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教学课例分析德庆孔子中学杨红英新课程改革就是要发挥评价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素质提高、改进教学实践、推进素质教育上的功能,改革课程实施就是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下面,结合课堂教学案例的分析,谈一谈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中如何贯彻新课改理念的认识和体验。本课例是有关矛盾的观点,它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哲学上的矛盾概念高度概括和抽象,对于刚接触这一概念的学生来说,理解有难度,容易将生活中某些矛盾与哲学上的矛盾相混淆,因此,教学中应从具体事例入手,采用“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展开教学,遵循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教学思路。课例分析:第九课第一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学策略手段:1、先请几位同学向全班介绍说明自己找的关于矛盾的事例,学生所讲内容对错与否,教师暂不评价,针对出现的问题,在随后的教学中点评纠正。学生: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教与学、同化与异化、遗传与变异、自由与纪律……2、教师播放一段世界杯小组赛的比赛录像,激发学生兴趣,并启发设疑:“谁来帮我分析一下,足球赛中包含哪些矛盾现象?”学生讨论回答,教师点评:“如攻与守,强与弱,胜与负,快与慢……等”引出课题,导入新课分析:在导入新课时,适当引入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活常识、故事、寓言、成语、典故、迷语、趣闻等,可以帮助学生开展思维,丰富联想,可使他们兴致勃勃地投入新知识学习中去,变好奇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故事导入可以由教师用自己用精彩的语言讲述,也可以让学生搜集,由一至两名学生来讲述,从而达到教学目的。二、讲授新课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1)矛盾的含义(2)矛盾的同一性(3)矛盾的斗争性(4)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教学策略与手段:教师扣住“对立”、“统一”进行概念分析,并结合前面学生的举例及足球赛加以点评。注意引导学生区分辩证矛盾与逻辑矛盾,然后结合丰富的图片等资源进行一一讲解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并创设情境,通过中美关系充分说明了矛盾的基本属性的关系,从而把握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分析:对于难点部分,教师要点拨,释疑解难,帮助学生扫除知识的障碍。在此基础上才可以让学生合作、探究。采用“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展开教学。其基本思路是:贯彻主体性教学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注重学生学习探究的过程,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教学过程中,以“案例导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整合问题——知识建构——课后思考”为线索,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使学生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在探索解决认识任务的过程中得到比较充分的发挥,将研究性学习方式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从而逐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探索、研究、创新等方面的能力。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1)、矛盾普遍性的原理及方法论教学策略与手段:多媒体展示材料《桃花源记》,在我们认识了矛盾之后,就会发现矛盾无处不在(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那么有没有什么地方没矛盾呢?比如“桃花源”。然后分析桃花源中存在的矛盾。由此得出矛盾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讳疾忌医”的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方法论:我们在任何时候,对待任何事物,都不应该回避矛盾,而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揭露矛盾。分析:教师通过设计问题情景材料,引导学生思考,能极大地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仔细领会,掌握学习哲学的技巧,实现原理与方法论的对应。同时能掌握原理与方法论对应的技巧。三、课堂小结(指名学生进行小结)分析:课堂小结是不可缺少的课堂教学组成部分,从“问题-论证-答案-意蕴”四个方面对矛盾及其普遍性加以梳理,并利用多媒体展示本课的知识结构图,同时让学生主动进行小结活动:在教师的展示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从而达到对所学知识的重构,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四、堂上练习分析:适量的课堂练习,既能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又能检查本节课的课堂教学效果。它是高效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思:本课的学习对重点难点的把握是重要的,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用矛盾的观点看待生活中的快乐与悲伤、失败与成功,能努力将矛盾的观点内化为自己的一种认知观念。本课内容较多,所以可以把矛盾的特殊性内容留到下一节课上,教师一定要处理好教学质量与时间的关系,以免影响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