵采天然植被作为燃料严重破坏植被,易造成风沙侵蚀草原地区采挖药材、发菜增加收入因素分布地区破坏原因危害过度放牧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干旱的绿洲边缘为求得短期经济利益,尽可能多地放牧牲畜加速了草场退化和沙化进程过度开垦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从事农业(种植业)生产使沙化土地连片发展水资源利用不当绿洲地区中上游过度利用水资源,导致下游水源短缺次生盐渍化灌溉农业区大水漫灌3.我国不同地区的荒漠化治理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生产状况,形成不同的荒漠化问题,具体的分布特点、防治措施也不相同,针对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分析要点如下图所示:(2015·山东文综)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下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3.“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A.自然植被改善B.风力侵蚀减弱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4.“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解析第3题,主要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由题干信息可知,“生态裂谷”的形成是由于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所致。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附近交错带地下水位相对较高,地下水由交错带流向绿洲区,C项正确。“生态裂谷”为环境退化现象,即自然植被退化、风力侵蚀增强,固定沙丘转为流动沙丘。第4题,主要考查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1 / 5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