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的淄博陶瓷文化遗迹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千年的淄博陶瓷文化遗迹——以山头镇古窑的研究与保护为例周雅婷(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山东省济南市250000)摘要:博山陶瓷历史悠久,博山山头镇是博山陶瓷的发祥地,历经风雨的座座古窑,散落在博山的市井与村巷中。在历史的演进中,古窑经历了从兴建到鼎盛继而衰落的命运。在古老民居的院落中,那些耸立的馒头窑和极具特色的匣钵墙历经百年,向人们展示了它曾经的辉煌和历史,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工艺设备的改进,这些古窑已不是人们的衣食所取,生产现状举步维艰,许多古窑被拆除,老窑址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如何保护这些古窑成为值得我们深思和有待研究的课题。关键词:古窑;博山山头;陶瓷;保护ThousandsyearsofceramicculturalrelicsofZibo——TakingtheresearchandconservationoftheancientpotterykilnsinShantoutownasanexampleZHOUYa-ting(DepartmentoftheArts,ShandongJianZhuuniversity,Jinan,Shandong250000,China)Abstract:Boshanceramichasalonghistory,andBoshanShantoutownisthebirthplaceofBoshanceramic.Theancientpotterykilns,whichhavesufferedsomuch,scatterinthemarketplaceandvillagelaneofBoshan.Intheevolutionofhistory,ancientpotterykilnsexperiencedthefatewhichisfromtheconstructiontoitspeakandthendecline.Amongthecourtyardsofancientdwellings,thebreadkilnsanduniquesagger-walls,whichareafterhundredsofyears,areshowingtopeopleitsformergloryandhistory.Withtheacceleratedpaceofurbanconstructionandtheimprovementofprocessequipment,theseancientpotterykilnsarenotnecessaryforpeopleanymore,theproductionstatusofthemisverydifficult,manyancientpotterykilnswereremoved,theoldkilnsiteshavesuffereddifferentdegreesofdamage,andhowtoprotectthetheseancientpotterykilnsbecomethetopicwhichdeservesourseriousconsiderationandtobestudied.Keywords:ancientpotterykilns;BoshanShantou;ceramic;protection0前言:陶器工艺的产生,是人类发明史上的重要成果之一,是人类社会发展划时代的标志,同时也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1]。梁启超曾提出过“吾国以制瓷擅天下,外人至以吾国名名斯物”、“观其递嬗趋良之迹,亦我民族艺术的活动之一表征也[2]”,可以看出陶瓷器物本身或制造陶瓷器物之工艺技术便构成了历史演进的一个部分,既可当作研宄历史的资料亦可作为探索中国传统文化发展演变之轨迹的证据,其历史性和重要性可见一斑。据史料记载和考古发掘证明,早在距今8000年前的“后李文化”时期,淄博地区就开始了陶瓷生产[1]。西周初,齐国在齐都城内设立制陶作坊,从事陶器的专业化生产。魏晋南北朝前后,淄博地区的陶瓷生产完成了由陶器向瓷器的过渡。山头镇自唐宋以来就有陶器问世,距今已有千年历史,以窑为生、靠窑吃饭,故称“陶镇”。沿至清朝,当地的陶瓷业发展到了顶峰,民间圆窑林立。据《博山陶瓷厂志》记载,因当地煤炭及陶土资源丰富,为窑业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建国前,山头私营窑场星罗棋布,圆窑达一百四十余座。如今遗留下的这些古窑也多建于当地陶瓷的鼎盛时期。“山头窑”在淄博陶瓷的发展史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它秉承了淄博“磁村窑”的生产技艺,使淄博窑香火不断,在现代陶瓷发展史上,对淄博现代陶瓷的繁荣,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山头镇古窑为例进行研究,在提高人们对中国传统古窑文化认识的基础上,倡导保护即将消失的古窑。1淄博陶瓷的文化历史及淄博古窑历史内涵淄博地处鲁中,面积5938平方公里,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南部为山区,中心是丘陵盆地,北部属山前平原地带;境内河流纵横,土地肥沃,气候适宜,这就为原始人类的居住繁息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据考古调查,原始社会晚期淄博境内的人类居住不仅面广,而且点多,这从全市境内发现众多的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时期的古文化遗址得以证实。陶器的出现,与原始人类的活动居住分不开的,并且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社会生产力提高的结果。淄博地区原始社会陶器的发展是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阶段的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时期。人类在长期使用火的实践中,对粘土的可塑性和可烧性的认识后产生了陶器。1.1淄博陶瓷的起源与发展陶瓷是文化的结晶,艺术的精华。陶瓷的发明,推动了人类社会从“蒙昧时代”进入“蛮荒时代”的步伐,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体现了人类对水、土、火等物质的综合认识和把握,是人类发明史上的重要成果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物质文明做出的一大贡献。据考证我国陶器的烧制已有近万年的历史,而瓷器的出现也有1800余年的历史;由于陶器与人类的物质生活紧密相关,加之历史悠久,所以成为我们今天考证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和衡量一个地区文明程度的主要标志。淄博有我国五大瓷都之称,现在的陶瓷生产不仅规模宏大,而且门类齐全,工艺先进,产品精细,除供应国内市场外,还打入国际市场,远销世界各地,成为淄博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工业生产之一。据考证,淄博陶瓷生产最迟始于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后李文化时期,境内先民们就开始掘地筑窑,焚柴而陶[1]。从商代到西周,淄博的制陶工艺显著进步,并烧出釉陶器。商代淄博寨里一带出现原始青瓷。西周时期,齐国商贸发达,齐文化盛行。淄博是齐国故都,当时齐都设立制陶作坊,从事陶器的专业化生产。春秋战国时期,制陶业繁荣,淄博境内出现了作坊集中的制陶手工业。东汉后期我国北方地区由于长年战乱,经济萧条,生产发展缓慢,我国的经济中心逐渐由北方转移至南方。所以魏晋南北朝时期制陶业除建筑制陶,工艺美术制陶继续发展外,日用陶器多为瓷器所代替,陶器烧制已趋向衰退。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高度发展和繁荣时期,陶器发展史上也出现了我国制陶的第二个高峰时期,发明创烧出了三彩陶器。1.2淄博地区烧制瓷器的衰落及建国后的复兴唐代以后随着淄博地区瓷器的普遍烧制和大量出现,制陶业部分领域已被瓷所代替,除建筑制陶得以继续发展外,其他制陶业已基本衰落。到南北朝时,富有聪明智慧的淄博陶瓷工匠已经从技术上完成了由陶向瓷的历史性飞跃,淄川寨里窑成为中国北方唯一的青瓷产地[3]。宋金时窑场数量增多,新品迭出,磁窑窑场规模最大。经过元末战乱后,明代又有新发展,博山出现“陶者以千数”的盛况。清初康、雍、乾三代,淄博陶瓷业迅速发展,博山成为山东陶瓷的集中产地和销售中心,以“瓷城”闻名遐迩。新中国成立后,淄博逐步发展成为我国五大陶瓷产区之一。1982年正式成立的山东省陶瓷公司,就驻在淄博市博山区。1984年7月,由山东省、淄博市和博山区三级政府联合投资在博山区北神头村颜文姜祠内建立了当时山东省唯一的陶瓷专业博物馆——淄博陶瓷博物馆。淄博境内现有陶瓷生产企业180个,从业人员3.7万人,年产日用陶瓷5.59亿件。1.3淄博窑的历史内涵淄博窑历史悠久,上始于我国新石器时代,下迄今日及将来。从地理上讲,淄博窑指的是历史时期位于今山东省淄博市行政区域内诸多窑址及陶瓷器物,同时也包括建国后至今位于淄博市境内的陶瓷厂家及陶瓷产品。淄博窑在我国陶瓷史上曾经创造过无数辉煌,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窑口。民国初年,淄博窑凭借得天独厚的矿产资源和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利用,加上一些国外技术和设备的引进,一些日用陶瓷产品产量巨大,名声大振,使其成为重要的陶瓷生产基地,蜚声海内外。淄博窑的烧造历史很长,是我国北方最早烧制青瓷的唯一窑口。历史上淄博窑烧造了大量的精品美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北朝淄博寨里窑烧造的青瓷仰俯莲花尊。隋唐五代宋金时期,淄博窑受外来文化的影响,特别是波斯文化的影响,生产了许多黑釉、白釉、青釉器物,还产生了雨滴釉、茶叶末、红绿彩、绞胎、孔雀蓝、三彩等釉色。借助本地生产煤炭和琉璃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淄博窑能够达到很高的烧造温度,生产出其最具有代表性的黑釉系列瓷器。淄博窑的黑釉烧结密度大,非常纯正、坚硬,像琉璃一样明亮。在全国釉瓷当中,淄博窑黑釉器的烧造水平是最高的,非常有代表性,是其他窑所没有的。2淄博窑的分布及其发展淄博地区窑址相对集中,极具地方特色,存续关系明晰,烧制的陶器品种多样,特色鲜明,工艺先进,代表了古代山东地区制瓷工艺的水平,在我国北方诸窑系中是不多见的。淄博窑的分布及发展可以根据年代分为以下几个部分:淄博地区最初烧制瓷器的地点在今淄川寨里镇的“寨里窑址”。从窑址面积看,当时的瓷器生产已初具规模,范围较大,发展较早,持续时间颇长,是我国北方早期育种瓷器的重要产地。该窑址生产的青釉莲花瓷器,型体高大,造型优美,堪称我国早期青瓷器中的艺术珍品,是淄博早期青瓷的代表作品。寨里窑址烧制瓷器的延续时间较长,至唐代仍继续生产,但规模较前有所扩大,产品较过去更加精细。唐代除寨里窑址继续烧制外,磁村窑开始兴起。磁村窑在今淄川磁村,窑址主要分布在村南和村东一带,面积较大,始于唐代而终于元朝。磁村窑在唐代晚期大量烧制黑釉瓷器的同时,开始试烧釉滴瓷器(俗称雨点釉)(图图1雨点釉(图片选自=4168175)1),并在窑址发现了目前所知我国最早的油滴黑瓷标本,证明当时制瓷工艺已较先进。唐末五代时代磁村窑开始生产白釉瓷器,并盛行在白釉上点绿色彩,开创了淄博生产彩瓷的先河[4]。宋代淄博瓷器生产进入全盛时期,烧制瓷器的地点迅速发展,烧制规模日益扩大。在淄川区以磁村窑为龙头迅速向西扩展,现已发现的窑址有岭子乡的郝家窑址,巩家坞窑址等。在博山区从城区到八陡十余公里的地面上也发现多处窑址。这一时期淄川博山各窑生产的瓷器大致相同,反映了当时瓷器制作工艺的交流已很普遍,产品以白釉瓷器为主,黑釉瓷器次之;据载北宋时期官府在磁村窑设官收税,进而证明当时烧制瓷器的规模和产业的兴隆景况。金代淄博瓷器生产规模较北宋时期有较大发展,在烧制工艺上普遍采用了匣钵套烧,窑炉结构由柴窑发展成为煤窑,产品类型增多,装饰技法丰富多彩,这一时期的代表性窑址以磁村和博山大街两处为代表;博山大街窑址生产青釉印花瓷器,产品以日用生活器皿为主,各类玩具美术瓷器也较多见,开创了瓷器生产的新领域。装饰技法除继承北宋装饰外,新出现了三彩装饰、绿釉、黄釉、绞胎瓷、粉杆瓷等装饰工艺;油滴瓷烧制更加精美,是淄博地区烧制瓷器的高峰阶段。元代淄博地区瓷器烧制不及金代,代表性窑址有淄川坡地窑址和博山南万山窑址。元末明初,因山东地区战乱较甚,瓷器生产遭到了严重破坏,淄博地区瓷器烧制开始衰败,许多窑场停烧于此时,仅个别窑址少量烧制,代表性窑址有福山窑址和八陡窑址。明清时期因博山琉璃业的兴起和发展,制瓷业继续衰败。清末民国年间,博山窑工曾到景德镇学习制瓷技术,当时民间仍生产粗瓷大缸,盆,罐等大型器物,鱼盘也有一定的生产量,代表了淄博当时民间制瓷状况,也是淄博地区瓷器生产初步复兴的标志。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