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系统复习成绩基石模块一中国古代史主题3繁荣与开放的社会——隋唐时期考点梳理过关关联拓展►1.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统治措施的相同之处有哪些?他们的统治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启示?相同之处:都重视选拔人才,重视发展经济,减轻农民负担,重视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都使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国力强盛。启示:(1)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社会安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前提。(2)保证社会持续发展,需要保持政策的一致性和连贯性。(3)给后人留下“得贤则兴”的社会启示。关联拓展►吐蕃在唐朝时还没有纳入中央政权的管辖,不要认为是唐朝疆域的一部分。关联拓展►唐朝的对外交往具有双向交流的特点:一方面传播唐朝文化,对周边国家,如日本产生了巨大影响;另一方面学习世界先进文化,如玄奘西行天竺。唐朝这种兼容并蓄的胸怀,促进了唐朝经济文化的高度繁荣。六年真题全练命题点1隋的建立和大运河【命题解读】隋的建立和大运河知识点考查不频繁。大运河的起止点需要学生重点掌握,老师在指导学生复习时可以结合地图让学生识记。1.[2014·聊城,4题]某同学举办“中国古代重大工程”图文展览。“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这首诗与下列哪幅图片搭配最合适(C)命题点2唐朝的繁荣【命题解读】唐朝的知识点多而重要,是中考必考点。中考考查内容主要有:贞观之治、民族政策和对外交往、开元盛世、武则天、唐朝经济发展,题型一般以选择题和材料解析题为主,综合性较强,主要考查学生总结、概括能力。2.[2017·聊城,5题]“中书主出命,门下主封驳,尚书主奉行。”这段材料介绍的是(B)A.西周的分封制B.唐朝的三省制C.元朝的行省制D.明朝的廷杖制3.[2016·聊城,6题]下面是东晋至北宋时期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员群体中所占比例示意图。唐宋时期这一比例变化与下列哪一制度的实行密切相关(D)A.世袭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科举制4.[2015·聊城,5题]孟德斯鸠在评价中国某一制度时指出:“皇帝通过考试等途径选拔官吏。凡是具有真实才学的人,不论出身如何,都有经过考试成为官吏的机会。”该制度在隋唐时期的作用不包括(D)A.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B.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C.给社会带来革新气象D.使专制集权统治极度膨胀5.[2014·聊城,5题]唐太宗“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思想认识,主要缘自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的深思(D)A.春秋诸侯争霸B.汉末军阀割据C.魏晋北民南迁D.隋朝暴政而亡6.[2012·聊城,4题]某同学利用下边的行政系统简表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主题应该是(C)A.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B.西汉强化监察制度C.唐朝创新中央官制D.明朝加强专制统治7.[2012·聊城,5题]某班举办“中国古代文化使者”的图文展览。“东瀛有多远,芒履难丈量。袈裟作舟帆,风雨莫阻挡”的语句与下列哪一人物图片搭配在一起最合适(A)8.[2017·聊城,31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魏晋以来,官员大都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摘自《中国历史》材料二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摘自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1)材料一、材料二中选拔官吏的标准分别是什么?材料一:出身门第的高低;材料二:才能。(2)根据材料二,分析科举制度的作用。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打破了门第限制,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给社会带来了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9.[2016·聊城,31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而诗之盛者莫过于唐。清代康熙年间编定的《全唐诗》收录的诗作就有48000多首。唐诗内容既涉及政治、经济、宗教,又涉及亲情、友谊、怀古、山水、田园;作者中既有帝王将相,也有贩夫走卒……还有外国人。——改编自仪平策《中国审美文化史》材料二唐朝允许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参加科举考试和做官。京城和各大城市居住着很多域外来的使节和留学生,有不少人与当地人通婚。武则天下令组织编撰的《三教珠英》一书,儒、佛、道的内容都包括在其中。——改编自朱汉国主编《历史》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材料二,分别概括唐诗、唐朝精神风貌的特点。唐诗的特点:艺术成就高,数量众多;题材丰富;作者广泛。唐朝精神风貌的特点:兼收并蓄,中西贯通;博大宏放,昂扬进取。(2)上述特点形成的共同原因是什么?原因: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国力强盛,政策开明,对外交流频繁。10.[2013·聊城,31题]阅读下列材料:贞观四年,皇帝欲重修乾元殿。张玄素谏曰:“臣闻阿房成,秦人散;乾元毕工,隋人解体。……今时功力,何如隋日?……承凋残之后,役疮痍之人,费亿万之功,袭亡隋之弊,甚于炀帝远矣。”“此役不息,亦同归于乱耳。”上叹曰:“吾思之不熟,乃至于是。”于是罢役。——依据《贞观政要》等辑录请回答:(1)材料中的这位皇帝是谁?皇帝:唐太宗(李世民)。(2)根据材料,归纳这位皇帝罢修乾元殿的原因。原因:纳谏;吸取秦隋灭亡教训;国力尚未恢复;百姓贫困;与民休息;体恤百姓;及时纠正不当决策;理政气氛民主;臣下直言。(答出其中两点即可)(3)这位皇帝还有哪些治国安邦的重大举措?举措:完善三省六部制;修订法令;完善科举制;推行均田制;实行租庸调制(减少服役天数、交实物代役);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对外开放。(答出其中两点即可)猜押预测►李庆新在《海上丝绸之路》中写道:“唐朝与海外发生官方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70余个”。由此可见,唐代对外交往比较活跃。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是(D)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③经济繁荣、文化辉煌④对外交通发达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唐朝时对外交往频繁,中印交往的重要史实是(A)A.玄奘西游B.鉴真东渡C.郑和下西洋D.张骞出使西域