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京津琼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三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与科技文化 第36讲 现代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选修Ⅰ第十三单元近现代中国的思想与科技文化第36讲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课程内容内容索引主干梳理基础夯实概念理解重点深化史料考法定向突破高考感悟预测演练课时作业主干梳理基础夯实1.“两弹一星”(1)原因①国防现代化程度集中反映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②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2)历程①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_________试爆成功。②1966年10月,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③1970年4月,运载火箭将“_____________”号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轨道。④1975年11月,中国成功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一、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原子弹东方红-1【特别提醒】“两弹一星”研制的目的“两弹一星”研制的直接目的是打破美、苏的核垄断,保卫国家安全。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复杂的国际环境,因而其根本目的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和平的环境。2.载人航天技术(1)决策:1992年,中国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2)成就:2003年10月,“____________”飞船载人航天飞行成功。(3)影响: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3.袁隆平与杂交水稻(1)成果:1973年,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_________。(2)意义:袁隆平是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他选育出的杂交水稻不仅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4.计算机技术1983年研制成功“_______________”巨型计算机,此后不断进步,加速了国家信息化发展。神舟五号南优2号银河—Ⅰ号5.生物技术(1)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开辟了__________________的时代。(2)积极参与人类基因的研究,为提高国民生活和健康水平作出了贡献。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1.“双百”方针的提出(1)提出:______年,毛泽东正式提出实行“双百”方针。(2)意义①人们的眼界开阔了,思想活跃起来,学术文化各部门都显示出生机勃勃的景象。②学术界围绕中国历史分期,以及人口学、遗传学方面的一些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人工合成蛋白质19562.遭遇曲折(1)1957年________________后,“双百”方针的贯彻受到严重干扰和损害。(2)20世纪60年代初,中共中央开始纠正这一错误。(3)“文化大革命”中,“双百”方针又受到严重破坏,文艺界呈现出“百花凋零”的局面,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也几乎中止。3.文学艺术的春天(1)原因:科学文化领域在____________________后走向正途,1979年“双百”方针重新确立。(2)表现①文学艺术领域:各类文艺流派交相引领风潮。②学术、科技领域不断创新和发展。反右斗争扩大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易错辨析】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与新中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的区别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反映的是政治斗争的激烈,流派多且阶级阵线鲜明。新中国时期“双百”方针中的“百家争鸣”主要体现在学术上,没有阶级的差别与对立,两者实质不同。三、国运兴衰,系于教育1.扫盲教育(1)内容①1950年,党和政府召开全国工农教育会议。②政府开办各种类型的补习学校。③1982年宪法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均提到扫除文盲。(2)成果:2001年元旦,中国政府宣布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2.义务教育(1)地位:是国家普及青少年教育、扫除青少年文盲、提高人口素质、培养合格公民的重要手段,是国家的一项战略决策。(2)措施①1986年,颁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20世纪90年代,进一步将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提出了“____________”的战略。(3)成就:2001年元旦,政府宣布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战略目标实现。3.高等教育的发展(1)初步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我国基本参照苏联的高等教育模式,对高等院校进行改造、调整。(2)曲折发展①1958年,开始实施“教育大革命”,以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为核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科教兴国②1961~1963年,教育部对高等教育进行全面调整,高等教育事业进入稳定发展的轨道。③“文化大革命”对高等教育造成严重破坏。(3)迅速发展①_______年,恢复统一高考招生的制度。②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③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和民办高等教育都得到长足发展。1977【图示解史】现代中国的教育概念理解重点深化考点一新中国的科技成就概念解读1.863计划1986年3月,邓小平在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和陈芳允四位科学家提出的“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上,做出“此事宜速作决断,不可拖延”的批示。1986年11月,“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正式启动。“863计划”以前沿技术研究为重点,充分发挥高技术引领未来发展的先导作用,旨在提高中国自主创新能力。2.星火计划“星火计划”是经中国政府批准实施的第一个依靠科学技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计划。1985年5月,国家科委向国务院提出了“关于抓一批短、平、快科技项目促进地方经济振兴”的请示,引用了中国的一句谚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因而誉名为“星火计划”,意为科技的星星之火,必将燃遍中国农村大地。1986年初,中国政府批准实施这项计划。1.“两弹一星”的历史影响(1)打破了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打击了大国强权主义。(2)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3)加强了中国的国防,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定和平的环境。(4)带动了中国科技的进步,促进了中国科技水平的提高。(5)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2.新中国成立以来影响科技发展的因素(1)有利因素①政治: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科技事业发展创造了前提;民主法制逐步发展完善,党和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和正确决策为科技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保证。②经济:经济的高速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使国力迅速增强,对科技的需求大大增强。③文化: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继承并借鉴中外优秀科研成果,并在创新中求发展。④其他:优秀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科技事业中的开拓精神与无私奉献等。(2)不利因素①主要在于“左”倾错误思想对文化战线的长期干扰和破坏;党对知识分子的政策出现了一些不应有的失误。②历史上轻视文化对人们心理的影响,比较直接的是革命胜利后,大批工农干部走上领导岗位,他们普遍有重实践、轻知识的倾向。③相当一段时期闭关自守,缺乏对世界先进文化的学习和交流。3.新中国科技发展的阶段特征时期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70年代末20世纪80年代以来背景①美国敌视新中国,企图扼杀新生政权②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急剧恶化③美苏争霸,造成世界局势紧张①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②国际经济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③改革开放日益深化侧重点发展军事科技,如原子弹、导弹、氢弹、人造地球卫星,以提高国防实力①科技为经济服务,如注重核能的和平利用,进入国际卫星发射市场等②提出“科教兴国”战略,致力于提高综合国力影响①巩固并维护了中国国防安全,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安定的外部环境②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了综合国力,缩小了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解析“科教兴国”战略始于1995年。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故A项错误;1999年,“神舟”飞船飞行成功,故B项符合题意;“文化大革命”前,我国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故C项错误;D项发生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排除。针对练1(2018·衡阳一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成为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在这一战略指引下取得的成就是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神舟”飞船飞行成功C.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D.高校招收“工农兵学员”√考点二现代中国的教育与“双百”方针1.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简称知青,指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末自愿或被迫从城市下放到农村做农民的年轻人。1955年毛泽东提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成为后来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口号。1966年,高考停止,许多中学毕业生既无法进入大学,又无法被安排工作,领导层为避免局面失控,根据毛泽东“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1969年许多年轻人大规模下乡去农村。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末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的总数估计约在1200万至1800万之间。2.“百花齐放”与“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百家争鸣”指科学上的不同派别,可以自由争论。概念解读1.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教育事业的特点(1)除旧布新,确立新的教育制度,改革与调整并举。(2)教育服务对象发生变化,优先录取工农子女入学。(3)制定新的教育办学方针,在办学体制和办学形式上加快改革步伐。(4)各级各类学校调整教育模式,充实部分学科和专业,使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整、系统。(5)教育的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德、智、体全面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2.“双百”方针实施的意义与经验教训(1)现实意义①“双百”方针是党在总结我国文化发展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符合文化发展的规律,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指明了正确的方向。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科技进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方针。③我们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努力发展学术自由和创作自由。④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大力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和发展。(2)“双百”方针实施的经验教训①党和政府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处理问题。②在文学艺术领域要始终坚持“双百”方针,这对发展我国科学文化事业具有重大意义。③要处理好科学、文艺工作同政治和人民生活的关系,以及继承传统和不断创新的关系。针对练2(2018·衡水中学3月月考)新中国成立以后,依据根据地的教科书制度,我国将全国教科书的编纂、出版、发行权全部收归中央;195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成立,负责中小学教科书的编纂和发行,并建立完善的“国定制”教科书编审制度。这些举措A.有利于强化国家意志B.促进了义务教育的普及C.肃清了传统教育思想D.建立了真正的人民教育√家国情怀——恢复高考制度是重建社会公平与公正的壮举从现代化建设的角度来看,恢复高考制度是教育战线尤其是高等教育战线拨乱反正的重要标志,它对在全社会重新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对重建社会的公平与公正,对推进新时期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对推进中国教育制度的重建与创新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素养感悟史料考法定向突破材料1952年6月至9月,中国政府大规模调整了高等学校的院系设置,把民国时代的现代高等院校系统改造成了服务于集权体制的“苏联模式”高等教育体系。1952年的院系调整虽然能缓解当时的技术人才短缺,解决了中国高等教育中工科过于薄弱的痼疾,但其缺失不容轻忽。当时,中国政府对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及实况缺乏了解,将苏联的教育经验作泛政治化理解,甚至与“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混同起来,进而全面否定欧美国家以及民国时期高等教育的理念与有益的学术传统,摒弃了本科的通识教育,办学主体也从过去的多元化改变成一元化。——据陈辉《1952年中国高等院校的院系调整——“以苏联为师”的后果》整理获取材料信息要求:分析材料,指出1952年我国高校院系调整所造成的缺失之处。信息:将教育政治化,全面否定了欧美国家以及民国时期高等教育的理念与有益的学术传统,摒弃了本科的通识教育,办学主体变成一元化等。材料解放后,岑仲勉、吕思勉1957年、1959年先后在其论著中,认为武则天是“暴主”“无棘毫政绩可纪”。1959年10月1

1 / 6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