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理解题是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较为占用时间,考察考生细心程度和快速阅读能力的一个模块,在这种题型的作答过程中,考生如果熟悉在考试中经常出现在试题当中的干扰项特征,可以帮助我们快速的排除干扰选项,有利于我们更加准确、快速的得到答案。常见干扰项主要有两大种,即无中生有和各种偷换,实际上两者在本质上所体现的都是原文没有说到的,但表现方式稍有不同。无中生有主要包含的是主观臆断和强加关系,其中强加关系要多加注意,因果关系是最常出现的强加情况;各种偷换主要包含的是偷换时间、偷换数量、偷换逻辑、偷换概念和偷换语气,其中偷换时间主要是偷换时态和历史朝代,偷换数量要注意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偷换,偷换逻辑主要注意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混淆以及并列、因果、必要条件互相出现偷换情况,偷换概念要格外注意一些名词术语,偷换语气主要注意确定性表述和不确定性表述之间的偷换。下面我们用两道例题验证一下:【练习1】从我国古代文献看,商代甲骨文中已有“稻”字出现,在《诗经》中已将黍、稻并提。春秋以前,因我国北方种稻量少,水稻被列为五谷之末,如“禾、稷、菽、麦、稻”;而至宋代,便因种植数量多而升至五谷之首了,民间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到了明代,更有天下谷类“稻居什七”之说,稻米成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下列说法与原文相符的是()。A.水稻从商代开始种植B.春秋时期北方不产水稻C.宋代人以稻米为主要粮食D.水稻在我国古代长期为五谷之一【答案】D【解析】文段以时间为序叙述了水稻在我国的历史,商代就出现了“稻”字,春秋以前北方种稻量少,至宋代,水稻成为五谷之一,明代稻米成为主要粮食。D项符合文意,因此本题答案为D选项。文段中提到“商代已出现稻”,A项中“开始”一词错用;B项与“春秋时期北方种稻量少”不相符;C项与“明代,稻米成为我国主要粮食”不相符。【练习2】大袋鼠是一种奇特的动物。它们平时在原野、灌木丛和森林地带活动,靠吃草为生。它们过群居生活,但没有固定的集群,常为了寻找水源和食物而汇集成一个较大的群体。老鹰、蟒蛇和人们都要捕捉袋鼠,然而对袋鼠来说最大的危害莫过于干旱,幼小的袋鼠会死亡,母大袋鼠会停止孕育。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大袋鼠单独行动B.大袋鼠常聚集在一起寻找水和食物C.威胁大袋鼠最严重的是人们的捕捉D.遇到干旱,袋鼠都会死亡【答案】B【解析】文段以时间为序叙述了水稻在我国的历史,商代就出现了“稻”字,春秋以前北方种稻量少,至宋代,水稻成为五谷之一,明代稻米成为主要粮食。D项符合文意,因此本题答案为D选项。文段中提到“商代已出现稻”,A项中“开始”一词错用;B项与“春秋时期北方种稻量少”不相符;C项与“明代,稻米成为我国主要粮食”不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