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20讲 经济体制改革与对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20讲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指导意见2.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3.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时空定位线索1经济体制改革: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我国逐渐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线索2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新时期实行对外开放,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城市到内地省会及城市,我国对外开放从范围上不断扩大,从层次上不断深化,逐渐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线索归纳考点一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考点二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考点呈现考点一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必备知识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背景:粉碎“四人帮”后,国民经济仍处于徘徊中前进的状态。(2)内容a.思想路线:重新确立了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b.政治路线: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以②经济建设为中心。(3)影响: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构图解史十一届三中全会2.经济体制改革(1)农村改革a.经济体制:实行以③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b.行政体制: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撤销生产大队,建立④村民委员会。构图解史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城市改革a.管理体制:实行政企分开,简政放权,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b.所有制: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c.分配制度:以⑤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背景: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中国改革开放面临着复杂的国内外形势。(2)过程a.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⑥南方谈话”,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b.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d.1997年,中共⑧十五大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e.21世纪初,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3)意义a.经济增长:中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b.人民生活:从总体上已达到了⑨小康水平。图证历史从“粮票”到“股票”的演进 图1代表着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图2体现了充满生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前者以行政手段配置资源,后者以市场配置资源。图解历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 探究点新时期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经济体制改革的历 【时空观念】核心观点(1)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起步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开始,逐步推广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到1992年前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起步、探索阶段。(2)从中共十四大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深入发展、融入世界阶段。到21世纪初,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起来。史料一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共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新阶段是改革的攻坚阶段,是以建立新体制为主要使命的阶段。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主要目的是促进生产力发展,从而使得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农村改革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史料实证】首先在安徽、四川试行,然后逐步推广到全国农村。在城市也是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由点到面,先试点后推广。改革旧的经济体制,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摘编自宁可《中国经济发展史》史料二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读史提示(1)史料一注意从时间阶段梳理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和具体实施的举措。(2)史料二阐述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认为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本质区别社会性质的标准;认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问题思考(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概括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主要特点。提示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进行,之后在城市全面展开;先试点,后推广(由点到面);突破旧体制,探索并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如何认识史料二的观点?提示邓小平认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他的这些言论在当时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促进了经济体制改革。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比较项目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背景①新中国成立后,经济落后、工业化程度低、国防力量薄弱;②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①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加速现代化建设;②国内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社会主义事业在世界范围内处于低潮;③改革开放以来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特点①单一公有制;②行政手段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①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②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影响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后期计划经济逐步僵化,严重束缚了生产力发展,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最大限度地解放了生产力,使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真正接轨,人民生活水平获得极大提高【史论归纳】1.(2018海南单科)20世纪50—90年代,中国城镇居民须与国营粮店建立供给和消费关系,由粮店按规定标准定期供应粮油。城镇间人口迁移和农业人口进城都要办理“粮油关系”。2001年国家正式取消这一做法,其目的是 ()A.消除城乡区域差别B.增加城乡居民收入C.完善市场经济体制D.开启农产品商品化考点集训C答案C据题干材料“城镇居民须与国营粮店建立供给和消费关系”,可得出计划经济控制“粮油关系”,取消“粮油关系”目的是实现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在粮油供给和消费关系方面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故选C项。2.(2017江苏单科)1981年底,经过调查研究,国家相关部门认为,扩大出口创汇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外贸垄断体制,二是产品质量低,三是出口亏损。为解决这些问题,他们提出了若干建议,其中包括 ()A.对国营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B.扩大外贸企业的经营自主权C.争取早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在广东等省市设立经济特区B答案B材料信息表明,只有打破外贸垄断体制,提高产品质量,扭转出口亏损局面,才能扩大出口创汇,这就需要扩大外贸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因此B项符合题意。A项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与题干中的“1981年”不符;世贸组织成立于1995年,从时间上可排除C项;在广东等省市设立经济特区是在1980年,排除D项。3.(2017北京文综)据图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导致服务网点锐减B.第一个五年计划推动了北京服务业发展C.经济体制改革极大激发了北京市场活力D.加入世贸组织使北京商品供应更加多样C答案C本题考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观察“北京市百货零售网点数量统计示意图”可知,与1959年相比,北京市百货零售网点数量在1987年以后大幅增长,这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济体制改革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提出有关,故应选C项。A项发生在1953—1956年,B项发生在1953—1957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在2001年,从时间上可以排除A、B、D三项。考点二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必备知识1.经济特区的创办(1)过程: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成为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1988年设置海南经济特区。(2)特点: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经济活动以①市场调节为主。(3)影响: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为全国②排头兵,对沿海地区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误区警示经济特区与特别行政区“特”的区别:经济特区的“特”是指实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和经济政策;特别行政区的“特”是指享有特殊法律地位,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2.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1)沿海开放城市:1984年,国家决定开放天津、上海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2)沿海经济开放区:相继开辟长江三角洲、③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3)经济技术开发区a.设立:在沿海和其他地区的开放城市中,划出一定区域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b.特点: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具有④知识密集的特点。c.意义:是学习先进管理经验、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场所,也是了解国际行情的重要窗口。3.浦东的开发和开放(1)目的: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⑤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2)开放:1990年,中央政府决定开发开放上海浦东。(3)成果:成为中国20世纪90年代⑥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4.对外开放格局(1)表现: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2)特点:全方位、⑦多层次、宽领域。构图解史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特点探究点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背景、特点及影响史料一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合作探究【史料实证】史料二1980年,建立第一批经济特区。1988年,设置海南经济特区。1984年,进一步开放大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从1985年起,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1990年,决定开发开放上海浦东。随着贯穿欧亚的第二座大陆桥在阿拉山口接轨,当年的丝绸之路再次成为经济往来的重要纽带。——金勇进主编《数字中国》史料三中国进出口总额发展变化图读史提示(1)解读史料一应注意从世界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对外开放的必要性及紧迫性等方面分析。史料一表明当今世界是经济全球化开放的时代;中国对外开放吸取了近代中国闭关自守的教训。(2)史料二主要阐述了新时期对外开放的历程。解读史料二注意从开放的地点和范围分析,史料二体现了我国对外开放从沿海到内地,由点到线再到面,逐步开放的特点。(3)从时间轴和进出口数据轴理解新时期对外开放贸易数额的变化。史料三体现了对外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进出口贸易的发展。问题思考(1)结合史料一、史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新时期外贸的发展与近代有何不同。提示新时期外贸从社会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顺应了经济全球化趋势,具有主动性;近代外贸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中扭曲发展,具有被动性。(2)根据史料二和史料三,说明中国新时期外贸状况形成的主要原因。提示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的政策;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原因(1)从历史角度而言:是吸取历史经验教训的结果,关闭国门一定会脱离世界发展的大势。实行对外开放,利用和吸收外国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可以加快我国的发展。(2)从世界角度而言:对外开放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国际化、全球化的必然趋势,是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的基础战略。(3)从改革目标看:对外开放能跟踪世界先进水平,推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完成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史论归纳】1.(2018天津文综)京津塘高速公路是第一条经国务院批准并部分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设的跨省、市高速公路,1987年12月动工。这条高速公路的修建能够得到世界银行贷款,

1 / 7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