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自主学习核心·互动探究第43讲欧洲宗教改革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2.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3.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基础·自主学习核心·互动探究十字军东征知识点一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1.天主教神权统治地位的确立(1)原因:罗马天主教廷整顿教会,与封建王权展开权力之争;组织“”,进一步扩展教会势力;中世纪,欧洲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弱。基础·自主学习核心·互动探究(2)表现:罗马教皇确立了对西欧的大一统神权统治。①经济:拥有大量耕地;向民众征收“什一税”,兜售“赎罪券”等。②政治:鼓吹高于王权,不断干涉各国的政治。③思想文化:垄断学校教育;掌握《圣经》解释权。④社会生活:天主教会的影响无处不在,一个人从生到死都离不开教会。教权基础·自主学习核心·互动探究2.宗教“异端”思想兴起(1)含义:中世纪时,人们在反对的斗争中形成的与教会说教不同的宗教思想。(2)影响:对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提出了有力的挑战,反映了争取政治权利、发展工商业经济的要求和改革教会的愿望。封建统治市民阶层基础·自主学习核心·互动探究3.向近代过渡的西欧(14~16世纪)(1)经济:封建生产方式开始瓦解,开始出现和发展。新航路开辟后,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2)政治:西欧民族国家发展,对天主教的控制发起挑战。资产阶级要求建立新的教会,各国君主也希望摆脱天主教会的束缚。(3)思想:运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统治。4.“教皇的奶牛”:四分五裂的德国受罗马天主教会压榨最重。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兴基础·自主学习核心·互动探究知识点二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1.导火线:1517年,罗马教皇利奥十世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卷”。2.开始:马丁·路德在维登堡教堂贴出“九十五条论纲”揭开改革序幕。3.主张(1)主张“”,只要内心信仰虔诚,灵魂便可得救。(2)基督徒可通过《圣经》与上帝直接沟通。(3)教会应从属于国家,国家权力高于教会,建立的教会。因信称义民族基础·自主学习核心·互动探究4.马丁·路德改革对天主教会统治的冲击(1)在德意志①不少宗教团体接受了路德新的宗教思想,掀起反罗马教廷的风潮,推动了下层民众的反封建斗争,引发了领导的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和封建势力。②经过激烈斗争,1555年,德意志确立“”原则,路德派取得合法地位。(2)在欧洲: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出现了新的基督教派,称为,首次在天主教神权统治体系中打开缺口,为欧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闵采尔教随国定新教基础·自主学习核心·互动探究知识点三加尔文宗教改革1.内容(1)宗教权威:坚持《》是最高权威,反对教皇权威。(2)宗教仪式:主张简化教仪,反对教会特权。(3)宗教精神:提出自由、平等和个人主义是真正的宗教精神。(4)思想核心:主张“”,宣扬选民或弃民的宗教理念。(5)宗教组织:主张建立共和式的长老制度,建立的政权。2.影响:引起了日内瓦社会风气的变化。其宗教改革主张传播到欧洲许多地区,日内瓦也由此成为“新教的罗马”。圣经先定论政教合一基础·自主学习核心·互动探究知识点四英国亨利八世宗教改革1.背景(1)经济:16世纪初,英国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2)阶级:新兴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开始崛起,反教会情绪不断高涨。(3)政治:罗马教廷干涉英国的内政,日益集权的英国力图摆脱罗马教廷控制。(4)思想:运动和宗教改革思想的影响。君主文艺复兴基础·自主学习核心·互动探究2.内容(1)1534年,英国议会通过“《》”,规定为英国教会最高首脑,教皇无权干涉英国教会事务。(2)保留天主教主教制、基本教义和仪式。3.影响:宗教改革使英国建立起了民族教会——英国国教,从此,教会必须服从国王的意志和国家的法令,成为统治工具。至尊法案英王封建专制基础·自主学习核心·互动探究知识点五欧洲宗教改革的评价1.结果:天主教会和新教各派长期斗争,实现宗教宽容,新教路德宗教会、加尔文宗教会、英国国教等获得合法地位。2.意义(1)性质:是一场披着宗教外衣的反对封建统治的政治运动。(2)作用①政治上:沉重打击了天主教在欧洲的神权统治,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的高涨和______________的发展。②经济上:打击了西欧封建势力,有利于______________的发展。③思想上:否定______________的权威,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民族国家资本主义天主教会基础·自主学习核心·互动探究【图解历史】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基础·自主学习核心·互动探究【图解历史】“因行称义”“因信称义”“信仰得救”的区别与联系信息提取:“因行称义”“因信称义”“信仰得救”这三种主张是基督教不同教派的主张,都属于基督教的教义。(1)“因行称义”的本质是为加强罗马天主教会的绝对权威和封建宗教神学的精神垄断而服务的。(2)“因信称义”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简化了宗教仪式,解放了人的个性。(3)“信仰得救”是在“因信称义”的基础上进一步为资产阶级的发财致富进行辩护,是对“因信称义”的继承和发展。基础·自主学习核心·互动探究【思维导图】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知识拓展】宗教改革的实质和目的宗教改革是16世纪爆发于德意志并迅速席卷西欧的社会思想政治运动,实质上是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其目的是建立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廉俭教会。基础·自主学习核心·互动探究探究1重要“历史概念”解读1.先定论宗教改革时期由约翰·加尔文提出,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第一,上帝在创造人类之前,人类的命运早已决定;第二,人类不能改变上帝的决定,甚至不可能知道上帝的选择。基础·自主学习核心·互动探究2.因信称义基本内涵是: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路德把人的灵魂获得拯救的钥匙由教会和神职人员手中转到每一个拥有真正信仰的基督徒自己的手中,把人从外在性的善功和圣事的枷锁中解放出来,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基础·自主学习核心·互动探究(2019·安徽模拟)加尔文说:“一个人所以发家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恩赐。……财富本身决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斥责。这样做就是亵渎神明。”材料主要体现了()A.加尔文的先定论思想B.加尔文宗教改革对许多国家产生了重大影响C.加尔文代表了社会各阶层的利益D.加尔文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解析从材料“一个人之所以发家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恩赐”可以很容易地看出这是加尔文的先定论思想。故选A。答案A基础·自主学习核心·互动探究探究2从“唯物史观”角度理解宗教改革中的人文主义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人文主义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都把矛头对准了天主教会,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但文艺复兴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反对神权,主张将人从神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强调人的伟大;而宗教改革强调神的伟大,主张信仰得救,强调人可以避开教会直接与上帝对话。宗教改革借助宗教形式,具有浓厚的反科学、反理性色彩。路德等人用信仰的权威取代罗马教会的权威,但是这种虔信主义对于新兴的科学理性也造成了巨大障碍,因此,当宗教改革运动以虔信主义为武器打破了罗马天主教会的专制统治之后,17世纪发轫的欧洲启蒙运动就开始以理性精神为武器来突破宗教改革运动所营造的虔信主义氛围。基础·自主学习核心·互动探究1.(2018·江苏调研)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和加尔文的“信仰得救”,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主要是指()A.否定教皇地位B.个人宗教信仰自由C.否定封建特权D.宣扬《圣经》精神解析两者都是强调了上帝在人的心中,人的精神自主权在于自己,否定了教皇作为上帝代言人的身份和特权。也就是说,宗教改革中的人文精神是从神学的角度解放人的思想,鼓励人去创造,提倡人自己的精神。故选B。答案B基础·自主学习核心·互动探究2.天主教认为教会的神职人员掌管“天堂之门”的钥匙,只有通过他们,信徒才能被赦免罪过。对此,马丁·路德疾呼()A.废除神学信仰B.加强宗教仪式C.信仰即可得救D.教士应拥有世俗权力解析题干反映天主教会推行的是因行称义,强调教权至上。马丁·路德提出信仰即可得救,认为通过自身信仰即可得救,不必通过教会,故C项正确;马丁·路德同样信仰宗教,A项错误;B、D两项都是天主教会的主张,排除。答案C基础·自主学习核心·互动探究探究3从“史料实证”角度解读宗教改革的内容及影响1.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内容第5条教皇除凭自己的权柄或凭教条给予惩罚以外,既无意也无权免除任何惩罚。第6条教皇不能赦免任何罪债,而只能宣布并肯定罪债已经得到了上帝的赦免。那留下归他审判的,他当然可以赦免。他若越过此雷池,罪债便仍然存在。第21条所以那些宣讲赎罪券者,说教皇的赎罪券能使人免除各种惩罚,而且得救,乃是犯了错误。——《关于赎罪券的九十五条论纲》核心论点:马丁·路德否定教皇有权赦免罪行,否定罗马教皇的权威,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基础·自主学习核心·互动探究2.宗教改革的影响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导致了基督教世界中信仰体系的大分化和大组合。虽然各地、各个宗教派别有所不同,但总的说来,是世界性的宗教帝国让位于地方化、民族化的宗教组织;有形的宗教仪式崇拜,让位于无形的精神信仰崇拜。——选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核心论点:宗教改革后欧洲宗教世界出现一些地方化、民族化的新教组织;教会组织和宗教仪式简化,人们普遍接受信仰即可得救的主张。基础·自主学习核心·互动探究(2019·安徽模拟)下表是教皇本尼狄克十二世时(1334~1342年)制定的一个公开的赎罪价目表,对不同的罪行,规定了不同的价格。对此,后来马丁·路德的回答是()罪名杀人罪谋杀双亲或兄弟姊妹伪造文书赦免价8个金币6个金币7个金币基础·自主学习核心·互动探究A.因行称义B.先定论C.信仰得救D.教随国定解析此题考查的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马丁·路德反对教皇兜售赎罪券的行为,认为信仰得救,赎罪券所起的作用微不足道,却反映出教皇的贪婪。故选C。答案C基础·自主学习核心·互动探究考法1英国宗教改革【考题1】(2016·海南单科,11)英国天主教神甫威廉·廷得尔因希望英国教徒可以自由阅读《圣经》而将其翻译成英文,结果于1524年被控有异端嫌疑,被迫流亡。由此可知,他()A.维护教皇权威B.主张圣像崇拜C.倡导信仰自由D.支持宗教改革答案D基础·自主学习核心·互动探究★明立意从英国天主教神甫对宗教改革的态度考查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抓关键发掘史料隐性知识:“英国天主教神甫威廉·廷得尔因希望英国教徒可以自由阅读《圣经》”隐含他对宗教改革的态度。★清误区本题属于分析型选择题,难度适中。考生对宗教改革的内涵理解不到位,易错选C项。『方法突破』基础·自主学习核心·互动探究考法2加尔文宗教改革的背景及影响【考题2】(2019·山东济南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加尔文是宗教改革的重要人物。其思想核心是将“因信称义”发展为“先定论”(或“预定论”)。他认为信仰只是得救的精神条件,是否得救是由上帝先定的,上帝在创世以前,即预先选定一些人得救,和决定一些人沉沦。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事业的成功与否:成功者得救,成为选民;失败者不得救,成为“弃民”。这种预定论是加尔文神学体系的基石。他批驳教会“财富使人陷于罪恶,不能得救”的说教,认为财富是上帝恩赐的,是人获得成功——得救的标志。他为资产阶级发家致富作辩护,从神学角度论证世俗生活和个人奋斗的必要性、合理性。他在瑞士创立了长老制的教会组织体制——民主教会:首先全体信徒选出教会长老,再由长老选举或聘请牧师,然后长老监督牧师,共同管理教会;从各地区到全国进行分层选举,组成地区教会和国家教会。加尔文的长老制为西方民主国家的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础。基础·自主学习核心·互动探究思考(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加尔文宗教改革与马丁·路德相比有何发展,并分析其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加尔文宗教改革产生的积极影响。答案(1)发展:发展了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