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自然地理学复习知识点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章1自然地理学的性质(综合性,区域性,环境性,系统性)简答题2自然地理学(一般认为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学科。自然地理学就是用系统的、综合的、区域联系的观点与方法,去审视与研究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组成、结构、区域分异特征、形成与变化规律以及人与环境相互作用,从而对地表自然环境进行评估、预测、规划、管理、优化、调控的学科)名词解释第二章1为什么地球能成为人类的摇篮、人类的家园?(由适宜的日地距离、适中的地球质量、近球形的地球形状、特定的运动速度与方式决定)问答题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地方时和地转偏向力。地球的公转导致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地球运动对地表温度调节、生命孕育有重要意义。地球的自转与公转,不仅导致了昼夜的更替、四季的变化、地方时的产生,以及在地表做水平运动的物体的偏移,而且对于地表温度的调节、生命的孕育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地球绕太阳运转的轨道近似于圆形,从而保证从太阳得到的辐射相对比较稳定,使地面温度的变化不过于激烈。地球自转一周为24h,自转的速度比较适中,因而使昼夜温差变化较小,有利于生物的生存。2地外系统对地表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能量的来源、引力的影响、陨石撞击的环境效应及其他因素的影响)问答题3地内系统对地表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能量的来源、物质的交换、地内活动的其他环境效应)问答题第三章1想从自然地理学的角度,对地表系统基本的组成与特征作一个简要的叙述(四大圈层、三大界、固、液、气三态物质)2地球表层系统的结构有哪些(垂直分层、水平分异、立体交叉、多级嵌套)3地表系统的功能(物质传输、能量流动、信息传递和地球表层系统的可预测、可调控功能)4地表系统与人类的相互影响第四章岩石圈1莫霍面:一个位于大陆地区平均33km的地下,纵波速度由7.6km/s向下突然增加到8.0km/s,这个界面叫做莫霍洛维奇不连续面,简称莫霍面。莫霍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2古登堡面:位于地下2900km的地方,纵波速度由13.32km/s向下突然降低为8.1km/s,横波至此则完全消失,这个界面称之为古登堡不连续面,简称古登堡面。古登堡面是地核和地幔的分界面。3康拉德面:在地下10km的地方,还存在一个次级的波速变化的不连续面,纵波速度由6.0km/s向下增加到6.6km/s,横波速度则由3.6km/s向下增加到3.8km/s,这个界面叫做康拉德面。康拉德面进一步将地壳划分为上地壳和下地壳。4克拉克值:化学元素在地壳中平均含量称克拉克值,亦称元素丰度。5矿物:矿物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相对固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均质物体,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6最常见的造岩矿物有下列几种:长石(正长石、斜长石)、石英、云母、角闪石、辉石、橄榄石。正长石:K[AlSiO3O8]或K2O·Al2O3·6SiO2又名钾长石,晶体为板状或短柱状,在岩石中常为晶形不完全的短柱状颗粒。肉红、浅黄、浅黄白色,玻璃或珍珠光泽,半透明,硬度6,有两组解理直交(正长石因此得名),相对密度2.56~2.58。鉴定特征:肉红、黄白等色,短柱状晶体,完全解理,硬度较大(小刀刻不动)。斜长石:由钠长石和钙长石所组成的类质同象混合物,细柱状或板状晶体,在晶面或解理面上可见到细而平行的双晶纹;在岩石中多为板状、细柱状颗粒。白至灰白色,或浅蓝、浅绿,玻璃光泽,半透明。硬度6~6.5,两组解理斜交(86°左右,斜长石因此得名),相对密度2.60~2.76。鉴定特征:细柱状或板状,白到灰白色,解理面上具双晶纹,小刀刻不动。7长英质矿物,又叫硅铝矿物或浅色矿物,包括石英、长石和白云母,其色浅,比重较轻,含铁镁少。8铁镁质矿物,又称暗色矿物,包括橄榄石、辉石、角闪石和黑云母,其色深,比重较大,富含铁镁而得名。9岩浆和岩浆作用:岩浆是在地壳深处或上地幔天然形成的、富含挥发组分的高温粘稠的硅酸盐熔浆流体,是形成各种岩浆岩和岩浆矿床的母体。岩浆的发生、运移、聚集、变化及冷凝成岩的全部过程,称为岩浆作用。10岩浆作用主要有两种方式:当岩浆沿着岩石圈破裂带上升而侵入到地壳上部时,称为岩浆侵入活动,由此冷凝结晶而成的岩石称为侵入岩;当岩浆喷出地面时,称为火山活动或喷出活动,由此冷却凝固而成的岩石称为喷出岩(又称火山岩)。11火成岩按其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的不同可分为四类(1)超基性岩——二氧化硅含量小于45%,含铁镁较多,含钾钠甚少。主要由橄榄石、辉石组成。比如,橄榄岩。2)基性岩——二氧化硅含量45%~52%,主要由辉石、钙长石和少量橄榄石和角闪石组成。如辉长岩、玄武岩。3)中性岩——二氧化硅含量52%~65%,主要由角闪石、长石和少量石英、辉石、黑云母等组成。如闪长岩、安山岩、正长岩和粗面岩。4)酸性岩——二氧化硅含量大于65%,含钾和钠较多而铁镁较少,主要由长石、石英和云母组成。比如,花岗岩、流纹岩。)12按照组成岩石的矿物颗粒大小可以分为(显晶质结构)和(隐晶质结构)。显晶质结构是指用肉眼和放大镜即可看出晶体颗粒,又分为粗粒结构、中粒结构和细粒结构。隐晶质结构是指晶粒小于0.1mm,岩石呈致密状,显微镜下才能辨别其矿物特征。按岩石中矿物颗粒相对大小,可分为等粒结构、斑状结构和似斑状结构。13所谓构造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集合体的形状、大小、排列和空间分布等所反映出来的岩石构成的特征而言。14岩浆岩常见的构造有:(1)块状构造(2)流纹构造(3)流动构造(4)气孔构造(5)杏仁构造15岩浆岩根据其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可分为酸性岩、中性岩、基性岩和超基性岩四类;根据其结构与构造和产状的特征可分为深成岩、浅成岩(包括脉岩)和喷出岩等三种。16沉积岩:暴露在地壳表部的岩石,在地球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遭受到各种外力作用的剥蚀破坏,然后再把破坏产物在原地或经搬运沉积下来,再经过复杂的成岩作用等四个而形成岩石,称沉积岩。17沉积岩的形成过程一般可分:先成岩石的破坏(风化作用与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固结成岩作用等四个阶段。18沉积岩具有多种构造,其中最突出的是(层理)构造和(层面)构造。19层理:是指岩石的成分、结构、粒度、颜色等性质沿垂直于层面方向变化而形成的层状构造。层理通常可分为:(1)水平层理(2)波状层理(3)交错层理(4)压扁层理。(5)透镜状层理(6)逆变层理。20层面构造:指上、下层面中留下的与岩石成因有联系的各种印模和痕迹。如上层面中的波痕、雨痕、干裂;下层面中的槽模、沟模等。21沉积岩按其成因、物质组成和结构等特征,可分为碎屑岩类、粘土岩类和生物化学岩类。22变质作用的类型有:动力(碎裂)变质作用、接触(热力)变质作用、交代(热液)变质作用、区域(动力)变质作用、超变质作用。23三大岩石的转化:沉积岩、火成岩和变质岩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又叫做岩石的循环或地质循环:沉积岩变质可以形成变质岩,熔融再凝固就会变为火成岩;火成岩变质可以形成变质岩,风化、分解、搬运、沉积、固结就会转化为沉积岩;变质岩熔融再凝结也会变为火成岩,风化、分解、搬运、沉积、固结也会转化为沉积岩。24地壳上层为花岗岩层,其化学成分以O、Si、Al为主,Na、K也较多,故此层又称为硅铝层。此层在海洋地区则显著变薄,甚至完全缺失(如太平洋),因此是一个不连续圈层。玄武岩层位于地壳下部,其成分虽仍以O、Si、Al为主,但比起上部则相对减少,而Mg、Fe、Ca成分则相应增多,故此层又称为硅镁层。25陆壳的特征是厚度较大(30~70km),具双层结构,即在玄武岩层之上有花岗岩层(表层的大部分地区有沉积岩层)。洋壳的特征是厚度较小,最薄的地方不到5km,一般只有单层结构,即玄武岩层,其表层为海洋沉积层所覆盖。26内力引起地壳乃至岩石圈变形、变位的作用,称为岩石圈的运动,又叫构造运动。27地壳或岩石圈物质大致沿地球表面切线方向(水平方向)进行的运动,叫水平运动。这种运动常表现为岩石水平方向的挤压和拉张,也就是产生水平方向的位移以及形成褶皱和断裂,在构造上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和地堑、裂谷等。所以,水平运动也称为造山运动。地壳或岩石圈物质沿地球半径方向的运动,叫垂直运动,也叫升降运动。它常表现为大规模的缓慢的上升或下降,形成规模不等的隆起或坳陷,并引起海侵、海退,也就是导致海陆的变化。G.K.吉尔伯特称这种大面积的升降运动为“造陆运动”。杨怀仁先生将完新生代以来的构造运动(新构造运动)称之为造貌运动。28(地层厚度)、(产状)与(接触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构造运动的性质和幅度。29地层(岩层)产状:地层产状通常用走向、倾向和倾角三个要素来表示.岩层面与水平面的交切线,叫做走向线。走向线两端所指的方向叫做岩层的走向。垂直于走向线沿层面向下所引的直线叫做倾斜线,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所指示的方向,叫做岩层的倾向。倾斜线与和它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之间的夹角,叫做倾角。倾角反映了岩层的倾斜程度。30岩层的产状常用岩层的(走向)、(倾向)、(倾角)来确定,这三者称为产状要素。31倾向只有一个方向,它和走向的交角恒为90°32由于构造运动,往往使沉积间断,形成地层时代的不连续,这种不连续的地层接触关系,叫做不整合接触。如果不整合面上下地层相互平行,只是存在一个侵蚀面,这样的不整合叫做平行不整合或假整合。33反映沉积环境的岩性、结构、构造、化石及其组合特征叫做岩相。岩相一般可以划分为(海相)、(陆相)和(海陆过渡相)。岩相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沉积环境)的变化。34岩层的弯曲现象称为褶皱。褶皱是岩层塑性变形的结果,是地壳中广泛发育的地质构造的基本形态之一。褶皱基本形式有背斜和向斜两种。从本质上讲,应该根据组成褶曲核部和两翼岩层的新老关系来区分背斜还是向斜。35背斜指岩层向上拱弯,形成中心部位岩层的时代老,外侧岩层时代新的褶皱。36向斜指岩层向下凹曲,形成中心部位岩层的时代新,外侧岩层时代老的褶皱。37地壳中岩石(岩层或岩体),在受力情况下容易产生断裂。通常根据断裂岩块相对位移的程度,把断裂构造分为节理和断层两大类。破裂面二侧岩石有明显位移的为断层;节理是指没有发生或没有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38断层的要素有:断层面、断层线、断盘和断距。根据断层两盘相对位移的关系,断层可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平推断层和斜滑断层。39火山喷发可以分为两个基本类型:裂隙式喷发和中心式喷发。中心式喷发又可分为夏威夷型(宁静式)、培雷型(爆炸式)和中间型。通常,岩浆的酸度愈高、气体含量愈多,其爆炸性就愈强。40全球主要火山带有(环太平洋)火山带、(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带、(大西洋海岭)火山带。我国云南腾冲有8个火山群,属于(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带的范围。41地下发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叫震中;从震中到震源的距离叫震源深度;从观测点(如地震台)到震中的距离,叫震中距。42全球主要地震带有:(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大洋中脊)地震带,(大陆裂谷)地震带。43板块的划分:岩石圈可以划分成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印度-澳大利亚板块、非洲板块、南美洲板块、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七个大板块44板块的边界可以分成三种类型:①拉张型边界,又称离散型边界,以大洋中脊为代表。②挤压型边界,又称汇聚型边界,以海沟-岛弧为代表,③转换断层型边界,又称剪切型边界或者平错型边界。45威尔逊旋回(1)胚胎期:地幔的活化,引起大陆壳(岩石圈)的破裂,形成大陆裂谷,东非裂谷就是最著名的实例。(2)幼年期:地幔物质上涌、溢出,岩石圈进一步破裂并开始出现洋中脊和狭窄的洋壳盆地,可以红海、亚丁湾为代表。(3)成年期:洋中脊的进一步延长和扩张作用的加强,洋盆扩大,两侧大陆相向分离,出现了成熟的大洋盆地,洋盆两侧并未发生俯冲作用,与相邻大陆间不存在海沟和火山弧,称为被动大陆边缘。大西洋是其典型代表。(4)衰退期:随着海底扩张的进行,洋盆一侧或者两侧开始出现了海沟,俯冲消减作用开始进行,主动大陆边缘开始出现,洋盆面积开始缩小,两侧大陆相互靠近,太平洋即处于这个阶段。(5)残余期:随着俯冲消

1 / 2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