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专用)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城市与地理环境 第23讲 城市化及影响课件 新人教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23讲城市化及影响2017版课程标准内容要求2017级四省市教学内容建议1.运用资料,说明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水平1-4]1.1运用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综合思维、区域认知]1.2运用资料,说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2.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水平1-4]2.1结合实例,说出地域文化的含义[综合思维、区域认知]2.2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知识体系构建][主干知识整合]一、城市化1.城市化的含义和标志集聚含义标志人口空间上_______________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持续_______产业活动_______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土地利用乡村转变为城市地区城市________规模不断扩大上升劳动力用地2.城市化的类型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图解表现人口由_____迁往______人口由______迁往近_______人口由_____迁往_____和小城镇人口迁回______成因城市的拉力和乡村的推力市区人口激增,城市规模扩大乡村基础设施完善,环境优美开发市中心衰落区,国内外移民乡村城市市区郊区市区农村市区[易误辨析]1.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的区别?提示郊区城市化城市总人口增加,逆城市化城市总人口减少。3.城市化的动力______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区域_____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促进______化。工业工业工业农村城镇提高城市用地城市规模[易误辨析]2.城市化水平越高,是不是工业化水平越高?提示不是。城市化水平越高,第三产业越发达,第三产业的产值超过工业产值。4.城市化进程(1)时间变化: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随时间的变化可以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___”形曲线。下图中A为______阶段,B为_______阶段,C为______阶段。S初期加速后期高趋缓逆城市很快郊区城市较低缓慢(2)地区差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直接导致城市化的地区差异,因此,城市化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表现出不同的进程。具体差异见下表: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起步时间早(英国最早)晚(20世纪中叶以来)目前速度趋缓(甚至停滞)_______城市人口比重大(_____%以上)小(不到____%)快7040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所处阶段_____________阶段______阶段和_____阶段城市化表现及原因表现__________现象城市发展不合理原因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郊区__________完善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快,农村劳动力____后期成熟初期加速逆城市化基础设施过剩5.城市化的影响(1)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大气圈使气候要素发生变化,出现城市“________”现象水圈影响水循环环节和水质,产生“_______”效应岩石圈对城市土地质量产生不良影响生物圈________________减少热岛雨岛生物多样性(2)“城市病”的表现及解决措施就业环境拥挤紧张社会大城市卫星郊区合理绿化[易误辨析]3.城市面积不断扩大,对城市的气温、湿度、地表径流会产生哪些影响?提示城市硬化面积增加,植被减少,会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气温,形成“热岛效应”;城市凝结核增多,导致城市降水多于郊区;城市硬化面积增加,下渗能力减弱,地表径流增加,易形成城市内涝。二、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园林建筑特点文化特点中国讲究含蓄,显而不露,引而不发,忌直求曲,忌宽求窄_____性、封闭性西方整齐划一,均衡对称,直率敞朗,和盘托出_____性,开放性内向外向【例1】(2015·重庆文综)下图中的曲线示意中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四个国家的城镇化率变化情况,曲线上的圆点表示各国不同高铁线路开始运营的年份。读下图,回答(1)~(2)题。考点一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1)图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时,四个国家中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的为()A.20%~30%B.30%~40%C.40%~50%D.60%~70%(2)图中2000~2010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在此期间()A.工业化程度提高B.人口增长率增大C.逆城市化现象明显D.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尝试自解](1)________(2)________[错因诊断]①读图能力差,没有读懂图;②没有明确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的城镇化率最大的国家。[解题步骤]第一步,获取信息:题干信息“乡村人口比重最小、2000~2010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文本信息“城镇化率变化情况,曲线上的圆点”;图像信息“纵坐标城镇化率、横坐标时间、圆点可以对应时间”。第二步,思维路径:找到最早出现的圆点画纵线交于四条线,最上面的交点为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的国家;自2000年和2010年画纵线,找到圆点最多的国家(城市化率最低的即经济水平最低的),对接城市化的动力工业化。第三步,筛选答案:(1)B(2)A城市化过程和特点题目的分析思路(1)根据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变化来判断城市化速度;(2)根据城市面积、范围的变化来判断城市化速度;(3)根据不同区域类型(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判断城市化进程和特点;(4)根据产业结构特点及变化分析城市化特点;(5)根据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分析城市化特点。(2017·江苏地理)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制造业企业数量及其空间分布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双选)1.该城市0~6km的中心城区企业数量()A.1985~2004年增多B.1985~2004年减少C.2004~2013年增多D.2004~2013年减少2.2004年之后,该城市已进入()A.工业化初期阶段B.工业化中期阶段C.郊区化阶段D.逆城市化阶段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该城市0~6km的中心城区,累计百分比下降,数量和企业总数有关,该年数量等于总数乘以百分比,通过简单计算不难得出,1985~2004年增多,2004~2013年减少,故选AD。第2题,2004年之后,中心城区工业数量减少,郊区数量增多,大量工业企业向郊区迁移,说明该城市处于郊区化阶段;2004年之后,企业数量增加迅速,说明该城市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故选BC。答案1.AD2.BC【例2】(2016·上海地理)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升级在区域发展中相伴而行,城市化率、产业结构是城市与区域发展的重要标志。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考点二区域城市化与工业化材料一2012年崇明农业总产值中传统种植业占51.88%,种植业以农户家庭经营为主。工业以传统工业为主,主要部门为黑色金属、机械和纺织,占重点骨干企业的70%,且主要分布于各个乡镇,布局零散。材料二2012年,崇明县GDP仅占上海全市GDP的1.2%。2012年崇明及全国三大产业比重(%)产值比重从业人员比重崇明全国崇明全国第一产业9.4010.0837.9033.60第二产业53.1045.2716.3030.30第三产业37.5044.6545.8036.10(1)概括2012年崇明城市化率特点。(2)根据表中数据,分别归纳2012年崇明三大产业的特点。(3)分别说明2012年崇明第一、第二产业对其城市化发展的影响,并分析原因。(4)上海市《崇明生态岛建设纲要》提出2020年崇明城市化率要达到70%。对此有专家建议,崇明应大力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并以此作为城市化建设的强劲动力。评价这一建议的合理性。[错因诊断]①分析三大产业特点没有进行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从业人员比重与全国的对比分析;②第(3)题没有根据第(2)题对比结果分析[尝试自解](1)(2)(3)(4)[解题步骤]第一步,获取信息:题干信息“城市化率、产业特点、影响”;文本信息“种植业占51.88%,工业以传统工业为主,”;图像信息“崇明县湿地面积广、城市化率低于上海市和全国水平”。第二步,思维路径:对比分析三大产业产值比重和从业人员比重,得出哪一产业滞留劳动力多,哪一产业吸引劳动力潜力大。第三步,写出答案:(1)2012年崇明城市化率低于全市和全国平均水平。(2)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低于全国平均值,但从业人员比重却高于全国平均值。第二产业:产值比重高于全国平均值,但从业人员比重却低于全国平均值。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低于全国平均值,从业人员比重高于全国平均值。(3)第一产业影响:崇明第一产业滞留的农业劳动力过多,影响了第一产业劳动力的转移,不利于城市化的发展。原因:以种植业为主,规模小,效率低,难以为城市化提供足够的剩余劳动力。第二产业影响: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偏弱,即工业化对城市化发展虽然有一定的拉动作用,但拉动作用还不够强。原因:①以传统产业、乡镇企业为主;②布局零散,集聚程度较低,规模小。因此,第二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偏弱。(任答一点即可)(4)通常,三大产业中,第三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最强;崇明的第三产业不强,发展空间很大;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既可以促进崇明的经济发展和加速城市化进程,也可以有效地保持崇明优良的生态环境,兼顾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因此这个建议是积极的、合理的。1.我国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4种典型模式2.不同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的特点及关系相同点工业化初期,工业化水平与城市化水平都比较低,但城市化已超过工业化;工业化以后,城市化水平明显高于工业化水平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不同点特点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时间长,工业化和对自然资源利用程度基本上可持续发展,城市化过程付出代价较小,城市化水平高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和工业化起步晚,发展快,导致城乡差距扩大,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盲目流动,城市化水平明显高于工业化水平关系在发达国家,工业化与城市化二者协调发展,较为合理在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水平远滞后于城市化水平,城市发展不合理,产生了严重的“城市病”3.(经典高考题)就地式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一般不离开居住地,而农村逐步向城镇转化,这是城市化的一种新趋势。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乐清市地处浙江省东部沿海,2010年常住人口约138.93万人,其中农村人口约占82.6%。据2009年统计,农林牧渔业的从业人员为16.31万人,比1999年减少了约25%。材料二2009年以来,乐清市实现了电话、有线电视家家通;自来水受益村数达到858个,比重为94%;垃圾集中处理村数达811个,比重为89%;村级全民健身苑达715个,篮球场506个。“十一五”期间,该市实行城乡免费义务教育,60周岁以上农村居民基础养老金享受率达到100%。(1)归纳乐清市城市化过程中劳动人口结构、产业结构发生的变化。(2)在城市化进程中,乐清市就地式城市化方式起到了显著作用。分析乐清市就地式城市化过程中采取的主要措施。(3)乐清市农村就地式城市化进程对我国城市化发展有什么意义?解析第(1)题,由材料一可知乐清市劳动力人口结构的变化,由图可知产业结构发生的变化。注意从时间变化角度去说明问题。第(2)题,由图可知乐清市调整了产业结构,提高了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由材料二可知乐清市完善了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环境质量、建立了社会服务体系(全民健身苑、篮球场、养老金等)。第(3)题,明确“就地式城市化”的概念,与传统的城市化的弊端做比较,可知就地式城市化是我国农村城市化建设的一条新路,劳动力就地转化,既加快了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又避免了城市过度膨胀带来的问题。答案(1)从劳动人口结构变化看:从事农林牧渔业的从业人员2009年比1999年减少了约四分之一,表明农业劳动人口数量急剧下降。从产业结构变化看:2010年与1978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显著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均明显上升。(2)建设现代化生活、文化娱乐和信息等基础设施;积极发展第二、三产业;加强环境建设,提高环境质量;建立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使农民享受城市人口一样的教育和养老服务,又保持乡村的特色生活方式。(任答三点即可)(3)为我国扩大农村城市化建设探索了一条新路;就地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化,缩小城乡差别;可以避免城市过度膨胀所带来的“城市病”(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环境污染等)。(任答两点即

1 / 7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